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长城二题
叶延滨
山丹·祁连山马场
 这才是龙的故乡
 祁连雪闪着神话的银光
 草原夏怒放七色的野花
 龙者,神马也
 山丹马天下美名扬
 马啊,华夏民族的图腾
 驮过五千年战争史文明史  (连《西游记》也让马
 驮西天取经的行囊)
  马后有青铜的战车
 马前有五色的旌旗
 听长箫与鼓角中的画卷
 读夜光杯和琵琶声中的诗

 当长城在一万次黑云中苍

 马儿却永远咴咴嘶鸣
 扬生命之鬃
 奋青春之蹄
 山丹马是雪山之魂
 山丹马是草原精血
 看万马奔腾时你才真正懂

 那只马踏飞鸟的青铜
 不是文物,是华夏梦
    题金昌
 一座有色金属的新城
 长城的邻居,金昌
 是地图上长城凸凹线

 一颗结实的铆钉
 一盘火红的熔炉
 熔岁月锈铁之箭
 后羿射日之箭
 熔历史折断之戟
 汉唐边塞之戟
 铸我们新的长城
 铸国歌铿锵音符
 新的长城是你是我更是
我们
 我们的血肉我们的信念
 我们的计算机
 我们的装配线
 ——啊,长城已成为背

 说岁月漫长说历史悠久
 说明天的地平线
 属于新的长城
 新长城有着血色的朝霞
 有着金属的光泽
  那时,且莫忘了金昌
 是一个光荣的铆钉
 是一枚骄傲的城徽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爱麒麟童
卞东流
我平生不沾烟酒,也不好零食,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嗜好,要说稍稍有一点儿,那末,爱看京戏算是一项吧。我不太欢喜青衣、老旦这一类戏,爱的是老生、花脸、武生等热闹戏,这也许和幼时在故乡绍兴农村看社戏的习惯有关:大锣大鼓,激越的唱腔,大步奔跃的动作,是和野庙渔火的环境相适应的。
年纪稍大后,忽然沉迷于麒派戏,尤爱麒麟童(周信芳)的《四进士》和《坐楼杀惜》诸剧。麒麟童的沙哑唱腔,初听时不太悦耳,这是他少时倒仓后还继续坚持唱戏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故意卖弄哑嗓子。他的绝活是变己之短为己之长,唱出了韵味浓郁、刚柔相济、迸发力强而又苍凉委婉的麒派独具的京腔。不能不承认它自有迷人的特色。
麒麟童的妙处更在于,他的沙哑唱腔,和他的炉火纯青的做工,综合为一门千姿百态,动人心弦、声形并茂,却又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有人说他“声变腔变,腔变形变,变得统一,变得新奇,变成京剧海洋里的一大流派。”这话是恰如其分、毫不夸张的。
麒派艺术有它的艰辛创造的过程。这从麒麟童自青年时起,善于汲取众长,不耻下问,就可以想见一斑。他肯为别人做配角,并不老是以“头牌”自居。早年杨宝森主演《搜孤救孤》,他曾扮演公孙杵臼;盖叫天主演《史文恭》,他为之配演卢俊义。这样的事例是不少的。他有一句名言:“一样茶饭十样办”。同一出戏,十位艺术大师可以演出十个样。主流相似,细节表演上却可能各按艺人自己的特色而有所不同。因此,麒麟童总爱从与名家配戏中摄取营养。而他自己,也正是以他特有的表演艺术,来影响与自己长期同台的各行角色。他善于把各行角色引进戏里,引进麒派艺术的体系中来。有人说:“周信芳的麒派传人,已超出老生这一行了。”这也是颇为中肯的话。如今不是已有麒派花脸、麒派丑角、麒派花旦,甚至还有麒派乐师等等称呼了么?在这方面,麒麟童又有一句名言:“我的麒派是唱出来的,不是会议室里讨论出来的。”他的意思是:艺精于勤,艺术贵在实践,艺术家必须汲取众长,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艺人从唱规范戏,向角儿戏发展,最后终于创造出自己的流派来。我们是记得的,周信芳自幼学京朝派,倒仓后因势利导,转向京剧海派艺术,却又善于汲取并综合这两派之长,化为自己的血肉。他曾说过:“观众花钱买戏票,也是投我的艺术票。”原来他之所以毕生兢兢业业,唯恐没有把戏演好,是由于他从心底里牢牢记住了:观众是上帝。这也许正是他热衷于艺术创新的原动力吧。


第8版(副刊)
专栏:

  花的事业
彭雁华
齐鲁最东端有个石岛,是以石多而得名的。石岛镇上有名的“三村”之一南车村,却是万紫千红迎春来的花村。赶上花开盛季,这儿的景况不亚于羊城花市。然而,最为耐看、精美、贵重,一年四季盛开不衰的,还数石岛民间传统的绣花。
自然界的花,离不开它植根的泥;民间工艺之花,也同样离不开它生长的土。8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披着一丝凉习习的海风,走进了石岛刺绣厂的车间。从这天开始,她就是这个集体的带头人,就要同这些兄弟姐妹一起从事“花”的事业了。昨天,她还坐在县罐头厂的厂长办公室里;今天,她又要拓开这一片陌生的领地。终于,垫绣、刁绣、平绣、托底绣、抽绣,彩色打子绣等这些昔日陌生的字眼,以及好几十种针法在她眼前豁然开朗。
石岛的刺绣虽不及苏、湘、粤等几大名绣名字响亮,可它那俏丽的针法,古朴的风格,愈来愈被人们喜爱。同行们投来的欣羡之光自不必说,西方的收藏家也希望得到一块石岛绣品。难怪石岛这方不大的土地上,仅土生土长的乡下绣工就有几万人之多。前些年,农村的经济结构起了变化,农村绣工纷纷“挂针”,有的下地、有的织网、有的经商……眼看这支庞大的绣品大军就要瓦解。她心急如灼,下了班,顾不上吃饭,蹬一辆自行车,打一只手电筒,挨门挨户找绣工做思想工作,俨然像个月下女萧何……一个庞杂、浩繁的队伍又重新排列、组合,28个乡镇建立了绣工管理站,300多个村设立了管理员。
绣工们将胶东特有的器皿——斗上的图案、窗棂上的剪纸,演变在日本和服腰带、绉缎内衫上,交易会上一亮相,就引起了金发碧眼的外商的注意,就连爱挑剔的东邻扶桑客户也争相订购。
据说,日本妇女是以自己的和服腰带来标志身份的。当她们腰际围着荣成刺绣厂出品的和服腰带时,可能想不到这是出自一个个中国农村妇女之手。一幅绣花撑子,一只小板杌,一根细针,如此简单的工具,像魔术师一样变出这般精美的艺术品。
石岛镇的一位妇女,她美好的青春韶华岁月,是在炕头上一针一线中流逝的,如今,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3000多个日日夜夜,她亲手绣出了20多条日本和服腰带。这一庹长的一段绣片,她要一气伏在撑子上四个多月呢!从鸡叫头遍起身,到月明星繁收针,那银针不断地上下攒动,发出“铮铮”有韵律的声响,宛若太白和东坡的轻哦低吟……
一次全市绣花比赛中,这位女工不畏强手如林,一举摘下牛耳。这位绣花状元不会忘记,和服腰带是贵重绣品,当初接活时,她迟迟举针不定。杏花春雨的一天,院子里走进了一位大姐,拉着她的双手说:“放心地干吧!我看过你的活儿,挺好的……”盈盈笑脸,朗朗话语,像一条涓涓细流,打那,这位大姐隔三岔五的来这儿坐坐……后来她才知道,这位大姐是刺绣厂的厂长。
绣工们绣的花儿真开了!他们亲手绣缀的女绣衣、生丝台布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获轻工部创汇金龙腾飞金、银牌,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工厂门前的那块牌子也换了,有了一个颇为气派的名字——石岛刺绣集团总公司。厂长随之成了总经理。总经理也罢,厂长也罢,她这一辈子要献给“花”的事业了。不然她怎么会叫姜万花这个名字呢?


第8版(副刊)
专栏:

  不栖鸟
——给公安干警
杨锦
辞典中不曾有这样的名词
来注释一下自然生灵
而人群中
我似却常常看见
他们的影子
他们在夜与昼的夹缝中
择路而行
穿梭于光荣与梦想之间
将永恒而疲倦的弧线
留在天空和大地的世界
会越过时间的坎坷
会越过岁月无边的寂寞
无休止的飞翔
是生存的另一种方式
没有长时的休眠
没有可以常久栖落的枝杈
驻足的驿站
是永不平静的空间
也许是一群啄木鸟
啄尽人间的蛀虫
也许是一群吉祥鸟
撒下欢乐平安
然而,这是一群飞翔的鸟
 啊
不栖鸟
一种没有注释的鸟
一种含义极深的鸟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墙内墙外之说
朱迅翎
日前,笔者在某中学门口目击一则新闻:开晚饭时,某班一位“小眼镜”,吃毕,回宿舍途中,边敲打着碗筷,边将半块白白的馒头扔到院墙外:“去沤绿肥,物质不灭定律……”
“造孽”,片刻,一位荷着锄头从田里归来的农夫,途经此处,小心翼翼地捡起半块馒头,忿然地找到校领导,“这是糟塌粮食呀?!”
墙内墙外,一墙之隔,一个扔,一个捡,对待粮食态度差异何其大?!
也许有人会给那位小眼镜打圆场:“目下,已不是六十年代,扔半个馒头,何必大惊小怪?”责怪农夫:“小气鬼,小农意识!”
我们说,近年来,成功的农村改革,使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了大幅度增长,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粮食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笔者感到粮食形势的严峻不仅表现在人口逐年增加,土地逐年减少,重要的一环是一些人缺乏惜粮节粮的观念,饭桌粮食的浪费何止那位小眼镜向墙外扔掉半块馒头?!


第8版(副刊)
专栏:

丹霞迎日(中国画)王复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