1991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丰富的思想宝库 珍贵的理论遗产
——《列宁全集》第2版介绍
岑鼎山 何宏江 李洙泗
《列宁全集》第2版在1990年底出齐了。这是我国自编革命导师全集的初次尝试,也是思想理论基本建设的一项宏大工程。这部全集是党中央决定出版的。在每一卷的扉页上都庄重地印着:“《列宁全集》第2版是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定,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表明了我们党对马列主义著作的出版、学习和研究极其重视。承担这项工作的编译、出版、印刷等部门的同志无不深深感到这句话的分量,以圆满实现这一决定为光荣的使命。大家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为出好这部全集尽心尽力。在社会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时候,也始终坚定不移,顶住了马列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的歪风,确保高质量、按计划完成这一任务。经过15年的努力,《列宁全集》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整整60卷,气势磅礴,外观别致。掀开淡蓝色的封套,露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桔红色压花硬封面,给人以清新典雅、古朴大方的感觉。
不时有读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列宁全集》第2版与第1版究竟有什么不同?第1版还能不能用?因此,有必要把这两版作一比较。30多年前完全依据《列宁全集》俄文第4版翻译的第1版,对于传播和研究列宁思想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俄文第4版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些缺陷在第1版中自然照样显露出来。此外,由于翻译仓促,译文质量不够理想,误译漏译都有。因此,可以说,第1版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后列宁著作的学习、研究和引用,都应当以第2版为标准本。第2版之所以取代第1版,原因就在于它的内在质量大大超过了第1版,具有许多显著的新特点。
    增收了大量新文献
1975年筹划重新编译《列宁全集》时,我们便开始对苏联从20年代至60年代先后出版的5种版本《列宁全集》和40卷《列宁文集》以及南斯拉夫编辑的40卷本塞尔维亚文《列宁全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吸收这些版本的优点,确定第2版的编辑方针和框架,摸清第1版未收的(包括俄文第5版之后新发表的)列宁文献的数量和内容。所有这些新文献,除少数确无实质性内容者外,都收入了第2版。第2版比第1版增收了5009篇列宁文献,总数达9289篇,文献总量超过了苏联现在通用的俄文第5版,是目前世界上收载列宁文献最多的版本。
新收入的文献中有完整的文章、讲话,也有决议草案、指示、书信、提纲和笔记。其中属于十月革命前的主要是关于党内斗争、反对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揭露沙皇专制统治、抨击资产阶级政党、论述无产阶级革命任务和策略的文献。十月革命后的新文献占大多数,内容涉及苏维埃政权建设、执政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外政策等诸多方面。所有这些新文献为深入地全面地研究列宁的思想理论观点和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增添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许多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例如,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中,列宁首次明确提出和论证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把主要力量转向经济建设的思想。这篇文稿同其后不久的《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的讲话》反映了列宁关于俄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最初构想。《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关于租让的报告》,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和发言,《在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共产党党团会议上关于租让问题的报告》,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在讨论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时的发言》,《就企业奖励问题向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建议》,《〈按商业原则办事〉一文提纲》,《一篇文章或讲话的两份纲要》,《〈政论家札记〉一文的两个提纲》以及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和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提纲等一系列文献提出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措施,是进一步研究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新资料。列宁力主把苏维埃政权无力经营的矿山、森林、油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以提高生产力。他赞成给予租让企业的资本家单独决定企业问题的权力。他提倡企业要按商业原则办事,肯定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他主张企业自负盈亏,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他倡导给那些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经济机关、企业和个人颁发勋章和奖金,对经济工作人员实行按营业额和利润提成分红或发给奖金的制度。他建议物色一些具有丰富的资本主义经商经验的人来研究货币流通问题,争取恢复正常的货币流通。诸如此类的具体观点和政策措施,使我们看到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看到他的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
