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体味厂长甘苦 多为企业服务
 杭州市长卢文舸谈冯根生“罢考”
本报讯 浙江日报记者杨新元报道:11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著名企业家冯根生“罢考”一事,引起了企业界和主管部门的注意。杭州市市长卢文舸就此向记者谈了他的看法。
“我理解冯厂长!”这是他的第一句话。
“我也当过厂长。现在,考试、评比、检查、验收,还有各种摊派、文山会海,厂长吃不消啊!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是中心,职工的吃喝住行厂长也得管。长年累月,鸡叫出门,鬼叫进门。政府部门应体谅厂长的甘苦,少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多为他们做些服务工作。”
今年以来,杭州市政府确实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制订了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38条措施,旨在为企业进一步改善外部环境,要求各部、委、办减少对企业的检查、评比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少搞点形式主义,多给点实实在在的服务。我认为,这是冯根生‘罢考’向我们发出的呼吁!”卢文舸说道。
“你反对一切考试吗?”我问。
“不是。我理解冯厂长‘罢考’并不是鼓励厂长放弃学习,不是一概否定必要的岗位培训。而是说,我们要解决好让厂长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学习、培训应该为企业经营服务,对经营起促进作用,而不应成为形式主义的干扰。”他回答说。
由冯根生“罢考”这件事,卢文舸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想法:
一、政府各部门应切实转变观念,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意识,采用更科学的管理手段,配合而不是干扰企业的生产经营。
二、各部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番回顾,把那些不必要的检查、评比、验收、考试迅速停下来。
三、市政府要着手制订有关规定和制度,依照《企业法》,把检查、评比、考试等规范化。
卢文舸说:“政府各主管部门,应从冯根生‘罢考’举一反三,反躬自问,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改进机关作风。”


第2版(经济)
专栏:

  沈阳市机械工业生产回升
据新华社沈阳11月24日电(记者何大新、张非非)沈阳市机械行业经过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产值负增长全行业亏损的谷底,开始步入复苏阶段,出现迅速回升的势头。到10月末产值和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2%、7.8%。
素以“机械城”著称的沈阳,机械工业是第一支柱产业。机械工业形势的好坏是沈阳经济的晴雨表。但是近两年来机械行业却一直处于低效徘徊状态,到今年2月份生产、效益滑到谷低,产值负增长14%,全行业亏损1400万元。
今年3月,沈阳市机械局在刚刚上任的局长徐有泮带领下,围绕“一年稳住、二年复苏、三年振兴”的战略目标,从抓领导班子,主要装备,看家产品入手,坚持眼睛向内,向管理要效益。
这个局打破企业内部“大锅饭”、“铁饭碗”,对局内所有企业有定额的岗位都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全额浮动计件工资制,把有限的奖金全部用在奖励超额劳动上。分配上,向一线、向苦脏累工种、向科技和销售人员倾斜,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积极性,生产出现好转,自5月全局扭亏为盈后,经济效益一月胜过一月。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张瑞昌高兴地说:“沈阳的机械工业出现转机,是全市的希望。”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东省保障农业发展用电
本报讯 记者王彦田报道:农业发展居全国前列的山东省,把保障农业用电作为稳定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增加投入加快农业电网建设,在电力分配上向农业倾斜,平抑农电价格,收到了显著成效。
为了保证农电的稳定增长,山东省电力系统建立了农电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资2400万元,省财政和各地市县投资2400万元。10年间,全省用于农电干线和变电工程的投资已达13.5亿元。现在山东省农业电网变电总量为956万KVA,是1980年的4.83倍,位居全国前茅,乡镇通电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电率达到93.75%,其中寿光县已达100%。1990年全省农业用电总量是1980年的3.29倍,电力浇灌面积翻了一番。
在春灌期间,山东电网增发15万千瓦电力,并组织工业让电20万千瓦,专项用于农业生产,抗旱保麦。
为保证农民用上“满意电”,山东省在平抑电价上采取了硬措施。一是各级政府和电力部门联合规定农电最高限价,超过限价,农民可拒付;二是严格电费收取标准和抄核收程序,统一帐卡单,并把结果上墙公布,接受监督;三是定期组织查核,严肃处理电费管理中乱收费,乱摊派问题。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从“人人”到人人
惠生
前些天,听北师大几位外地学生说起这样一件事儿:假日到天安门广场照像留念,正午时分,一块“5元吃饱,10元吃好”的招牌,将他们引进了附近的“人人大酒楼”。看看店内环境,一茬儿高档货不免令他们怯步,但瞧瞧柜台内摆的饭食,担担面、卤煮火烧、锅贴……他们才放心地落了座。这一餐,他们每人只花了3块多钱就吃了顿舒舒服服的热乎饭。回到学校,他们才从北京同学口中得知,那里原是个“大款”富户的去处,“穷学生”是不敢轻意迈进门坎的。
听到这件事,我不禁记起年前中国农科院两位副研究员的议论:“星期天,我们带着老家来的亲戚逛前门,说到‘人人大酒楼’吃点便饭吧,进门一问,原来没有百八十元是落不了座的。于是,我们只好饿着肚子回家了。”
当时我曾想,“人人”二字的寓意本是极美好的,既然取此二字为名,就应当让酒楼大众化、社会化。有那么一些餐馆,本来卖包子、面条或家常便饭,挺招人喜欢的,可一时间偏偏挂起了“修理内部”的牌子;等再开张时,那“档次”可就非同一般了。当然,做生意不能不讲经济效益,但也别忘了还有靠工资吃饭的大多数人呢。
也许是出于好奇,一个周末我也去了“人人”,发现北师大学生们“捡的便宜”还在。和微笑服务的小姐攀谈得知,这里已经实行改革了。高档酒楼认清了国情和民情,终于向布衣之士敞开了大门,回到了人人中间。真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档饭店也放下“架子”,回到人人中间来。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外将再次合作勘探渤海湾石油
本报讯 11月23日,美国德士古公司的子公司德士古石油玛茨沙皮公司和澳大利亚BHP石油公司联合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了“渤海06/17合同区石油合同”。该合同区位于天津市以东190公里的渤海湾东部地区,面积50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早进行油气勘探的海上含油气地区。
                         (曹三勇)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乡化纤厂增收节支1500万元
新乡化学纤维厂加强内部管理,今年头10个月增收节支已达1500多万元。他们对原材料、各种辅料进厂实行最高限价,以减少购料费用,光这一项就节支456万元;并且通过调整工艺,堵塞各种“跑、冒、滴、漏”,使单位产品所耗用的浆粕、烧碱、油剂等原材料大幅度下降,节省支出776万元。今年头10个月这个厂实现利税5824万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华书店财会知识竞赛在京举行
本报讯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旨在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和政策水平的全国新华书店首届财会知识竞赛日前在京揭晓。吉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和福建代表队依次获得第一至第六名;胡向阳等40人获个人优秀奖。


