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联大会议上强调
国家主权是享有人权的基础
继续促进人权的发展,不断改善人权状况和争取实现充分的人权,一直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新华社联合国11月22日电(记者钱文荣)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金永健大使22日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辩论人权问题的发言中强调,国家主权是享有人权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他同时重申,继续促进人权的发展,不断改善人权状况和争取实现充分的人权,一直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金永健指出,国家主权与人权有着重要的关系,两者是统一的,并不相互矛盾。
他说,没有国家主权就谈不上什么人权,无论是个人人权还是集体人权,是政治、公民权利还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也就失去了基本保障。
金永健还进一步阐述了人权问题的两个方面。他说,人权问题有其国际性的一面,也有涉及一个国家主权范围的问题。凡是由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外国侵略和占领造成的大规模侵犯人权的问题主要是国际性的人权问题;凡是涉及一国国内如何实施公民权利的问题主要是一国的内政问题。
他指出,尊重国家主权是公认的国际法原则。这一基本原则适用于国际关系的一切领域,自然也适用于人权问题。
他重申:“中国承认、尊重和支持联合国宪章保护并促进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宗旨与原则,并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我们从反对联合国对人权问题的关心,特别是对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殖民主义、外国侵略和占领所造成的大规模侵犯人权问题的关心,我们所不赞成的只是利用人权问题或以人权问题为借口,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标准和发展模式,以此对别人横加指责,滥施攻击。实际上,这样的作法,已经不是什么人权问题,而是干涉别国内政的强权政治的表现。”
金永健指出,如果在人权领域活动中以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观点和模式作为统一标准,强行要求所有国家执行,那是不合理的,也是行不通的。这样只会严重损害人权领域正常的国际合作,阻碍人类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实现。
金永健最后表示,中国政府赞成和支持在1993年召开世界人权大会,并愿意与各国政府和联合国一道为大会的成功和其筹备活动的顺利开展作出贡献。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斯拉夫《政治报》载文
赞扬中国外交政策和改革开放成就
本报贝尔格莱德11月23日电 记者严正报道:此间《政治报》连续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关于南斯拉夫主席团成员约维奇访华的报道,盛赞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改革开放成就。
报道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她的国际影响和威望具有重要意义。世界高度评价中国坚持原则的外交政策和不干涉其它国家内政的政策,认为中国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在第三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加。
报道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提高了她的国际威望。中国在10年改革中使国民收入翻了一番,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当然中国还会遇到不少问题,但她在改革中取得的经验是宝贵的。
报道说,中国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干涉南斯拉夫内政,包括南斯拉夫目前的和未来的体制。中国反对在解决国际争端中使用政治压力、经济封锁和讹诈。中国对南的立场再次证实了自己的原则立场。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特迪瓦报纸评法语国家首脑会议声明
把“民主与援助”相联系是“重新殖民化行径”
据新华社阿比让11月22日电 科特迪瓦《博爱晨报》今天发表署名文章,批评把“民主与援助”相联系的“重新殖民化行径”。
这是该报主编盖贝·亚库巴在撰文评论最近在巴黎召开的第四届法语国家首脑会上通过的《夏乐宫声明》时作出这一批评的。文章说,夏乐宫声明要求法语国家毫不含糊地屈从于民主这一根本选择,“不遵循夏乐宫声明约束的国家将被抛弃,威胁是明摆着的”。
文章强调指出,“问题的实质是在南北关系上要真诚。……今天,人们能肯定比利时比贝宁更民主化吗?法国就比佛得角更尊重人权吗?”“问题的实质是,在北方国家眼里,我们这些国家是无足轻重的,是没有发言权的,除非有朝一日我们在财政经济上变得强大起来。”
