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纵横谈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件大事
袁木
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把它作为“八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说明党中央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央的精神,充分认识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重大意义。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也是我们取得反和平演变斗争最终胜利的物质保证。因此,要把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作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大事,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千方百计抓好它。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这个问题,首先要和整个经济形势联系起来看。李鹏同志的讲话对当前经济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应当说,经过两三年的治理整顿,我们的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整个经济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治理整顿期间,改革还在继续深化,如价格改革迈的步子比较大,金融、投资、计划体制都有所变化,外贸体制改革迈了很大一步。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中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同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强、效益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进一步克服目前经济困难,使国民经济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道路的紧迫要求。
李鹏同志在讲话中还强调“要从防止和平演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来认识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意义”。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干部、群众也关注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实惠;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如果不加以注意,就可能发生不良后果。由于种种原因,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各种经济成分中所占比例出现下降趋势,效益和活力不及其他经济成分,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现状要作历史分析,要充分肯定国营大中型企业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的重要贡献。正如江泽民同志讲话指出:“前几年我们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发展,这是必要的。我们还要继续引导它们健康发展,使它们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十多年来,集体企业有很大发展,国营大中型企业也有较大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要认识到解决国营大中型企业存在的困难“涉及经济的全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企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它的主导地位是否巩固。从长远和根本意义上看,这是至关重要的。
还有,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还关系到国营大中型企业中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地位的问题。前些年,在某些方面,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受到了压抑,这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进一步贯彻依靠工人阶级的原则,这是我们的优势,是反对“和平演变”的根本保证。


第5版(理论)
专栏: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纵横谈

  改革成功的希望之所在
洪虎
李鹏总理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要把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益的问题,提到突出的位置上来。”我理解,这也是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既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希望之所在。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只有国营大中型企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才有了基础。反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首先突出地表现在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上。如果只是其它经济成分兴旺发达,而国营大中型企业效率低下、活力缺乏、后劲不够,那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很难说是成功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必须终始把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第二,当前经济体制的弊端,集中表现为部分国营企业缺乏活力、效益不高。虽然,造成这种状况,具体分析起来既有企业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但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企业内部机制来看,归根结底,都有个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理顺关系的问题。因此,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益,从根本上说,要靠深化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管理和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就要求解决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一是确立国家和企业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二是确立企业和职工的正确关系,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前者主要通过改革国家管理企业的体制和转换企业的机制,同时改善企业的外部环境来实现;后者主要通过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提高企业素质来实现。只有完成了这两方面的任务,国营大中型企业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才能实现。因此,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始终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国营大中型企业全面搞好之时,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大功垂成之日。


第5版(理论)
专栏: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纵横谈

  关键在于转变企业内部机制
马洪
当前,我国人民面临的最根本任务,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从根本上说,要靠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是有多种原因的,这就需要综合治理。作为各级政府,应当坚持政企职责分开,要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努力为搞好企业服务。去年国务院已提出了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的十一条措施,最近中央工作会议又增加了一条措施,认真落实这些措施,对改善企业的外部经营条件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搞好企业的关键,在于转变企业机制,也就是说,要通过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管理和依靠技术进步,挖掘潜力,来提高效益。如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要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激励机制、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一)企业的经营机制。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应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改变企业那种只负盈、不负亏的状况。企业只有真正实行自负盈亏,自己承担风险和责任,才能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要做到自负盈亏,企业必须有自主权进行经营决策。就是说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才能有旺盛的活力。
(二)激励机制。主要是不再端“铁饭碗”、不再吃“大锅饭”,真正解决好企业内部的分配问题。当前分配不公主要在不同的企业、行业之间,至于企业内部“大锅饭”还是很严重的,这是压抑、挫伤广大职工生产劳动积极性的重要原因。通过按劳分配,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三)约束机制。主要解决企业职工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企业不关心自身的长远发展以及其它的行为不合理的问题。企业要形成约束机制,既要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加以解决,又要通过有关法律和政策法规来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对自我发展负责、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殖承担责任。
(四)监督机制。国家对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国有财产的合理使用和企业正确的经营行为。党委、职代会、全体职工也要对企业领导者,实施有效的监督。


第5版(理论)
专栏: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引起了热切关注和积极响应。党内党外,上上下下,人们高度评价党中央关于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一系列决策,认为这确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件大事。
为了认真贯彻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为了真正把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摆到突出的位置上,为了切实抓好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这一中心环节,本报自今日起开辟“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纵横谈”专栏,期望能获得读者的共鸣。
所谓“纵横谈”,意在多方位、多角度地讨论,集思广益。既从理论上谈,亦从实践中谈;既从企业的外部环境谈,亦从企业的内部机制谈;既请经济学专家学者来谈,亦请实际经济工作者来谈;既请政府主管部门同志来谈,亦请基层企业同志来谈;既请厂长、党委书记来谈,亦请普通职工来谈;既有先进企业的经验之谈,亦有落后企业的教训之谈;既谈发挥优势,亦谈克服弊端;既从当务之急谈,亦从长远战略谈……总之,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群策群力,花大气力把这篇大文章做好。
为了办好这个专栏,本报理论部日前特邀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袁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洪虎、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五位同志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他们对办好这个专栏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并就学习江泽民同志、李鹏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谈了个人的体会。这里我们摘要发表五位同志的学习体会,作为这一专栏的开篇。欢迎各方面的同志踊跃为本专栏撰稿。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我们对国营大中型企业重振雄风,寄予厚望!


