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征文启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影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待改进和提高。为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人民日报文艺部、《大地》月刊社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将联合举办《我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征文活动。
一、征文内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我国故事影片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说。既可着重思想艺术分析,也可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愿望。文章形式以散文为主,要求言之有物,有感而发,以小见大,见解新颖。文字清新活泼,避免一般化的议论。每篇1500字以内。
二、征文办法:来稿请寄人民日报文艺部“我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征文组,邮编100733。恕不退稿。征文择优刊出,并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担任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篇,给予奖励。
三、征文时间:1991年12月20日——1992年3月20日。
欢迎广大电影工作者、专业和业余影评作者、各条战线的电影观众踊跃参加征文活动。
人民日报文艺部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大地》月刊社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黄河男子汉
卞卡
县委书记向我粗略介绍他的情况时,我猛地把他同黄河联系起来。因为生长在黄河边,这些年又不失任何一次机会沿着黄河走上走下,对黄河的胸襟和气势,一是了解,二是十分感佩!虽然同他还未一见,但我已下意识地在勾勒他的形象:高高大大、粗粗壮壮、泼泼辣辣、风风火火,俨然一个粗犷、剽悍、朴实、憨厚的黄河男子汉。
我是在黄河滩里见到他的。那一带黄河滩在原阳县境内,具体的说,属原阳县包厂乡,他是乡党委书记,因而,那黄河滩便是他的辖区,归他和党委一班人领导下的一万八千多“臣民”所有。说心里话,尽管他实实在在地站立在我面前,我却不认为他就是我心目中的那个周庆民。同我想象的差距太大了。不管从哪个角度审视,他都算不上铮铮铁骨黄河男子汉。倒显得文静,瘦弱,黄河滩里无遮无掩的风沙虽然把他的面庞吹得干燥了些,却仍不失其清秀。这就是周庆民吗?是的,这就是周庆民。
那天,他正在检查黄河滩里的麦田。麦子黄了,麦穗饱盈盈的。这,预示着丰收。但天公不作美,大风大雨,麦愈好倒伏得愈厉害,大片大片,如同石磙碾过一般。他,还有副书记袁希勤,还有乡长姬洪俊,几天几夜没睡着觉,天刚放晴,他们就四出察看灾情,他来到了黄河滩。我见他两眼通红,白白的眼膜上网满血丝,是熬的,也是伤心泪哭的。
