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圣火之歌
本报记者 陈昭 缪鲁
“当1.7亿人高举从念青唐古拉山峰取来的圣火,我看到了一个古老的民族未来的身影,我听到了一支穿越两个世纪的壮丽的歌……”
                    ——题记
    第一乐章:序曲
如果我们子孙在百年之后回顾这支火炬穿越中国大地的这一幕情景;
如果未来的历史学家评述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秋天里在神州古国发生的这一切;
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作出怎样的评价呢?
这种设想虽然遥远,然而就像我们站在今日的历史峰巅,回首百余年前圆明园那把曾烧红半个北京城的熊熊烈焰,所产生的效果一样,我们只有站在未来,才能捕捉住历史的感觉。
历时一月,遍及神州的亚运圣火已经传入北京,它照亮周口店山顶洞北京猿人的遗址,面对卢沟桥畔如血夕阳;它也在八达岭的烽火台上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它还在大水法断立的石柱前把过去与今日联系在一起。
这支圣火,使11亿中国人都真正成为亚运会的东道主;这支圣火,燃烧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它是我们中国,我们亚洲,献给未来世纪一首深沉而又激扬的歌。
    第二乐章:英雄
对于立志摆脱经济落后局面,实现振兴中华大业的中国人来说,20世纪的最后10年尤为短暂。然而,任重时迫,这也正是英雄脱颖而出大显身手之机。
和90年代第一个秋天同时开始的亚运之光火炬接力,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时代特点。在30天的火炬大传递中,中华民族现代的和古代的,已故的和健在的英雄豪杰们,随着圣火的光临,接踵亮相,神州大地上回荡着气势磅礴的旋律。
黄土高原上,细雨霏霏,上万人簇拥着熊熊燃烧的火炬,聚集在千年古柏环绕的轩辕黄帝庙。端坐高堂的黄帝,含笑下望,似乎在为他的子孙们默默祝福。
50名蒙古族优秀骑手高擎火炬,奔向一代天骄的长眠地,欢呼声响彻鄂尔多斯草原。在成吉思汗陵寝里,四位达尔扈部落长老护卫着成吉思汗的第36代孙,将亚运火炬供放入宫内盛满五谷的宝鼎里。亚运圣火与这位民族英雄,将永远相伴。
火炬传到人杰地灵的三湘四水,在韶山冲的毛泽东故居外举行了隆重仪式。一代伟人虽已逝去,但人们永远缅怀这位共和国缔造者的丰功伟绩。
在圣火夺目的光芒下,出现最多的还是为实现四化大业而拚搏的各地各界知名人物,劳动模范、售粮状元、著名科学家。其中,尤以率先冲向世界的体坛明星为最。跑在武汉市万人接力跑队伍前列的,是第一个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陈静。曾三获世界女子柔道冠军的高凤莲,则被专程召回呼和浩特市,出任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主火炬手,获得同样殊荣的,还有浙江选手、世界女子羽毛球名将李玲蔚,三破世界男子跳高纪录的朱建华,乒乓球世界冠军李惠芬,国家女排前队长孙晋芳……
30个省市自治区,无一例外地作出同样的安排,30天的火炬大传递,实际上是一次规模空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圣火的光芒会消失,但由此而激励的民心士气,则会浩然长存,催人奋进。千百万人焕发进取精神、爱国热情,这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圣火升腾的火炬下,人们超越民族、阶层、年龄,甚至信仰,宣泄着同一种感情。世界屋脊上,西藏寺庙都搬出大典时才用的法器,火炬在那里传递了三天,号钹声也整整鸣响了三天。在万里之外的祖国另一方边陲黑龙江省,东北人民则以慓悍奔放的大秧歌与之遥相呼应。
据有关方面统计,有近半数的中国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被圣火引入了英雄行列、爱国主义氛围所形成的崇高精神境界。
当熊熊燃烧的亚运之光火炬再度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时,她已不再是念青唐古拉峰下的一把火。金龙盘绕的火炬上,升腾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光和热,辉煌四射的光芒中,源源不断地释放着一个古老民族崛起的信息。这种信息将穿越时空,成为我们子孙万年之后审视历史的参照。
    第三乐章:命运
命运在这里又一次叩响人生的大门。
明亮的火通红通红,历史在这里定格。61年前,年仅15岁的辛柏森和他的父亲追随黄麻起义的红军队伍参加了革命,今天当他举起亚运会的火炬,站在高耸入云的“黄麻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时,热泪潸然而下。就在这个闻名全国的将军县——红安县,为革命英勇捐躯的就有十余万人。他的父兄,以及当年和他一起参加红军的村里40位乡亲,如今仅剩下他一人。从黄麻起义用棉花缠在艾杆子上做成的攻打县城的火把,到今天金龙缠绕遍及三山五岳的火炬,在这块无数中华英烈长眠的黄土地上,松涛林语响彻着历史的回声,千山万壑留下我们共和国成长的足迹。
当火炬传到三湘大地时,长沙曙光电子管厂子弟学校老师伍小利和她的学生们站在街道两旁举着气球迎接。火炬队伍跑过来了,无数色彩缤纷的气球飞上蔚蓝色天空。年轻的伍老师一转身,抱住她的学生,满脸泪花地哽咽着:“我想哭。”这支圣火的神奇力量,使人把沧海一粟与雄峙齐鲁的泰山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时刻,谁还能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呢?!
