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政策
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王春正
80年代,是中国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年代。通过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我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社会生产迅速增长,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国家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管理体制上,从以前过分集中的格局,逐步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这一切,为90年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按照我国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1991—2000年)和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纲要》规定,我国今后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全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其发展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到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比1980年翻了一番多。到2000年,要全面实现翻两番的目标,难点不在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在于综合经济实力和国民经济总体素质的提高。规划确定,今后十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3.5%,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6.5%,都低于前十年的增长速度。这样安排,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防止片面追求数量和攀比速度的偏差,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素质上。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逐步走向现代化。我国90年代调整结构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农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电子工业,改组改造加工工业。
今后十年,要花大力量改变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局面。重点是保证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能源、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八五”和90年代要有计划地新建、扩建和改建一批大中型电站、煤矿、油田、铁路和公路干线、港口、机场、通信干线等骨干工程,以及冶金、化工项目。我们要把发展电子工业放到突出的地位,其中“八五”期间,重点是开发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计算机及软件产业等。加工工业,包括机械工业、轻工业和纺织工业,今后十年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现有企业的改组和技术改造上。
(3)努力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总的目标是,经过十年努力,在坚持全国一盘棋和统一市场的前提下,形成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基础,以跨省、区、市横向联合为补充,有利于发挥地区特色的经济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兼顾、共同富裕的原则,妥善处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较不发达地区的关系。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国家要继续从资金、物资和政策上给以扶持。
(4)加快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90年代,要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经济实力,关键在于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智力开发。
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将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继续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途径,既要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又要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二是进一步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逐步建立能够适应社会化、现代化、商品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企业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三是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商品市场,发展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产市场和劳务市场,积极、稳步地推行价格改革;四是深化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改革,建立健全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经济调控体系;五是深化分配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社会分配制度。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进行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
90年代,我国要继续实行和完善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并要在保持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注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要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把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智力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们高兴地看到,现在中日关系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同时我们已经确定了90年代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这将给中日贸易和日本企业家对华投资创造更大更有利的时机,扩大双边合作的前景越加广阔。
我们非常欢迎并鼓励外国工商企业家向我国农业技术开发和国家急需的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工业,以及大型设备制造等领域进行投资。比如,农作物优质高产新品种开发、高效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开发和生产、皮革后整饰加工、煤采掘设备设计制造、石油钢管生产、铝矿开采、新型合成材料生产、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微电子技术、电子专用设备和工模具制造、新型抗生素生产等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包括日商来华投资,已开办了一批技术比较先进的项目,大多经营比较正常。今后,我们将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欢迎外国企业家特别是日本企业家,充分利用我国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和各种优惠政策,继续举办我国鼓励的技术比较先进、规模比较大的项目。中日两国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我相信,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把两国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第2版(经济)
专栏:

  共创中日经贸关系新局面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 郑鸿业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关系总的说来是好的,尤其是经贸关系取得了扎实的进展。据统计,19年来,两国贸易额增长了约20倍,双方的经济技术合作也在不断扩大。1989年6月以后,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两国经贸界人士和组织,为使两国关系恢复正常进行了频繁接触,日本政府也为此进行了努力,中日两国高级官员已进行了多次互访。今年8月海部首相访华,标志着中日关系的全面恢复,中日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好转和中日经贸关系的恢复,中日贸易有了较大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6月,中日贸易额达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中日两国贸易界人士普遍估计,今年中日贸易额会突破200亿美元,从而达到中日贸易历史的最高水平。
日本对华投资继续呈现较好的局面。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批准日本来华投资项目238项,比去年同期增长71.2%,协议投资金额2.6亿美元,实际投入资金1.6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和60%。截止到今年6月底,我国共有日本投资项目1530个,协议总金额33.5亿美元,实际投入26亿美元。在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日本的投资额仅次于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和美国。在华投资的日本企业大都经营状况良好。在1990年中国10大外商投资出口创汇企业中,有4家是日商投资企业。
中日之间的资金合作也很顺利,无论是日元贷款、无偿援助,还是能源贷款、黑字还流贷款、民间银行贷款等方面的合作都很好,为改善我国的能源、交通等重点发展领域起了很好的作用。
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是好的,并正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肯定这个基本估计的同时,也有必要谈到几个问题,希望中日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第一,在中日经贸关系中,技术贸易的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自1987年起,中日技术贸易已连续4年大幅度下降。直至今年1—6月,仍呈下降的趋势。按照我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我国将调整进口商品结构,把有限的外汇集中用于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今后中国扩大从日本的技术进口将是很重要的方面。我希望日本经贸界为此多做工作,也希望日本政府放宽对华出口技术的某些不必要的限制,并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
第二,日本对华投资虽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也仅占日本对外投资额的1%。同时,日本目前在华投资的项目中,中小型企业居多。中国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投资环境也日益完善。我希望两国企业界进一步努力,使日本对华投资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第三,今年以来,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有了明显增加。今年是我国实施“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一些大的建设项目将陆续投产,工农业生产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此进出口贸易会更加活跃。随着第三批日元贷款的顺利实施,日本对华出口贸易保险费率恢复正常,日本的对华出口预计会有所增长。欲保持住这种势头,我希望日本能继续扩大从中国进口商品。中国将继续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认真履行合同,更多开发适合日本市场需要的商品。同时也希望日本方面能积极考虑对中国输日商品降低关税、放宽配额、取消限制。
中国和日本同属东北亚地区。这一地区具有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经济互补性很强。目前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为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这个地区的各国企业界正在谋求开展多边的经济合作,探讨共同发展的经济战略。中国东北三省是中国重工业基地,具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这个基地现在技术老化、设备陈旧,急需进行技术改造。日本是东北亚地区拥有雄厚资金和强大技术力量的工业发达国家。我希望日本能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到技术贸易与合作,就会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1982年,我国颁布了《商标法》。在此之后的短短几年中,我国又先后颁布、实施了《商标法实施细则》、《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今年10月1日已开始实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此外,我国还正在起草《制止不正当竞争法》、《集成电路芯片布图设计条例》。这一系列法律和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
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既考虑中国国情,也遵循国际惯例,在专利、商标、版权领域广泛开展了同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多边合作,同时与日、德、美、英、法等许多国家开展了双边合作。从1980年起,我国已先后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关于商标注册的马德里协定》,我们认真履行成员国的义务,遵循其基本原则。目前我国已建立起来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起点是较高的,基本上符合现代国际规范,可以有效地保护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合法权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是中国政府指定的涉外专利、商标代理机构。我会近年来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和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建立了很好的业务关系。以上所述说明,中国是认真保护知识产权的,与中国开展技术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是有法律保障的。
中日两国同是亚洲大国。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仅对亚洲的和平与繁荣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对世界的稳定与经济发展,也都有着重大作用。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希望中日双方能以此为契机,更加倍地努力,使中日经贸关系朝着均衡扩大的方向健康发展。


第2版(经济)
专栏:

  亚洲新经济圈的形成与日中两国的对应
日商岩井社长 西尾哲
21世纪已经临近,世界经济在冷战后东西方协调的气氛中发生着巨大变化。我们听到了和平与稳定向亚洲走来的真切的脚步声。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亚洲的持续发展令人瞩目。据日本大藏省财政金融研究所对世界三大经济地区实际增长率的年率预测,假定亚洲是5%,北美是2.5%,欧洲是3%,估计亚洲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前半期,将超过北美、欧洲。在亚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搞活地区经济可以设想建立地区性的经济圈。现实中就有“华南经济圈”在运转。亚洲地区一方面存在着一些经济圈,同时又是一个富有多样性、互补性和有旺盛活力的地区,与美洲、澳洲的关系也很深。想到将来需要有调整摩擦的场所,建立包括中国和台湾、香港等地区在内的、以扩大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部长会议为基础的松散的联合,可以说是一种现实的对应。
放眼亚洲的现状和未来,我想从日中经济合作怎样才能对21世纪亚洲充满活力的发展作出贡献的角度,提出三个关键性的问题,这就是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地区经济圈。
第一,合作开发资源的问题
对于丰富的人类生活来说,不可缺少的、有限的资源是必须留给子孙的贵重财产。幸运的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是个资源丰富的宝库。
鉴于上述情况,有下面几点考虑。
例如,即使是在现有技术下尚难利用的资源,可以通过开发新技术有效地加以利用,应该尽量保存资源。为达此目的,可以通过这些新技术和实际成果向亚太地区转移推广。
以中国方面与我们公司正在开发中的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中国拥有占世界首位的煤炭产量,然而就石油来说,人们担心数年之内,说不定中国会变成石油进口国。因此对中国来说,研究取代石油、在国内消费和出口两方面利用煤炭的可能性是极为妥当的。我们公司正在物色能利用日本有力企业的煤炭液化技术的对象。由于双方有共同的需要,我们决定在山东省建立以1992年初投产为目标的合资企业,将在世界上首次以生产应用规模,显示水煤浆在生产、运输、燃烧方面的优越性。
当前这项事业是以向日本供给水煤浆为目标而进行的。此外,按照同样的想法,也可以对中国的石油、液化气,在老油田改造、天然气开发方面开展日中经济技术合作。我相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发展,对今后亚洲在发展中确保必需的能源资源,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
第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问题
不言而喻,人类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来生活,通过大自然的力量净化产生的废弃物,还原于自然。但到了近代,生产力飞速发展的结果,巨大的废弃物超过了大自然的净化能力,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受到损害,世界为此发出了保护环境的呼吁。基于这种背景,各国都在完善各种环境保护法规。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会认为,过于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会限制经济的发展。但我在此强调,只有执行积极的环境保护政策才会有利于国家总体健全的发展。
第一、先进的环保技术,例如节能技术和资源回收再生技术,直接关系到降低生产成本和保存资源。
第二、通过脱硫和脱硝设备防公害于未然,可以保护国民的健康。如果像日本那样,等到公害问题严重之后再采取对策,会给国家造成莫大损失。
第三、环境破坏造成的影响不止是一个国家,会危及周围国家甚至整个地球。
我认为环境保护技术先进的日本与今后经济将飞速发展的中国进行合作,创造“环境与经济两立并进”的范例并推广到全亚洲地区,不仅对于亚洲各国,对全世界不也是极有价值的贡献吗?
今年6月,以中国为中心,发展中国家在北京举办了“发展中国家环境和发展部长会议”,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提出了保护地球环境的建议。日本的爱知环境厅长官作为观察员也出席了这次会议,表示日本将把促使发展中国家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立并进这一方针,作为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一大支柱,为积极支援发展中国家作出努力。
第三,区域合作问题
大家知道,由于东北亚各国政治上的变化,正在这个地区酝酿一个经济圈。这一地区的主要国家是中国、苏联、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日本,是一个由多个国家组成的地区经济圈。
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苏联的资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矿物资源和劳动力、韩国的技术和轻工产品以及资金、日本的资金以及工业和经营技术,具有相互间互补的有利条件。随着各国家之间的关系修复和经济交流,成立经济圈的条件正在成熟。为此,日中两国需保持稳定的关系,人们期待日中双方发挥主导作用。此外,各个国家、各个城市虽然都有各自的发展计划,但重要的是在发挥各自地区优势的分工体制下,设立工业加工区和大小不同的自由贸易港,扩充改善铁路和道路等交通设施,在互补关系之下,使整个地区成为一个经济圈。
如果各自只强调自己的利益,地区联合开发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多国间合作的典型,我们特别期待这个地区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前辈——中国,能够发挥调整机能,在日中两国的共同支持下,使这一地区多国间的经济合作获得成功。
展望21世纪的亚洲,呈现着充满活力的发展前景。我确信,日中经济合作对亚洲的发展所能作出的贡献是无限的。