第2版(经济)
专栏:

  南方大厦装修改造完成
本报讯 广州南方大厦百货商店37年来第一次大规模装修改造,历时4个月完成,日前重新开业。新南方大厦营业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商品品种总数达到5万种,并组织了近200项展销活动,增加了一批服务项目。
                       (梁兆明)


第2版(经济)
专栏:

  “回力神”复合氨基酸口服液进京
本报讯 “回力神”复合氨基酸口服液是由无锡江南营养食品厂生产、卫生部北京医院监制的。该品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由动物蛋白直接提取精制而成,其氨基酸谱接近人体蛋白构成比例,并具有含糖量少、热量低的特点。“回力神”近日在北京销售。


第2版(经济)
专栏:

  “斯普瑞克”产量突破100万辆
本报讯 我国第一个使用机器人生产自行车的天津斯普自行车公司,引进设备3年多来,斯普瑞克自行车产量已累计突破100万辆,共创利税4500多万元。人均创利税、优质品产值率、新产品产值率等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该公司已拥有6个系列70多个品种,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到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          (张文)


第2版(经济)
专栏:奋进中的国营大中型企业

  实现良性循环
 ——广西贵港甘蔗化工厂的成功之道
本报记者 蒋耀强
获全国企业管理“金马奖”的广西贵港甘蔗化工厂,有几个数字很耐人寻味:
1989年和1990年,因受旱灾影响,原料甘蔗的收购量有所下降,而贵港甘化厂实现税利分别达5215.77万元和5361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5年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困难使贵港甘化厂取得的成绩更引人注目。全国劳动模范、厂党委书记陈福鸿和全国优秀企业家、厂长詹伟祺这样说:关键在于实行整体优化,建立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
蔗——糖——蔗
1980年以前,贵港甘化厂日榨量只有1500吨,产值3000余万元。制约生产发展的是原料甘蔗短缺。
陈福鸿、詹伟祺考察国内外成功的农产品加工大中型企业后发现,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受市场波动所左右的厂外车间——“原料车间”作为依靠。
战略付诸实施,甘化厂的“车间”第一次延伸到田边地头。厂方与地方政府携手合作,从人、财、物和技术上扶持甘蔗生产,为蔗农解决良种、肥料等问题……
农民的利益被摆上从未有过的重要位置。过低的甘蔗收购价格连续调整了3次,使之与价值基本相符;甘蔗砍运、蔗款结算中“坑”农的歪风及时被刹住;为改变土壤养分结构,厂里还花巨资雇请飞机为全市30万亩甘蔗喷施稀土微肥……据统计,“七五”期间这家厂为蔗区组织化肥供应达7.9万吨,除为支农物资提供贴息贷款外,还在推广良种、水利排灌、蔗区公路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注重农民利益的结果是扩大和稳定了自己的利益。“七五”期间,尽管自然灾害频繁,但“原料车间”甘蔗生产仍达381万吨,比“六五”期间增加110万吨,年平均增长7.05%。
投入——产出——再投入
1980年,贵港甘化厂日榨量只有1500吨的时候,当时还任厂长的陈福鸿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国家没有投资下拨,而企业自有资金又有限,怎样扩大自己的实力呢?
厂长的深思熟虑变成企业的行动:借贷款经营,投入——产出——再投入。
“投入少、见效快、产出多”成了贵港甘化厂追求的又一目标。他们按这一目标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工艺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第一阶段,对生产能力进行“填平补齐”,淘汰部分陈旧落后设备,使榨糖生产能力在短期内扩大了两倍多。
投入增效益。1980年至1985年,贵港甘化厂共新增产值1.18亿元,并按时还清了贷款本息,投入产出效果为1∶3,在全国同行业中创下了新纪录。
贵港甘化厂没有满足。他们又依靠新产出的效益实施第二步投入,并确定把新投入的重点放在采用大型高效的设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近几年,厂里贷款4310万元,自筹550万元,使日榨甘蔗扩大到8000吨,并为下一个投入循环——制糖生产能力扩大至日榨10000吨甘蔗准备了条件。
生产——废物——综合利用
不少到过贵港甘蔗化工厂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贵港甘化厂没有“废物”。
这里,每一样“废物”都变成了宝。甘蔗渣,用来造凸版纸、书写纸、瓦楞纸、卫生纸;造纸中的黑废液回收烧碱;碱回收中苛化的白泥用以生产水泥;废糖蜜用以生产酒精;生产酒精中废糖蜜发酵废气生产软质碳酸钙;酒精废液生产混凝土减水剂……
生产——废物——综合利用循环使贵港甘化厂形成“厂中有厂”的综合经营新格局。除主导产品白砂糖外,全厂目前已具备年产纸3万吨、酒精6000吨、轻质碳酸钙5000吨、碱回收5000吨、水泥3000吨、混凝土减水剂200多吨的生产能力。这些消化“废物”的厂中之厂,其产值、产量和效益,比专业厂毫不逊色,有的甚至闯入全国同类厂的先进行列。
配套成龙、严密紧凑的综合利用,使贵港甘化厂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去年,仅造纸一项税利就达1800万多元;在实现的5361万元税利中,综合利用所创造的就占52%。


第2版(经济)
专栏:记者述评

  把目光投向农村
 ——农村服装市场透视
本报记者 李茜
