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将撤销一项对华禁令
本报华盛顿12月20日电 美国政府今天宣布将撤销一项对华高技术出口的禁令,从而将为对华出口卫星部件和高速计算机扫除障碍。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在记者招待会上证实了这一消息。鲍彻说:“我们现在正在等待北京关于通过外交渠道达成的这项协议的进一步信息。一旦我们得到这方面信息,政府就打算采取必要的步骤取消制裁。”他说,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卫星部件和高速计算机的制裁决定是布什总统于今年6月宣布的,贝克国务卿在今年11月访华时同中方谈到了撤销制裁的有关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提出俄加入北约
新华社布鲁塞尔12月20日电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20日向北约总部提出俄罗斯加入北约的要求。
叶利钦是在一封祝贺在此间召开的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首次会议的信中提出上述要求的。他在信中说,“今天我们提出加入北约组织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这将是我们一项长期的政治目标。”
他还说,俄罗斯保证履行原苏联签署的所有条约和协议,尤其是将确保对核武器的单一控制和防止核扩散。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美四国总统聚会
研究加速南锥体一体化进程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2月18日电 记者管彦忠报道:12月17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四国总统聚会巴西利亚,举行建立南方共同市场的《亚松森条约》签署后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作为南方共同市场最高政治机构的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也同时举行。这次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协议,将加速美洲南锥体小区城一体化的进程,朝着一九九四年底建成共同市场的目标前进。
这次会议通过的协议,内容有建立仲裁法庭解决商业纠纷的巴西利亚议定书、对违反商品原产地证书准则实行行政惩罚的制度、四国企业之间部门补充协议的调节范围,以及作为技术执行机构的共同市场小组内部规章等。四国总统签署的文件宣布,1992年南方共同市场将与拉美地区其它国家和经济集团建立正式接触,探索未来相互间的联系方式。
此间舆论认为,这次首脑会议表明,组建中的南方共同市场正以坚定的步伐,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这对拉美一体化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亚松森条约》是今年3月26日签署的。10月30日,四国议会分别完成了条约的批准手续。11月29日条约正式生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减少47%,到12月底减少54%,以后每半年减少7%,到1994年12月31日全部取消。
为协调四国在贸易、货币、工业、农业、能源、技术交通和海运等部门的政策,10个技术工作小组进行了有效的工作。今后,还将在司法、教育、旅游等领域商讨实现一体化应采取的步骤。四国还在发展农牧业生产和进行农牧产品贸易、打击贩毒的联合行动等问题进行协商,协调对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立场。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九九一年国际大事回顾
▲7月2日至15日,李鹏总理应邀先后访问了埃及、约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科威特,受到了6国政府和人民隆重、热情的欢迎和接待。
在访问中,李鹏总理同6国领导人就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并分别发表了联合公报或新闻公报。6国领导人通报了他们各自国内的情况和对外政策。李鹏总理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李鹏总理和陪同访问的有关部长,同6国领导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发展双边关系进行了广泛认真的讨论,签署了有关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文件。    
                 (朱梦魁)
▲7月2日至7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第48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举行。这是非国大自1958年以来首次在南非境内召开的会议。会议的议程是研究南非的新形势、制定新的战略策略和选举新的领导班子。在这次大会上,原非国大副主席纳尔逊·曼德拉当选为非国大新主席。根据曼德拉的提名,原非国大主席奥利弗·坦博被选为非国大新设的全国主席,西苏鲁当选为非国大副主席,拉马弗萨当选为总书记,原司库恩科比当选总司库。
按照新通过的非国大章程,新设的全国主席的职责是主持召开全国执行委员会会议和全国代表大会。  
                 (徐德文)