文章作者认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利益是,在我们的人民所需要的民主的框架内来加强地区一体化和南南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各政党团体发表声明
批评南朝鲜同美签署战时支援协定
本报平壤11月22日电 记者周必忠报道:朝鲜劳动党、朝鲜社会民主党等24个政党和社会团体今天在这里发表联合声明,批评美国和南朝鲜签署《战时支援协定》,主张“无条件废除这个战争文件”。
据报道,11月21日,美国和南朝鲜在汉城召开的第23次安全协议年会中,正式签署了《战时支援协定》。这个《协定》规定,为使“有事时”美国武装力量能迅速有效地投入南朝鲜,南朝鲜将提供军需及兵力支援。
声明说,北方和南方正在进行接触和对话。在北南高级会谈中,已就共同签署一项关于北南间和解和互不侵犯及合作交流的文件达成协议。美国和南朝鲜在应付“有事时”的借口下缔结《战时支援协定》一类的条约,是对朝鲜半岛的和平乃至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严重挑战,是对朝鲜民族和平统一愿望的粗暴蹂躏。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重建柬埔寨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 王荣久 张祝基
柬埔寨和平协定签署一个月来,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进程出现了一些新进展。
首先,根据巴黎协定,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为过渡时期柬埔寨唯一合法的最高权力机构。这一机构总部设在金边,由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任主席。他已于本月14日返回离别了10多年的金边,并领导该委员会开始履行职能。到现在为止,西哈努克亲王已先后接受了法、澳、泰、朝、日、美、英等7国派驻该委员会使节的国书,同时分别接待了由泰国外长率领的泰国政府代表和由法国外长率领的法国政府代表团。这表明,在预定将于1993年初由联合国组织的大选之前的过渡时期,柬全国最高委员会已经在柬埔寨首都开始动作。
其次,继西哈努克亲王返抵金边以后,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其他成员宋成、宋双和英莫利也都陆续回到金边,还有一名成员乔森潘也将于近日在金边与其他成员会合。各派成员都表示要遵守和履行巴黎协定,有些成员还相互接触。12名成员会聚金边,为柬全国最高委员会在首都举行第一次会议打下了基础,这是落实巴黎协定关键性的一步。
第三,自本月9日起,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先遣团人员陆续进驻柬埔寨,开始执行联合国有史以来组织的最大和平行动。这为巴黎协定的落实提供了重要的国际保证。先遣团领导人说,由于各派都表示出配合的意愿,他们已经顺利展开工作,并对完成自己的使命表示乐观。
情况虽然如此,但落实巴黎协定,实现柬埔寨国内和平和国家重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11月15日,西哈努克亲王在接受法国大使递交国书时指出:“柬埔寨的和平依然是很脆弱的,因为一切都将取决于各派的诚意,特别是联合国监督的有效性。”
柬埔寨战乱持续10多年,各派力量之间积怨很深。自巴黎和平协定签署后,金边方面和柬埔寨其他力量在战场上时有摩擦,而且各派对和平协定中的一些原则问题在理解上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各派力量从大局出发,互谅互让,在具体执行和平协定中尽快求得一致,这不仅符合柬寨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也将为消除地区紧张和冲突、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各国间经济合作开辟良好的前景。记者在采访中接触的一些金边市民普遍认为,过去多年,任何一方都无法在战场上用军事手段取胜,只有实现政治解决,切实遵照巴黎协定行事,柬埔寨和平才能来临,人民重返家园才有希望。另外,根据巴黎协定,联合国权力机构在过渡时期要参与和监督柬埔寨的行政管理,直接控制柬外交、国防、财政、公安和宣传等可能对大选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行政机构、组织和机关,对其他部门实行必要的监督;同时要核查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监督停火和停止外国军援,处理四派军队在大选前将人员和装备至少裁减70%,其余部分在大选前后复员或改编为统一的国民军;组织并主持大选。这是一项十分繁重和复杂的任务。现在,联合国权力机构尚未建立,只是先遣团开始进驻柬埔寨,联合国真正发挥作用,在组织、物资和协调工作中都面临严峻的考验。此外,还有难民安置和发展经济、重建家园等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现在,柬埔寨已迎来了和平的新曙光。重建柬埔寨任重道远,人们期待柬埔寨人民和各派力量遵照巴黎和平协定的精神,尽快将柬埔寨建成一个和平、独立、不结盟和繁荣的新国家。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工党党代会宣言主张
停止建立犹太人定居点 承认巴勒斯坦民族权利
