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要闻)
专栏:

  关于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1991年3月26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 王丙乾
各位代表: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提出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查。
一、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
1990年,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和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决议,继续进行治理整顿,并采取了一些深化改革和适时调整宏观紧缩力度的政策措施,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生产突破前几年的徘徊局面,获得了全面丰收;工业生产逐季回升,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进,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国际收支状况显著改善。在这个基础上,国内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国家预算,并继续保持了适度增长。但是,由于有些支出超过了预算,财政赤字比原定数额有所扩大。
根据现在的预计数字,1990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3244.7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3%;国家财政总支出为3395.2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收入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为150.43亿元。这些预计数字,在将来国家决算编成以后,还会有一些变化。
在上述国家财政总收入中,国内财政收入为3082.0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3%;国外借款收入为162.74亿元,完成预算的99%。国内财政各项主要收入的完成情况是:各项税收2814.66亿元,完成预算的93.9%;企业收入76.65亿元,完成预算的156.1%;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收入180.38亿元,完成预算的83.9%;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123.55亿元,完成预算的98.8%;国内债务收入195.87亿元,完成预算的115.2%;其他各项收入269.43亿元,完成预算的157%。这一年,国家还拨付了企业亏损补贴578.5亿元,这项补贴是按冲减收入处理的,已在总收入中扣除。
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用国内资金安排的支出为3232.47亿元,完成预算的102.3%,用国外借款安排的支出为162.74亿元,完成预算的99%。各项主要支出的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675.87亿元,完成预算的102.5%;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157.9亿元,完成预算的105.9%;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218.84亿元,完成预算的101.9%;城市维护建设支出122.61亿元,完成预算的103.4%;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616.06亿元,完成预算的103.1%;国防费290.3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2%;行政管理费307.99亿元,完成预算的113.1%;价格补贴支出378.63亿元,完成预算的93.4%。此外,国内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21.24亿元,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68.21亿元。
分开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来看,1990年中央财政收入1818.35亿元,完成预算的99.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1336.0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地方上解中央的收入482.3亿元,完成预算的97.4%;中央财政支出1928.88亿元,完成预算的99.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332.77亿元,完成预算的97.9%,对地方的补助支出596.1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5%;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110.53亿元。1990年地方财政收入2504.84亿元,完成预算的101%,其中地方组织的收入1908.7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中央对地方的补助收入596.1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5%;地方财政支出2544.74亿元,完成预算的103.5%,其中地方本级支出2062.44亿元,完成预算的105%,地方上解中央的支出482.3亿元,完成预算的97.4%;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39.9亿元。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财政既要维护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又要努力完成预算确定的任务,其困难程度是多年来所未有的。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财税战线的广大职工,振奋精神,知难而进,顾全大局,艰苦努力,在促进经济、开辟财源、增加收入、节约支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是明显的。
这一年财政收入的组织工作,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工业生产一度下降,市场销售存在结构性疲软,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拖欠税利较多,加之一些原定出台的增收措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台,给预算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都把财政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关心财政,支持财政,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各级财税部门在抓重点财源,积极促产增收,加强个体零散税收的征管,大力清理欠税,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等方面,工作比以往抓得更加扎实、细致、深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去年的国内财政收入,终于完成了预算任务,比上年增加278.23亿元,增长9.9%(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5.7%)。这个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这一年的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得比较紧,回旋余地很小,在执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使资金调度十分紧张。在这种形势下,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想方设法调度资金,努力保证重点建设、农业、教育、科技事业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需要,使这些项目的支出比上年有较多的增长。其中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增长8%,支援农业支出增长11%,国防支出增长15.5%,教育支出增长11.2%,科学支出增长16.1%。所有这些,对于经济形势的好转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去年的行政经费,在制定年初预算时安排得比较紧,执行中由于机构膨胀、人员膨胀的状况仍没有改变,加之邮电资费标准提高和铁路、民航提高客运价等因素,给行政单位增加了负担,因此,这些项目超过了预算。