贺兴桐,一位土家族知识分子。七年前下海南想在三亚搞一个中华民族文化城。是火炬接力使他的梦变成了现实,海南全省人民捐款资助在天涯海角建起了一座宏伟的南端点火台,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城的第一座建筑。贺兴桐深切地感受到,伟力来自人民。
在周口店山顶洞北京猿人的遗址前,房山区纺织厂的青年工人王飞有幸被选为十名火炬传递者之一。站在龙骨山上,迎着猎猎的秋风,他激动、兴奋得难以自持。他21年的生命里程,第一次面临如此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他身后,深邃的洞口是一个50万年的历史,他眼前,记录下历史新的时刻。对他和千百万以及上亿名参加火炬接力的人来说,北京亚运会,不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他们也成为参与者。
1917年4月,年轻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署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他提出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营生”与“卫国”。
贺龙元帅生前曾说:“有朝一日,我们一定要在北京召开亚运会、奥运会,也许那一天,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不在了。”
这支圣火,凝聚着几代人的希冀与追求!
1987年,一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到达黄河源头,开始了举世震惊的黄河漂流探险。历经种种艰险曲折,他们终于到达黄河的出海口,而他们之中却有七人以身相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是幼稚、轻妄的举动还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千秋功罪,自有历史评说。但他们毕竟是黄河的儿女,脉管中流动着中华民族的热血。这悲壮的一幕实际上是历史与时代的折射。
中国人在“文革”梦醒之后,推开国门,顿然发觉“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一种失落感、危机感、奋发感压在中华民族身上,“落后就要挨打”成为80年代的警世明言。
也许把黄漂勇士的行为与本世纪初写下著名的《猛回头》的陈天华的蹈海之举联系到一起并不恰如其分,但其中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都是怀着一种不甘我们民族落人之后的强烈感情,去走向大海,走向长江的。
同是火炬,在旧中国的第一届全运会上,运动员在烛光之中,拍手为号,跑完了接力赛跑。翻开中国近代史的每一页,都令所有的中华儿女感到一种切肤之痛,锥心之耻。
当鄂尔多斯的三万多牧民们骑着马,在大草原的绵绵秋雨中等了三个多小时,才迎来亚运之光的火炬时,他们期待的是什么呢?
当火炬每到一处,都万人空巷,人们扶老携幼,如同盛大节日一般倾城出动,他们迎接的又是什么呢?