▲7月5日,欧共体12国外长于海牙召开特别会议,决定从即日起欧共体及其成员国中止对南斯拉夫的经济财政援助,并且对该国实行武器禁运。鉴于南国内政局继续恶化,特别会议还决定派遣“三驾马车”(即前任、现任及下任主席国外长)第三次赴南调停。在嗣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欧共体为调解南冲突作了一系列外交努力。9月7日,由欧共体提议和主持的海牙南斯拉夫和平会议开始,南主席团和6个共和国在会上强调,谈判的目的是制止流血冲突,和平解决各民族间的矛盾,为实现持久和平寻求新的国家组织形式。至11月5日,海牙和会在欧共体主持下共举行8次全会,帮助南有关方面达成多次停火协议,但协议均未得到执行。11月8日,欧共体宣布从15日起对南实行经济制裁,12月2日,又决定取消对南4个共和国的制裁,但仍维持对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的制裁。12月17日,欧共体外长会议决定,从明年1月15日开始,承认南所有要求独立的共和国。这实际上宣告了欧共体对南调解和制裁归于失败。  
   (魏崴)
▲7月8日至9日,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在巴黎举行关于中东军备控制问题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了一项“关于中东军备控制、军品转让及武器不扩散问题”的文件。文件强调应当在全球和区域范围内采取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防扩散和军控措施;五国主张对武器出口采取负责的态度,并认为各国均有合法的自卫权力,有权因自卫目的而进行正当的武器转让。文件还指出,五国支持在中东地区建立无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区和对中东地区实行全面的军控方案。文件最后表达了五国将就国际军火贸易和武器不扩散问题继续磋商的意愿。   (谢川)
▲7月15日至17日,美、英、法、德、意、日和加拿大七国首脑在伦敦会晤。会后发表了政治、经济和关于军备控制三个宣言,并达成一个援助苏联的“六点计划”。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应邀在会议结束后与七国首脑在伦敦会晤,因此又称“7+1”会晤。
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援助苏联问题。由于与会者对援苏的规模和方式意见不一,最后只一致同意先从贸易和技术两方面着手援助苏联。此次会议政治色彩突出,重视对全球政治问题的讨论,而经济问题的讨论却虚多实少。此外,七国集团还表示,赞成美国无条件地延长“给予中国以最惠国待遇”。   (李文政)
                  (未完待续)
(附图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7月2日至15日应邀访问中东6国。图为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7月14日在白杨宫会见李鹏总理。
   新华社记者 武基国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从美一家餐馆违反童工法说起
本报记者 张亮
美国劳工部日前宣布,内布拉斯加州一家餐馆连锁店被判定违反童工法,并建议罚款6.4万美元。《华盛顿邮报》等几家大报对这一案件均作了详细报道。
其实,在今日美国,非法雇佣童工和违反童工法的事例屡见不鲜。而上述案件之所以引起舆论界的注意,可能与店主的身份有关。这家餐馆连锁店名叫“祖母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大约900名雇员。正在参加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现任联邦参议员罗伯特·克里,既是公司的董事长,也是最大的股东之一。他掌握着35%的股份,价值100多万美元。据克里的新闻秘书说,克里1982年当选为内布拉斯加州州长之后,就不大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了。但是,该公司每年仍付给他5000美元酬金。
经调查,劳工部认定该餐馆连锁店有116项违反童工法的行为,其中主要是违反了童工法所规定的工时限制。此外,它还让4名童工操作电动切肉机,甚至让一名15岁的儿童当厨师。这些都为童工法所禁止。
然而,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劳工部对内布拉斯加、堪萨斯、衣阿华和密苏里等州的一些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量违反童工法的行为,并建议对其它有关公司处以11.6万美元罚款。就全国范围来说,1989年美国有3271家公司违反童工法,1990年猛增到5889家。罚款从1990年度的510万美元增加到1991年度的83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只是抽样调查结果。美国究竟有多少非法童工,恐怕是难以作出准确统计的。
早在1938年,美国就制定了旨在保护儿童权益的童工法。但是,50多年之后的今天,违反这项法律的行为仍有增无减。童工受伤致残,甚至死亡的恶性事故也时有发生。据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因为童工是廉价劳动力;二是由于家庭贫困,一些父母不得不让孩子打零工;三是政府对违反童工法的公司打击不严。
严重违反童工法的问题已引起了公众关注。去年众议院就业与住房小组委员会专门就此问题举行过一次听证会。该小组委员会主席兰托斯曾不安地说,“剥削童工”听起来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但实际上它就发生在眼前。
                (本报华盛顿12月1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亚太地区经济今年明显增长