总之,去年的财政支出,许多该保的项目,国家财政都尽力做了保证,但有些项目却没有控制住,使财政资金的供需矛盾十分紧张,有的地区特别是有些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连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这种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财政不仅在推进治理整顿,支持改革开放,狠抓当年预算任务完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放眼长远,在加强财政基础建设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各地去年进一步加强了县、乡财政工作,一方面扶持财政补贴县,不断提高自给能力,减少补贴;另一方面积极抓好亿元县的建设,促进地方财力增长,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总结交流了这方面好的典型和经验,积极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我们经过调查研究,拟定了《会计改革纲要》,为使会计工作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调动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积极参与经济管理和监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成立以后,围绕加强产权管理,制止和防止国有资产权益流失,推动资产合理流动,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财税法制建设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对外开放,从总体上本着不增加税收负担、不减少税收优惠的原则,我们将提请这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1990年国家财政赤字比预算扩大61.51亿元。赤字扩大的原因主要是财政支出超过预算,共超支69.76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支出超支16.42亿元,挖潜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超支8.78亿元,支援农业支出超支4.03亿元,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超支18.61亿元,行政管理费超支35.65亿元,其他各项支出净少支13.73亿元。分中央和地方来看,中央财政支出没有超过预算,超支主要在地方。现行财政体制是实行省、市、县分级包干的办法,地方各级财政多收了可以多安排支出。去年,有一些有超收的地区,用多收的钱追加了一部分支出;而短收的地区,按规定应当压缩支出,自求平衡,但由于有一些必保的支出压缩不下来,发生了超支的情况。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去年地方财政也发生了赤字。
目前,大家都十分关心财政问题。人们问为什么经济形势逐步好转而财政困难加剧呢?在前一阶段,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坚持控制总量,把握紧缩力度,调整经济结构等措施,既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又保持了生产的适度增长,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浅层次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经济形势确实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国家财政在稳定经济、支持改革开放等方面确实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比如,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粮食多了,农副产品多了,需要由国家收购和储备,财政上要增拨储备用的建仓、储运费用;为支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多出口多创汇,国家财政要相应增加外贸出口退税;为控制通货膨胀,平抑物价,财政要承担一些企业的亏损补贴。又如,在治理整顿期间,企业遇到的困难较多,许多企业不能完成承包合同,拖欠了一部分应上缴财政的税收和利润。同时,国家财政为了帮助那些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摆脱困境,还要拿出一些资金维持职工的基本生活。应当说,在特定条件下和短时期内财政付出这些代价是必要的,既有所失也有所得。但是其中有些做法如果持续下去,财政困难会越来越大,赤字也难以缩小,以致成为制约今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逐步地妥善地加以解决。
二、1991年国家预算草案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确定了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行动纲领,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1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继续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根据1991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面临的形势,1991年国家预算安排的原则是:继续推进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通过提高效益、开辟财源,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继续坚持紧缩方针,调整支出结构,并结合价格改革,减轻财政负担;在确保收入稳定增长和支出合理安排的基础上,切实控制财政赤字。
现在提请审议的1991年国家预算草案,财政总收入为3443.10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6.1%;财政总支出为3566.56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5%;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123.46亿元[注]。
在上述国家预算总收入中,国内财政收入为3280.73亿元,国外借款收入为162.37亿元。国内财政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各项税收3033.27亿元,企业收入75.5亿元,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收入205亿元,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135亿元,国内债务收入190亿元,其他各项收入198.68亿元。今年计划弥补企业亏损补贴556.72亿元,仍按冲减收入处理,已在国内财政收入中扣除。
在1991年国家预算总支出中,用国内资金安排的支出为3404.19亿元,用国外借款收入安排的支出为162.37亿元。各项主要支出的安排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682.89亿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168.91亿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234.56亿元,城市维护建设支出129亿元,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676.04亿元,国防费325.10亿元,行政管理费317.28亿元,价格补贴支出333.19亿元,国内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64.44亿元,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80亿元。此外,总预备费编列27亿元,其中,中央预备费为12亿元,地方预备费为15亿元。
1991年国家预算草案,对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仍分别编制。情况如下:
1991年中央预算收入为1835.49亿元,支出为1965.53亿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130.04亿元。在中央预算收入中,中央本级收入1305.64亿元,地方上解中央的收入529.85亿元。在中央预算支出中,中央本级支出1499.87亿元,对地方的补助支出465.66亿元。