包厂乡完全坐落在漫漫黄河滩里,南边是黄河,北边是黄河古堤,交通不便,闭塞,经济上近乎死水一潭。更糟的是那黄河“嫩滩”。所谓“嫩滩”,系指随时都有可能被黄水吞噬的滩涂。黄河流经下游,肆虐的本性虽有所收敛,如真的盛怒,其惨状也是不忍卒睹的。表现方式,一是塌岸,将大片大片的土地吞入河中,把河的边沿拓宽到村落跟前,有时甚至把整个村庄吞没。二是漫水,几尺深的黄水齐刷刷往北浸漫,把滩野变成一派汪洋,不管是所种秋禾还是荒草,统统被淹得一败涂地,水退后,留下的是一滩稀泥,一滩哀怨……
奇怪的是周庆民并没向我谈及这些,而是兴致勃勃地向我大谈特谈他的“万亩滩涂开发方案”;还说滩里全是混合土,饱含腐植质,好肥好肥,是任何盐碱土壤和沙壤土都无法比的;这是他那个乡的优势,得天独厚。
他似乎不太注意我疑问的眼神,只管在那里说:“俺这地方工业不行,只有在农业上想办法。靠滩吃滩。前年开始考虑,决心开发黄河滩涂,今年发展水稻1万亩,后年扩展到2万亩,全乡人均1亩稻。”
他说得好像很轻松,实际上,据我了解,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难度是相当大的。种水稻离不开水,而引黄河水搞不好等于引狼入室。不错,这些年原阳县引黄淤灌,开凿了纵横交错的干渠、支渠、毛渠、斗渠,但多在大堤以北。堤南的地势要比堤北高得多,没法浇。唯一的办法就是搞井灌,提取地下水。那么,资金哪里来?包厂乡穷,公共积累差,农民虽说温饱问题解决了,手头并不宽余啊!
我在这样想,周庆民却继续在说:“黄淮海开发,俺这里也列进去了,去年和今年,贷款45万元,打井,还搞了配套,去年打48眼机井,今年计划打248眼机井,每眼管40亩地。俺算了帐,按计划进行,一季麦,一季稻,可以把投资全部收回。”
但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仍萦绕在我的心头,即如果秋季黄河大泛滥怎么办?漫漫黄河滩的水稻能保得住吗?那众多的机井一旦被泥沙淤漫,岂不等于报废?
我向他提出这个疑点,他笑了。他说制定方案时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们做了大量考察论证。县西的马井、双井有两条大干渠,河对岸的中牟县有16孔大闸,如果黄河真的涨水,大渠可以调水,大闸可以泄洪。即便排水不及,几百眼机井都建有高出地面一米的水泥井台,配备有严实的井盖,别说漫水一般不超过一米,就是超过一米,盖住井口,泥沙进不去,淋进一点清水还可提高地下水位。他说这些时,表情有点严肃。其实,再科学的论证,个中都包含着冒险和牺牲的因素,如果畏首畏尾,那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了。
黄黄麦海中有规划很整齐的道路,我们在其间穿行。黄河滩里的麦子长得粗壮,播得比较稀,因通风好,基本上没倒伏。麦子将成熟了,穗大粒满,微风吹过,麦浪一个跟着一个往前撵,直到目光所不达。我看到很多白杨树,在麦田间,拳头粗细,四棵为一组,纵的横的远远望去都成行。周庆民告诉我,凡是有树的地方就是一眼机井,黄河滩那么大,井在哪?看到树就找着了井。啊,原来这样!
我在黄河滩转了将近一天,还乘渡船到南岸看了中牟县境内的16孔闸门。站在南岸大堤上北望,一派茫苍苍景象。当我再次领略黄河恢宏的气势时,不禁把目光落在周庆民身上。虽然我面前的周庆民仍显瘦弱,我却自信地认为:他是高高大大顶天立地的黄河男子汉!