无论是辛柏森、伍小利们还是王飞、贺兴桐们,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生活道路,但他们此刻的感觉都是共同的:亚运会火炬接力,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神圣而重要的时刻,命运叩响了我们的国门。
当中国革命的第三代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点燃起这支火炬时,它实际上是在向历史、向未来发出庄严的誓言。
    第四乐章:欢乐颂
“我们只有一个世界,世界只有一个亚洲。”
亚细亚,是一句古闪米特语,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从冰山雪峰的涓涓细滴而汇成的几条浩浩江河,孕育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
亚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是“所有世界性宗教的诞生地”。然而亚洲文明,除了极少数国家外,近百年来大部分地区在欧美大陆飞速发展的工业社会面前,都黯然失色了。
1982年曾以《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一书而闻名于世的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今年2月又和他的合作伙伴阿伯迪妮推出一本力作《2000年大趋势》。他在本书第六章《环太平洋地区崛起》中预言:“东亚,21世纪的巨人。”
奈斯比特称:“500年前,世界贸易中心开始从地中海移到大西洋,而今天它又从大西洋移往太平洋。环太平洋地区正像当年年轻而生气勃勃的美国一样赫然崛起,但其规模更加宏大。”由此他断言:“今天的焦点在亚洲。”
当穿越了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火炬点燃起第11届亚运会会场的主火炬时,当亚洲史上规模空前的体坛盛会在中国北京拉开帷幕时,全世界将注视着这块“太阳升起的地方”。
熊熊圣火,将辉映我们亚洲未来的光辉道路;
圣火之歌,将迎来亚洲大陆的新纪元。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亚运万事具备只等开幕
组委会召开电话会议检查准备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李莉)在距亚运会开幕只有两天的时刻,亚运会组委会召开电话会议,对开幕及比赛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情况表明,亚运会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全体工作人员精神饱满充满信心,期待着亚运会的开幕。
亚运会组委会为检验筹备工作已多次进行模拟演练;亚奥理事会、各有关国际体育组织、参加亚运会各体育代表团官员等也分别就亚运会各项准备工作听取了汇报;进行软、硬件各方面的检查。他们对亚运会的准备工作均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今天下午召开的电话会议上,亚运会组委会主席陈希同代表组委会向全体工作人员表示了慰问和感谢。他说,几年来,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组委会工作人员夜以继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为亚运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这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把开幕式和比赛搞好,绝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亚洲人民的重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参加了电话会议。他说,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是综合国力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他希望全体工作人员充分发扬我们的政治优势,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李铁映最后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充分的把握,取得亚运会的圆满成功。
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张百发就一些具体事项做了部署。组委会执行主席伍绍祖号召全体工作人员以革命加拚命的精神,保证亚运会安全、顺利、精彩地进行。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李铁映巡视新闻中心
本报记者 刘小明
9月20日傍晚,亚运会新闻中心里灯火通明。刚刚开完会的国务委员李铁映拉着张百发,轻装简行,突然来到新闻中心。
