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界旅游组织第九次大会在阿根廷举行
中国再次当选为该组织执委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4日电 记者管彦忠报道:9月30日开幕的世界旅游组织第9次全体大会今天在这里闭幕,中国再次当选为世界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
连日来,89个国家的700多名代表就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旅游事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在会上强调,旅游业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领域,应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是一种生产性的文化活动,在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和享受文化娱乐时,应注意保护自然,不要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
由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这次全体大会。在大会发言中,刘毅指出,世界旅游组织为促进国际旅游业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进入80年代后期,国际旅游市场出现了新的趋势,旅游消费更加生活化和大众化,旅游供给更加现代化。世界旅游组织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同时,应帮助各国旅游业的促销和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刘毅介绍了中国十多年来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并通报1992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中国民航局将联合举办“92中国友好观光年”。
会议期间,刘毅局长还与大会主席、阿根廷旅游国务秘书佛朗西斯科·玛约尔加就草签两国间旅游合作协议的可能性进行了磋商。


第7版(国际)
专栏:英国通讯

  重视和利用气象预报信息
本报记者 陈特安 新华社记者 谷利源
“数学和音乐被认为是世界上两种通用的国际语言,但真正的国际语言还是天气,能理解风、云、晴、雨的人远比能理解数学、音乐的人广泛得多。”英国气象局观测部主任法兰克·辛格里顿的这一开场白道出了气象预报的重要性,给我们这些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记者访问了坐落在英国布拉克奈尔的英国气象局总部。这里是世界上现有的两个预报全球气候的气象中心之一(另一个在华盛顿),现有3000名科技人员,其业务包括观测气象、设计和试验新的气象设施、计算机软件的编制、气象基础的研究、预报天气等。去年初,在总部大楼近旁又新建起哈德利气候预报和研究中心,它既是全英国气候变化预测研究中心,又是英国与世界气象预测网络联系的一个基点。
近年来,人类活动导致的世界气候异常,已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据主人介绍,臭氧空洞的扩大、温室气体的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复出现、气候变暖,这些都在威胁和干扰自然的热度平衡,引起气候的变化,在某些地区引起洪水泛滥,而在另一些地区又造成干旱。因此,这里的气象科学家认为,天气预报事关重大,对于经济,甚至国防的战略决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天气预报的服务领域广阔,除军事外还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主人介绍说,目前英国气象预报中心除通过新闻媒介为广大公众服务外,还直接为航空、航海、石油、电力、建筑、农业及超级市场等部门和行业提供服务。一年四季,变化莫测的气候常常给企业带来意外的影响。据估计,仅英国零售业,由于进货计划未考虑气候因素,每年损失多达10亿英镑。现在气候因素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计划和效率上的每一点改善,都会取得明显的商业优势。事实上,英国气象预报影响和改变着许多部门和行业的计划。据估计,能源、交通、通讯、农业等部门的计划有10%至20%因气候改变而改变。目前,英国气象局已建立了气象咨询服务机构,其任务就在于使企业高层决策人士理解气候对其企业运转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利用气候条件,夺取商业竞争优势。主人举例说,英国化学工业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塞恩斯伯里等英国大公司之所以能跻身于150家取得商业竞争优势的公司之列,是与它们重视和利用天气预报信息分不开的。统计表明,气象中心为企业界提供气象信息服务近三年来,使各公司改善决策、减少耗费、提高经济效益(第一年累计达20万英镑,第二年65万英镑,第三年114万英镑)。
