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龙骨
苏银琥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生来具有龙骨。
他是生产“龙骨”的,确切点说,是搞“轻钢龙骨”的。
他叫谢克之,中国铁道部建筑总公司新型建材厂的厂长。已近知天命的年岁,壮心不已!
抵押“三宝”
人有三宝。一曰精,秉承于父母。二曰气,生命的动力。三曰神,塞于天地之间,超然万物之外。
谢克之也有“三宝”: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团级“乌纱帽”;父母给的70多公斤的“本钱”。
当时的谢克之,春风满面官运初通。他担任铁十八局直管处党委书记,并没有听说过什么轻钢龙骨。但是,这位经过部队千锤百炼的汉子,注定要去和坚硬的材料打交道,他为了轻钢龙骨,不惜卸掉了自己的“乌纱帽”。
1985年的一天,初冬的寒风吹得人们缩回了脖子,而这一天谢克之全身的热血都几乎沸腾了,他在十八局党委常委会上庄重地押上了一宝:“把工厂交给我,我以党性作保。”
这个工厂是改革的产物。
1985年5月,由两家地方企业和铁道部十八局三方联合,有钱的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有原料的出原料,准备创办一个铝材成型厂。
三方各怀美好的愿望,联合企业很快有了雏形。
然而,没等厂房封顶、机器运进,合股的一方突然撤股。
这一下,全乱了。
十八局投资100万元换回来的除了在寒风中哀鸣的空空荡荡的厂房外,一无所获。
谢克之看着毫无生气的工厂,决心离开领导岗位,主动请缨当厂长。他要背水一战。在刚才提到的那党委常委会上,他慷慨陈词之后,当场写了辞职报告,立下军令状。领导犹豫了,战友们动心了,谢克之又加上一宝:“我只有这150斤了,再押也没得押了。”
谢克之17岁参军。当上连队指导员时,他以善做思想政治工作出名,他所在的连队连续十年被评为铁道兵和全军模范连队。多少次提干机会,他放弃了,因为领导对他讲过:“保住连队的光荣称号,个人要做出点牺牲。”和他一块儿当连长的早就升为师团领导了,他还是连队指导员。不过他也有自豪的事情:1970年他代表铁道兵数十万官兵参加国庆典礼,登上天安门城楼……
1982年,他转战天津,参加了引滦入津的大型工程。他以保障物资供给的突出贡献,终于被任命为铁道兵第8师后勤部副部长。
如今,这一切都没有了,他就像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学徒工,重新开始。
谢克之就这样走进了这个面临夭折的工厂。站在他面前的只有17名工人。局里派来的干部也走得只剩下一个小技术员。“我留下来并不是没有地方去,而是我相信他能创造奇迹。”如今已是工厂总工程师的邵启和总是这样对到工厂了解情况的人说。他的话,代表了17名工人当时的共同心态。
条幅在诉说
条幅可以装饰门面,也可以言志抒情。
谢克之爱挂个条幅,那倒不是附庸风雅,显示他的志趣清高之故。他挂的每个条幅,都是一个故事。
我们先从第一个条幅说起。
