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上海加紧准备上马太浦河工程
据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 (记者李荣)太浦河工程作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头号骨干工程,其上海境内段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内一条主要泄水河道。全长57.14公里,上海境内段长15.24公里。这次对太浦河进行拓宽加深,总土方量2400万立方米。
据上海市水利局初步计划,这次上海开挖太浦河工程将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开挖为辅。机械施工将于下月上旬陆续开始,12月起工程全面开工。
按照设计标准,待整个太浦河工程建成,太浦河将能承泄2/5的太湖洪水和杭嘉湖地区部分洪涝,同时也将成为黄浦江上游常年主要供水河道,有利于改善上海居民用水水质。
据悉,上海已成立太浦河工程领导小组,由市长黄菊直接领导。目前正在抓紧审核工程实施方案。据了解,按照国家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上海除太浦河工程外,还将承担红旗塘工程,扩大拦路港、泖河、斜塘工程以及杭嘉湖东排工程、黄浦江上游防洪工程的有关任务。这些任务计划在“八五”期间完成,总土方量为4251万立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左右。
有关水利专家称,上海面临的治理任务,工程之复杂,涉及面之广,工期之紧,在上海水利史上没有前例。市政府已动员各行各业积极参战,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


第2版(经济)
专栏: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发挥效益
本报贵阳10月29日电 记者胡跃平报道:记者日前从正在贵阳召开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获悉,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已取得很大进展,并开始发挥效益。
据了解,工程实施3年来,已开始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4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修建水平梯田139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653万亩,种草116万亩,封禁治理625万亩,保土耕作措施648万亩。
在今年夏季的洪涝灾害中,兴修的各种水土保持设施多数经受住了考验,治理区经济损失比非治理区少一半以上。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腰杆儿为何不硬?
皮子
企业对乱检查、乱摊派十分反感,可是许多企业却往往敢怒不敢言,不要说公开将乱检查、乱摊派拒之门外了,就是遇到记者采访,说起这类事情也不敢畅所欲言,一再叮嘱记者千万不要捅到报上去。
按理说企业有权抵制这类给企业添乱的行为,一些地方、部门也多次强调企业有权抵制,可是,企业为什么挺不起腰杆?日前遇到一位厂长,谈起有权抵制之类,他苦笑着说:权是有,但是不能抵制,因为来的都比我大,都是能左右企业的部门,哪个也得罪不起啊!这话道出了许多企业的苦衷。在当前政企没有完全分开的今天,企业作为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一些部门仍能对企业随意发号施令,并握有不少管企业的权力,企业难免要看“婆婆”的脸色行事;而且一些检查、摊派又往往与企业的评优、升级以至职工长工资等切身利益相关,企业怎么能勇敢地抵制来自“婆婆”的乱检查、乱摊派呢!
看来,鼓励企业抵制乱检查、乱摊派,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同时也要标本兼治,推进企业机制和政府职能的改革,理顺企业和政府的关系。要精简机构、还权于企,把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使企业从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真正变成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者。这样,乱检查、乱摊派之类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问题才会真正解决;如果再有敢对企业乱来的,企业也就真敢站起来抵制了。


第2版(经济)
专栏:

  让政府放心 让用户满意
济南供电局优质服务常抓不懈
本报讯 记者宋学春报道:山东省济南市供电局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达10年之久,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省级和全国供电系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过去用户申请用电,要到多部门联系,“跑断腿,磨破嘴”。现在供电局成立了对外营业厅,实行申请报装、批复、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装表接电集中办公,大大方便了用户。对电负荷审批由原来的三个月一次改为半月一次。高压业扩实行了“三个不过三”,即申请批准不过三天,批准后勘查不过三天,竣工后接火不过三天。
该局1987年以来,为保证市政府的重点工程和重要任务的完成,就多供电7.375亿千瓦小时,可创工业产值29.5亿元。改革开放后,济南市居民用电增长6倍多,供电局从负荷管理上合理调配,生产、生活两兼顾,4年先后投资450万元,改造低压供电区76个,使15万户居民用电得到改善。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乙烯工程EVA树脂项目引进合同草签
本报讯 北京乙烯工程年产4万吨EVA树脂项目的技术与设备引进合同草签仪式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佟常印总经理和意大利司南普吉提公司总裁齐亚伊诺先生分别代表买卖双方在合同上签字。按合同规定,北京EVA树脂项目将于1994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后将对改变EVA树脂依赖进口的现状起到积极的作用。
    (晓夏)


