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阿曼的黑色闪电
本报记者 何伟
29日下午,男子400米决赛成为烽烟四起的田径场上又一热点。
当阿曼选手马利基出现在第五跑道时,许多观众认出了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31岁的马利基驰骋亚运会的时机不多了。他创造的44秒56的亚洲纪录迄今无人撼动。
一声枪响,7位健儿冲出起跑线。跑在中间的马利基似乎并没有显露出实力。100米,他的位置居中,200米,仍没有超过一名对手。莫非他真的老了?关心他的人不禁捏了一把汗。
群雄跑到弯道时,精采的场面出现了。只见马利基像一道黑色的闪电,甩掉了其他选手。在观众欢呼声中直冲终点。轻松的步履、协调的跑姿,使人们从这位爱好音乐的老将身上得到了艺术的享受。
45秒81。当屏幕显示出他轻取金牌的成绩时,这位已是政府官员的老将平静地微笑了。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藤球金牌真烫手
本报记者 刘水明
9月28日晚18时39分,亚运史上第一块藤球金牌争夺战开始了。
比赛是在东南亚劲旅马来西亚队和泰国队之间进行。历时5个多小时后,双方各胜一盘,第三盘又各拿下一局。这意味着谁胜第三盘第三局,谁就将获得藤球团体冠军。赛场气氛达到白热化程度。
藤球起源于马来西亚,是一项极富技巧性的运动,它揉合了排球的整体配合、足球的灵巧传递和羽毛球的长抽短吊等特点。藤球是用9至11片藤条编制,中空外圆,上有12孔,重量为170至190克。团体赛分3个单组进行,每组上场3名队员,比赛采用三盘两胜制,每盘又分三局,计分方法与排球相似。
在第三盘第三局的比赛中,马来西亚队充分发挥个人娴熟的进攻技术,比分一直领先。泰国队3名运动员在比分落后的形势下,踢得不急不躁,咬紧牙关一分一分地追了上来。30分钟时,双方打成13平,加赛开始后,场上拚杀更为激烈、紧张,扣人心弦。只见场上6名穿着红、白两色衣服的运动员时而胸接头顶,有如鲤鱼腾跃;时而倒勾背挡,恰似鹞子翻身,令人眼花缭乱。最后,马来西亚队右内卫队员开球传给后卫,后卫用脚内外侧一记凶猛的扣杀攻入泰方场内,还没等泰方队员反应过来,藤球早已落地。
记分牌上出现了18∶16的字样,标志着这场马拉松式搏斗宣告结束。这时,体育馆内的时钟已经指向29日凌晨0时40分。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男足八强谁占优?
本报记者 陈华
亚运会男子足球比赛直到现在还没有爆过冷门,小组该出线的队都出了线。1/4决赛,朝鲜队要碰沙特队,日本队则遇上伊朗队。沙特队在小组的表现证明它仍是西亚诸旅中最强的球队,从他们场上显示出的良好的技战术素质看,朝鲜队与之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凶多吉少。日本队命运似乎要好些,尽管在小组赛中输给了沙特队,但在小组的两场比赛中,队员始终拚抢积极。同是与东亚队交锋,但整体实力伊朗队比起沙特队差了一个档次。南朝鲜队在1/4决赛中与科威特队的对阵结局是不言自明的,可以说1/4决赛乃至半决赛都没人能阻挡他们的进军。
中国队在1/4决赛中将与泰国队对垒。自1988年第9届亚洲杯以来,中、泰两队一直未交过手,相互不摸底。不过,从泰国队小组的比赛看,著名中锋皮耶篷的退役留下的空档一时难以填补,在小组赛中攻进科威特队的两个球中,主要是对方失误造成了机会。从目前两队实力看,中国队如能在对方紧逼、出脚快、密集防守的情况下,自始至终不急不躁,按自己的路子打,有效地控制中场,战胜对手,继续走向半决赛应该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缅甸选手首获奖牌
本报北京9月29日讯 记者江正茂报道:缅甸选手丹达西楠,今天在女子66公斤级的柔道赛中,夺得一枚铜牌。