第8版(副刊)
专栏:

  第三季度杂文“金台奖”揭晓
经评选,获第三季度杂文“金台奖”的作品5篇,名单如下:(以得票多少为序)
  梁思礼的选择(7.8)        李映南
也谈“真话”与“真诚”(7.12)  尤林
  耄耋小诵(8.12)         欧阳山
  舞台生涯的延伸(9.21)      黄宗洛
  并非“旧帐”(9.16)       理宏


第8版(副刊)
专栏:

  忽然想到
冯日乾
忽然想到荷马史诗中英雄俄底修斯抵制海妖的故事。三想两想,竟然觉得这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社会生活也还颇有启示呢。
在俄底修斯的舰队必经的一个海岛上,住着三个专以歌声诱杀行人的女妖。任何走近她们的人,都会闻歌声而心醉神迷,惨遭魔掌。俄底修斯是怎样度过危险的呢?他事先用蜡团把部下人的耳朵全塞起来,又叫他们把他的手脚紧紧地捆在桅杆上。并且命令:一旦他受了女妖的诱惑企图挣脱时,绝对不能将绳松开,他越是恳求,就越要把他捆紧,越要加紧摇桨。大家正是如此这般依令而行,终于驶过了那致人死命的海岸。
海妖的可怕不在其有三头六臂,十八般武艺,也不像有些魔怪一出动便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相反,她们作恶的附近海面,波平浪静,微风不起,叫你觉得正好行船;那歌声又是甜蜜蜜的:“到这儿来吧,俄底修斯,你值得举世的赞美,你给希腊带来了无尚光荣!”叫人听得心里痒抓抓的,不觉中魂销志迷。想想现实世界里腐朽思想与反动势力的进攻,有时用的也正是这一手,金钱,美女,媚态,颂歌,没有硝烟弥漫,只有霓虹闪烁,不见咬牙切齿之状,但闻“平等博爱”盈耳。——从好八连进驻大上海到40年后的今天,我们面前不是一直都有这种“可爱”而可怕的考验吗?
俄底修斯这位经过特洛亚战争血火考验的大英雄竟被女妖的歌喉搞得神魂颠倒固然让人震惊,而他和他的同伴终于化险为夷的经验则尤为耐人思索。在女妖不停地歌唱时,俄底修斯一度如疯似魔,他泪流满面地恳求,他以大量的黄金许愿,他用手中的权力威胁,要部下解开绳子放了他,只是同伴们始终不肯答应,大家才幸免罹难。设若原先俄底修斯不被捆上,或在险情出现时大家对他有所迁就,那么,一场英雄命丧妖精手的悲剧是注定了。
我们不妨把捆紧俄底修斯的手脚,理解为一种有效的监督。从刘青山、张子善到罗云光,都在“糖弹”面前吃了败仗。可见即使是个“人物”也有可能蜕化,也需要监督,不能只靠“慎独”修养。惜乎我们的法纪对于手中有权者的监督还不是那么强而有力。有资料表明:去年,全国检察院系统举报中心共受理举报案件28.9万多件,其中匿名举报者占53.6%。所以如此,主要是举报人怕打击报复。这是否属于多虑呢?不是。同一资料表明: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案中,能够追究刑事责任的尚不足10%,更多的打击报复是以“合法手段”进行的,法律机关难以过问(见中国青年报10月26日)。这么多群众面对犯罪行为不敢走出“看不见的战线”,举报工作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任何不受制约的权力都会腐败,而自身腐败者对于外部的侵蚀诱惑是很难招架而最易被“演变”过去的。我们党有信心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老例,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监督。需要不懈努力的是:如何使我们的每个干部像清醒时的俄底修斯那么高度自觉,使我们的监督机制让群众实施起来如俄底修斯的部下那样便于执行。如是,则任何妖精都将枉费心机。


第8版(副刊)
专栏:

  文集续编序
孙犁
文集续编共二册。收入《远道》、《尺泽》、《老荒》、《陋巷》、《无为》、《如云》等六集文章。此外尚有近年陆续发见之抗日时期及土改期间旧作,以及文集前编所未能收录者,各若干编。约共八十万字。
经此次编辑,近作得各归部类,旧作能略存足迹。总体观之,少作不论,晚年文字,已如远山之爱,既非眼前琼林,更乏步下芳草。非时下之所好尚也。
负责审阅者,多数同志,文集前编即相助,可谓贯彻始终,帮忙到底。
文集前编于一九八二年出版以来,数年前即已售罄,是知海内,尚有读者。今衰老日甚,年月迫促。百花热情出版此书,我也乐观其成,并认为是老年赏心乐事之一端。
然十年之中,文集前编同人,已先后逝去林呐、曾秀苍、邹明三位同志。他们不只是文集出版的倡议者,而且也都是我的知己友人。音容已渺,情谊犹存。抚卷怆然,有感今昔。念人事之无常,叹文章之何有?悼侪辈于生前,垂空文于身后。是亦可哀伤,而无可奈何者也。要之,积习难改,别无所能,一息尚存,仍尚有作,不敢有负于读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一日晨记


第8版(副刊)
专栏:

  深秋意象
张县伦
这时候,倾听
庄稼的声音
土地的声音
香甜的感觉
沿挺拔的日子
足之蹈之歌之舞之
面对庄稼
面对土地,我们无法
想入非非
茁壮的氛围里
复杂的情思
亦被真实的景观
梳理得玉米缨子般
自然质朴
抚摸一株庄稼
金黄的期望
在女人唤男人吃饭的声
 音里
丰满如一句
透明的方言
擦一把热汗
驻足凝视
一种葱茏的意象
于庄稼和城市之间
明明灭灭


第8版(副刊)
专栏:

核电站雄姿(中国画) 潘景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