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吉林四川打击伪劣产品 目前市场汽水质量堪忧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实习生郎国华、记者唐虹)打击伪劣产品动真功夫的吉林、四川等省市,相继制订和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整顿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近两年的治理整顿,使我国的产品质量在整体上呈稳定提高趋势,但坑害消费者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关人员认为,伪劣产品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生产者见利忘义、管理松懈等原因外,一些领导“心慈手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定期抽查、定期“曝光”无疑给伪劣产品的生产者以约束,使其不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收敛。然而,要彻底消除伪劣产品仅靠强化质量监督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厉的惩治措施与之相匹配。
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表明,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省市把打击伪劣产品的工作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吉林省副省长王云坤在全省工业会议上要求省标准计量局等部门搞一次全省工业劣质产品展览,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要勒令整顿,那些限期整顿仍不合格的,可采取关停措施。重庆市技术监督局、重庆市经委在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凡两次整顿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企业,停发全厂人员奖金,厂长就地免职。今年3月,四川省曾对8家产品不合格的企业亮出“黄牌”,并通过市长现场办公、召开“帮促会”等形式,促进企业整改,企业受到了震动,不少厂长、总工程师、质量科长等主动要求停发自己的奖金。3个月的整改期限到了,经法定的质量检测机构检测,这8家企业的产品全部合格。
本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最近,国家技术监督局在29个省、市、自治区对普通玻璃瓶装汽水进行了全国统一监督检查,其结果令人忧虑。
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通报,此次统检合格率为35.5%,汽水质量问题十分严重。此次主要检验了汽水的12个项目,有80%的不合格产品表现为二氧化碳气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等三项指标不合格。有些汽水根本没有气,有些是糖精、香精、色精加自来水的“三精水”。对消费者危害尤其大的是,有近8%的企业的产品卫生指标不合格。如山东枣庄市庄祥食品有限公司的养力多汽水,细菌总数超标120倍,大肠菌群竟超标4000倍;内蒙古通辽市铁路分局基建二段沁香饮料厂的桔味汽水有5项指标不合格,细菌总数超标56.6倍,大肠菌群超标4000倍。还有的企业的产品细菌总数之多达到在检验中无法计算的程度。辽宁丹东市振安区矿泉饮料厂竟然用蓝墨水代替食用色素生产蜜桃汽水。
此次统检共抽查了244个城市的2754家企业,产品全部合格的只有953家,占34.6%,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722家,占26.2%。从企业类型来看,大型企业合格率为96%,中型企业合格率为64%,小型企业合格率为34.7%,乡镇企业(包括个体)合格率为20%。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且看来年如何?
市场上每三瓶汽水中就有两瓶不合格!这一事实,实在令人不安。
据专家分析,汽水质量差的原因有三:一是近年汽水生产企业盲目发展,有关部门对营业执照及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把关不严,致使伪劣产品在市场大行其道;二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按产品标准生产,有的企业甚至认为汽水只要卫生合格,能喝就行;三是一些生产条件本不错的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为了赶在销售旺季多赚钱,就“萝卜快了不洗泥”,粗制滥造。
目前,汽水销售进入淡季,有关部门应抓住时机,对症进行整改,争取明年旺季向消费者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此稿编发前夕,我们从国家技术监督局获悉,一些省市已开始整改,这是一个好苗头,希望这项工作不要虎头蛇尾。


第2版(经济)
专栏:

  活牛取黄
本报记者 吴长生
10月21日午后。尽管细雨霏霏,可广西西林县那务村头的一片草地上,依然挤满了围观的壮族、苗族农民。
才四五分钟,第一头打了麻药针的黄牛便蔫蔫地卧下了。几个小伙子麻利地捆住4蹄,让牛向右侧平躺。身穿白大褂的手术员只在牛肋上轻按了几下,便找准了位置;用肥皂水清洗之后,噌噌几刀,两条肋骨间被刮出了一块大约10厘米长、6厘米宽的净皮。消毒,蒙创布,术前准备刚做停当,主刀手锃亮的手术刀就沿着创布中间的开口稳稳地划下了。
牛皮,肌肉层,腹膜,依次齐整整地裂开。还没见出什么血,主刀手已用两指从刀口夹出了青白色的牛胆。胆囊被小心翼翼地剪开后,他用手术钳轻轻一拨,便夹出了黄床。助手用消毒纱布接定乒乓球大小的黄床。主刀手则用细细的手术针缝好了胆囊内外壁,然后又依次缝合创口,最后在表皮上涂了一层药膏。
整个手术,一共只用了12分钟!我原来准备咬着牙看大开膛大流血的,谁知从活牛肚子里往外取牛黄竟是这么简单。再看那黄床上,结着斑斑点点薄薄一层黄霜。
第二头牛可不像前一头那么温顺,麻药针打过10分钟了,它还倔犟地站着,不让人靠近。小伙子们费了好大劲,才用绳子套紧牛腿,硬把它扳倒。从清洗到开刀,它一直不停地“哞哞”吼叫,并使劲挣扎。它带的小牛犊,急得在手术员身后来回蹦跳。更让人揪心的是,主刀手在刀口里掏了20多分钟,还没夹出牛胆!
“这并不算意外的麻烦。”中国牛黄开发公司的阎美连总经理大概是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轻声解释说:“原因很简单,一是牛壮,二是麻药用量少了点。因为取完黄后,牛主马上要把牛拉回去,所以我们尽可能少用麻药。牛体力强,用劲挣扎,肝胆就上缩,掏起来自然费事。补点麻药或刀口向上豁一点,就行了……”
他话音未落,为牛撑伞遮雨的小青年就大声招呼我们快看牛黄。喝,这个黄床与前一个大不一样:外表满是赭黄色的膏脂,真像个腌出油的鸭蛋黄。
腾!刚一解开绳子,那牛就弹跳了起来。小牛犊钻过人缝,一下子偎到母牛身边,还不住地摇着小尾巴。大家都笑了,我也出了一口大气。
天然牛黄是一味极珍贵、用途很广的中药,它实际就是牛的胆结石。边继续看取黄手术,阎总边向我讲起了牛黄。“过去,天然牛黄完全靠自然生成,只有宰牛时才能偶然得到,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国家不得不拿着大笔外汇到国际市场求购,但只能买到极有限的一点。为解决这个难题,有关科研人员下苦功夫研究,终于发明了在活牛体内培植天然牛黄的办法。只需在活牛肋间开个小口,把刚才你看到的那种塑料黄床放进牛胆,然后用生物措施造成特殊的小环境,天然牛黄就能自然生成。前一道手术叫种黄,后一道就叫取黄。”
种了黄的牛,需要什么特殊的照顾吗?
“既不要特别照顾,也不要喂特殊饲料。放黄床、生物措施,一次完成,手术比取黄还简单。几天伤口愈合,牛该怎么养还怎么养,所不同的是牛胆里自己开始结牛黄了。这等于国家在牛肚子里办了牛黄工厂,牛主在牛肚子里栽了棵摇钱树。”
结黄的比率有多高呢?
“基本是百分之百。”阎总十分肯定地说,“但结黄多少因牛体不同而不等。一般一年半为一个取黄期,时间长结黄更多。为了保证群众有收益,我们采取保底的办法,合同上写明,就是1克牛黄不结或只结微量黄,牛主最低也能得到百来元报酬。多结黄我们照价多给钱,最多的一次能得2000多元。”
培植的牛黄,与自然生成的牛黄有差别吗?
“经国家药物权威部门检测,它们的质量完全相同,而在主要成份胆红素的含量上,有的培植牛黄还要高些。它们都是天然牛黄,价格相等,比黄金还贵哩。一些老专家说: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牛黄。”
阎总目前已是“万牛司令”了。他们的业务遍及21个省市区、200多个县,有6万多头牛种黄,光这边远的西林县就有800多头。国家由此得到了宝贵的药材,养牛农民不增加投入就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最近,国家民委决定把它列为科技扶贫的重要项目。
“牛种了黄,会不会影响干活儿、生育?”
阎总指了指在场的几位牛主说:“这也是牛主们最关心的,请问他们。”
马正仁,苗族青年,就是那头壮牛的主人,刚才还紧皱眉头呢,此时却喜笑颜开:“我们寨有5头牛试种了黄。开始,大家没把它当回事,所以有一家前不久把牛卖了,这次只有4头来取黄。”
“种黄后对牛有影响吗?”
“没有,照犁地、干活儿,照下牛犊子。我家的牛种黄4年,一年下一头犊。陶亚付的那头也下了两头喽。你看,这4头牛有3头是带着小犊来的,只1头把犊留在家了。”
陶亚付的牛这次结黄最多,可叫他牵牛来取黄时,他还嫌麻烦不愿来哩。现在一下子能得四五百元钱,他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你们的牛以后还种黄吗?”
“种,种!而且还要多养牛!”
不到1个半小时,4头牛的取黄手术全部做完。牛黄公司当众兑现,把一沓沓10元的票子付给了牛主。
还没等围观的人走散,牛主们已分别牵着牛,乐颠颠地上山回寨了。马正仁的老爹有意高声吆喝着牛,引得大家都抬头看他。他得意极了。(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影) (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率先实行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
重庆国营合作商业活力增强
本报重庆11月1日电 (新华社记者向虎、本报记者潘岗)报道:在全国率先对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实行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的重庆市,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今年1—9月,重庆市商业、供销社系统销售、利润分别增长9.4%和20.5%,其中“四放开”的首批100户企业,销售、利润、上交税利分别增长23%、31%和32%,大大高于全市的增幅。
近两年来,重庆市国营商业、供销社都面临严峻局面。1988年国合商业系统实现利润2.8亿元,1989年下降21.4%,去年又比上年下降75%。为搞好搞活国合商业,重庆市于今年1月起实施“四放开”改革。
“四放开”改革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在促进企业机制转换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通过经营、价格放开,引导国合商业走向市场,主动调整经营结构和企业组织机构,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应变机制。企业通过工商、商商联合,增加适销对路和名优新特产品,全市商业和供销社系统商品适销率提高5—10个百分点。库存积压商品9月末比年初减少一半,商品周转减缓的趋势开始扭转。1—9月,全市商业供销社系统商品周转速度比上年同期加快13.5天。通过分配和用工放开,企业千方百计搞活内部分配,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优胜劣汰机制,服务态度也明显改善。