改革开放以来,8亿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开始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手里有了钱,谁不想买两件新衣服穿穿,把自己打扮得漂亮点!同时,现在农村的许多中青年妇女参加了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劳动,像过去那样坐在家里缝制衣服的时间大为减少,所以农民穿衣服也开始由买布缝制向成衣化转变。
农民对服装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都急剧变化,这就向全国服装业主力军的大中型国营和集体服装企业提出了一项迫切的新课题,即在继续努力美化城市人民生活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农村,开拓农村服装市场。这不仅是为解决8亿农民日益增长的衣着需求,也将为搞活大中型企业,促进服装工业的发展,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
我国服装业就总体而言,这些年来发展是很快的。去年一年生产各种服装30亿件,成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许多设备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使中国服装在国际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也为美化人民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少大中型企业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忽略了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穿衣问题。
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即城市的许多大中型服装企业产品严重积压,仓库爆满,约1/3的企业亏损,一片叫苦声。而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农村服装市场,却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那里产销两旺,欣欣向荣。例如地处京、津、保三角地带的河北省容城县,昔日是个涝洼贫困的小县,如今全县4万多劳动力,2万多人从事服装加工,年产值达2.2亿元,其中产值50万元以上的村办服装厂就有275个,全县年产服装3000多万件,获利500万元以上。这些乡村服装企业和服装专业户为何如此生机勃勃?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立足农村,面向农村,以农民为服务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以农村为主要服务对象、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大型服装专业市场就有辽宁海城市的西柳、山东省的即墨、山东的淄川、广东普宁县流沙等6个。每个服装交易市场都是营业摊点数千,每日客商逾万,可谓“千家经营,万商云集”。6个大市场的年成交总额高达15亿元,其中最大的海城西柳服装市场年成交额达7.3亿元。来自四面八方的个体商贩,从这些专业市场批发服装,然后运往各省市的城镇或农村,摆摊设点进行销售,直接满足农民穿着需求。这些服装市场的兴旺气象,充分显示了农村服装需求的巨大潜力,反映了广大农民对服装的渴求。但这些为数不多的服装市场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唱主角的是乡镇企业和个体户,国营大中型企业大都没有参与,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合理的现象。
我国农村幅员广大,目前已有的农村服装市场屈指可数,而且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我国西部和中部广大地区,都没有规模较大的农村服装市场,甚至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山区,农民也还饱受“买衣难”之苦。
大中型服装企业所以未能更好地进入农村市场,这里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经营思想上的问题。有些企业领导认为,生产和经营农村服装档次低,利润小,用高水平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去生产中低档产品,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实际。生产出农民欢迎的服装并不是一件易事,在那里新技术与新装备同样有用武之地,许多主要为农村服务的乡镇服装企业,就拥有颇为先进的技术装备,他们并不因此而感到大材小用。据安徽、江苏等省纺织和服装系统的负责人谈,他们那里也有少数国营、集体大中型服装企业,产品主要面向农村,经营和效益都很好,没有发生产品积压等问题。
我国80%的人口都在农村,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工业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村这个大市场。服装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然更是如此。农村既是纺织工业主要原料和劳动力的供应地,也是包括服装在内的纺织产品的主要销售地。目前,我国服装产量虽然雄踞世界首位,但人均占有的成衣不过两件多,如果剔出城市人口占有成衣多和服装出口等因素,摊到农民头上的则更少。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日益富裕,他们对服装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多,农村服装市场是前途无限的!