24岁的丹达西楠,身高1.70米,是一个善斗勇战的骁将。这次来中国参加比赛,她早就暗暗下了决心。果然,在这次亚运会的比赛中,她发挥出色。
在女子66公斤级的A组比赛中,她虽然败在日本女将藤本凉子的手上,未能取得冠亚军争夺权,但在复活赛中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为缅甸队在本届亚运会上夺得了第一枚奖牌。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辣妹子”苦拚“网后”
女网单打的签不知是怎么抽的,中国队的李芳、陈莉碰中国台北队的王思婷、赖素玲,无论谁胜谁负,中国人都要损折兵将。
李芳、陈莉和唐敏均为来自湖南湘潭钢铁厂的“辣椒妹子”,王思婷从12岁即为名噪宝岛内外的“网后”,李芳对王思婷之战引来国际网联及亚网联主席和众多球迷观战。
第一盘李芳打得不顺手,以1∶6败了。第二盘开局还是王思婷手顺,但李芳很快进入状态了,她左右长拉,又准又狠,以6∶2扳回一盘。第三盘双方呈胶着拉锯状态,王思婷以4∶2领先,李芳扳成4平,李芳终于失之毫厘,功亏一篑。李芳从场内出来了,汗水和泪水交织在她的脸上,只说了一句:“输了就是输了。”
在其他场地的单打比赛中,女队的陈莉,男队的张九华、潘兵均战胜对手,进入下一轮比赛。     本报记者 黄晴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星光云影

  挥拍雪前耻 韦晴光死拚小黑马 挺剑挟余威 汪志明力克老对手
▲在9月29日乒乓球男子单打中,中国韦晴光以3∶0战胜被称为朝鲜“小黑马”的崔敬涉。第三局双方打平20后,韦晴光死死咬住不放,一直打到30平,在韦晴光领先一分的情况下,计分牌已被翻完,只好再翻到01。最后,韦晴光以32∶30战胜崔敬涉。在男团比赛中,崔敬涉曾经战胜过陈龙灿。(申明河)
▲9月28日,广东选手郑兆康一个防反突刺,以5∶3战胜南朝鲜选手李孝根,使中国队以9∶4的总分战胜去年亚洲锦标赛冠军南朝鲜队,夺得男子佩剑团体金牌。夺得佩剑个人金牌的湖北选手汪志明表现尤为出色,他带着膝关节和踝骨两处伤病连胜3场。       
      (王苏宁)
▲进入第四轮单循环赛的男、女曲棍球诸队,目前已初有座次。根据积分,目前男子前3名的队是巴基斯坦、印度、南朝鲜;女子前3名是南朝鲜、中国和日本队。中国男子曲棍球队29日迎战巴基斯坦队,在巴基斯坦队娴熟的技巧和勇猛的攻势面前,以0∶5败北。目前,中国男队排名第6。(卢小飞)
▲29日晚进行了两场水球半决赛,日本队和中国队分别以13∶7和17∶4战胜对手南朝鲜队和新加坡队,取得决赛权。   (夏珺)
▲9月29日进行的拳击几个级别的激战中,中国队出场的4名选手,除一人不敌对方外,其余3人皆胜。在60公斤级和75公斤级的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选手于川、刘新军,拳法灵活,步伐稳健,以较强的优势击败对手。91公斤级第一轮比赛,辽宁选手王伟雄,不到一分钟就迫使对手认输。
          (颜世贵)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难度与稳定
——评亚运会体操比赛
新华社记者 郭庆华
在体操运动中,追求和掌握别人没有的高难动作,已成为体操选手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
本届亚运会就是一次体操高难动作的大博览,运动员表现的高难动作、高难连接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如中国队李莉在高低杠上完成的“正吊特卡切夫”,杨波在平衡木上特有的“单臂小翻接拉拉提”、“空翻三百六十接倒插”,李敬的跳马“踺子上板接后空翻转体七百二十”,国林跃的单杠“京格尔越杠”;还有朝鲜选手完成的单杠“后空翻转体五百四十抓杠”、“前空翻转体三百六十抓杠”,女选手金光淑的高低杠“特卡切夫接肖瑞智空翻”等等,都具有世界第一流的水平,有的是独一无二的。
