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抓国防教育 促边区建设
延边军地合奏“双拥”曲
本报讯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双拥工作中始终贯穿国防教育这个主题,使全体军民树立起军队与人民相互依存、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不可偏废的观念,军政军民团结的思想基础更加牢靠。
全州9个广播电台、数百个基层广播站都举办了国防教育专题节目及国防知识讲座。州里的5种主要报刊先后办了40多期国防教育内容的专栏。州内13个艺术团体编排750多个国防教育小节目深入基层演出。全州1000多所学校把国防教育纳入德育内容;300多所影剧院每月至少放映1部有关国防教育的影片。两年来,3万多民兵、青年和预备役官兵在基层文化室接受了国防教育。另外,延边还成立了国防教育理论研究会,州里还制定了国防教育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一日兵”活动制度、国防教育先进表彰及考核评比等制度。驻延边各部队也积极配合,近两年派出460多个宣传小组,为驻地群众讲课辅导800多场,受教育者逾10万人次。
广泛开展国防教育,使双拥工作成了延边军民的自觉行动。1987年以来,延边州军地共表彰了810个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和540名先进个人。   
                   (应佳)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洒辛勤汗水 结丰硕果实
鹭岛官兵齐浇“共建”花
本报讯 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建设10年来,厦门警备区官兵与厦门人民一道艰苦创业,使特区建设蒸蒸日上。特区创建伊始,警备区官兵全力以赴投入“陆海空”8大工程建设。厦门火车站扩建,警备区600多名官兵冒着绵绵细雨,昼夜奋战,为数千米长的站台和顶棚铺水泥灌沙浆。东渡港二期工程建设,警备区派出40多名技术骨干、24台车辆机械和400多名官兵开赴现场,承担了最艰巨的海底疏浚任务。10年来,警备区部队先后出动330多万个劳动日,6000多台次车辆机械,援建重点工程15个。国际机场、集美大桥、湖里工业区……都洒下了警备区官兵辛勤的汗水。
广大官兵把抢险救灾、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10年中,警备区参加抢险救灾280多起,抢救遇难群众5600多人、物资5.4万多吨。
为维护特区安全与稳定,近年来,警备区官兵先后擒获偷渡分子103人,捕获台湾派遣特务多人。前年春节,一名全国通缉的持枪杀人犯流窜至厦门,警备区派出官兵昼夜设卡围捕,协助地方公安部门缉拿罪犯。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办厂。        
          (陈亦林 慈爱民)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开展信念教育 培育“四有”新人
山东军民共建呈现新气象
本报讯 山东军民坚持把共同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作为新形势下深化双拥工作的中心环节,全省6000多个军民共建点成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坚强堡垒,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山东是全国优抚对象多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全省双拥共建活动由过去一般地做好事、送温暖,发展到军地共同培育“四有”新人,共同巩固社会主义阵地。目前,全省军地之间互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1.3万多名,联合开办业余党校200多所,联合组织社教巡回报告团、组4800多个,共建文化活动中心5200多个,联合举办各种文体联欢联谊活动10多万次。许多地方还成立了军警民法制宣传、治安联防组织,实现了军民共建与共治的有机结合。全省3600多个受到县以上表彰的军民共建点,成为当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
              (阎金久 张振江)
(附图片)
新年前,山东省莱芜市领导亲临驻地慰问官兵。
季将摄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在水利工地上
●南京军区某集团军积极组织部队参加地方冬季农田水利建设,以实际行动谱写了抗洪救灾后又一拥政爱民新篇章。
舟桥某团接到赴固镇新马桥水利工地施工的命令后,立即召回了在家过星期天的干部,连夜组织分工。某师干部身先士卒,全师有二十四名师团领导与官兵一起参加了南京栖霞区、江宁县、江浦县的水利会战。某红军团参加施工的七个连队纷纷成立了“突击队”,专啃“硬骨头”。工地上到处响起“弘扬抗洪精神,为人民再立新功”的口号,连队与连队、个人与个人之间开展了劳动竞赛。参加兴修水利的人民群众看到官兵们干劲大,能吃苦,作风好,深受鼓舞。许多地方群众说:“部队抗洪救灾是英雄,兴修水利再立功,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 
           (盛晓梅 倪敏芝 朱正连)