第2版(经济)
专栏:坚持不懈的办好乡镇企业(2)

  鸡生蛋 蛋生鸡
 ——德阳市钢铁厂的自我积累与发展之道
本报记者 陈华
四川省德阳市钢铁厂12年前建厂时,资产仅4万元,如今,这家乡镇企业固定资产达到3225万元,去年实现税利1175万元,产品出口创汇100多万美元。
这似乎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
厂长王周龙却一脸的不以为然。他总是提起那个古老故事:两个穷汉各捡到一枚鸡蛋,一个把蛋吃了,照样穷着;一个孵蛋养鸡,鸡生蛋,蛋生鸡,后来富了。
怎样才能鸡生蛋、蛋生鸡?1982年,厂里花3.5万元购买一台别人的闲散设备——250型轧机,没想到第2年企业就赚了100多万元。这事使王周龙大彻大悟:要想生财,就得有生“蛋”的“鸡”。
问题是怎样去获得这只“鸡”。靠贷款添置设备?厂里试过,没门。这迫使他们把眼光放到自我积累的这条路上来。从1983年起,企业留利的绝大部分都用于扩大再生产,每年都有一个新的技术改造项目投产。钢铁企业的投资额一般都很大,留利中的绝大部分用于投资,势必会影响个人眼前的收益,而职工与厂领导在这点上想到了一起: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得考虑长远些。
凭借自我积累,德阳市钢铁厂把雪球越滚越大,自我投入的能力逐年增强。1990年7月,工厂投资1100多万元改造线材车间,资金基本上是自筹,只贷款200万元,而且当年就还贷。投入带来了高产出,今年4月,这个项目已投产,预计今年企业的产值将达到亿元。
由自我积累到自我发展,这中间的关键是成功的投入。怎样做到这一点?多年的探索,他们得出一条经验:选择项目,关键是看准,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看能否胜任。
看准了的项目就要快上。这几年,德阳市钢铁厂每年的技术开发项目,都力争当年投入,当年产出。他们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他们引进的开坯机,3月基建,9月就轧钢了。等到别人上这种设备时,他们已“鸡生蛋”了。
务实、积累、发展,德阳市钢铁厂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今年1至8月,德阳市钢铁厂销售收入和税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企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可厂长王周龙还是坚信“哀兵必胜”,他只想扎扎实实地把企业办好,对于乡镇企业“船小好掉头”的说法,他却提出疑问:“掉头太快,找不到方向,企业还是要垮的。”王周龙认准了:船大好抗风浪。“企业发展总是曲线前进的,晴天还得想到雨天。”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鸡生蛋、蛋生鸡,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放开眼光看长远
企业发展的途径可以有多种,不一定非在一条道上走到黑。比如现在一些企业觉得没有贷款就运转不起来,德阳市钢铁厂的发展证明,不一定。他们走的是另一条路:自我积累,也很有效。
自我积累的前提是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对已有的效益如何使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利益分配。正是在这里,可以看出企业决策者的见识与眼光。拘泥于眼前小利,就可能把“鸡蛋”吃了;放开眼光看长远,就会想办法“蛋生鸡、鸡生蛋”。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新闻摄影竞赛

通往革命圣地延安的西(安)延(安)铁路,已完成铺架任务的70%。图为延安站施工的情景。 彭伦理 陈敬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