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无形的沉重
陈启文
一踏上广岛海滩,我就感到四周的大地比颠簸的海轮还不平稳。
来接我的市博物馆研究员小林圆仁先生让我先休息一下,消除旅途的疲劳。我却把行李一放,便请老先生带我去瞻仰南日本最负盛名的千年古楼天守阁。
像许多未到过中国却熟悉岳阳楼的日本人一样,我虽是首次旅日,却早已在画报上见过天守阁的雄姿。这幢纯木结构的建筑,史载是神武天皇南巡的行宫。八角飞檐上出凌霄,凤凰璧幛环绕四壁,金粉镀柱,翡翠砌顶。千百年来,它屹立于穿城而过的元安川畔,俯视着脚下像风一样逝而不返的流水与岁月。
循着元安川清粼粼的溪流,踏着落满樱花的小径,拨开一片夹竹桃,小林圆仁指着说:“到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不见楼台,没有雕梁,只见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碑,上面镌刻着“天守阁遗址”。它兀自立在风中,显得异常苍凉。老先生抚摸着石碑告诉我,天守阁早已毁于原子弹爆炸,现只能被日本文部省定为国家级“无形古迹”。我从未听过什么“无形古迹”。老先生见我满脸疑色,便解释道,日本除了像中国一样对文物分级外,还设了“无形古迹”。历史上存在过又彻底毁掉,但又极具宝贵价值的文物,定为“无形古迹”。
我的心灵被震动了,历史风云在眼前际会。早在日本立国之初,一个民族便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太阳炙灼着他们樱花色的皮肤,咸苦的海水淹渍着一代代人的生命。多少个世纪咬脐泣血地奋斗,一座美丽繁华的都市终于崛起在白花花的海碱土上。然而广岛人做梦也不会想到,1945年8月6日,随着一团“辉煌”得眩目、“瑰丽”得绝望的巨大蘑菇云,1000年的文明在两分钟内化为一缕轻烟。
40多年后的今天,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尽,石碑凸现在我的眼前。夕阳镀在上面,宛如淌着鲜血的胸脯。我的目光被这血肉石壁撞弯了,急忙把目光移开,正好看见老先生白发苍苍的头。
“你们为什么不重建一座天守阁呢?”我问。我想起国内的不少古迹,屡毁屡建,甚至连子虚乌有的文艺作品中的东西,也要在现实中弄出模样来。
小林圆仁先生仿中国古语:“道可道,非常道”,说了一句:“建可建,非常建!”是啊,毁去的建筑可以原样修复,但在一个民族心灵上留下的创伤,即使愈合也会永远留下伤痕。历史是不能复原的,复原了的便不再是原来的历史。我体会到了日本政府设立“无形古迹”的深刻用意。
与其重建,不如再造。二战之后,日本没有重建一处毁了的名胜古迹,而是把钱花在建工厂、建学校、建医院上。唯有创造,才能获得新生。而今,广岛已是一个拥有80多万人口的海港城市。它的别致而宏伟的建筑群矗立在新月一般恬静、蓝天一般蔚蓝的濑户海湾,满街的香樟树和樱桃树散发出生命气息,阳光和小鸟同时在树叶丛中上下跳跃,人和车辆汇成的河流日夜不停地唱着和平之歌……
这如诗似画的境界,不但未使我轻松起来,反而使我产生了另一种担心。“无形古迹”在第三代、第四代之后会不会真的无影无踪呢?老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带着我来到和平公园。许多儿童正专注地叠着纸鹤,天空有无数纸鹤在飞舞。小林圆仁先生告诉我,原子弹爆炸之后,曾有位两岁的小姑娘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身上没发现任何伤痕和症状。她为了庆幸自己的生存,每天便折纸鹤,据说折满1000只就可得到长久的幸福。12岁那年,她终于折满了1000只,但由于原子辐射引起的败血症,她的生命也乘着那白惨惨的纸鹤飞走了。以后,每到原子弹爆炸纪念日,广岛的少年儿童们便自愿来和平公园折纸鹤,放飞和平,放飞希望。
不知不觉间,一直压在我心头的石块已化成无数碎片,被成千上万的纸鹤驮走了。这时日本国家电台晚间播音开始了:“海部首相会见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时表示,日本政府将打破日中关系目前艰难的局面,迈出积极的步伐!”