新华社开罗11月22日电 耶路撒冷消息:以色列主要反对党工党21日在党代表大会上通过投票表决主张停止在阿拉伯被占领土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同时承认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权利”。
会议通过的一项宣言提出,在一年内停止在被占领土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并且暗示准备就以占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作出领土让步。
宣言拒绝了强硬派提出的禁止同巴解组织谈判的建议。
一位工党鸽派议员说:“在工党宣言中没有提到巴解组织,这还是第一次,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工党领导人西蒙·佩雷斯19日曾批评以色列总理沙米尔拒绝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停建犹太人定居点。他在日前举行的党代会上说,“不冻结(犹太人移民点)就不会有谈判。”
据认为,工党在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和对待巴解组织等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变化是为了争取国内温和势力的支持,以便赢得1992年举行的全国选举。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建议阿以双边谈判在华盛顿举行
约旦巴勒斯坦表示接受
本报华盛顿11月22日电 记者张启昕报道:美国总统布什今天在白宫会见来访的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就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下一轮直接谈判的地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沙米尔未对美国的建议作出正式的答复。
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发表声明称,美国已于昨晚向中东和谈各方提出建议,于12月4日在华盛顿举行中东和会阿以双边谈判。
自中东和会以来,阿以在谈判地点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阿拉伯国家指出,谈判地点设在马德里或其他欧洲城市,以色列则主张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轮换举行谈判。
据新华社突尼斯11月22日电 耶路撒冷消息:巴勒斯坦代表团发言人阿什拉维今天宣布,巴勒斯坦代表团已接受美国关于12月4日在华盛顿举行双边会谈的建议。另据报道,约旦外交大臣贾比尔今天说,约旦政府准备参加12月4日在华盛举行的阿以双边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

  东非3国首脑会议强调
进一步加强地区政治经济合作
新华社内罗毕11月22日电 东非3国今天在内罗毕举行首脑会议,任命组成一个外交部长委员会负责制定东非3国合作计划。
肯尼亚总统莫伊、坦桑尼亚总统姆维尼和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在会议结束时发表公报,要求3国外交部长委员会明年3月底向3国首脑作出汇报。
3国首脑在公报中重申,3国间进一步加强政治、经济合作将是对目前世界经济趋势的一个适当回答。他们还呼吁3国议会委员会加强地区合作。
关于国际关系,他们强调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原则以及和平解决地区和国际争端。
他们在强调民主的重要性时指出,任何民主模式的改变必须顺其自然,符合每个主权国的政治文化和愿望。
姆维尼和穆塞韦尼今天早上抵达内罗毕,并于当日下午离开。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联邦总统访问德国
双方表示将加强经济合作
本报波恩11月22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苏联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昨天抵达波恩,开始对德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叶利钦就任俄罗斯总统后第一次访问德国。抵达后不久,叶利钦便同德国总理科尔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声明强调要“全面地发展友好、睦邻和合作关系”。声明特别强调加强双边经济关系,表示要在运输、农业、消费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环保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德国方面表示,它将“全力支持”俄罗斯“塑造市场经济的未来”,德方将对向俄罗斯提供贷款持积极态度。
科尔向叶利钦保证,德国将为俄罗斯提供粮食和人道援助,但这必须是在欧共体范围内的多边行动。他建议德俄双方建立常设联合经济委员会,并宣布德国经济界将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开设代表机构。叶利钦则向德方承诺,将允许生活在俄罗斯的德意志人在伏尔加河流域建立民族自治共和国。
访问期间,叶利钦还将会见德国总统、议长和各党派领导人。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飞机坠毁事件”风波再起
朱梦魁