由国务院确定的1991年地方预算收支指标,收入为2603.12亿元,支出为2596.54亿元,收入大于支出6.58亿元。在地方预算收入中,地方组织的收入2137.46亿元,中央对地方的补助收入465.66亿元。在地方预算支出中,地方本级支出2066.69亿元,地方上解中央的支出529.85亿元。上述地方预算指标,是就全国算总帐来说的,具体到各个地区,有些地方有结余,有些地方困难较多。按照宪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县(市)的预算,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国务院要求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确定的财政收支指标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认真核算和编制地方预算,提请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在编制1991年国家预算草案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资金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由于国民经济尚处于治理整顿时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不多,而一些必保的开支项目资金需求量又很大,仅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和国家粮食储备支出,就比上年增加100多亿元,给今年的财政平衡带来了许多困难,财政赤字一时还不可能作较多压缩。为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确保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并把财政赤字控制在国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国务院确定了若干增收节支、减轻财政负担的政策性措施,已在国家预算中作了安排。这里,我着重说明以下几点:
(一)提高营业税税率,增加财政收入。去年国务院决定,将商业零售环节的营业税税率由3%提高到5%,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审议1990年国家预算时已经通过了这项增收措施。但在预算执行中,为了稳定物价,这项措施未能出台。目前,国内经济形势正继续朝着好转的方向发展,社会稳定,人心稳定,物价指数稳中有降,这个时候提高营业税税率,可以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国务院将在适当时候出台这项措施,可增加收入近70亿元。
(二)结合价格改革,逐步理顺比价关系,减少财政补贴。近几年,由于一些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倒挂不断扩大,一些原材料工业产品的价格低于成本,使财政负担的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越来越多,已到了财政难以承受的地步。结合价格改革,调整比价关系,减少财政补贴,逐年分步实施,势在必行。同时,逐步理顺这些产品的比价关系,也有利于调动这些部门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有效地节约使用这些产品。因此,国务院决定,在今年适当的时候,对某些产品的价格,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初步测算,财政可净减少价格补贴支出50亿元左右。
(三)改革和完善外贸体制,取消出口商品补贴。为使我国对外贸易逐步进入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良性发展轨道,人民币汇率调整以后,从今年起取消国家财政对出口商品的补贴。但是,由于汇率调整,需要相应增加中央进口的部分商品亏损补贴和偿还外债等支出,收支相抵后,财政上可净减少补贴50多亿元。
(四)扩大发行债券,推迟偿债高峰。今年预算安排国内债务收入190亿元,其中国库券100亿元,专业银行购买财政专项债券70亿元,特种债券20亿元(包括养老待业保险基金结余购买财政债券10亿元)。发行债券的总额是与去年基本持平的。今年预算安排国库券还本付息支出154.44亿元,主要用于前几年城乡个人购买国库券今年到期的还本付息支出。我们多次重申,凡城乡个人购买政府发行的各种债券,到期一律还本付息,决不会因国家财政困难而推迟偿还。对于今年到期应偿还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购买的债券的本息,拟仍通过发行等额的转换债的办法推迟偿还。
(五)坚持紧缩方针,调整支出结构,保证重点需要。今年国家财力十分紧张,支出预算的安排必须体现过紧日子的精神,并做到紧中有活,有保有压。根据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除适当增加对重点建设、农业、国防和教育科学事业的投入,并保证国家债务的还本付息外,其他各项支出大体维持去年的水平,有些项目的开支还要有所压缩。
今年国家基本建设支出安排682.89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加7.02亿元(其中,国家预算直接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372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加17亿元),如果加上企业用税前利润归还的基本建设投资贷款200多亿元,以及各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260多亿元,合计达到1142亿元。只要合理安排,节约使用,是可以办很多事情的。
今年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安排234.56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加15.72亿元;如果加上预算内其他支出科目中重点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发展粮棉油生产的投资和支出66.36亿元,预算外资金用于农业的支出179亿元,合计达到480亿元。
今年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安排676.04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59.98亿元。其中:教育事业费396.57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5亿元,科学事业费48.15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3.5亿元。如果加上国家预算其他支出科目和预算外资金中用于教育和科学的支出,以及企业办学校、科技的支出,则今年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总投入将达530.27亿元,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总投入将达150.65亿元。
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应付可能发生的不测事件,保卫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今年国防费安排325.1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加34.77亿元,主要用于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六)适当集中资金,缓解中央财政的困难。现行的财政包干体制,去年底已经到期,应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在划清中央和地方事权范围的条件下实行分税制。这样做可以逐步建立稳定的和规范化的财政税收制度,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但是,考虑到目前的税收结构尚待理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分税制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因此,国务院决定,“八五”期间将继续实行财政包干体制,但要加以改进,克服某些弊端。同时,要抓好分税制的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试点方案,以便将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全面推开。目前中央财政困难很大,掌握的财力过少,宏观调控能力减弱,采取适当措施集中必要的财力办好一些关系全局利益的大事,不仅是克服当前经济困难的需要,也是长远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务院确定,在财政体制未改变之前,原来全部由中央负担的某些价格补贴和出口产品退税,改由地方负担或者由地方负担一小部分;同时对一些经济比较发达,财力相对宽裕的地区,由中央确定一定数额,请地方向中央作一些贡献。
