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年会开幕
讨论世界经济问题
泰国总理呼吁加强合作向贫困开战
本报曼谷10月15日电 记者成元生、吴日光报道:为期3天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第46届年会今天上午在曼谷诗丽吉国家会议中心开幕。155个国家和地区及一些国际组织的5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世界经济形势、国际债务、乌拉圭回合谈判、苏联和东欧经济等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执行主席贝特、世界银行行长普雷斯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泰国总理阿南·班雅拉春及各国代表团团长、银行行长、财政部长等高级官员以及一些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出席会议并发言。
泰国总理阿南在致词中说,90年代世界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行动,加强合作,向贫困开战。他说,为了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合作是必要的。
年会执行主席贝特致词说,全球贸易将会影响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希望各国共同努力促使乌拉圭回合谈判圆满结束。他指出,不仅苏联、东欧国家需要资金流入,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也需要资金流入,不应减少向这些国家的资金流入。他强调世界正面临经济和社会变化,必须建立全球性的社会正义。
世界银行行长普雷斯顿致词说,世界银行集团所起的作用将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机会和挑战,但是我们的根本目标仍然不变——即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减少贫困。他指出,世界银行必须帮助成员国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稀缺的国内外资金,以加速开发,刺激就业,从而减少贫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致词说,目前债务战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很缓慢,债务战略的实施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债务影响了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减轻最严重国家的债务负担。他强调,在世界经济处于困难时期和转折时期,全球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发展委员会会议上指出
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
本报曼谷10月14日电 记者成元生、吴日光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秋季例会今天上午在曼谷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会议讨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工业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等问题。22个成员国、基金组织与世行的各会员国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财政部副部长迟海滨在发言中说,多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努力实施经济调整,积极推进本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已取得公认的进展,为实现初步稳定和振兴经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此,它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令人遗憾的是,同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并无改善,相反日益严峻。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努力更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发达国家应该采取具体措施,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开放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市场。
他说,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可供发展中国家利用的国际资金,尤其是发展资金呈现短缺的趋势。世界银行应把贷款的重点继续放在支持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上,以使有限的多边资金产生最大的发展效应。中国呼吁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援助。
他指出,无疑,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主要应依靠本国的力量和资源。但是国外资金也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补充。原因之一,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制约,短期内难以大幅度提高国内的储蓄。不难想象,适当的国外资金流入,对于它们巩固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果、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切实减少贫困和保护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他说,世界银行作为一个非政治性的多边发展机构,其宗旨是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减少贫困。世界银行的这一宗旨必须坚持。90年代,世界银行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减少贫困等方面应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同时也期待世界银行扩大对发展中国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贷款。要防止发生强调政策对话、忽视生产投资的情况。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发展委员会制订优先发展目标
减少贫困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据新华社曼谷10月14日电 90年代的优先发展目标是减少贫困,取得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为90年代制订的发展目标。该委员会为时一天的会议于今天闭幕。
会议公报说,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委员会要求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实行改革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提高利用资金的效率。
委员会呼吁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增加投资和援助,进一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动以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


第7版(国际)
专栏:埃及通讯

  “尼罗河粮仓”在复苏
本报记者 徐平
埃及供应和商业部长最近宣布,埃及今年只进口500万吨小麦,是最近5年来进口最少的一年。因为埃及的小麦生产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产量在1988年284万吨的基础上,分别增加到1989年的320万吨、1990年的426万吨,今年预计可产小麦近500万吨。“尼罗河粮仓”开始复苏了,这对于一个每年几乎都要吃掉数十亿美元外汇粮食的国家来说,实在是一大喜讯。
由于尼罗河的恩惠,埃及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有过“粮仓”之称。在现代史上,它也有过粮食自给有余的日子。但是从60年代开始,由于人口的不断膨胀,埃及的粮食进口迅速增加,花费的外汇越来越多,使国家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为了解决5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埃及政府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起一直在努力设法提高粮食产量。3年前提出的“必须吃自己土地上的面包”的口号已经化为行动并初见成效。最近三年里,埃及的小麦种植面积连续跨越了110万费丹(1费丹约合6.3市亩)、153万费丹和220万费丹三个台阶,突出反映了埃及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决心,也体现了各省领导对粮食生产的重视。
埃及南部尼罗河以西30万平方公里的新河谷省,主要是沙漠地区,有限的农田只能依赖地下井水灌溉或完全靠天下雨。但是农业经济学家出身的省长坚持将粮食生产放在重要位置,现在该省的小麦种植面积已占全部农田面积的30%,产量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同样大部分地区是沙漠的南、北西奈省,只是在1980年解放以后才开始种植小麦,但是由于领导的重视,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在迅速增长。
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小麦产量已越来越受重视。从开罗出发往东北,不到一小时就到了东部省的省会扎加济格。这个地处三角洲的省份是埃及传统的小麦产区,在过去三年里它的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居埃及各省之冠。这里采用新技术的麦田,每费丹的平均产量不断提高。法尤姆省由于使用了新技术,每费丹小麦的平均产量也比前几年增加一倍半以上。
科学种田的主要对象是尼罗河流域各产粮省,可是最近三年小麦播种面积翻了一番而产量没能相应增加一倍的事实表明,各省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可做。东部省和法尤姆省小麦增产的实践证明,农民有接受新技术的愿望。如果先进的农业技术能在埃及迅速全面推广,粮食的增产将是十分可观的。
明年是埃及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政府希望小麦产量能达到550万吨。虽然任务相当艰巨,但是由于增产的潜力很大,因而前景是光明的。
无须讳言,埃及近年新增加的粮食产量,有很大部分是被新增加的人口吃掉了。但是这三年小麦大幅度增产的事实至少证明,埃及政府强调自力更生精神,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减少进口的政策是正确的、有成果的。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埃及目前还不可能达到粮食自给,但是只要充分发挥潜力,减少粮食的进口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报开罗电)


第7版(国际)
专栏:资料

  “世界粮食日”与植树造林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以“植树造林,造福人类”作为今年“世界粮食日”纪念活动的主题。
“世界粮食日”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9年确定的。1981年举办了首次纪念活动,纽约联合国总部、设在罗马的粮农组织总部及粮农组织地区办公处和140个成员国都分别举行纪念仪式。此后,每一年都在“世界粮食日”举办主题纪念活动。“世界粮食日”的确定,目的在于唤起世界公众关注长期存在的世界粮食问题,努力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当今,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人类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地球生态危机,保护生态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把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植树造林,造福人类”,旨在增强人们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意识,强调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林业与环境、林业与土地、林业与水资源,特别是林业与农业生产等关系的认识。
森林孕育了人类。它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原料,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稳产高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目前,全世界每年被砍伐的森林面积达1700万公顷,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土地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以及旱涝、风沙和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无论从发展农业的角度,还是从人类生存的角度,都必须大力植树造林。拯救森林就是拯救人类。
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始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如何保障农业丰收,稳定地解决1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们要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努力扩大生态农业建设,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增强全民造林绿化意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以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地发展。  (陈威)


第7版(国际)
专栏:中国人看世界

  曼谷现代化的停车场与虔诚的佛教徒相映成趣。晨平摄
  不甘寂寞的泰国出家人在游玉佛寺时也玩相机。原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