身着短袖衫的李铁映走进二楼的记者工作大厅,见不少记者认出他时,便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他先查看了一字排开、由30余台大屏幕电视机组成的闭路电视墙,并观看记者使用电动打字机和计算机终端的情况。
从工作大厅出来,李铁映和张百发又走进新华社等几家中外新闻单位租用的工作间。当来到台湾《联合报》的房间时,张百发笑着说:“一迈入这屋门,我就有一种亲近感。”李铁映问来自海峡彼岸的记者:“你们有什么困难吗?”台湾记者回答,各方面都感觉不错。
说话间,几位台湾记者找来笔和纸,请李铁映题字。李铁映爽快地接过笔写下“亚运圣火,情系中华”八个大字。
接着,他们来到共同社的房间。这家日本最大通讯社的亚运采访组负责人马上迎过来。李铁映用日语说:“大家好!在这里有困难吗?”日本记者笑着答道:“很好,我们很满意。”李铁映对他们说:“组委会为你们配备了联络员,他们懂外语,业务素质高,有什么困难和意见都可以向他们反映。我们一定帮助你们解决困难。”
当听到有的记者反映新闻中心信息少时,李铁映马上对张百发说:“各部门要派掌握足够信息的人来新闻中心,参加每天的记者吹风会。”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圣火,在心中燃烧
——亚运火炬移交仪式侧记
本报记者 魏猛 何伟
九月二十日晚二十点二十分,天安门又迎来了神圣的时刻。在上万双眼睛的殷殷期待中,李鹏总理高擎一亿七千万只手臂传递过的火炬,点燃了亚运会“圣火鼎”。
顿时,寂静的广场一片欢腾。强烈的光柱直刺苍穹,豪迈的乐曲在夜幕下震荡,烟火迷幻,花海人潮,组成了一大奇观。
在南池子路口的李泰注只有听声的份了。为了抢占一个好地方,他提前四小时赶到这里。这位专程观看晚会的朝鲜族汉子说:“我离开家的时候,亚运圣火正在延吉传递。我终于在火炬之前赶到了天安门。”因为这一“壮举”,他向左邻右舍大大地炫耀了一番。“不过,我可不是光看热闹,而是要看看北京人的精神风貌。”
火炬跳跃着来了,这是亚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与传递的火炬。日本女垒选手中田真理荣幸地跑了五十米的距离。然后交给下一站的中国台北运动员廖雪松。
最后把火炬传到广场的是代表五十六个民族的一百二十名火炬手。这些来自中央民族学院的大学生,每人都身着色彩艳丽、极富特色的本民族服装,分东西两翼站在活动阶梯上。烈焰升腾的火炬在他们手中持举。来自广西的生化系二年级女生彭卫红是个彝族妹子。她从小就熟悉了火把节,今天的场面,使她感受尤深。游历了瑶寨、黎寨、蒙古包……的火炬在这里汇成中华民族之光。
亲自摘取火种的藏族少女达娃央宗挤在欢呼的人群中,她望着沸腾的壮观场面,那双纯真的眸子嵌着泪珠,一句话也说不出。
李鹏总理也加入了狂欢的队伍。他主动上前与化装成“盼盼”的北京地铁工人于京生握手,说声“感谢你们。”“盼盼”憨态可掬地左跳右蹦,向总理致意。
此时,一万二千名男女青年在天安门城楼前跳开了场面盛大的集体舞。年轻人用矫健的身影舞姿,表达对亚运的一片深情。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武元甲在亚运村
本报记者 刘水明 温宪
20日上午11时15分左右,亚运村“村公所”门前广场四周忽然聚集了许多人,不一会儿,几辆疾驶而入的黑色小轿车在广场边停了下来。当车内走出一位个头不高、身着一套笔挺白色戎装的军人时,人们才知道,原来是越南的武元甲大将。
武元甲是在应邀访华期间抽空出席越南代表团的升旗仪式的。仪式结束后,兴致很高的武元甲在村长焦若愚的陪同下,走到全体越南运动员面前,与他们一一握手,并勉励他们赛出风格和水平。
临走时,焦村长送给武元甲大将一只印有“亚运村全景图”的瓷盘留作纪念。他仔细看了一下,然后对焦村长说:“在这次亚运会上,越南代表团最希望夺的一块金牌,就是‘团结、友谊、进步’的金牌。”
“那恐怕不止一块啊!”焦村长在一旁风趣地说。
“但是,‘团结、友谊、进步’的金牌最为重要。”武元甲大将紧紧握着焦村长的手说:“你们把这句话定为亚运会的口号很好,我非常赞成这个口号。祝亚运会圆满成功!”
在友好的气氛中,武元甲大将离开了亚运村。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亚运会开幕日天气预报
本报北京9月20日讯 亚运会气象服务中心今天下午发布预报:9月22日——第11届亚运会开幕日的天气为阴转多云,偏南风,风力2—3级,最高气温为23℃—25℃,最低气温14℃—16℃。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专线电话
北京、大连、石家庄的几位读者来电:能否介绍一下开幕式的情况,比如将由哪位运动员点燃火炬?
记者李泓冰答:对此组委会一直秘而不宣,只好到明天下午见分晓了,想必选中的运动员一定是众望所归的。但可以透露的一些细节是,届时将在升旗仪式后放飞11000羽信鸽。仪仗队之后将有8位身着红色运动服的老运动员护旗,其中有:郑凤荣、陈镜开、邱钟惠、穆祥雄等。入场式上,各国各地区代表团的入场顺序是按中文笔划排列的。我国代表团作为东道主按惯例最后一个入场。
广西恭城县学生康鑫问:本届亚运会的奖牌制作费由谁出?
记者夏珺答:据了解,第11届亚运会奖牌(金、银、铜牌)的制作费用由承办国中国承担,其材料费由组委会竞赛部列支,其制作费是由中国金币总公司赞助的。
贵阳花溪区人民政府李建华问: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有什么区别,是怎么确定的?