第2版(经济)
专栏:

  京城新法卖菜第一天
马成奎 堵俊海
11月1日,北京城又开始“闹”白菜了。全市大大小小几百个大白菜供应点人流不断,人们三五百斤地买菜,有的菜点的售货员还蹬着板车一趟趟往市民家中送菜。
今年,北京市改革了大白菜供应办法,实行“自愿购买,保证供应,价格优惠,服务周到”。在东晓市菜店,市民汪素英刚刚买完100公斤菜。她说:“不再定点划片供应,在哪儿买都行,买多少也行,这下,我们挑选的余地大了。”
不划片,不定点,也使菜店间有了竞争,送菜到户、送菜进屋、送菜上楼等优质服务的办法也随之产生。自愿购买使市民有了充分的选择权。一些市民不准备买菜。一位工人说的话很直爽:“干嘛那么费劲,非得现在买。随买随吃更方便。”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少。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决不温柔”
柴文
川菜以麻、辣著称。川菜进京,麻、辣是不是要改造得温柔一点,以适合北京人的口味?北京豆花饭庄的经理刘水仙的回答是:“决不温柔。”
这位女经理的理论是:不麻,不辣,就不是川菜。我们就是要让北京人吃到正宗地道的川味。
这家由重庆钢铁公司和北京市崇文区饮食公司合资兴办的饭店,开业5年来保持正宗川味,主要原料、配料都从四川空运,烹调由蜀中名厨动手,四川名菜应有尽有,就连小吃也有150多种。不温柔的川味却吸引了众多的北京人。豆花饭庄虽地处较偏僻的广渠门外,营业额却年年上升,5年实现利税530万元。杨尚昆主席、张爱萍将军曾在这里宴请客人。如今,这家饭庄又在街对面开了一家豆花山城火锅店。这火锅也是决不温柔,不仅麻、辣,而且鲜、烫。
刘经理的经营之道,对笔者颇有启示。开饭店、办企业,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是不行的;有了特色产品不“顽固”地保持特色,也是不行的。原因很简单,如果南北菜馆的菜都“改造”得差不多一个味儿,顾客进哪家吃都一样,干嘛非进你的店门呢?老北京喝豆汁儿,要的就是那股酸溜溜的味儿。倘若店家往里加白糖,恐怕广东人不喝,北京人也不喝了。