●驻甘肃部队和各级人武部门全力支援地方农田水利建设。今年,他们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动手早,承担的任务重。某部官兵外出实弹演习刚刚归来,就开赴由联合国援助的“引大入秦”水利建设工地;驻陇东某部即将退伍的一千多名老战士提出在退伍之前,要为第二故乡人民再献一分良田;甘肃省军区组织的一百五十多名现役军官和三千六百多名人武干部也已进驻村社,投身到农田基本建设中。         
   (董贵学)
●驻武汉陆、海、空部队近千名官兵,冒着凛冽的寒风,与数万群众一起参加综合治理换子湖工程。换子湖是汉口江岸地区历史上有名的后湖主要遗迹之一,原面积有十九点六公顷。         (王东升)
●某师工兵营积极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大力支援驻地水利建设,被地方政府和群众誉为“降洪神”。
工兵营是集爆破、筑路、造桥等于一身的技术单位,多年来,他们利用部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机械装备积极帮助驻地兴修水利。驻地凤山乡有一条长四千多米的河套,每年雨季淤积大量的泥沙,自一九八二年以来,工兵营年年都要投入四五台推土机、挖沟机帮助清理。据统计,八年来共清理出淤沙三万多立方米。今年水患之时,这个乡群众坦然处之。       (杨宏军)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三块手帕认“巴郎”
郝颉 李志刚
在维吾尔族妇女中流传着这样的风俗,她们用亲手绣出的花手帕作为最珍贵的礼物馈赠给自己喜欢和贴心的人。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志愿兵潘世成,珍藏着维吾尔族妈妈送给他的三块绣花手帕。
潘世成1978年入伍,是团卫生队的卫生班长。前年,因病卧床不起的维吾尔族大娘阿瓦尔汗住进部队医院后,小潘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细心照料着大娘。大娘出院前硬是用她那双年迈粗糙的手颤巍巍地将自己对小潘的一片感激之情,一针一线地绣成一块花手帕送给小潘,并拉着他的手坚持要认小潘做自己的“巴郎”(维吾尔语孩子的意思)。
小潘的第二位维吾尔族“妈妈”是79岁的阿依丽莎。去年夏天,老人患慢性支气管炎住进医院,老人想吃水果,小潘就用自己的津贴买来桔子、苹果;老人闷了,就背着她在过道里走走。大娘逢人就夸小潘好。病情有些好转后,老人就打发孙女又是取针又是买线绣起花手帕。出院时,阿依丽莎大娘流着泪悄悄地将手帕送给小潘:“你真比我的亲巴郎还亲。”小潘又做了第二个维吾尔族“妈妈”的“儿子”。
这第三块花手帕的事发生在去年9月,阿布尔汗大娘拄着拐杖来到部队,非要亲自把一块黄色的绣花手帕送给小潘。大娘紧紧地抱住小潘,激动地说:“我的巴郎,我的巴郎。”
几年前,阿布尔汗大娘因患多年关节炎瘫在床上不能动。小潘知道后,就主动把大娘接到卫生队理疗,大娘出院后,他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上门为老人针灸。老人终于能下床走路了。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买金送银答谢,而是亲手绣了块花手帕送到卫生队。
三块小小的绣花手帕,系着的是三位维吾尔族老妈妈与子弟兵潘世成的一段深深鱼水情。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支援国家能源开发 驻疆部队贡献巨大
本报讯 随着我国能源开发战略重点西移,驻新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大力支援地方建设。5年来,共投入兵力约600万人次,援建包括北疆铁路在内的重点工程211项。
早在塔里木石油会战前期,新疆军区就承担了为会战大军开辟道路的艰巨任务。某工兵团克服洪水期、冰河期、枯水期给施工带来的困难,在塔里木河架起了8座百吨级浮桥。其它部队也出动官兵,修筑沙漠公路400余公里,使上万吨各类钻井物资通过捷径及时运进大漠,为油田会战赢得了时间。某部安装营与地方科研单位合作,设计了由一万余块钢板组成的特殊飞机跑道。驻疆空军部队充分发挥“空中优势”,先后出动100多架飞机,为油田空运应急物资和遇险工人。
勘探开发水资源,是大漠工业会战的重要项目。驻疆解放军、武警部队大力支援。某给水工程团踏遍天山南北,完成了塔里木、准噶尔两个盆地28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资源普查,向国家和新疆有关部门提供了24份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各部队每年派出大批官兵支援驻地水利建设,共挖引水渠1100多公里,援建水库和水电站35座。驻库尔勒、库车的部队还为塔里木油田铺设自来水管道4万多米,建压力井98口,缓解了石油会战工人饮水难的问题。
             (杨功成 马锁成)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茶水军供站”
韦统兵 尚书杰
天刚蒙蒙亮,一位满头银丝、脊背半弓的老人正拉着水车吃力地向淄博站东货场走去,走向那焦渴期盼的闷罐军列。
这路他往返了7.8万多公里,这车拉了3000多吨开水。奔忙了20多个春秋就干了一件事——为过往军人送水。
他,就是淄博火车站军用供水站站长李元文。
军用供水站是民政部门的下设单位。
这里,站长职工就李元文一人。一间草房里一台旧锅炉、一张床、一只粗瓷大碗,还有那辆水车。
“鱼儿离不开水”,老李头就通过他那辆水车,把政府的关怀、家乡父老的嘱托、妻儿的安慰,送到过往军人的口中。 
军列按规定不能停在站里。只要有军列,老李就烧开水,用站里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地排车,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不论十人八人,还是整列整车过往军人,老李都是一车车地拉到两公里外的东货场,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给战士们倒水。