第2版(经济)
专栏:

  菏泽电厂发电机组投产
本报讯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山东菏泽发电厂一期工程1号12.5万千瓦机组30日正式投产发电,比国家规定的工期提前8个月。菏泽发电厂是菏泽地区迄今最大的工程项目。菏泽人民盼电心切,多方筹集资金,开工一年多来,全地区自筹资金达2.5亿多元,占整个投资的1/2。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农技推广》大量传播实用技术
本报讯 《中国农技推广》杂志创刊6年,已向广大农村读者介绍了数万项实用农业增产技术,并成为数十万第一线农技推广人员传播技术成果的好帮手。这份杂志是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的。(鹿永建)


第2版(经济)
专栏: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

  江西:重点倾斜深化企业改革
本报讯 记者余清楚报道:江西省各部门积极对大中型企业实行重点倾斜,帮助企业深化改革,加快技改步伐,取得明显效果。
今年以来,江西省为搞好大中型企业,在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各地各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制定实施细则,使中央和省里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在原材料、能源和运力方面优先保证大中型企业。今年上半年,全省大中型企业产值增长9.7%,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利税增长6.2%。
为了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江西省鼓励企业大胆推进改革,并将大部分生产经营计划权、产品自销权、资金使用权、人事劳动管理权等经营自主权迅速交给企业。全省推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等经验,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江西省针对“疲在产品,软在质量”的状况,把调整产品结构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大力培植优势产品,提高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1至7月,全省为大中型企业投放科技开发贷款2.5亿元,新上技改项目达1300多个,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20项,国内先进水平有196项。已有30多个企业在技改中焕发活力,产品在市场上走俏。


第2版(经济)
专栏: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

  河南:政法机关为企业保驾护航
本报讯 河南省政法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维护经济秩序稳定、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据统计,政法机关已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4亿元,起到了为大中型企业保驾护航的作用。
为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稳定秩序,河南政法机关把打击经济犯罪、开展反内盗斗争作为保护大中型企业的首要环节。今年6月,郑州、洛阳、平顶山、南阳等地公安机关抽派干警深入到大中型企业,在企业治安保卫组织的配合下,重点打击了内外勾结、大量盗窃国家财物的犯罪分子。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轴承厂等企业在两个月内,破获内盗案件456起,追回工业原料价值200万元,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各地检察机关把查处贪污贿赂同服务结合起来,打击经济犯罪,清除企业“蛀虫”。去年对18起涉及几家大型厂矿企业的贪污贿赂案件深入调查,挖出一批经济犯罪分子。
根据公安业务特点,公安机关在100多家大中型企业中组建了企业公安处(科),组建了5000人的经济民警队伍。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大中型企业内部建立了生产、门卫、巡逻、防火、防盗等制度,不少企业反映,有政法机关保驾,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李杰 王新东)


第2版(经济)
专栏: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

  广西:一厂一策服务具体化
本报讯 记者郑盛丰报道:今年3月,广西区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扶持大中型企业作出过10条规定,对企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年头9个月,广西预算内国营工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实现税利增长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技改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但是,广西仍有30%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处于困境中,预算内国营企业亏损面仍达36.4%。
为此,广西区党委、区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综合、流通和监督部门,都要订出为国营大中型企业排忧解难搞好服务的具体方案。自治区将组织若干工作组,分赴有关地市帮助开展一厂一策工作;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家重点工程贵溪化肥厂开机试产
新华社南昌十月二十九日电 (通讯员祝甜和、张玉昆)我国第一套国产大型磷铵装置十月二十七日在江西贵溪化肥厂开机试产一次成功。经化验测试,首批产品磷酸二铵所有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贵溪化肥厂是我国“七五”计划重点工程,总投资为四点七五亿元,占地二百零七公顷,年产高效磷铵复合化肥二十四万吨,每年可为农业增产粮食十七点五亿公斤,是我国四大磷复肥生产基地之一。这个厂的磷铵生产装置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生产工艺成熟,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可靠,为贯彻国家关于引进技术设备国产化的方针提供了范例。这套设备的试产成功,标志着我国磷复肥生产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第2版(经济)
专栏:

  铁路系统重视干部理论教育工作
本报讯 记者从正在安徽蚌埠市召开的全国铁路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武装干部、重视理论教育工作的局面正在全国铁路系统初步形成。过去两年多里,全路七十四万干部基本投入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中,其中仅十二个铁路局就有七万多人参加了脱产培训和“小集中”轮训;今年以来,已有二百二十一名局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铁道部举办的理论学习班。
铁路系统抓干部理论教育的主要经验是:严格制度,认真考核,增强理论学习和教育的约束机制,各单位普遍建立健全了学习、培训、考核等各项制度,学习与班子建设、单位的评先、干部的考核挂钩,基本实现了学习的制度化。同时,学研并举,以研促学。
上海铁路局蚌埠分局等四十三个单位和个人在会上介绍了经验。
              (费伟伟 汤汉东 年铭纪)


第2版(经济)
专栏:房改系列报道

  房改,究竟是为什么?
本报记者 王清宪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记者 王晓同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的房改,并提出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关政策和具体部署。在此之前,本报经济部和国家体改委所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联合组织了记者组,对全国一些地方的房改情况作了考察。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连续发表房改系列报道,供各地落实房改会议精神时参考,也想为关心此事的居民提供一些面上的情况和分析。
                     ——编者
一场涉及面广,意义深刻的住房制度改革,正在中国大地上进行。它是突然到来的吗?不!
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改革中国住房制度的建议;
之后,从中央领导到理论界,住房制度改革便成了积极探讨的改革问题之一;
1988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三年来,房改试点城镇方案出台,不少非试点城镇也推出方案,起步房改。
1991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继续和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
如今,全国的城镇,都在紧锣密鼓,抓紧制订实施方案。
房改,势在必行。
不少人在问,下这么大的决心进行住房制度改革,道理何在?套用一句现成的话——“这样执著,究竟是为什么?”
 为了放下背不动的包袱
建设部最近统计:近10年来,国家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共达2818亿元,是前30年建设投资的6倍。就是说,建国40年来,国家用于建房的投资共有3254亿多元,大约占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20%左右。
目前,是建国以来国家建房投入最多的时期,年达360亿元,加上维修补贴和管理费,达400多亿元。
这些看起来抽象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如果按1987年的统计数字,那么,这意味着,建国以来用于住房的投资本可再建一个相同规模的冶金工业;或再把石油工业扩大两倍,纺织工业扩大三倍半。国家这个包袱每年还要加重400亿元,相当于4个深圳的建设投资(1979—1987年国家在深圳投资总额为97.67亿元)。
据联合国预测,本世纪末我国城镇人口至少要占总人口的20—30%,即使按20%计算,那时城镇人口也将达到2.3亿多人。若要达到人均居住面积8平方米的水平,需有住宅建筑面积36.6亿平方米,建设部计划,八五期间,全国城镇每年要建1.5—1.6亿平方米住房,共投资2250亿元,平均每年投450亿。按这个数字算,现在每年360亿的投资还少90亿。
从财政负担上讲,现行住房制度不改,居民住房将成为国家一个背不动的包袱。
从建立新的经济机制的角度看,国家固定资产投入20%左右的部分不产出,没有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那么,住房将继续成为压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机制上的一个沉重包袱。
 为了真正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现行的住房福利制,给国家压上了沉重的包袱,可居民居住情况解决得如何呢?
据统计,目前,全国城镇有近1/3的家庭属住房困难户。
1949—1989年,上海市累计投资建房共达145.6亿元。居民的居住水平有所提高。但全市人均居住面积在4平方米以下的困难户仍有32.7万户,其中人均2.5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有4.2万户;大批老房严重失修,全市屋龄在60年以上的旧式里弄房多达2000万平方米,损坏严重的有460多万平方米,其中危房14.6万平方米。虹口区虬江路一带成片的棚户区里,有一家四代9口人住在一间半的矮平房中。记者前去采访时,主人指着悬在头顶上睡人的竹榻说:“你们看看,让我们怎么办?连自己搭的阁楼上也要挂帘子。这次房改总算有盼头了。就是欠债也要搬家。我们只希望房改优先解决特困户的政策能够算数。”
1991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当时担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带着市政府主要领导,冒雨赶到棚户区察看居民的住房情况。
“市长来看我们来了!”棚户区的居民纷纷涌出窝棚。
“朱市长,政府有困难,我们理解。你当市长的在下雨的时候能想到我们棚户区的居民,我们也感到安慰呀!”
在一家危旧的阁楼前,朱镕基要上去看看。户主忙上前阻拦:“朱市长,你别上去,危险!”但朱镕基执意要上,阁楼咯咯吱吱地发出声响。
察看完,朱镕基同志很动情地说:“解放40多年了,上海市还有这么多的居民住在这么差的房子里!群众不抱怨、不骂娘,理解政府的难处,多么好的人民啊!但我当市长的心里并不好受。我们社会主义应该把群众的居住问题解决好!”
抚顺,中国解放前最大的煤矿之一。昔日的工棚,如今成了矿工的家庭住宅。还是那些窝棚,风雨50年。破了、漏了,更拥挤了……国家体改委主任、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陈锦华,看了电视纪录片《房改启示录》后,在一次房改干部会议上说:“你们要多看几遍!想想那些白天上班,晚上备课,一家几口睡在教室里的人民教师;想想那些几代同堂、拥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窝棚里的工人,我们还睡得着觉吗!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住房问题不解决,老百姓不会答应!”
旧的住房制度,使福利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为了走向真正的小康
从国外的情况看,一般说来,在居民的消费支出中,住房支出占到20%左右才是合理的。但在我国目前的福利制度下,仅达到1.5%左右。就是说,约有18%多的本应由居民自己负担的消费,由国家代为支付了。
世纪末奔小康,正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什么是小康?国外的概念对我们来说,也许不一定准确,但“小康水平”如果从人民生活质量方面来概括,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三层次内容:第一层次,居民个人消费状况;第二层次,物质生活包括公共环境的综合质量状况;第三层次,包括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面生活质量状况。
从第一个层次看,我国居民在吃、穿、用上,问题都不大。只有住这个基本的消费差距较大。而住这一基本消费的短缺,不仅仅影响了第一个层次,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了第二、第三个层次上的生活水平。
消费结构不合理,必然会影响生活质量。住房是为其他消费提供场所的。没有一个惬意的“场所”,吃、穿、用水平再高,缺少足够的居住空间,人们也很难有称心的舒适感。
至于人的精神生活,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恐怕就更限制人的情趣、爱好、创造、研究的发展了。
从表面上看,福利住房制是鼓励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相对提高了其他方面的消费水平,但从长远看,由于福利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居住条件,住房紧张必然限制人们的消费。许多东西想办,但因房子放不下而只好作罢。
实际上,福利住房已经限制了人的生活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得不到改善,将严重制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
改革走到今天,房改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历史必然。