1991年国家财政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收支任务艰巨。如果国家预算不能顺利实现,将会给政治、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都要树立全局观念,重视财政,理解财政,支持财政,为财税部门完成预算任务提供帮助、创造条件。这几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和资金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财政高度集中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但是,财政仍然是政府行使其职能的基本手段,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是国民经济资金供应的主渠道,这一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任何忽视财政职能作用的认识和做法,都将给政府的工作带来损害。我国财政是社会主义财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既要保证国家政权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开支,又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通过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增加社会财富,把“蛋糕”做大,这是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必须坚持。同时,任何时候都要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关系。现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优越性,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在较短时期内办成几件大事,过去四十多年我国的建设成就就证明了这个道理。目前,国家财政承担的建设资金比重比过去小了,但是仍然承担了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大江大河的治理,大型农田基本建设,以及重大科学研究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总之,吃饭要保证,建设也要搞好,既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也要正确处理取与予的关系,两者都不能偏废。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大国,只讲建设,忽视消费不行,而过多强调消费,忽视建设也不行。在连续几年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应当适当控制消费基金的增长,逐步增加积累基金所占的比重,集中较多的资金,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只搞吃饭,不搞积累,只讲予之,不讲取之,分光吃光,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三、提高效益,加强管理,努力完成1991年的国家预算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总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做好今年财政工作的前提。目前,国家财政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资金需求和可能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整个经济形势的好转将为财政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防止和克服悲观的、无所作为的思想情绪;又要充分估计到财政工作的艰巨性,振奋精神,鼓足干劲,革新进取,克服困难,化解消极因素,踏踏实实地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努力开源节流,认真贯彻各项增收节支措施,确保今年的预算任务的完成。
(一)广泛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狠抓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差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造成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近几年,企业经济效益比较差,实现利润和上交财政的利润不断下降,亏损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不仅加剧了财政近期的困难,也使财政赖以生存的财源后劲不足。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多次指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一再要求要狠抓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各方面的注意力还没有转到这方面来,还没有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目前,社会总供需的矛盾有所缓解,治理整顿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段经济工作的中心,就是要治理经济效益差这个顽症。国务院提出,把今年定为“质量、品种、效益年”,这个重大部署将有力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密切分工协作,打群体战。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大力抓好企业内部的整顿工作,重点抓质量管理、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等各项基础工作,并同搞活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结合起来。要继续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并抓紧进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的试点工作。要向技术进步、挖潜改造、经营管理要质量、要资金、要效益。今年预算内国营企业要做到:工业企业的物质消耗要比上年降低2—3%,工业、交通、商业企业的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和商品流通费,扣除工资、利息、折旧开支外,要比上年节约5%;工商企业的经营性亏损要降低50%,政策性亏损也要严格控制,不准突破核定的指标。实行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效益没有提高的,不能增提效益工资;效益下降的,要相应地下浮效益工资。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将这些指标和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并制定考核和奖罚办法,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这些措施年终能够兑现,并将成果反映到财政上来。
(二)把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与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结合起来,继续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和主导作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为了支持搞活国营企业,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扩大了企业财权,增加了企业财力。据统计,从1981年至1990年的十年间,国家财政通过减税让利等措施留给国营工业企业的财力,扣除财政通过征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等方式拿回来的部分,累计净得财力约3100亿元。在目前的治理整顿期间,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其中有内部管理问题,也有外部环境问题;有表层问题,也有深层次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逐步加以解决。搞活大中型企业,要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国家方面说,要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条件,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有重点地选择一批改造任务重的企业,适当提高其折旧率,适当补充企业自有流动资金,通过治理“三乱”,减轻企业的不合理负担,等等;但是,搞活大中型企业关键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还是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眼睛向内,挖掘潜力,要继续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和企业内部的各项配套改革,要加强企业管理,增强效益观念,促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总之,只有在企业努力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再辅之以国家的适当帮助,国营大中型企业才能真正活起来。