1986年,组织上为老李办理了“农转非”的手续,爱人和女儿早就盼望成为城里人,可老李却把她俩安排在自己的供水站里烧水。
1988年9月,组织上考虑到老李的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专门在离站比较近的地方给他分了一套住房。房子分了近4年,他竟连一晚上也没回去住过。
去年,老李又增加了新头衔:供水站招待所所长。
招待所是站里几间不用的旧房,他通过整修一下,为过往军人和旅客提供方便,利润不多,但却解决了买茶叶的资金。
从此,供水站成了全国第一家“茶水军供站”。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蚌埠驻军发挥技术优势 为国营大中型企业服务
本报讯 解放军驻蚌埠陆海空军各部队、院校,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自觉地把支援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作为拥政爱民的一项中心任务。6年来,他们先后向驻地国营大中型企业派出6300余人次,帮助攻克技术难题100多个,创造近亿元的经济效益。
蚌埠驻军技术兵种较多,技术力量雄厚。1985年以来,他们先后与蚌埠卷烟厂、黄山果糖饮料公司、蚌埠染织厂、蚌埠市交通医院、蚌埠建筑工程公司等12个国营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共建关系。解放军123医院派技术骨干帮助交通医院筹建了手术室、口腔科,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培训了胃镜、脑外科医生,使交通医院的病床由40张增加到130张,床位使用率由30%提高到97%,一举跨进市先进企业行列。蚌埠染织厂生产的灯芯绒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机械维修技术力量薄弱,1984年1至5月份,全厂共烧坏电机47台,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驻蚌空军某部,立即派出飞机维修技术员来到染织厂,并举办民用电机维修技术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全厂机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使电机损坏率降低95%。
                 (戴桂江)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牢记宗旨 服务人民
武警广东总队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本报讯 武警广东总队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一年来,投入人力5.7万多人次,动用车辆1460台次,参加国家和地方重点建设项目17个。
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中,这个总队主动承担了急难险重任务。在广(州)汕(头)公路拓宽、西江大堤加固、梅江水库筑坝,首届世界女足赛场地整修等工程建设中,他们连续奋战,精心施工,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驻广州地区的7个支队级单位,还采取与地方签订承包合同的形式,在广州市郊太和镇、龙归镇山区开辟了“武警林”700多亩,植树7万多棵;驻贫困地区的3支队,韶关、河源、梅州市支队,分别与驻地建立了挂钩扶贫点,为当地群众脱贫献计出力。
今年8月18日凌晨,从武昌开往广州的247次列车车厢起火,担负隧道守护任务的3支队15中队官兵闻讯后,立即投入抢险,为大瑶山隧道尽早畅通,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业龙)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洲头街上“好八连”
某旅三连坚持为群众送温暖
本报讯 驻武汉空军混成某旅高炮营三连,16年如一日,坚持为驻地群众送温暖,享有“洲头街上‘好八连’”的美誉。新年前夕,该连被武汉市评为“双拥工作先进集体”。
三连驻守在武汉市汉阳区洲头街,为加强和丰富街道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三连官兵抽出人力和物力帮助街道扩建了文化站,自1983年以来,这个文化站连续9年被地方政府评为“红旗站”。
在帮助街道做后进青年转化教育的过程中,三连党支部与街道文化站成立了“帮教小组”,把后进青少年当做连队的“编外战士”,选派思想好、作风硬的战士与他们结成“一帮一”对子,16年来,三连先后帮教、挽救了37名失足青少年,其中有12人立功受奖,8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3人入了党。   (李彬)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里孜爱民渡河班”誉满高原
据新华社电 驻藏边防某部“里孜爱民渡河班”自一九八一年以来,义务为仲巴县里孜乡群众摆渡一万余人次,运物资二千四百多吨,运载各种车辆一千五百台次,送牛、羊二万五千头次。赢得藏族群众衷心爱戴和交口称赞。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洛阳大中企业支持驻军建设