列宁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他亲自过问刑法典、民法典的制定,强调要依靠法律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力求从法律上划清正当贸易同滥用新经济政策之间的界限,强调既要“允许正当的自由贸易”,又要“同无政府状态的商品交换作斗争”,反对投机倒把、违法经营。这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在新增的文献《关于司法人民委员部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任务》一信中,列宁要求司法人民委员部和人民法院切实肩负起保证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战斗职能,不但要加紧惩处苏维埃政权的政治敌人,还要加紧惩处滥用新经济政策的坏蛋。列宁认为,执法部门的任务是狠狠惩办任何超越国家资本主义范围的资本主义。他对当时的司法部门软弱无力感到愤慨,指出必须对无视法律、逃避监督、钻新经济政策空子非法发财的犯罪分子进行示范性审判。
有些新文献,如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关于党的建设的当前任务的决议草案》、《关于清党问题的建议》、《就惩处犯罪的共产党员问题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等等,表明了列宁十分重视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他要求党组织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和纯洁性,发挥党员的主动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监督制度,发扬党内民主;要求党员严格遵守纪律,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学会建设和做经济工作的本领。列宁对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深恶痛绝。他认为对犯罪的共产党员的惩办应比非党人员加倍严厉。他对莫斯科党组织干预执法机关、包庇犯罪的共产党员的做法极为不满,尖锐地指出:“执政党竟庇护‘自己的’坏蛋!!真是可耻和荒唐到了极点”,这种“错误”的“危险性极大”(《列宁全集》第2版,第43卷,第53—54页)。
《在普列斯尼亚区群众大会上的讲话》、《关于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制和社会主义性质》、《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的几个草稿》、《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的几个提纲》等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民主的精辟观点,以及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批判。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所否定的只是剥削阶级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对被压迫阶级来说则是民主的扩大。“苏维埃=无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民主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资产阶级民主是“在保持资本主义的压迫、桎梏、奴役的条件下用形式上的平等来欺骗劳动者”。(同上书,第37卷,第433页)这些新文献对于认识当前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很有现实意义。
增加量最多的是书信。十月革命后的书信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列宁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倾注的心血。许多书信表明了列宁关于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电气化的设想和具体措施。有的书信反映了列宁对科学文化事业的关心,对教育事业和健全法制的重视,对劳动群众的疾苦和革命同志的工作和身体的关怀。书信卷中新增的大量文献同其他著作一样是很值得重视的研究资料。第2版最后部分增加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准备材料》、《土地问题笔记》、在各种文件上的批注等专卷,为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此外,有一些文献虽不是新收的,但第1版收载的是经俄文第4版编者删节或改动的,第2版收入时根据俄文最新资料恢复了列宁原作的本来面目,有的增加了一些词句,有的增加了个别段落。个别新文献第2版所收的比俄文版还完整。例如列宁在1920年4月底同挪威社会民主党人雅·弗里斯的谈话,《列宁文集》俄文版是根据1920年6月5日柏林《红旗报》的不完整报道翻译的,只有1500字,第2版是根据1920年5月14日挪威《社会民主党人报》所刊的第一手材料翻译的,全文4500字。
    改进了编辑体例
第2版的编辑体例,尽可能做到符合中国习惯,方便读者使用。整部书分为著作卷、书信卷、笔记卷三大部分。除笔记卷外,每部分的文献基本上都按写作或发表日期顺序编排。目录和正文每一标题之下都标明日期,每卷的书脊上也标明该卷著作的起迄年月,便于检索。许多文献由俄文版编者加的标题,第2版收入时作了改动,使之更贴切。例如《在雅·米·斯维尔德洛夫纪念会上的讲话》改为《在纪念雅·米·斯维尔德洛夫逝世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给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电报》改为《给列·达·托洛茨基的电报》。
有些文献编排次序作了调整,比第1版更为合理、科学。如《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家”》一文是分两次相隔数年写成的。第1版拘泥于写作日期,分别编入第5卷和第13卷。第2版则把这两部分都编在第5卷,既保持了这部著作的完整性,也便于阅读。又如,十月革命前夕列宁曾在《俄国革命和国内战争》和《革命的任务》两文中提出利用“革命和平发展的最后一个机会”的问题。第1版按发表日期编排在两篇关于武装起义的重要文献《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和《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之后,仿佛列宁在郑重提出必须武装起义的任务之后又转而认为革命还有和平发展的最后一个机会。这就违背了当时的历史事实和列宁的思想逻辑。第2版按写作日期把前两文调整到后两文之前,排除了编排不当可能造成的误解。
第2版每卷的正文之后增设“附录”部分,收入了同正文有关的一些提纲、草稿。列宁有时在提纲或草稿中以简练鲜明的形式表述某一思想观点,比正文中的论述更形象易懂。如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的几个提纲》中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有些提纲、草稿有助于我们理解列宁某一观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例如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变革总是需要经过漫长的道路才能被消化”。列宁在这个报告的提纲中则写得稍微具体些,从中可以了解列宁对上述观点考虑的角度。
第2版还收载了53幅我国出版的列宁著作早期版本的插图。其中有任弼时同志1924年译的《中国的战争》一文。1927年汕头《岭东民国日报》由周恩来同志题写刊头的“革命”副刊上刊载的《国家与革命》的译文,原版已经绝迹,只有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保存一份复制品,非常珍贵。收入第2版的这些图片生动地说明了列宁著作在我国的传播历史,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全面提高了译文质量