大胆创新已成为亚洲体操发展的一个主流,但是随着高难动作的发展,伴之而来的是稳定性和成功率的降低。比赛中,许多极有希望的运动员在高难动作上的失手,使他们的成套动作黯然失色。世界单杠冠军、中国的李春阳在一个飞行动作时失手掉下,李敬的单杠、双杠下法落地不稳,使他们失去了夺魁的机会。
这次比赛中,中国女队的失误尤为明显,团体赛时,几乎每项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误。
稳定性的弱点,在亚洲各队中都普遍存在。另外,有些队动作难度虽高,但动作规格、质量却较低,因而也难以取得裁判们的青睐。
努力去追求高质量的难度动作,追求高难度动作的稳定,追求更难、更美、更稳的体操风韵,树立亚洲体操的技术风格,这就是亚洲体操运动员未来的目标。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观澜语丝

  金牌旁落无须叹
胡锡进
中国人对乒乓球有着特殊的感情,就像巴基斯坦人对曲棍球,日本人对柔道,印尼人对羽毛球一样。中国人忘不了50年代容国团为共和国捧回的第一个奖杯,忘不了在体育落后的年代银球为我们国家带来的体育荣誉,以至当听说银球将改为黄色时,有人在感情上都有点受不了,更何况金牌被别人摘走……
然而,竞技场上从来就没有真正不倒的“丰碑”,每一个民族的体育都像运动员本身一样经历了种种沟沟坎坎。体育的本义在于竞争,同时也在于相互学习,在体育的光明磊落中,没有任何对技术的藏藏掖掖,击败对手首先意味着把对手的长处学到手。而对于被战胜者来说,失败并不能把昔日的骄傲一笔抹去,因为当一座新的体育丰碑出现时,被战胜者便成了它的基石。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坐立不安的刘伟生
本报记者 李北大
当女子双向飞碟200靶射击比赛进行到第6组时,中国队教练刘伟生开始显得坐立不安了,他预感到了自己的3名队员可能要超世界纪录。巫兰英、张山、邵伟萍分在3个靶场同时比赛,刘伟生也穿梭于3个靶场间。
刘伟生基本不管张山,倒不是因张山是这个项目的个人世界纪录保持者,而是她的心理素质不错。你看,前5组125靶,张山弹无虚发。
刘教练不断过来看巫兰英比赛,并不是担心她的技术。巫兰英射击生涯17年,技术水平登峰造极。可是,打了一个多小时,兰英久病不愈的腰能顶住吗?还好,前5组,巫兰英只脱了1靶。
最令刘教练挂心的是邵伟萍,前125靶,她脱了11靶。邵伟萍心事重,比赛时容易背包袱。“最后一组别再脱靶了”,刘伟生在心中默默祈祷。邵伟萍真争气,最后一组满中。3个姑娘6组成绩相加434中,超过429中的世界纪录。
刘伟生终于吐了一口长气。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全哲浩——千钧撼动举重场
本报记者 黄振中
29日下午,地坛举重馆9名大力士出场后,朝鲜选手全哲浩才亮相。他步子迈得大而稳,显得很自信。朝鲜拉拉队拚命地摇旗呼喊,他们把争夺75公斤级举重金牌的希望寄托在全哲浩身上。
全哲浩抓举第一把就举起150公斤,第三把举起155公斤。挺举时,他举起190公斤,把场上都震了。其他运动员离这个重量都相差甚远。最后,他以345公斤登上冠军宝座。
获胜后的全哲浩喜悦万分,紧抱鲜花,不时看看闪亮的金牌。他说,“希望把好消息赶快告诉给爸爸、妈妈。”“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夺得第一名自然很兴奋。回去还要好好练,争取在世界比赛中争冠军。”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高凤莲的好“妹妹”
