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湘江岸边的启悟
齐远
9月我来的时候,疑心进了一座花园。青草坪草萋萋,红花树花密密。个子比我矮了一头的36岁的厂长说:“你们东北不行吧,我们这儿一年四季都有花。”自豪地介绍了厂容厂貌,又介绍领导班子:“我们这个班子是从峨眉山天然动物园下来的,我是猴(姓侯),书记是马,还有一位副厂长是牛。”后来熟了,我才知道,“牛”副厂长其实是刘副厂长,湖南话里,刘、牛音相近而习相远。“我是猴,爱急,一急就发火,马书记沉着,刘副厂长和另外几位领导都是实干家。将来我到另一个生产队去,还要拉他们作搭档。”侯厂长喜欢把他们厂比作生产队,其实在株洲化学工业集团公司里边,石英器材厂算得个中型厂。
国营大中型企业不好调理,石英器材厂逃不过这规律。一年多以前,公司派出工作组进驻该厂,调查报告写道:“亏损和潜在亏损严重,资金奇缺,产品销路不畅,生产经营困难重重,企业后劲疲乏,已临破产边缘”,结论极其悲观:“要使这个厂走出困境,是一篇很难做的大文章。”
万没料到,带头写这篇调查报告的侯清麟受命带头做这篇大文章。他开始有点愁眉苦脸,后来就打起精神,召集他的一班人,以四言诗形式订出指导思想,曰:“卧薪尝胆,狠抓质量;强化产销,用户至上;从我做起,强化形象。”
从我做起,就是从班子做起。以前的毛病是班子软散。你软他就硬,干活不怎么的,调皮捣蛋是英雄,如果有个歪风邪气学院招博士生,这厂能有几个免试录取的。这回领导班子一个拳头一张脸,你闹你告,我坚持规章制度不放松,慢慢地,生产秩序就扭过来了,产品质量就上来了。
上来了也不行,企业信誉垮了,派出5个推销员,全部无功而返,还说:“厂长出去也不行。”侯厂长就出去了,马书记和几位副厂长也出去了。石英器材的用户多是大三线企业,大城市少,侯清麟跑西北线,下了火车赶汽车,到了地方不住店,直奔用户厂,谈完了就买下程车票,车上吃车上睡,12天跑4省21家企业。人家一听是株洲石英器材厂的,有的连门都不让进。“忧愤出诗人”。车离临潼,华南工学院毕业生侯清麟口占一首打油诗云:“质量本不差,却遭客户轻,产品可不买,友谊应长存,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到底开了个用户意见洽谈会,花钱请人买意见,会址定在井冈山,还说可以看到老虎和狮子,老虎和狮子自然没看到,但却看到了这家工厂的新气象,领导班子的新面貌,说:“有这个劲头还行。”一下子订了100多万,皆大欢喜。
厂子活了,侯清麟的失眠症也不治而愈。失眠症不是在本厂坐下的,此前,他奉株洲市委和公司党委之命,被派往衡山县做科技副县长,干了1年半,自己说是“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给县里开发出6个化工项目,年创产值800万,显示了知识的力量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力量。
不当副县长当厂长,仍然认准了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改造。马书记也是行家,配合厂长工作,他写过一篇文章,提出要“抓住技术改造,增强造血功能”。不这么干不行,侯、马来到这家工厂之前,该厂设备、工艺一贯制已经一贯了24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是他们自己把用户赶跑的。工人说:除了电扇转,别的都不转,电扇转是转了,还没风。一年就投入了60万元,钱是自己筹的,工作是自己干的,厂长亲自出马,书记披挂上阵,科室人员齐出动,能省的钱就省下来,讲究个企业文化精神,叫作“多奉献,少索取”,改造了设备也培育了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块儿起变化,是一种思路也是一种实践。
我在初秋的明朗阳光下,在这家工厂里走来走去,透过繁花密叶,南望五岳之首伟大的衡山,北眺毛泽东喜爱的岳麓山,湘江又在腋下悄然流过,我忽然有了一种启悟:“一观于此,而天下之观止矣”。原来人间万事,难也好,易也好,都在人怎么去做,首先是肯不肯做。在家大业大的株洲化学工业集团公司里,石英制品厂的变化只是这家公司的一个缩影,该厂办得到的,整个公司也办到了,这是一家生机勃勃的大公司。船小好掉头固然是真理,船大耐风浪,好远行也是真理。湘江进入洞庭湖,汇入长江,再东流入海,天地就无限宽广了。


第8版(副刊)
专栏:

  井冈情
胡刚毅
纪念碑
他们,一群走进太阳神圣光环的共和国的先驱们,一串串脚印,撒在这片沃血的土地上。
清晰的脚印栉风沐雨,饮雷饮电,终于长成今天人们瞳仁里,一棵棵挺拔的青松!
   电视塔
筑入云表的一棵树。
踞群峰之首,一身铮铮铁骨。不长叶,但浓荫覆盖方圆千百里。结的果,是一张张笑脸,悬挂在荧屏跟前。
树的根须,扎进那些默默工作在高山上的人们的血汗中。
   石磨
一架古老的座钟,旋了百年千年。
碾出米,碾出粉,碾出香喷喷的节日和苦涩的日子。一代代人守着这石磨,瘦枯的手握着摇把旋转石磨,旋成生活河流上一口湍急的漩涡。
如今,村头加工厂的机器,愈来愈响地轰鸣着。石磨沉寂了,蒙上尘埃,成为历史的一枚圆满的句号!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漠建设者
王安雄
不说悲壮不说苍凉
且将车轮作酒盏
一只只斟满
长江浪花秦岭山花祁连雪花
碰别江南父老嘱托
碰响嘉峪关外期盼
直到碰落那大漠的夕阳
洒遍地赤紫橙黄
受历史和时代双重邀请
石油井架要在塔里木
建造廿一世纪春光
风沙纵然惊天动地
也无法驱散
一种叫做执著的铮铮声响


第8版(副刊)
专栏:

  庐山雾中行
小赤
庐山云雾,天下闻名。
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
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颠簸,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
就这么穿云破雾行到了住处。住处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一条石阶小径通到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于是我好奇地走入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而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以前听过“松涛”这个词,在此亲身体验,原来不仅是“形似”,也是“声似”。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了。
庐山雾有声,古时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间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更为庐山云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庐山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全都朦朦胧胧,半遮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飘渺,若有若无。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牯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间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庐山雾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几日,已为庐山雾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芳菲四月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那时,云掩雾锁的庐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呀!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王国维研究的新成果
刘凌
王国维是清末民初融会中西学术于一身的大师,《人间词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涉及诗、词、曲、戏剧以至整个文学的研究,荟萃了王氏艺术论的主要观点,对学术界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人间词话》于王国维生前曾在《国粹学报》分三期连载,在他身后又迭经整理、补辑,曾有多种版本面世。著名学者徐调孚和王氏哲嗣幼安的校注本于1960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学术界一直以此作为研究《人间词话》最为完整的依据。
近年来,随着《人间词话》原稿本以及其他原始材料的陆续刊布,对《人间词话》的编次结构、稿本、笺注的研究和专题论著日渐增多,《人间词话》研究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盛况。前不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又将谭佛雏教授校辑的《新订〈人间词话〉》和《广〈人间词话〉》合为一书出版。
《人间词话》虽仍继承了诗话、词话的传统形式,但在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这种形式的局限,融合了王国维所处时代新的哲学思潮和新的研究方法,在跨越中西文学壁垒、贯穿古代诗话与现代诗论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是融贯中西而又推陈出新、自成体系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是王氏新诗学体系构成的标志和其诗学理论的代表作。但王国维在生前并未有意识地将其诗学体系完整而清晰地显示给读者,他的诗学理论如珍珠般散见在他的各种批评文字之中。只有对王国维学术思想研究有素的评论家,才能将王氏充满睿智的诗学体系准确地予以爬梳、清理,以现代理性眼光构建王氏诗学理论大厦。这项艰难繁琐的学术工程,在佛雏的《新订〈人间词话〉·广〈人间词话〉》中终于很圆满地完成了。王氏诗学理论的内涵和美学价值被发掘,其诗学总体概貌得以清晰而又完整地显示出来。本书揭示的王氏诗学体系包涵了四个方面:一、诗的本体论;二、诗的创作论;三、诗的鉴赏论;四、诗的发展论。佛雏认为其中第一项为王氏诗论中轴,其余三项均簇绕、拱卫这一中轴。本书《新订〈人间词话〉》部分和《广〈人间词话〉》部分均依此四论编排条目,依据这一总的框架设计重编与增辑,在构建过程中又经过一次细致的重新校订整理。在《人间词话》编校、补辑和研究的历史过程中,这是一次全新的,也可说是有价值和富于启示意义的尝试。
全书经此全面补校、增辑和重编,将80多年以来学术界对《人间词话》这部一代名著的整理研究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作者自作长序《王国维诗论及其结构的综合考察》,对王氏诗学体系之构建过程作了全面论述,其间新意迭出。王氏美学理论越过传统文论的最高点,而与西方充满哲理的诗学理论互为参照。佛雏构建和揭示的王氏诗学体系,对王国维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系统化当深有裨益。


第8版(副刊)
专栏:

  致读者
由本部编辑的《中国的微笑——“我们的时代·江铃杯”抒情诗征文选萃》一书,最近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收录30余首优秀征文作品,集中体现了此次征文为时代而讴歌的特色,在风格上也显示其多样化的特色。每册定价2.00元,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和读者踊跃购买。  文艺部


第8版(副刊)
专栏:

上海鲁迅公园之晨(版画)
戎戈


第8版(副刊)
专栏:


莫西芬
你浇出的庄稼穗子盖严了山
你浇出的粮食囤子成千上万
因此人们把你和粮囤
比作生活的支柱日月的靠山
论功绩你敢和丰碑比
但是你从不抬高自己始终深入到下面
不断吸收不断奉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