记者严冰答:本届亚运会设立的竞赛项目,指的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比赛,计算正式成绩。这些都是经亚奥理事会批准的正式项目。表演项目是为宣传体育运动、扩大影响而进行的比赛,不计算成绩,可由东道主自行决定。根据亚奥理事会规定,每届亚运会设置两个表演项目,不公开征求报名,只邀请某些国家和地区派队参加。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空军下达“超美洲豹”升空命令亚运开幕航拍场面将直播全球
本报北京9月20日讯 记者李力报道:亚运会开幕式进行过程中,空军将派出“超美洲豹”型直升机协助中央电视台进行航空拍摄,向国内外传播。观众将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主会场全景的宏大场面。
“超美洲豹”是目前我国拥有的直升机中机门最宽的一种,可同时容纳三台拍摄设备。亚运会飞行指挥部今天召开了动员会。总指挥刘树志少将要求飞行人员安全优质地完成任务。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陈希同招待中外记者
本报北京9月20日讯 记者申明河报道: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主席、北京市长陈希同,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
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张百发首先致词。他说,世人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即将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亚洲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盛会。他希望中外记者在亚运会的报道中好上加好。
出席招待会的还有伍绍祖等负责人及中外记者约3000人。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一句话评论
●亚运火炬移交仪式在北京举行
——从四路汇聚的圣火,带来了全国人民对亚运会的热情期待和最好祝愿。
                (国防大学王凤举/学员)
●从电视看天安门广场,两只彩凤最引人注目
——相信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如“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而不仅仅是“凤头”……(黑龙江省供销社杨非/干部)
●亚运会意义深远
——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折射着人心、民魂、社风、国威。(北京广播学院黄勇/教师)
——体魄的较量,意志的对抗,情操的升华。(四川自贡市粮食局周仁/干部)
●亚运村夜景迷人
——这里的夜空特别亮,因为这里群星闪烁。(四川成都市文友/工人)
●不少报纸开设亚运电话“热线”
——新闻媒介在延伸,报纸版面在扩大。(《铁道工程报》沈掌英/编辑)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东边锣鼓西边忙
“啪啪”的击球声和“哇哇”的女高音吸引住曲棍球场外面的过客。大型电子屏幕上打出“中国对日本”。再看队员的球衣,原来是日本女子曲棍球队的模拟战正到酣处。
下午3点半,日本女队练毕刚刚撤出,南朝鲜女队马上进入。场地工人按规定原本要利用两队训练间歇喷水,以减少草坪的静电,南朝鲜队教练朴英朝一看表说:“算了,算了,不要洒水了!”他手一挥,人高马大的南朝鲜女队员一溜小跑进入场地,即刻分组进行百米速跑训练。而后,不敢有半秒怠慢,马上大汗淋漓地到场外取来各自的球杆,进行跑动带球和击球训练,边跑边喊,士气极高。
             本报记者 卢小飞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它还是一个谜吗?
20日下午,南朝鲜女足出现在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的训练场上。18名队员先是活动了一下身体,然后分作两拨打起了比赛。只见姑娘们士气高涨,拚劲十足。主教练朴景和介绍南朝鲜女足的情况说:“这支队伍组建仅3个月,我们实力很弱,参加亚运会本身就是目的。”据朴教练介绍,来北京前这支队伍在汉城与日本女足曾两次交手,皆以0∶5败北。当谈及外界对南朝鲜女足会不会爆“冷门”的种种猜测时,朴景和教练微微一笑说:“现在南朝鲜只有4支女足队伍。我们有个计划,希望多组建一些女队,用五六年时间赶上亚洲其它强队。”
              本报记者 陈华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偶遇“小字辈”伏明霞
20日清晨,一群中国女运动员走进亚运村注册中心。12岁的伏明霞是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
伏明霞是跳水界一颗耀眼的小星。今年,她就获得了加拿大国际跳水赛跳台亚军、美国国际跳水赛跳台冠军和友好运动会10米跳台金牌。小小年纪,取得如此成就,令人叹服。
伏明霞出生在武汉一个工人的家庭。5岁时开始学体操,7岁改学跳水,9岁进入国家跳水集训队。她个儿纤细、轻巧,动作灵敏,爆发力好,心理素质稳定,在比赛中屡屡获胜。
“在本届亚运会上有把握取得好成绩吗?”记者问道。她沉思了一会,说:“争取跳好,为国争光。” 本报记者 王谨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日本选手面临挑战
九月十七日,日本代表团整装待发时,日本奥委会主席古桥广之进又被记者问到日本金牌总数的问题,他说:“上届亚运会日本获五十八块金牌,如果按项目增加的比例计算,本届亚运会日本能得六十四块金牌,但实际计算,形势很严峻。上届亚运会,日本在保龄球、马术两项上共获九枚金牌,本届亚运会没有这两项比赛,新增加的项目对日本来说是未知数,日本到底能获多少金牌,不到比赛结束谁也无法知道。”看得出来,古桥先生在留有余地的表态中,仍透出一股决意拚到底的劲头。
日本能否在本届亚运会上重新崛起,或是维护现状,还是继续滑坡,日本国内舆论十分关注。   本报记者 于青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来自太平洋岛国文莱的藤球选手训练后,回到亚运村。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