第2版质量好坏,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译文质量如何。工作量最大的也是对原译文逐字逐句地重新校订和对大量新文献的翻译。第2版的译文,按照“意思准确、文字通顺”的要求,改正原译在意思理解等方面的错误,弥补文字表达上的缺陷,消除漏译的现象。参加各卷译校的同志在吃透原文含义,弄懂原著的概念范畴、理论观点和各段各句的逻辑关系,弄清涉及的事实和背景的基础上,仔细推敲,精益求精,使译文质量全面提高,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第1版中译文错误、不确切或疏漏的地方,在第2版中都得到了改正。如《皮季里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一文中,列宁在分析小资产阶级的狭隘爱国主义的产生原因时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可是第1版把这句话误译成:“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句话的旧译文曾在读者中造成一些误解,被当作列宁对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所下的定义而经常加以引用。
原译在逻辑关系、语气分寸等方面与原著不符的,也尽量予以改进,使之更加精确。如《国家与革命》中的一句话,第1版译为:“可见,在共产主义下,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仅会保留资产阶级的法权,甚至还会保留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其中将“没有资产阶级的”作为“资产阶级国家”的修饰语,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第2版新译文改为:“……不仅会保留资产阶级权利,甚至还会保留资产阶级国家,——但没有资产阶级!”这样一改,“没有资产阶级”既指“资产阶级国家”,也指“资产阶级权利”。
过去有些译名不准确或不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读者正确理解列宁的思想。我们收集了两万多个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期刊书报、党派团体、组织机构的名称,查阅了大量资料,作了20万张卡片,还整理出列宁2000多次使用过的成语典故和文学形象的引语,编辑出版了《列宁著作资料汇编》和《列宁著作典故》。这些极其细致的工作保证了第2版整整60卷中译名基本统一。第1版中的“资产阶级法权”一词,经听取多方学者专家的意见,在第2版之前就改译为“资产阶级权利”。第1版中“同中农达成协议”、“从个人利益上的关心”的译法,第2版分别改译为“同中农妥协”、“同个人利益结合”。此外,旧译把“党的出版物”译成“党的文学”,“无党性的写作者”译成“非党文学家”,“异化”译成“脱离”,“跨民族的组织”译成“国际主义组织”,等等,在第2版中都一一作了相应的订正。
至于原译的中文修辞或表达方式不符合汉语规范的,第2版尽量改用既符合原意又确实比原译有明显改善的方案,这种文字改动比比皆是。
总的来说,第2版的译文同第1版相比,改动极多,质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当然,也还不能说尽善尽美,可能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改进。但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可以相对保持稳定的。
    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第1版各卷中的参考资料完全按照俄文第4版翻译过来。40年代编辑的俄文第4版受当时政治历史条件的限制,每卷的前言、注释都极其简略。第2版中每卷的前言,都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扼要介绍该卷著作写作的历史背景、主要著作的内容、列宁一些重要理论观点和策略思想的发展变化,以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有助于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把握。各卷卷末所附注释在充分利用各俄文版本的注释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其他许多具有权威性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加以订正或增删,对列宁著作中提到的党派、组织机构、历史事件、报刊、典故作了较详尽的介绍。第2版特别注意那些中国读者比较陌生、需要加注的问题,尽量提供一些俄文版所没有的参考资料。各著作卷所附的年表记述了列宁一生的主要革命实践和理论著述活动,内容比第1版大为丰富和确切。第2版各卷都附有人名索引和文献索引,这是第1版所没有的。人名索引开列了列宁提到的所有人物的原名、笔名、假名、代号,并逐一注明本卷提到该人物的页码。除少数笔记卷外,绝大多数卷次的人名索引都附有人物小传,简明介绍该人物的生平、倾向和著作。我们舍弃俄文资料中对一些人物的非历史主义的不公正评价,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人名索引除供检索之外,也起注释的作用。文献索引开列了列宁提到的或引用的所有文献资料的书名、篇名或报刊名,并有资料出处,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方便。
第2版全部参考资料所占篇幅比第1版增加5倍。所有资料的编写都力求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切合中国读者的需要。
                 
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刚一登上政治舞台,就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屈不挠地奋斗。他在创立俄国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坚持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策略路线、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团结等一系列问题上都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新的发展。他一生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思潮作原则性斗争。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经济、政治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形成、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并从中得出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少数几个甚至单独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新结论。