听着播音员宏亮的声音,走在回旅店的路上,我紧绷的神经像雨后的柳条,在一节一节地舒展。那朵诡谲、凶狠的毒蘑菇早已像脱水的标本,夹在两页历史之间;而那一段耻辱的侵略史,也已埋在大和人民的心里,化为血肉,永远地在民族的动脉里循环。我的心不再沉重,脚下的土地也不再摇晃,像长城脚下那片广袤的大陆一样坚实。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罗马乘车见闻
我曾在意大利罗马工作两年多,经常乘公共汽车。在公共汽车上的所见所闻虽极普通,但至今仍在我脑海里萦回。
意大利公共汽车运营线路四通八达,票价便宜,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乘客。
车票有好几种,分一次性票、二小时票、半天票、日票、周票和月票。日票价约为1美元,是一次性票价的4倍,周票约为日票价的5倍,月票约是周票价的5倍。外国游客只需买一张日票或周票和一张罗马市地图,就可以四处游山玩水,观光名胜古迹。
罗马公共汽车实行后门上,前门下;二节车厢的汽车,中门上,前、后门下。这样可避免乘客上下车时的拥挤,也便于司机偶而验票。
罗马公共汽车上没有售票员,也没人报站。据说,早在80年代初,意大利公共汽车服务公司为了节约成本,而装上了自动检票机。乘客从后门上车后,只要将票塞入机器孔内,检票机就自动在票上打上乘车日期。
据笔者观察,乘客无不自觉地将票塞进机器孔内检票。从前门下车时乘客也主动向司机出示车票。两年多时间里,笔者乘车无数次,仅碰到一次查票。如查出逃票,一次罚款200美元。可那次无一人“落网”。
罗马公共汽车平时乘客较少,但上下班高峰和旅游季节也颇为拥挤。然而,意大利人总是相互谦让,秩序井然。他们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风气尤为感人。
公共汽车进站后,最先上车的是老人、孩子、姑娘和妇女,男士们则缓步走向车门,上车后也不会抢占座位,只有无人坐时他们才会去坐。如有老人和孩子上车,他们又会主动让座。车上乘客较多时,要下车的乘客在拥挤的通道中挤过时会轻声地道声:“劳驾,让一让。”即使不小心碰了你,也会立即说,“对不起”。车上无人乱扔纸屑或抽烟,更没有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在乘车时也都主动为老人、孩子让座,上车不抢座。每当让完座后,虽语言不通,但从罗马人的神态和说话语气中,能领会到他们的感谢之意。
回国后,我常常这样想,意大利人在乘坐公共汽车时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的文明礼貌行为使我们这些外国人深受教育。
现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如果我们中国人个个都讲文明,发扬我们民族固有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礼貌待人等美德,一定会给各国运动员和来宾留下良好的印象。                
  林罗庚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新颖泳衣种种
△防鲨泳衣每年夏天总有上千名泳者被可恶的鲨鱼袭击,其中不少人死于鲨口的利牙。于是,澳大利亚一家水上运动服务公司今夏推出了一种据说能使恶鲨“退避三舍”的新颖泳衣。据介绍,这种泳衣渗有一种鲨鱼特别怕闻的萤火虫油膏(用萤火虫尸体熬制而成),泳者入水后泳衣即不停地散发一种人鼻闻不到的怪味。今夏澳大利亚某海滨浴场的一次试验证实,这种泳衣确实有防鲨之奇效。
△变色泳衣 日本一家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变色女泳衣,它是用一种叫变色纤维制成的布料缝制的,其特点是能随气温和水温的变化改变颜色,其色泽计有淡黄、橙黄、蓝色、玫瑰红等10余种。这无疑给爱美的女士们平添了几多雅趣。
                         林静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美国阿密什人
——一个与现代科技隔绝的民族
张德鑫
这简直不可思议!连土著印第安人都逐渐被美国社会同化的今天,来自欧洲的移民阿密什人却奇迹般地仍保持着他们250多年前的生活方式,拒绝电和汽车之类的现代科技文明,在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汪洋大海包围中,顽固地驾驭着他们那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之舟。在阿密什人的住地周围看不到电线杆子,房顶上也没有电视天线。高高的烟囱,巨大的谷仓,宽敞的马厩,高耸的风车,组成一幅典型的18世纪欧洲农村风俗画。