近日来,美英等国与利比亚围绕“飞机坠毁事件”的责任追究,关系骤趋紧张。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正引起有关方面的严重关注。
11月14日,美国方面突然公布了对3年前一架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在苏格兰坠毁事件的调查报告。报告称,美英两国有关部门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结果表明,1名利比亚高级情报官员和1名驻马耳他的利比亚航空公司的代表制造了这起飞机爆炸事件。美英两国宣布,将立即逮捕和审讯这两名利比亚人。美国方面还表示,如果利比亚不交出这两名涉嫌“飞机事件”的利比亚人,将对利比亚采取报复行动,而且不排除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
事发后,利比亚方面立即否认与“飞机事件”有牵连,并指责美英两国对利比亚进行“缺乏证据的指控”和“赤裸裸的军事威胁”。伊朗等一些伊斯兰国家对利比亚表示声援,支持利比亚不屈从于西方大国军事威胁的立场。伊朗议长在“飞机事件”风波发生后指出,伊朗的一架民航客机曾于1988年7月3日在海湾上空被美舰击落,致使机上人员全部丧生。美国方面却以“误击”为借口逃避罪责,这对于装配先进雷达目标识别系统的美国军舰来说,“误击”之说是不能接受的。伊朗将保留采取报复行动的权利。伊斯兰会议组织也发表声明,呼吁利比亚和其他有关方面继续调查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坠毁事件,以避免出现导致危险局面的事态。
1988年12月21日,一架从德国法兰克福机场飞往美国的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在苏格兰南部的洛克比镇爆炸坠毁,机上250多人全部丧生,造成地面至少20人死亡。这是英国境内多年来的一起最严重的空难事故。事件发生后,有人扬言,此举是对美舰“文森斯”号击落一架伊朗客机的报复。同年7月3日,美国巡洋舰“文森斯”号在海湾地区击落一架伊朗民航客机,机上290多乘客全部罹难。美国事后声称,这一悲剧是由于美舰上人员把伊朗客机误认为伊朗的F—14战斗机而击落的,同时又辩解说是“防卫行动”。
在近日“飞机事件”风波中,随着美英两国对利比亚指控的加剧,事态出现了日趋严重的苗头。11月18日,负责照顾美英利益的意大利驻利比亚大使照会利比亚对外联络人民委员会,重申美英两国关于“飞机事件”的立场,并递交了被指控参与“飞机事件”的两名利比亚公民的证件。随后,利比亚对外联络人民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利比亚将委派最高法院顾问塔希尔·扎维调查有关事实。同时,利比亚司法人民委员会决定,要求美英两国的有关人员,包括乘坐上述飞机的死难者家属,提供他们掌握的有关证据。利比亚政府强调,美英两国必须遵守起码的国际法准则,以便对“飞机事件”进行中立的国际调查,并将事实提交给国际司法机构。
自1986年1月美利两国断交后,两国关系不断恶化。1986年3月和4月,美国两次对利比亚进行大规模空袭。日前,意大利和埃及领导人呼吁,不要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伊斯兰会议组织也发表声明,希望有关各方采取克制态度。


第6版(国际)
专栏:

海湾国家将协助科守卫边界
科威特国防大臣阿里·萨巴赫最近说,科威特边界将由科威特自己的军队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其它成员国组建的一支名叫“半岛盾牌”的快速部署部队共同守卫。
阿里说,邀请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帮助守卫科威特边界是为了弥补科威特武装力量的不足。据报道,“半岛盾牌”部队共计十万人,基地设在沙特阿拉伯领土上。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澳大利亚外长会谈
新上任的苏联对外关系部长谢瓦尔德纳泽二十一日同来访的澳大利亚外长埃文斯举行了会谈,双方讨论了双边关系以及广泛的国际和地区性问题。
埃文斯重申,澳大利亚政府准备向苏联提供经济和人道援助,并主张既同苏联、也同各个共和国和地区发展双边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罗总理宣布罗明年举行大选
罗马尼亚总理斯托洛然二十一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罗全国将在明年三月底或四月初进行大选。
他希望在将近四个月的竞选期间,各党之间的政治角逐不要过激,不要利用人民在过渡时期的不满情绪大做文章。他还表示,他本人将不参加未来的选举,不加入任何党派。


第6版(国际)
专栏:

赞比亚国民议会选出议长
罗宾逊·纳布利亚托二十二日被一致推选为赞比亚国民议会议长。
七十三岁的纳布利亚托曾于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八年担任赞比亚国民议会议长职务达十九年之久。随后,他在一九八八年宣布退出政治舞台。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释放一批伊拉克战俘
为缓和德黑兰和巴格达之间的紧张关系,伊朗二十二日释放四百五十名在两伊战争期间俘获的伊拉克士兵。
据伊朗电台报道,被释放的伊拉克战俘已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新月会和在伊朗的伊拉克战俘小组监督下通过伊朗西部边界检查站回国。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