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第一个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他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领导俄国人民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和特殊规律。他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并进而形成的一整套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列宁为我们树立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所有这一切,都在《列宁全集》第2版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斗争极其尖锐复杂。国际敌对势力大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之遥相呼应。他们都把攻击矛头指向列宁和列宁主义,妄图彻底否定列宁主义,以此为突破口,最终“瓦解世界共产主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加速共产主义的政治崩溃和理论失败”。在这种严重挑战面前,《列宁全集》第2版的出版表明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鲜明立场和态度。它是我们的锐利思想武器。我们将更好地从列宁著作中吸取力量和智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像列宁当年捍卫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思潮那样,坚决挫败敌对势力搞和平演变的图谋。
那些认为列宁学说已经过时的论调,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对列宁思想无知。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历史已经证明,今后也必将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的,永远不会过时。过去,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同样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同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关于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系列具体方针政策的精辟论述和见解,亟待我们进一步深入发掘,认真学习,精心研究,并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加以消化、吸收和发展。
《列宁全集》第2版的出版,为我们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列宁的思想,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它对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的理论素质,持久地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对于深刻地理解和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顺利地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当代大学生哲学思潮》读后
谢龙
《当代大学生哲学思潮》(田心铭、郭宝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是一部以大学生哲学思潮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本书是作者参加国家教委七五规划科研项目“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观念变化”课题的成果之一。值得称道的是,在这本定稿于1989年5月的著作中,作者十分鲜明地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系统地回顾1977年以来大学生对各种哲学思潮的反响,从意识形态的深层次探究大学生的思想流向,引导青年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袭。
从内容来说,该书有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有的放矢,准确地抓住了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几个西方哲学流派。作者基于大学生思想最为敏感这一认识,分析了他们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种种反响,清晰地揭示了萨特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尼采哲学和以詹姆士及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何以成为青年大学生中的“热点”,考察了这四种思潮热先后相继以至交织并存的发展过程,对西方思潮得以流行的条件与根据,诸如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与青年自身思想状况等等因素,分析透彻,切实地把握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人们透过眼花缭乱的西方思潮“热”现象,深切地体察到青年的思想流向。
第二,分清是非,全面剖析了在我国流行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首先,从它们对青年大学生的实际影响出发,而不是从西方哲学流派的“本本”出发;其次,既揭露西方思潮的错误实质,剖析青年大学生受其消极影响的根源;再次,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现代西方思潮,坚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三,增强信念,中肯地回答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疑问。作者从本质上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看作是求索真理的必经环节,从而认定,提出问题不能回避要害,回答问题不能绕开症结,症结的突破即是增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正是抱着这种态度,书中提出了如“大学生还信马克思吗?”“百家争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吗?”“青年需要哲学吗?”“发展的哲学自身要不要发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无是非之分?”“马克思主义关心人吗?”“青年们为什么感到马克思主义不关心人?”等等根本性的问题。作者把这些问题鲜明而尖锐地摆到读者面前,并力图用马克思主义去把握青年的思想脉络,字里行间凝聚着作者的劳动与心血,蕴涵着作者对青年大学生的深厚感情与高度责任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