——记柔道女选手张颖
二十九日晚,张颖击败了最后一个对手——日本的铃木香,登上了亚运会女子七十二公斤以上级冠军的宝座。比赛结束,张颖跑上看台,紧握住前来观战的母亲的手。
这个农家姑娘,在哥哥的影响下从小就爱上体育运动。十三岁时她被选入县业余体校,第二年又调入了北京柔道队。经过几年刻苦训练,在一九八七年的第六届全运会上,她战胜了世界冠军高凤莲,捧走七十二公斤以上级金牌。在去年的世界锦标赛上她还夺得七十二公斤以上级的第三名。这次她顶替世界名将高凤莲参加比赛,果然不负众望。
赛后,她风趣地对记者说:“今天,我很高兴,你看我说话都打颤。”当记者问由她代替高凤莲参赛有何感受时,她深有感触地说:“高凤莲是我的老大姐,好大姐,她是世界冠军,在赛前还当我的陪练,我很受感动,如果我不好好比赛,接好这个班,有愧于她,也有愧于大家。”
     本报记者 江正茂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壮士失意莫叹息
——李福恩输在哪里
本报记者 何伟 温宪
李福恩没能站到冠军奖台上,不知使多少颗热盼之心失望。也成了9月29日田径场上一大热点。
男子十项全能前7项,他一路领先,连他的对手都认为他胜券稳操,然而,却被撑竿跳高的4.50米的高度封死了冠军之路。
赛后,他说:“我尽了力了,但运气实在不好。应该有气度面对现实。走在人生道路上,不遇挫折不可能。这次比赛我跌倒了,这份痛苦难以形容,但是我的心不会跌倒。”
撑竿跳高是李福恩的强项,去年还跳过5.27米的成绩。岂能跳不过区区4.50米的高度?他输在了疏忽大意上。在手脚尚未活动开时,便要从4.50米的高度起跳,确实太掉以轻心。结果,三次擦杆而不过,大意失荆州。此其一。
心理素质不过硬,则是另一原因。纪政说,李福恩天分很高,我看了他10年的训练,这次是竞技状态最好的时候。但是,当他试跳2次失败后,心里有些慌,所以第三次身子过去了,杆却被腿碰了下来。关键时刻,没能战胜自己。
10年心血,功亏一篑,虽令人扼腕,但来日方长,莫失宏志。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本版照片上列左起依次为:巴基斯坦曲棍球队队员(深色球衣)突破马来西亚队防守;日本运动员森下广一在男子1万米跑比赛中冲至终点;朝鲜乒乓虎特李根相;中国姑娘陈翠婷获体操女子个人全能冠军。
本报记者 孟仁泉 王景仁
沈进 蒋铎摄
下列左起依次为:中国选手张颖与日本对手争夺女子柔道金牌;叙利亚运动员扎亚尔在古典式摔跤比赛中制服伊朗选手阿里;菲律宾选手罗兰·苏在男子网球团体赛中;沙特手球队门将拦截日本队员射门。
本报记者 徐建中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 张生贵 张明摄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90亚运金牌榜
1990年北京亚运会指定胶卷——富士彩色胶卷 赞助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中国    111 59 27  印尼    0  2  8
 日本  24 42 51 蒙古   0  2  0
 南朝鲜 23 28 35  菲律宾   0  1  4
 朝鲜   9 19 23 新加坡   0  1  3
 卡塔尔  2  1  0  斯里兰卡  0  1  1
 印度   1  3 10 孟加拉国  0  1  0
 马来西亚  1  1  1  叙利亚   0  0  2
 阿曼   1  0  0 香港   0  0  2
 中国台北  0  6  9 巴基斯坦  0  0  1
 伊朗   0  3  3 缅甸    0  0  1
 泰国   0  3  2  (截止时间:9月2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