第2版(经济)
专栏:

  外贸出口标准单证系统研制成功
国内首创的外贸出口标准单证管理系统日前在京通过鉴定,为我国出口贸易文件的标准化、规范化创造了条件。
这套系统中的出口结汇类单证采用目前已在各国使用的联合国推荐的标准样本,所制的结汇单证在经贸部指定的上海、辽宁、山东、浙江等口岸公司试验,通过中国银行等涉外银行在世界各地结汇,得到银行及各国客户的好评。
  


第2版(经济)
专栏:

  东丰县鹿茸产量居全国之冠
具有悠久养鹿历史的吉林省东丰县,近年来养鹿业又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已有7个国营专业鹿场和一个兼业鹿场,共养鹿10万多只,约占全国养鹿总数的1/5。今年年产鹿茸8万余两,居全国之冠。 


第2版(经济)
专栏:

  马家沟矿利用瓦斯节煤8万吨
开滦矿务局瓦斯量最大的马家沟矿从1981年以来的10年,已利用瓦斯1069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煤炭8万多吨,价值6000多万元。1981年以来,矿食堂、车间、医院、托儿所、宿舍和4800多户居民陆续用上了瓦斯气。
  


第2版(经济)
专栏:

  杭州开发出大功率感应加热机
杭州开关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出了大功率中频感应加热机,已通过鉴定。我国的大功率感应加热设备过去一直靠进口。杭州开关厂致力于引进技术的国产化工作,已使这套大功率感应加热设备达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以上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杏花村汾酒厂深度开发新产品
本报讯 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厂下力气开发“高、精”产品,自1988年起连续3年创利税突破2亿元。近年来,该厂科研工作注重向“高、精、尖”产品发展,先后推出降度汾酒、竹叶青酒系列,特制老白汾等8种新品。该厂已能生产13种产品、21个品种、53个系列、137个花色的产品。 (向英)


第2版(经济)
专栏:

  寿光县高技术人造板厂投产
本报讯 从一个车间输入树枝、棉杆、碎木片,经过1个小时,就从另一个车间输出坚如理石,光如平镜的刨花板。这是记者在山东省寿光县人造板厂见到的情景。10月15日正式投产的这个厂,目前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企业。
寿光人造板厂,是寿光县同青岛铁路分局与德国辛贝尔康普公司合作兴办的,总投资9000万元,建有7个车间,其设备技术均属8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
                        (宋学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