英国气象预报中心能在军事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同它注重科研和国际合作是分不开的。主人边领我们参观边介绍,数字气象预报在准确、详细地预报天气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为及时预报天气,目前该中心使用的计算机是世界上功率最大、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之一。此外,英国有12个雷达站,并有气象4号和气象5号卫星。在这里,气象预报的三个阶段成为一个整体:数据获取,预报人分析与处理,得出预报信息并送往用户。
该中心还特别强调,全球气象预报单靠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的,预报气候进而驾驭气候条件需要国际合作,包括需要同世界上第一个发展气象观测仪器的中国合作。陪我们参观的气象预报部负责人科林先生对记者说,中国对气象的观测和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少科学发明创造了成功的记录。他还说,现在中国的气象预报也很出色,北京也向世界提供气象信息,英国气象预报和研究中心专设有中国气象预报室,英中两国在气象科技方面已有交流与合作。中国国家气象局长邹竞蒙率领的中国气象代表团刚刚结束了对英国的访问,这表明双方合作正在进一步发展。            (本报伦敦10月4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诺思案为何不了了之
本报记者 仓立德
9月16日,华盛顿美国联邦地区法庭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庭内,神态严肃的格塞尔法官宣布,由于特别检察官沃尔什放弃了对诺思的起诉,“伊朗门”事件的核心人物诺思应予无罪开释;庭外,喜形于色的诺思宣布,他是“完全无罪的”,他将获得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切退役待遇。
人们不禁要问,这件轰动全美、前后历时5年、耗资数千万美元的大案,为何竟如此了结?“伊朗门”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
负责此案全部起诉工作的沃尔什检察官,自然不会承认诺思无罪。按照他的解释,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诺思数年前对国会的一次作证。人们记得,1986年10月,里根政府瞒着国会用向伊朗出售军火所得款项秘密武装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一事败露后,立即演变为一场震撼白宫的政治丑闻,里根手下的一批高官纷纷下台。翌年7月,急于了解这一事件的国会,以特许“有限豁免”为条件,要亲历这一秘密过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助手诺思中校到国会作证。“有限豁免”意味着,在未来审判中,诺思的证词不可用来为其定罪。
自1986年底开始,经过长达两年多的周密调查,沃尔什检察官确定诺思犯有12项刑事罪。然而,经过庭审及联邦大陪审团合议,最终只有3项罪名成立,即阻碍国会调查、转移并销毁白宫文件以及非法接受款项为其住宅配置保安设备。1989年7月5日,格塞尔法官正式宣判诺思3年缓期徒刑、15万美元罚款,并为居民无偿服务1200小时。诺思当即提出上诉。
去年7月,美国联邦上诉法庭推翻了上述3项罪名中的1项,并且命令审理此案的地区法庭提供为诺思定罪的过程未受其在国会证词的不利影响的证明。不久前,“伊朗门”事件的另一位关键人物、曾是诺思顶头上司的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对法庭说,他在为诺思案作证时,受到诺思国会证词的“非常有力的影响”。沃尔什认为,这样一来,地区法庭已无力提供上诉法庭所需的证明,遂决定对诺思撤诉。
但是,沃尔什检察官的解释显然回避了这样一个事实:诺思案自始至终未揭开“伊朗门”事件的核心,当初给被告确定的罪名中,最关键的两项是诺思犯有阴谋罪和盗窃政府财产罪,主要罪行是私自把卖给伊朗军火的1400万美元利润转给了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但由于牵涉当时的总统、副总统及出示3项白宫机密文件,引起“重大法律与宪法”问题及“国家安全与外交关系”问题,结果被搁置一旁。此外,被告一方的辩护认为,诺思在“伊朗门”事件中“忠实”执行了白宫当局的指令,他不过是一只被抛弃的“替罪羊”,是代人受过。诺思要求“知晓并直接批准全部方案”的里根总统出庭作证,但遭到白宫和司法部的强烈反对;秘密援助尼反政府武装的直接指挥者、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死无对证”,白宫与一些国家首脑或政府达成的秘密交易至今仍然不明不白……既然被告的关键性罪名无法确定,既然“伊朗门”事件的要害问题无法在审判中澄清,那末,避实就虚的诺思案不了了之便不足为奇了。
“伊朗门”丑闻的阴影至今仍笼罩着美国政坛,许多相关案件,或待审理,或未完结;一些政界人物还时时受到牵连。但此间人士相信,最终不了了之的,恐怕绝非诺思案一例;而“伊朗门”事件之谜,看来一时也难以大白于天下。 
                      (本报华盛顿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法日美英等国普遍应用电子辐照技术