本报讯 荣获河南省和洛阳市拥军优属先进典型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等十家大中型企业,从军属“城市化”的特点出发,为军属分忧解愁。两年来,十家企业先后接收四百二十三名部队子弟入学,安排三百一十七名军属进厂就业,帮助六个部队建起了年获纯利润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家属工厂。    (张耀普)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军事教育学院助民脱贫
本报讯 六年来,军事教育学院与石家庄市井陉县景庄乡挂钩扶贫,先后帮助老区人民办了十六件实事,使穷山乡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该院连续四年被评为石家庄市扶贫共建先进单位,并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李平和 邓一非)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某部与驻地携手开展计生工作
本报讯 连续四年被军区、集团军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的北京军区某部,坚持五年与驻地群众携手共建“计划生育模范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多来,共建的八十二个“计划生育模范乡村”,均跨入了计划生育工作先进行列,其中有三十八个乡村被省、地、县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姚建平)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某部十年一贯开展共建活动
本报讯 南京军区某综合仓库,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十年来,先后与驻地十多个厂矿、乡村、学校建立了共建关系,开展共建活动达五千多次。最近,被评为江西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    (胡德桂)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蒙自拥军优属工作注重实效
本报讯 云南省蒙自县委、县政府在拥军优属工作中,注重办实事、讲实效,调动了广大群众拥军优属的积极性,被云南省政府评为“双拥模范县”,多次受到民政部和总政的表彰。          (孙汝明)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敞开母亲的胸怀
闻有成 李而亮
一位普通的中国妇女,在拥军路上,整整奔波了43年,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800多座军营哨所。她的爱国拥军事迹传遍黄河之滨。
她,就是闻名全国的爱国拥军模范、郑州市社会福利院退休工人刘国华。
刘国华一字不识,靠电波了解部队。她把家里收音机的频率一直对准广播电台《人民子弟兵》节目。多少年来,这个收音机成了她拥军的向导。
电台报道武警某部在荥阳县训练新兵,刘国华带着大包鞋垫给新战士送去,鼓舞他们安心服役当好兵;张华烈士事迹广播的第二天,她风风火火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慰问;某部抢险救灾、赴南疆参战,她一一前去壮行……
刘国华简陋的小屋,有一本厚厚的影集,里面有100多位干部战士的照片。每一幅照片,都能抖出一个动人的故事。
战士杨晓华,两年前被确诊为癌症。那年他才19岁,火红青春正在被病魔吞噬,他双目蓄满哀痛和绝望。
“多好的孩子呀,咋得了这病?”刘国华闻讯后心里一酸,眼泪掉了下来。翌日,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发烫,刘国华拎着用借来的300元钱买来点心、罐头和衣物来到医院,尽一位母亲的责任。在小杨住院的日子里,刘国华为他喂水喂饭喂药,倒屎倒尿,就像照料自己的儿子一样。小杨出院时跪在刘国华的面前,泣不成声地说:您老人家比我的亲妈还亲。
某部政委烫伤住院,刘国华杀鸡炖汤,端着走了10多公里。训练营的马营长更忘不了瓢泼大雨中,刘国华提着鸡蛋一趟趟来到病房……
多少年来,刘国华就是这样探望部队的2700多名官兵,用母爱温暖着他们的心。
刘国华膝下无儿无女,一生痴心拥军,别无他求。解放初期,她带头慰问南下部队;抗美援朝,她当了一名志愿军鞋匠;60年代,她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一副银镯换成鸡蛋送到军营。她发现战士寒风里值勤易患关节炎,就每天早晚跑屠宰厂和清真饭店捡羊蹄儿,给战士做护膝。
她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每逢元旦、春节、“八一”等节日,就买上罐头、香烟等物品,慰问军营哨所、医院、兵站里的官兵,1000多条烟,1200瓶酒,4.5万双鞋垫,还有成捆成捆的护膝、坐垫,共花费了1.2万多元,占她全部工资的2/3还多。
刘国华的拥军事迹,深深感动了周围群众。在郑州市管城区、金水区、二七区,一个个老人拥军服务队自发地组织起来了。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入冬以来,解放军驻豫某部积极支援驻地水利工程建设。图为他们在河南省许昌市颖汝干渠施工的情景。   刘玉高摄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闺女,擦擦汗吧!   刘玉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