第5版(理论)
专栏: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纵横谈

  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现状要作科学分析
吴树青
要改变当前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好的状况,除了认真贯彻落实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为此制订的“二十条”具体的政策措施外,在指导思想上还必须明确两点:一是要对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好的现状做具体的分析;二是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要有正确的参照系。
近几年来,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效益一直不够理想,低于其它所有制企业。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对此必须作全面的具体的分析,而不能像前几年有些人据此得出的结论:“国营不如集体,集体不如个人”。
首先,我们不能在对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好不作具体分析,对它进行过多的批评指责,就将其和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作简单的对比。如果我们不作分析地宣扬国营大中型企业效益不高、成本加大、亏损增加,那只能使人们对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失去信心,并进而可能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失去信心。
其次,现在讲国营大中型企业效益差,主要讲的是企业的微观效益,而国营企业的社会效益则很少讲。事实上,国营企业为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其中也包含着近10年来为非国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所创造的良好的外部经济和社会环境。现在亏本、微利的事业,产品都是由国营大中型企业来承担提供的。近10年来,一些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之所以能较快地发展起来并有良好的微观效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有制经济为它们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经济与社会环境。如水、电、运输、公用事业等,都是国营大中型企业以微利甚至亏本的方式向整个社会提供,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向这些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同时,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为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前几年我们采取了一些优惠、鼓励政策,一方面使得国营大中型企业税负和社会负担过重,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税负过轻、社会负担又几乎没有。我想这是我们在分析国营大中型企业现状,并进而将其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作对比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也只有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才能作有益的建设性的对比,从而有利于找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有效途径。
当然,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好的原因很多,除了体制上的问题和企业内部机制的问题之外,还有宏观经济结构不合理、价格尚未理顺、“大锅饭”和“铁饭碗”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企业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不强,等等。这些都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以什么作为参照系?对这个问题,李鹏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得很明确。他指出:“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从经济上讲,最重要的就要体现在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不断增强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上。”“不少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强,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低于其它所有制企业,如果这种趋势任其延续下去,就有可能动摇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这就是说,我们之所以下很大的决心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为了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而不是为了向“三资企业”、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看齐,从而改变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全民所有制性质。我想这是我们在寻求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途径时必须明确和坚持的。


第5版(理论)
专栏: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纵横谈

  最重要的是确立企业自主权
袁宝华
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强调各级政府要给国营大中型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企分开,配套改革,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确立企业的自主权。
政企分开是个关键。没有政企分开,就没有两权分离,就没有企业自主权。没有企业自主权,又哪来的效益?现在政府和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关系,实际上是上下级关系。因为政府代表了三重角色:社会管理者、财产所有者、实际经营者。正由于有了这三种身份,带来了下面三个问题:(1)政府对企业是家长制,平时不放手,到困难时候来保护。(2)不该管的管多了,该管的又不去管。也就是说对微观经济活动管得多,而对政府的社会职能管得很少。企业为什么现在还背着人浮于事的包袱,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府的社会职能还没有担负起来。(3)政企不分的体制,既压抑了企业的活力,又缺乏调控市场的能力。政府有关部门,从宏观上讲是应该而且能够调控市场的。但由于国家调控的能力弱,这就造成“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的经营权还给企业,才能落实企业的自主权,才能真正把企业从政府怀抱里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江泽民同志在天津考察时曾说,我对于国营大中型企业重振雄风,寄予厚望。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营大中型企业完全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重振雄风。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我认为必须认真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充分发挥企业党的政治优势。这次中央工作会议,把企业党政工的关系明确了,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可以充分地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看来,企业把关系理顺,统一思想认识,关键在于企业领导班子的素质,尤其是厂长、党委书记的素质,当然最后还决定于企业的整体素质。
(2)坚持和完善企业的承包责任制。有些同志讲,要想步子快,就得政策稳。因为现在95%以上的国营大中型企业都承包了,政策不能够摇摇摆摆。
(3)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重点在企业的劳动、人事与分配这三大制度的改革。“工人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企业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就能够轻装前进了,那就能真正发挥企业的优势。
(4)企业要十分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要真正面向市场,进入市场,围着市场转。要把计划与市场的长处相结合,这个论断非常好,非常重要。
(5)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都要下决心过几年紧日子,艰苦创业。有了这种精神,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6)要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不仅仅靠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还要发挥大中型企业干部素质的优势,发挥大中型企业技术力量的优势,将这些企业本身的优势凝聚起来,这是其他非公有制企业不可比拟的。


第5版(理论)
专栏:

  《近代经学与政治》读后
龚书铎
经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主要门类,是研究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汤志钧同志的《近代经学与政治》一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专门探讨近代经学问题,比较清晰地勾画出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经学兴衰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而成为研究近代经学史的第一部专著。
该书对近代经学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视野开阔。该书将近代经学置于整个经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考察,在对整个经学历史的宏观把握下透视近代经学,揭示近代经学的历史特点。例如,该书在讨论近代经学之前,对有关经和经学的起源,今文经和古文经的区分,经学史中的派别,以及近代以前清代经学发展概况等问题进行论述。
其次,作者从经学与近代政治的关系的角度着眼,通过对各个时期较为活跃的、与社会政治变动关联密切的经学派别及其代表人物学术思想的考察,来展示近代经学的历史概貌,从而避免了陷入纠缠历史陈案的偏颇。
第三,该书对近代今文经学用力为多,尤具特色。由于今文经学讲求“微言大义”的灵活性和蕴含朴素的“变易”思想,而为时代所青睐,因而与政治的关系也密切。在书中,作者不仅纵向考察了近代今文经学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异同,而且对同一时期的经学家还作了横向比较。
作者在序言中说:“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经学是要批判的,但作为当时的文化思想却不能简单抛弃,而要认真清理”。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经学的正确态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