法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已将电子辐照技术日益普遍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并为此研制了不同类型的电子加速器,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
据法国《回声报》报道,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不久前研制了名为罗多通的新型电子加速器,供工业生产使用。这种加速器直径3米、高2米,同传统的科研用的线性加速器相比,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此外,日本的住友重工业集团也研制了一种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同步加速器。
原材料处理是目前这些国家应用电子辐照技术的重要领域。美国的雷侃公司、法国的阿科姆公司和米什兰公司用这一技术处理塑料管道和橡胶轮胎,改善了产品的耐高温和抗压性能。法国航天部所属工厂将从今年年底起运用这一技术处理制造战略导弹推进器的合成材料。用新技术处理的合成材料的稳定性和其它技术指标将有明显改善,处理所需的时间也将从原来的数天缩短为数小时。
医疗卫生是上述各国应用电子辐照技术的另一个领域。美国用加速器治疗癌症,法国、日本、比利时用这种技术对医疗器械作消毒处理。
电子辐照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农副产品的储存和消毒方面。目前法国有15种农副产品用这种技术进行处理,以便延长保存期。英国和比利时用这一技术处理肉鸡、鱼、虾和青蛙肉,以消灭食品中的沙门氏菌。
据报道,目前日本是应用电子辐照技术最普遍的国家,也是生产和出口工业用电子加速器最多的国家。日本全国使用的工业用电子加速器有120多台。各国每年生产这类加速器共40台左右,日本占90%。


第7版(国际)
专栏:

  用光纤传感器监测楼房应力
美国科学家利用光纤传感器监测正在修建中楼房的应力,以便更好地了解水泥怎样凝固及其在建筑期间所承受的应力。这将有助于减少楼房倒塌事故和降低施工成本。
美国韦蒙大学的两名工程研究人员运用光纤传感器,通过探测光传输的变化而测量施加于一根光纤的应力。如果把许多这样的光纤传感器嵌入建筑结构里,它们就能测量结构里的大多数材料。正在修建的韦蒙大学医学实验大楼就装有光纤传感器。大多数光纤都通过水泥,光从一端进去,在另一端受到监测。光纤传感器具有不受电磁干扰和闪电袭击的优点。         (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制造的手扶拖拉机深受喀麦隆农民的好评。他们称赞这种手扶拖拉机使用方便,耗油量少,适合当地的生产条件。
 新华社记者 孙星文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南极条约组织特别协商大会会议闭幕
签署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
 我代表强调保护好南极环境
新华社马德里10月4日电 南极条约组织第11届特别协商大会第4次会议在经过两天的讨论,并举行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签字仪式后,今天在马德里闭幕。
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是南极条约组织39个成员国(包括26个协商国和13个非协商国)于今年4月在马德里举行的第2次会议上制定的。根据议定书,南极地区为专门用于和平和科学目的的自然保护区。议定书还规定了为保护南极大陆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其中包括在今后50年内,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商业开采矿产资源的活动。
这项议定书将在所有26个南极条约组织协商国签字后于明年10月3日生效。议定书50年期满后,任何签字国都有权对议定书提出修改或退出议定书。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美国、德国、阿根廷等23个协商国签署了议定书。加拿大、朝鲜等7个非协商国代表也在议定书上签了字。
据新华社马德里10月4日电 中国代表团团长孙林4日在马德里指出,只有保护好南极环境,才能更好、更持久地利用南极,为人类谋利益。
孙林是在南极条约组织第11届特别协商大会第4次会议上代表中国签署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后发表这一讲话的。
他指出,南极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关注,南极的价值越来越被人类社会所认识。南极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纯净状态。通过签署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能使南极的合理利用与南极的环境保护之间保持平衡,对今后南极开展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是10月3日开幕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