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人民需要主旋律
——话剧《魂系何方》进京演出感言
  黄佐临
《魂系何方》已经赴京演出了。作为一个伴随剧院度过了41个春秋的老人,对自己剧院(上海人艺)排演的戏,我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更何况《魂》剧是部主旋律的作品。
对于什么是主旋律,也许人们至今仍是各有不同的解释和界定;但我相信,将关注时代热点、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热情讴歌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戏剧——特别是我们话剧的一项重要任务,人们对此不应有异议。《魂系何方》正是这样一部剧作。它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情感,以浦东开发为背景,通过张一清、蔡寿昌两家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展现了中国几代知识分子苦苦探求现代化的博大胸臆和万难不屈的精神!正因为该剧反映了这一民族心态的主流,因而扣动了千百万人的心弦,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据我所知,该剧在上海曾连演连满100余场,受到了广大观众赞扬;几乎在每一场演出中,观众的心都和台上的人物有着强烈的共鸣;有的观众甚至连看四遍演出,并到后台要求演员签名。这就使我强烈地感到,人民需要主旋律!时代在呼唤主旋律!能够向党和人民奉献主旋律作品,既是我们戏剧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
有些同志曾担心,搞主旋律作品,容易流于公式化、概念化,难以保证艺术质量。事实上,只要我们尊重艺术规律,认真吸取过去那种简单化地“配合形势”的教训,注重人物真情实感的描绘刻划,敢于正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是能够克服那种“假、大、空”的弊端的。从《魂》剧来看,除了描写主人公对于开发浦东事业的一往深情外,还致力写了他的夫妻情、父女情和故友情;既写了他对不正之风的强烈愤恨,又写了他对后辈的挚爱之情,因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不少观众为之潸然泪下。为此,我曾多次推荐这出戏,只要有机会,还向外宾宣传该剧。我说:“新浦东须30年后才能基本建成,我性子急想提早看看它,只好依靠时空不限的万能舞台了。如今这出戏满足了我的愿望,不胜欣慰!”当然,我所接触的外宾大都是同行,尽是些“穷光蛋”,他们是不可能投资的。
我虽无意一味吹捧自己剧院的戏,但行文至此,似仍有“王婆卖瓜”之嫌。所以我想诚恳地指出,《魂》剧毕竟是一部快速上马、有待完善的新作,还需要在向首都人民汇报的同时,虚心倾听各方意见,为该剧的进一步提高,为今后的主旋律创作,总结积累有益的经验。


第8版(副刊)
专栏:

  绿癫
  温琴光
他倦了。一进家门,便横躺在床上,呼呼睡了,一枝马尾松苗捏在手里。
妻子偎在床边,木讷的目光懒懒地往屋里遁去。她想看电视,可连黑白电视机也没有。想和孩子们聊聊,三个孩子,两个儿子病成那样,女儿初中升学成绩甚差,家里没人辅导……此时此刻,她鼻子一酸,使劲地搓搡起丈夫:“都是你,都是你,”便呜呜地哭起来。
岁月悠悠。1963年,傅锡成从福建师院地理系毕业后,在这里一呆就是27个年头。这是咋样的地方——我国极强度水土流失区,闻名中外的长汀河田“火焰山”啊!
53万亩的土地,40.5万亩的山坡,流失面积竟达24万亩,且流失多为崩沟、缺沟,把整个河田镇侵蚀得支离破碎,经年几根半死不活的马尾松,在风中摇曳,摇曳着世代人沉重的叹息。作为全国最严重的流失区之一,数十年来,有关专家曾在此试验治理过,都没成功,河田依然“不闻鸟声,不见鼠迹”。
傅锡成来到这里,连续一个星期的夏日中午伏在山上,测得地表极端最高温度76.6摄氏度。乖乖!人都会烫脚,哪能不死树?锡成有数了。
几个不眠之夜过去,傅锡成便对河田水土作出分析:由于长期的流失,A层腐殖质层已经没有,B层新土层也没有了,剩下C层母质层业已半风化,有机含量只有0.03%,这意味着整个土地已经没养分了。
傅锡成和同事们一合计,县委、县政府领导号令一下,于是,大量的垃圾从城里拉到河田,拉到每一个山头。
那阵子苦啊。4个月,他只晚上回家过宿。山头平均翻土20厘米深,垃圾每亩一吨,赶在汛期前让固土草扎根,不然,面对那些“这不是搞治理,而是加剧水土流失”的非议,锡成能不剥皮?好在那场提前到来的百年未遇的春汛,没能把那绿茵茵的新草冲掉!傅锡成高兴极了,三杯沉缸酒下肚,便和小时候因脑炎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儿子足足呆了一个上午。是甜还是苦,锡成皆能体恤。
原本他就没有自己的空间,顾得上吗?1988年春,锡成一手规划的河田千亩茶果场开工,2000多人的队伍他得指挥,奔上跑下,痔疮大量出血,人们劝他住院,他却拒绝了。
人们说他癫了,真不要命!
留在老家的80多岁的老母亲,几次想唤回儿子,锡成只是笑笑,他说他离不开河田,5年竟没空回家过一个年。
“锡成癫了一样,只有他的沟沟壑壑,没有他的家。”亲人们怨着。
傅锡成也似乎永远不能原谅自己。那年,13岁的小儿子突然腿脚无力,时不时瘫倒在地,当地医生劝锡成赶快送儿子去省里就医。时值河田大规模暴发虫害,栽下不久的几十万亩乔木和灌木,面临劫难。傅锡成咬咬牙,让儿子先吃药,他却终日奔在山坡上一边喷药,一边观察。就这样,小儿子因误了治疗期,病情恶化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三个孩子,两个儿子永远残废,妻子哭干的双眼,直愣愣地盯住丈夫,那是万般责备的目光。夜阑人静,锡成伫立在屋外,眼望黑黝黝的那一片治理过的山林,一阵深深的疚痛,他踅回屋里紧紧地将两个儿子搂在怀里,泪水滚涌而下……
谁叫自己是山的儿子?眼睁睁地看着6万多乡亲对着苍穹发愣,对着咆哮的洪水诅咒,锡成共产党员的良心不忍,他要把几代人干不好的事业干好,河田便是他的选择。
在福建省“长汀河田极强度水土流失区第一期工程草灌乔综合鉴定会”上,专家对傅锡成的工作给以赞许:这里的治理水土流失达到国内一级水平。
刚刚上任的县水保局局长傅锡成却心事重重。尽管河田已有13万亩土地成功地披上绿装,可“火焰山”还没有搬掉,第二期工程难度更大。他只有豁出那不到百斤重的身躯,继续“癫”下去,不然,实在对不起那厚爱他的一双双火辣辣的眼睛和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这是他说的。


第8版(副刊)
专栏:

  出版界的光荣使命
  徐惟诚
北京出版社成立三十五年了。
北京出版社是一家坚持出好书的出版社。
因此,它的建社三十五周年特别值得祝贺。
据说,人类曾经打算建一座通天塔。那时候的人类只讲一种语言,齐心合力。上帝很害怕人类把通天塔建成,就使人类分别讲不同的语言,团结不起来,通天塔也建不成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住在天堂的“上帝”并不愿意地上的人也都能登上天堂。人类的幸福还得人类自己去创造,决不可以对任何“上帝”抱幻想。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人类的团结可以形成伟大的力量,创造出伟大的奇迹。“通天塔”造不成的原因,是人类的分裂。
但是使人类分裂的原因,并不是语言的差异,而是阶级的出现。一些阶级压迫和剥削另外一些阶级,人类就只能陷于纷争和苦难之中。
天堂是可以达到的。书籍是人类走向进步的阶梯,也是建造真正的“通天塔”的重要材料。
问题在于书籍这种形式,也可以记载、传播错误的信息。这样的书籍就不是走向进步的阶梯,而是走向堕落的阶梯。用它建造起来的,不是“通天塔”,而是落入地狱的陷阱。
坚持多出好书,不出坏书,帮助人们在人间建造自己的天堂,并且有能力保卫它,应当是出版界的光荣使命。
三十五年来,北京出版社沿着这个方向作出了出色的成绩。
希望北京出版社今后仍旧坚持这个方向,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第8版(副刊)
专栏:

  七绝两首
辛末秋日,看麒派传人小麟童演出麒派名剧《走麦城》感赋
    冯其庸
    一
廿年不见老君侯,偃月青龙对客愁。
今日宝刀重出匣,精光依旧照九州。
    二
千里单骑美髯公,高风亮节世无同。
麦城当日英雄路,绝胜洛阳不思翁。①
①后主刘禅出降后,至洛阳,封安东公,曾云:“此间乐,不思蜀”。


第8版(副刊)
专栏:

  艺文短波
△为继承发扬王曦之的书画艺术,繁荣文化园地,国际金鹅奖书画大赛将在珠海市举行。大赛由珠海市艺术发展公司、珠海广告策划公司艺术家画廊、绍兴市文联联合主办。中国书协、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文艺部等单位作为后援单位参加。大赛设金鹅、银鹅、铜鹅以及白鹅奖若干名。获奖者颁发奖章、证书及纪念画册。大赛要求参赛作品以王曦之及咏鹅题材为主,书画每人二幅,其中指定33×33厘米一幅及任意大小一幅,形式不拘。    (文一)
△山东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著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选读》最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按照历史发展线索,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经典文论分别编排在三个历史时期里,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建时期的经典文论、马克思主义革命斗争时期的经典文论和马克思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经典文论。所选经典文论后,除加以详细注释外,还附有背景材料介绍和内容讲解;特别增加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中有关文化尤其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内容选读的比重和份量。
    (嘉言)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丹东电视台合作拍摄五集电视连续剧《劫难情丝》(总导演王岚)最近举行首映式。影片以一次车祸事故为主要情节线,热情歌颂了战斗在保险事业战线上的优秀人物的动人事迹,作品展现了主人公的高尚品德和独特的感情生活。某保险公司总经理李尔重和处长顾莲等人物塑造得很有特色。  (文一)


第8版(副刊)
专栏:

  革命人物肖像刻瓷艺术
  大胜
金秋的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正面大厅里。一批满头华发的老同志,俯身在展览柜的玻璃上,认真地欣赏着一幅幅革命历史人物的瓷盘刻像。
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仔细地端详着王稼祥的刻瓷像,连声说:“好,好!非常像,太像了。”她握着刻瓷艺术家李梓源的手说:“谢谢你,谢谢你!”
这个展览,就是李梓源的革命历史人物肖像刻瓷艺术展。展出的80余件革命历史人物的瓷盘刻像,用传神的刀法,神形毕肖、气质俱盛地刻画了自辛亥革命至今的主要革命人物的形象,寓革命历史教育于精湛的刻瓷艺术之中,歌颂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当我欣赏了孙中山、鲁迅、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党的一大代表和一些革命先烈的瓷盘刻像后,心中涌起了无限敬仰和怀念的感情,升腾着一股奋然前行的力量。
现年47岁的李梓源,是山东淄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他孜孜不倦地埋头于刻瓷艺术已15个春秋。他继承前辈艺人传统之精华,博采众长,熔绘画、书法、金石为一炉,形成了古朴、典雅、简洁、庄重的刻瓷艺术风格,在刻瓷艺术中独树一帜。
刻瓷,是一门多学科的艺术,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精华”。所谓刻瓷,就靠着一把合金刻刀和一把小锤,使用镌、钻等手法,在坚硬如钢、光滑如玉的瓷器上,按图按设计或按意象中的构图,刻出痕迹,点点成线,点线成面,把人物、花鸟虫兽、山川景物等活灵活现地呈现于瓷盘或其他陶瓷器皿上。刻瓷作品,高雅清丽,不褪色,耐腐蚀,经硅酸盐研究所检验鉴定,可以保存千年而不变。目前,山东淄博刻瓷已享誉海内外,成为各界人士装饰房间、馈赠友人的高级艺术品。


第8版(副刊)
专栏:

浙江姚剧《强盗与尼姑》剧照:鲁迅告诫王金发“要痛打落水狗”。
余姚市姚剧团供稿


第8版(副刊)
专栏:

  江流石不转(书法)
罗工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