阿密什人载货用马车,水泵的转动也由老马转圈带动,田野耕耘的爬犁也靠马,这儿一切离不开马,马就是阿密什人的电和能源,就是他们的汽车和拖拉机。阿密什谚语说:“马能不断创造财富,而拖拉机只会增加债务。”在今天的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比阿密什人更依赖马的了。
阿密什人原散居于莱茵河一带德国、瑞士及荷兰等国,18世纪初开始移民美洲。最初他们在宾夕法尼亚登陆和定居,后向西扩展到了俄亥俄、印第安那、伊利诺伊等地及加拿大东部。10万多阿密什人分布在23个州的175个定居点里,成了美国最稳固、最传统、最独立的少数民族。他们一直以农为生,以德语为第一语言,有自己的宗教、服饰、习俗等,承继着传统的勤劳、纯朴、善良的民族性格。
没有电的生活难以想象,笔者怀着好奇拜访过一户阿密什人家。晚饭后桌上点着一盏跟我国南方农村几乎一样的带细长透明玻璃灯罩的油灯。大女儿在写信,因无电话,通信是跟外界联系的主要手段。灯的另一边二儿子在做功课,母亲在做针线。几个小一些的孩子正围炉戏耍,男主人跟我炉边茶话。不一会邻居带孩子来串门,商量修马厩的事。近9点,客人告辞,主人们跪地祷告后睡觉。
为什么阿密什人至今仍执著地抵制现代物质文明的诱惑并如此醉心于他们的“马生产力”农业社会呢?这首先是强大的宗教控制力量,他们认为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并宣扬对舒适和安逸的自我否定。阿密什领袖认为电绝对不符合阿密什人的利益,那条通向外部世界的金属导线是一根毁灭他们神圣信仰和传统价值观的罪恶连线。出于同样的信念,他们也断然拒绝其它先进机械技能。
然而不合时代并非美德,他们也不可能彻底与现代科技隔绝,所以年轻激进的阿密什人正在试图冲破禁区,而“温和派”则力图在减缓跟传统的冲突下寻求变革。看来阿密什人吸收先进科技文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瑞士印象
朱青
瑞士是位于阿尔卑斯山麓的一个小国,总面积只有四万多平方公里,还不到江苏省的一半。它不仅小,而且“贫”,没有矿藏,没有出海口,气候条件也不好。然而据一九九○年瑞士联合银行的统计,今天瑞士的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二万六千多美元,居世界首位。它拥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钟表业;化工工业、精密机械制造业都闻名于世;银行业、保险业更以实力雄厚、信誉卓著而列世界前茅。
瑞士人善于扬长避短,改变其土地面积之“小”。瑞士是个多山国家,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峰海拔四千多米,即在瑞士境内。瑞士人花了十六年时间修了爬山火车,把游客拉上山去,赏雪景,逛冰宫,品尝具有瑞士特别风味的乳酪……瑞士境内二三千米高的雪山上,更是处处有缆车、滑雪场、转盘饭店。高耸的雪山再也不是天障,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穿着鲜艳的滑雪衣,点缀在这银白的山间。瑞士不再是个小国了。
瑞士自然资源贫乏,于是瑞士人以其高度的智慧,辛勤的劳动,用少量的原材料,制出各种精密机械、仪器以获高利。据瑞士钟表业者告诉笔者,一只钟表所需原材料的价值,只占其整个价值的十分之一,其余均为熟练工艺的价值。由此看来,凭借科技发展,当是瑞士致富的诀窍之一。
有人说,如果瑞士人从窗户里跳出去,你赶紧跟他一起跳,因为瑞士人不会做蚀本生意。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但也说明人们对瑞士人精明的赞誉。提高服务质量,是一本万利的,而瑞士人的服务,很多地方是世界一流的。有一次我们去机场接人,一位“瑞航”小姐从容不迫地开启电梯,把我们送到贵宾室,然后围上小白围裙,送上饮料。她可以用流利的英、法、德语回答问题。在飞机将要降落的时候,她又脱下围裙,带我们坐上由她驾驶的汽车,开到靠近飞机舷梯处。几种不同工种的工作,她都兼任了,而且是那样亲切、娴熟、应付自如。在这个高工资的国家里,逼着你要学会一些本事,极端认真地对待工作才能捧牢饭碗,换来高收入。
但是瑞士也存在西方世界的通病,吸毒、卖淫、艾滋病……据说老一辈的瑞士人对青年人中间较普遍存在的好安逸,图享受,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等现象,也是忧心忡忡的。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市区一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