谁也没有想到,谢克之上任干的第一件事是把全厂17名工人、1名技术员集合到篮球场上打篮球!什么工厂没有定型产品——“进球啦!”“厂长真棒!”什么欠款100万——“快上篮!”什么没有技术人员——“真笨,换下去,这么多人还没有一个会打球的!”
带着从球场上下来的满身汗水,谢克之向他的“十八勇士”发表就职演说:“一个部队要有士气,一个工厂要有生气,一个人要有骨气!该走的全走了,留下的是好汉!我们要在艰苦的改革浪潮中闯一个工厂出来!”
掌声响起来,大家心中都明白。
当天,谢克之住到了工厂,办公室的墙壁上便有了“难中有我难中乐”,“半生从此定心期”的条幅。此后,条幅在一条条增多,成了工厂发展的起点、轨迹。
站在国旗下
公元1991年5月1日。
晨光熹微之中庄严的天安门广场迎来了不平凡的一天。
这天,五星红旗升降设备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得以更新。
谢克之正站在国旗下。在观者如潮的人群中,他1.68米的个子显得太小了。但他又独享殊荣:国旗升降控制的新设备是他们工厂生产制造的!望着与太阳同步升起的国旗,谢克之眼睛湿润了……
工厂能有今天,走过了多少坎坷的历程。曾有一段时期,工厂没有产品。十八勇士出去了16个,找项目,找产品。就在他们为工厂找米下锅东奔西走跑断腿时,北京某国营大工厂研制的一项新型建材产品——“轻钢龙骨”已近尾声。
这位喜欢与坚硬材料打交道的人一眼看中了它,终于使“轻钢龙骨”在这个横空出世不久的新厂安家落户。
孟尝君食客三千,不过,大部分是吃白食的。为解决工厂无技术人员的难题,谢克之也当上了90年代的“孟尝君”。教授来了,建筑专家来了,金融专家和法律顾问来了,难题一个接一个解决了。谢克之为聘请的30多名专家教授取了一个高雅别致蛮有时代特点的称号:“星期日工程师”。“星期日工程师”没有一个吃白食的。谢克之的第一位门客便是提供“轻钢龙骨”信息的某单位业务员。在这些“食客”的穿梭努力之下,这个厂承接了天津国际机场、天津火车新客站的内装修业务,为工厂创产值150多万元,而在轻钢龙骨上马时,工厂没有流动资金和购买设备的资金,是另一位“星期日工程师”为工厂筹借了40多万元。
于是,“轻钢龙骨”在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严细目光的挑剔下,在众多建筑材料的比较筛选中,终于远涉重洋,为龙的传人抵挡着凛冽的南极寒风!谢克之收到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授予的“造福子孙后代,支持南极考察”的锦旗。
于是,“轻钢龙骨”走进了亚运村,向外国朋友展现“龙骨”品格!
于是,“轻钢龙骨”走进了儿童乐园,向祖国的花朵讲述着“龙骨”的故事!
于是,“轻钢龙骨”走进了国际机场、宾馆饭店、各个现代化的建筑、百姓人家……
谢克之在默默苦干中成了“功臣”,但仍在苦干中默默无闻。
1991年9月8日,十八局党委正式下文,恢复谢克之的正团级职务待遇,铁道总公司也下文,定新型建材厂为正团级单位,工厂归属总公司。
人们打趣他:官复原职有何感想?
谢克之笑而不语,他又回到了六年前的起点。
龙的传人又继续着未竟的“龙骨”事业!