第2版(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安县:银杏3年挂果
本报讯 以往要30多年才能挂果的银杏树,如今在四川安县只需3年就果满枝头。这奇迹是安县科技人员创造的。
银杏有“活化石”之称,果实是一种中药材和滋补品。
1988年春,安县科技人员把挂果银杏枝条嫁接到密植的4000株幼树上,通过科学管理,全部成活。到今年9月,3年前嫁接的银杏树已纷纷挂果。现在该县已嫁接成活矮化密植银杏10万多株。(钟思亮 高德林)


第2版(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洛川:苹果业成为“顶梁柱”
本报讯 素有陕北黄土高原明珠之称的洛川县,近年来充分利用本地区苹果优生的自然条件,积极走科技致富的道路,通过请专家考察、举办果树种植培训班等方式,逐渐形成苹果生产、加工和销售系列线,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国家苹果外销重点县,红星、金冠等品种先后获国家优质产品称号。目前,这个县生产的苹果大批销往港澳地区。1990年,洛川县苹果总产量达到21000吨,总收入2470万元。(陈维伟 张严严)


第2版(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长岛:科学养殖鲍鱼
本报讯 山东省长岛县攻克了海中八珍之冠的鲍鱼育苗、养成技术难关。去年以来大面积养殖获得成功,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鲍鱼养殖基地。
自1985年以来,长岛县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了11处育苗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亲鲍促熟、底栖硅藻培植、水温控制等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鲍鱼苗种的育出数量和成活率。此后,又展开鲍鱼养成技术科研攻坚战,先后取得海上筏式养殖、工厂化养殖和海底播养成功。目前全县筏养鲍鱼达80多万个,工厂化养殖已生产商品鲍鱼4900多公斤。(顾延亮)


第2版(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河北:台资企业发展迅速
今年以来,台湾同胞在河北省投资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到10月中旬,台商与河北省正式签约的投资企业达146家,利用台资总额共计1.2亿美元。
目前,河北省在台人员共10万多,省内台胞、台属有23万。省政府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积极吸收台商投资。他们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台胞投资的优惠政策,帮助办好已有的台资企业,让台胞感到在河北投资安全、可靠,有利可图。目前,台资企业遍布全省各地,行业门类多以生产型为主。(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观山水奇景 览民居古风
 黄山推出五条旅游新线路
据新华社黄山电 (记者纪成助、王正忠)来自日本、印度、荷兰、菲律宾、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千余名入境旅游者,将在’91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分赴黄山新近推出的五条旅游线参观游览。
这五条旅游线路是新兴旅游城市黄山市旅游资源的精华所在,分别为:名山秀水之旅,把游人带进新安江山水画廊。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体验到“人在镜中行,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境,而且还能看到欣欣向荣的徽派民居。
黄山金秋之旅,游客能饱览黄山秋色。黄山之秋,层林尽染,流金溢彩,宛若一幅铺展在蓝天之下的巨型油画。
黄山古民居之旅,展现了明清时期徽派古民居风采,是中国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陶行知故乡之旅。陶行知故乡歙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不仅建有中国最大的陶行知纪念馆和李鹏总理亲笔题名的行知公园,而且还有各具特色的古牌坊、古桥、古墓、古祠堂、古街巷等景点。
齐云山道教圣地之旅。齐云山又称白岳,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这里山水奇秀,道观密布,神像、碑刻、摩崖石雕数以千计,曾被清代乾隆皇帝誉为“江南第一名山”。


第2版(经济)
专栏:

  汕头经济特区面积扩大到全市
 汕头特区管委会挂牌
本报汕头11月1日电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从今天起,从原来的龙湖、广澳两个片区共52.6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大到整个市区234平方公里,共成立龙湖区、金园区、升平区、达濠区等4个市辖区。今天上午9时,在汕头市人民政府门口隆重举行了“汕头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的挂牌仪式。 (陈德义)


第2版(经济)
专栏:

  旅途上的真情
——记35/36次特快列车
本报记者 赵志文
俗话说:“出门万事难”。可是在北京开往西安的35次列车上,乘客们并没有这种感觉。
当你手持车票来到列车前,列车员会给你一个微笑:“您好,请出示车票。”验票后又是一个微笑:“谢谢,请上车。”
上车后,你立刻会发现,车上窗明几净。开车后的10分钟内,每名旅客都可喝上第一杯水。接着列车员要对旅客进行登记,确认重点照顾对象,然后便是第一轮清扫卫生。一位乘客在硬席车厢统计,在5个小时内,列车员清扫卫生、倒开水不下10次。
35/36次超员是常事。每当这时,列车员会将超员凳送给站立的旅客。重点照顾对象无座时,列车员将其请到乘务室,乘客在里边坐一夜,列车员在外边站一夜。
有人在不吸烟车厢内吸烟,旅客有意见。列车员考虑吸烟者的自尊心,乘打扫卫生之机来到他身边:“同志,请您到通过台(即车厢连接处)来一下,我找您有事商量。”乘客来后,乘务员送上自制的烟灰盒。不言自明,吸烟者歉然。
乘客中常有旅行结婚者。只要车长和列车员得知,便会在车厢内搞一次庆贺仪式:餐车准备了蜜月餐,车长向全体旅客发布这一消息并代表乘务员和旅客向新人祝贺。
每年的“六一”,车队会对在列车上的小旅客表示祝贺,在广播中为他们安排儿童节目,车队还给每名儿童一本连环画作为旅行纪念。儿童们开心地笑了,家长和其他旅客也沉浸在欢乐之中。
列车驶入山西省境内,不时有煤矿工人上下。这时,广播员会用甜美的声音介绍煤炭在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然后告诉旅客,在他们周围就有一些长期战斗在地下的“光明使者”,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甘愿吃苦流汗,他们是可敬可佩的。广播过后,车厢里都会响起阵阵的掌声,身着工作服的矿工黑黝黝的脸上,淌下两行热泪。
有一回,餐车主任杨丽君推车卖货,见到一位女青年神情忧郁,忙关切地询问。原来,这姑娘丢失了钱包,连车票也丢失了。杨丽君请她到餐车,自己掏钱为她买了饭。饭后,又拿出自己准备买衣服的100元钱,让姑娘补票回家。
14年来,该车队为旅客排忧解难13567人次,送回老人和出走儿童76人,有788人次拾金不昧,合人民币12万元,15次获铁道部红旗列车称号。一位旅客在留言簿上写下了一首诗,说出了广大旅客的心声:“远离家乡别故亲,列车自有解愁人,笑语阵阵驱愁闷,情暖旅途众人心。”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汽车贸易指南》出版
本报讯 第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汽车产业及贸易事业的大型系列工具书——《中国汽车贸易指南》综合卷,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出席了10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发式并讲了话。     (李洪波)


第2版(经济)
专栏:

  黑百合育发露进入国际市场
本报讯 由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共同研制生产的黑百合育发露,融中医原理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经数千例临床试验证明,对治疗脂溢性脱发有明显疗效。最近,该产品获得日本国厚生省进口许可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百友)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西力可生公司在京剪彩
本报讯 山西革命老区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山西力可生医药有限公司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剪彩仪式。该公司由神池制药厂与香港力可生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合资兴办,以科技进步为发展战略目标,其主导产品桂龙咳喘宁已经出口海外市场。       (谢国明)


第2版(经济)
专栏:

  高效多元肥通过鉴定
本报讯 全国首创的高效无机有机多元肥日前通过农业部有关专家技术鉴定。这种高效多元肥具有使碳铵改性彻底、营养素全面、肥效稳定等特点。此项新技术是山西忻州地区科研部门和忻州市精细福利化工厂经过3年的刻苦努力,共同研制成功的。(雪阳)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新闻摄影竞赛

在风味小吃众多的四川成都市,两位外地游客边品尝麻辣鸡串,边说:“味道好极了。” 徐明摄


第2版(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河南中州铝厂,已掀起设备安装高潮。图为中色六建四公司正在建设氧化铝厂石灰炉。李东振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