本报曼谷十二月二十一日电 记者成元生、吴日光报道: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执行书记基比里亚昨天说,尽管今年发生海湾战争和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但亚太地区经济仍出现明显增长,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他说,一九九一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百分之六点四,而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率为百分之零点九。尽管在世界其他地区出现很多问题,但亚太地区经济却继续保持增长。
他说,在新的一年里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百分之六点七。
他说,美国经济的衰退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美国没有表现出经济复苏迹象,这是一个相当令人担忧的问题。
他说,苏联东欧的经济衰退也对亚太地区产生影响,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向亚太地区提供的出口市场被中断。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举行首次外长会议
本报布鲁塞尔12月20日电 记者姚立报道: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首次外长级会议今天上午在这里举行。
来自北约16国、苏联、东欧5国及波罗的海3国的外长及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安全及核武器的控制等问题,通过了北约罗马会议提出的建立一种联系体制的有关措施,指出今后在委员会内的磋商将主要围绕安全、防务计划、军控、军工生产转为民用等问题。
会后发表的一项共同声明指出,合作理事会将为“在欧洲建立一种新的、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努力”。
从会议举行的情况来看,东欧国家显然对自己的安全问题表示担忧,苏联内部动荡的阴影自始至终笼罩着会议的全过程。
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是在今年11月的北约罗马首脑会议上成立的,目的是加强北约同原华约集团国家的合作与对话。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阿以谈判举步维艰
本报记者 张启昕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双边第二轮谈判已于12月18日结束。
这轮谈判从12月10日在华盛顿开始以来,先后进行了6天。从积极方面来看,对立40多年的阿以各方终于聚会一堂;但从会议进程来看,谈判步履十分艰难,没有取得明显成果。
按照议事日程,谈判分三摊进行。叙利亚、以色列谈判以及黎巴嫩、以色列谈判,实际上已开始讨论实质性问题;约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谈判则因在程序性问题上发生争执,未能正式举行。
叙以双方争论的焦点是戈兰高地问题。叙方在谈判中宣布,他们准备以和平换取失地,主张“先撤后谈”。叙方认为,根据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以色列必须立即无条件地从它占领的戈兰高地撤离,之后叙利亚则愿意讨论与以色列媾和的具体内容。此间舆论认为,叙代表团团长公开采用“以和平换土地”的措词是向前迈进了一步,具有新意。但以方一直坚持“先和后谈”的方针。以方宣称,除非叙利亚表示愿意同以色列签订和约,承认以的合法存在,否则以色列不会同叙讨论与戈兰高地有关的问题。美国报纸认为,当前以色列官方的意向表明,以仍无意放弃具有战略意义的戈兰高地。
黎以双方讨论的主题是黎巴嫩南部被以色列占据的“安全地带”。黎方在谈判中提出了实现以色列撤出黎南部地区的途径;以方虽然表示它对黎巴嫩无领土意图,但却借以色列北部的“安全”为由,讨价还价。
约旦、巴勒斯坦同以色列的谈判一开始就碰到了程序问题。约、巴方面主张约以、巴以分开来谈。巴勒斯坦代表团认为,按照“双轨道”谈判原则,巴以、约以谈判的议题不同,理应分别进行。以方则坚持它只同约巴联合代表团谈判。它认为,巴勒斯坦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巴勒斯坦问题只能同约旦联系起来加以解决。经过几天的反复争论,巴代表团提出了折衷新方案,即约、巴、以三方代表团团长举行一次“快速会议”或三方举行一次联席会议,然后立即进入“双轨道”谈判,而只有在涉及三方有关事宜时再考虑举行大范围的谈判。以色列代表团也提出一个对应建议,即三方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然后分小组讨论有关问题,之后再举行全体会议。两个建议分歧的实质是,以色列坚持巴勒斯坦是约旦的一部分,巴代表团只是联合代表团的一部分,不承认巴的独立性;而巴勒斯坦则强调它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虽然它不反对联合代表团的框架,但巴勒斯坦代表团是个单独的实体。正因为出发点不同,约、巴、以三方始终未达成一致。
据报道,阿以双边谈判的下一轮拟于明年1月初举行,但谈判地点尚未确定。
此间分析家认为,由于阿以双方的分歧年深日久,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谈判还会经历漫长的旅程。  
       (本报华盛顿12月18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