第2版(经济)
专栏:

  坚持综合治理 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8大片水土流失区面貌改观
本报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姜惠林、新华社记者翁学仁报道:记者从最近结束的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会议获悉,涉及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43个县的我国八大片水土流失重灾区,经过8年的重点治理,面貌开始改观,生态环境正向良性循环转化。不少昔日的“和尚岭、赤膊沟”如今披上了绿装。
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有水土流失现象的面积多达15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5.5%。其中黄河流域的无定河、三川河、皇甫川、定西县水土流失面积达7.74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的葛洲坝库区、江西的兴国县,以及辽宁的柳河流域和北京的永定河上游等,有水土流失面积6.07万平方公里。为了以点带面,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1983年国家将这8大片列为重点治理区。这8大片大都是老、少、边、穷地区。为了尽快地改变这些地区的面貌,8年来国家先后向这些地区投资2.7亿元,派出近800名科技人员深入各区域帮助开展工作。
通过8年多的努力,这些区域的治理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共修建基本农田351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1723万亩、种草507万亩,封禁治理171万亩。同时还修建了一大批治沟工程和蓄水保土工程。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河中游无定河、皇甫川、三川河、定西县4片的治理程度已达到47.2%。被称为“江南沙漠”的江西兴国县,植被率已由8年前的28%上升到了58%,河床下降最大值达0.57米。许多地方出现了地下水位上升,干涸多年的泉水又复活的新气象。
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据统计,这8个区域1990年与1982年相比,粮食总产增长53%,农业总产值增长1.46倍,人均纯收入增长2.6倍。重点治理区内的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不少已走上了致富之路。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新闻摄影竞赛

江西省宜春市充分利用秀江河1.2万亩水面资源,实行天然水域人工放流,去年投放鲤鱼苗30万尾,沿河的110多条渔船,现在平均日捕量提高了3倍。
图为沿河渔民在捕捞。张育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