(三)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管理,努力完成收入任务。各项税收在整个预算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抓好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对于完成今年的预算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将提高商业零售环节的营业税税率,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准备工作,保证这项措施能够及早出台。同时,各级税务部门仍要加强现有税源的征收管理,狠抓影响收入的几个关键性环节。要继续抓紧清理企业拖欠税利的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争取在新的一年里,不再发生新的拖欠,并采取有力措施将旧欠清理回来。要严格控制税收减免,特别是流转税的减免,把税收减免批准权集中到中央和省两级,现在越权减免税的现象又有所抬头,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务院的规定,坚决制止这类现象再度发生。要加强产品出口退税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政策,集中审批权限,完善管理机构,做到既有利于外贸出口,又有利于稳定财政收入。要进一步抓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征税工作,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把该收的税收都收上来。要加强各项收入的征收管理,凡是按国家规定应上交的收入,都要及时、足额地催交入库。对能交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收入的征收管理,要抓得更紧一些。这两项收入数额很大,调节预算外资金的作用也较明显,又是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不能把它看作是比税收“软”的任务,对于现在普遍存在的减免多、欠交多、漏征多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这两项基金的征收要严格按国务院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办事,各地区、各部门自行作出的减免规定,应停止执行。要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坚决保卫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的权益,并逐步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要认真做好清产核资的试点工作,待取得经验后,再有领导有计划地逐步展开。
(四)继续坚持紧缩方针,严格控制预算支出,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财政的现实状况分析,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经常性的财政收入不可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或者在某一年份猛上一个台阶。所以,不能把实现财政平衡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收入的增长上,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把严格控制支出,提倡过紧日子,作为财政工作的一项长期方针坚持下去。在生产性支出方面,我们要特别注重在资金的使用效益上下功夫,通过厉行节约和提高效益来缓解紧缩支出所遇到的矛盾。今年,全社会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将有明显增加,资金的分配要适当集中,按照产业政策保证重点,不撒“胡椒面”,使资金真正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节约物质消耗,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方面,做到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绝不能再以各种名目用于在低水平上扩大生产能力,搞重复建设。
对基本建设的立项要注意科学决策,工程概算要精打细算,注意节约,并尽可能做到数额准确,不留缺口,宁可项目少上一些,也要把批准的项目搞得快一些、好一些,争取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使千方百计挤出来的财政建设资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对非生产性支出要严格进行控制,并把重点要放在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和各类工资、补贴的增长上。现在的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主要的困难是吃饭困难,吃饭的机构多,吃饭的人多,而收入来源不多,食之者众,生之者寡。今后地方特别是县级机构改革,都要从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照搬照套上级机构的设置,非经国务院批准,中央各部门不能下达要求下级对口、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指令。今年,各地区、各部门原则上要冻结机构、编制、车辆和人员津贴、补贴、奖金的标准,并全面清理整顿行政事业费开支的范围、项目和开支标准,在清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合理的标准和定额。要继续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进一步加强专控商品审批制度,强化指标管理,今年的社会集团购买力支出不得超过国家下达的指标。要严格会议审批制度,大力压缩会议,精减文件,这样做,既有利于节减资金,也有利于多下基层搞调查研究,多办实事。
(五)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堵塞各种漏洞,推进廉政建设。经过前一阶段的治理整顿,财政管理和监督有所加强,但财税秩序比较混乱的状况尚未有大的改观,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偷税漏税,截留利润,虚报亏损,滥发奖金、补贴、实物,化大公为小公,化集体为个人等现象,仍然相当突出。挥霍公款,请吃请喝的现象又有抬头。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继续加强对广大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法纪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要进一步强化预算观念,严格按预算程序办事。预算一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都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调减收入,追加支出,不能乱开减收增支的口子。企业、事业单位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财政税收法令和财务、会计制度办事。一切应交财政的资金必须及时足额交入国库,任何部门不得占压、挪用,不得转到预算外,或私设小金库。目前,经各级政府和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种“基金”,名目繁多,数额越来越大,既分散了财力,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又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要认真进行清理,有的要取消,有的要纳入预算管理,接受财政监督。今年还要继续深入进行全国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大检查对于严肃财经法纪,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防止财政收入流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将继续搞下去,并将集中检查和经常性的检查结合起来,把财经检查监督工作搞得更好。治理“三乱”的工作今年将全面深入展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认真地深入细致地搞好这项工作,将中央已确定的政策措施迅速贯彻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真正将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的不合理负担减下来。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支出有所控制,国家财政情况的初步发展趋势是好的。我们要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为圆满实现1991年的国家预算而奋斗。
〔注〕如果把国内外债务收入352.37亿元作为赤字处理,则1991年全国财政赤字为475.83亿元。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