第8版(副刊)
专栏:

  乡村书记
李发模
这座山说:他的脚底抹有油
早过那边山去了……
那边山讲:他的嘴巴像把刀
割对门荒坡去了……
荒坡着慌了:
忙捧出烤烟基地
忙将坡土改梯……
炙人的烈日
也举起了云的降旗
他的手势也像山脉的走向
时而坡一样很陡很陡
时而路一样伸向荒僻……
他的“点子”一个接一个
长出“百亩蚕桑”
长出桐林、玉米……
他的动员报告像土地黝黑肥沃
他的嗓门如喊山的号子
喊富裕早进山区
喊座座山峰浓绿
偶尔也有一两声苦涩的叹息
和一天吃顿“门闩饭”的日子……
任务一来,沉重的压力
常压出些幽默而又深情的比喻……
嗯,他这书记,是山水林田常朗诵的
——一首极为上口的乡土抒情诗


第8版(副刊)
专栏:九州风物

  盛名葡萄大泽山
戴永夏
中秋,正是葡萄成熟季节,我们来到了素有“葡萄之乡”美称的大泽山。
大泽山位于平度城北70余里处。其主峰西麓,群山环绕,土质肥沃,水丰泉甘,盛产各种时鲜水果,而尤以“大泽山葡萄”最负盛名。这里的葡萄皮薄肉嫩,味美质优,且品种繁多,产量极高。除龙眼、巨峰、玫瑰香等品种外,近些年又引进扎娜、红富士、红瑞宝、伊豆锦、大宝等300多个优良品种。大泽山成为我国六大葡萄产区之一。
大泽山区群峦苍翠,绿荫翳翳。漫山遍野的山楂、苹果、柿子……条条“绿龙”身上,缀满了繁星般的“珍珠”、“玛瑙”:那绿中泛黄的“泽山一号”,紫里透红的“玫瑰香”、“龙眼”……都以其诱人的风姿,显示着秋的充实。
葡萄的成熟,如同一道无声的命令,唤出了山中的千军万马,织成了一幅规模宏大的山中采撷图。你看吧,山山岭岭间,丛丛绿浪中,男男女女,穿红着绿,忙忙碌碌。他们用剪刀剪下串串“珍珠”、“玛瑙”,再把大筐大筐的“珠宝”运到公路边,交给收购站……姑娘们情不自禁地唱起甜美的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哟喂哟,幸福的生活,万万年……”
热情的主人一见远方来客,便争着把大捧大捧熟得最透、颗粒最大的葡萄送到我们面前,嘴里还一个劲地催促:“吃吧,吃吧,咱大泽山的葡萄又香又甜,吃了可以延年益寿呢!”这山里人特有的真诚、厚道,令人十分感动。
看着眼前这色香诱人醉的葡萄,我不禁想起古人“未尝先说齿流涎”的诗句来。陪我前来的老同学,娓娓地向我谈起大泽山葡萄的历史。据说远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前,大泽山的百姓就已开始移栽山葡萄了。张骞从西域引进葡萄优良品种,随后传入大泽山区。至唐初,这里种植葡萄已很普遍。当地至今流传着唐太宗为葡萄改名的佳话:贞观十九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途中驻兵平度(见《平度州志》)。当他路过大泽山时,当地百姓用最好的“龙眼”葡萄招待他。这位“真龙天子”见之大喜,却又忌讳“龙眼”二字,遂把“龙眼”改名为“狮子眼”。这天是农历七月二十二,而这年恰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百姓感其“皇恩浩荡”,便把这一天定为“财神生日”,以祈求“财神爷”保佑,发财致富。可是一千多年过去了,大泽山人年年为“财神爷”过生日,但“财神爷”始终不肯赏光,他们还是祖祖辈辈受穷。尤其在“穷过渡”时期,山上山下的葡萄及各种果树都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砍尽伐光。人们身在宝山不见宝,端着金碗要饭吃,到1978年,大泽山镇的人均年收入还只有78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大泽山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果品尤其是葡萄的生产,大泽山镇被市政府批准为果品生产专业镇。仅葡萄一项,全镇人均年收入就达500多元。再加上其他果品及农副业收入,哪家每年不弄个五千六千的?所以万元户以至数万元户,在这里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来到镇上,你随便走走,看看一幢幢架着电视天线、修得十分排场的新瓦房,瞧一瞧人们身上穿的花样翻新的时髦衣服,以及来往穿梭的“嘉陵”、“木兰”……你心里不会不发出这样的惊叹:“这山里人,富着哪!”
大泽山人发了葡萄财,葡萄成了大泽山区的“活财神”。因此,镇府根据大家的要求,把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财神生日”改作“葡萄节”。每到农历七月二十二这天,大泽山人便载歌载舞,欢庆葡萄丰收。这一来,大泽山葡萄的知名度更高了,不仅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销往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和地区……
葡萄,应当说,是党的好政策拯救了你,使你获得新生;是勤劳、善良的大泽山人培育了你。我们赞美葡萄,又怎能不为纯厚、朴实的大泽山人和党的富民政策唱一曲赞歌?


第8版(副刊)
专栏:

秋景(中国画) 陈承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