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海湾局势会引起石油危机吗
常崇保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以后而出现的海湾危机虽然还未造成第三次石油危机,但已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了不良影响。
伊拉克入侵和占领科威特,从而控制了1945亿桶的探明石油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油量的20%。根据欧佩克7月下旬部长会议达成的协议,伊拉克生产配额约每日300万桶,科威特约每日170万桶,二者约占欧佩克日产量上限2250万桶的20%,占世界日石油总需求量4960万桶的9.4%。为了制裁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美国、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先后宣布禁止从伊拉克和科威特进口石油;伊拉克通往土耳其和沙特的输油管道也分别被关闭。与此同时,美国等一些国家在海湾进行军事集结。这种紧张而复杂的局势对世界石油工业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石油供需平衡被打破。一般认为,海湾危机所引起的石油供给短缺对世界石油需求还没有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短期内,世界石油市场完全有能力承受400万桶/日供给量的缺额。首先欧佩克其他成员国有一定剩余生产能力,只要市场需要,就能提供供给以增补需求短缺;其次西方国家石油储备相当充足,国际能源机构21个成员国石油储备达1.42亿吨,相当于这些国家160天的净进口量,相当于99天的消费量;此外,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也有能力增产一定数量的石油。尽管短期内没有发生石油危机的可能,但是伊拉克300万桶/日和科威特170万桶/日的石油供给的中断,已将世界石油供需平衡打破。
假如危机持续下去,世界石油供给就会出现严重短缺。从长期看,欧佩克其他成员国和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虽然能够增产,但总是有限的。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高,开采后劲足,是90年代后期世界新增石油需求的重要来源。这两个国家的石油生产和供给是其他任何国家增产所不能替补的。此外西方国家石油储备也总有用尽之日,而中东动荡局势又在人们心理上造成很大的恐慌。这诸多原因不但使原来世界石油供需平衡被打破,而且使新的石油供需平衡的建立困难重重。海湾危机的持续,意味着世界石油市场紧张和不安,因此石油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海湾动荡局势和每天400万桶石油供给的短缺,所产生的最大的影响就是油价先是暴涨然后是波动不止。8月份油价涨涨落落,很不稳定。目前已进入用油旺季,看来即使欧佩克其他成员国增产,油价也不会有大的下降。此次油价暴涨虽然远没有达到两次石油危机时油价上涨的幅度,但已达到8年来最高点,涨幅达50%。
海湾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各种影响,欧佩克也受到冲击。沙特表示,不管其他成员国是否同意增产,它都将自行增产,以增补因海湾危机造成的石油产量的缺额。这样沙特就在其日产540万桶配额基础上,再增产200万桶。委内瑞拉和阿联酋也将每天增产50万桶。但伊朗和伊拉克等成员国都不同意沙特等国自行增产石油的做法,认为这有违大多数欧佩克成员国的意愿。可见,在这次海湾冲突中,欧佩克成员国的政治、经济观点大相径庭,分歧很大,而且矛盾难以调和。
国际能源机构一些专家不久前召开会议,讨论了海湾危机对工业国家石油供给造成的影响,以及有可能采取哪些措施的问题。目前美国正在准备动用战略用油,并颁布各种节能措施;并派出代表协调各大工业国及其他产油国的行动,避免人们因心理因素而疯狂囤积石油,力图防止西方经济再度衰退。为应付石油供给短缺,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节能措施。西欧有两次石油危机的教训,对能源结构进行了调整,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并且有大量石油储备,这就使西欧受这次海湾危机的影响要小一些。
总之,海湾危机已对世界石油工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危机持续下去,世界石油供给将日趋紧张。如果海湾局势进一步恶化,油井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世界石油危机是可能再次发生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是波动还是衰退
——海湾危机下美国经济走向
孙毅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近提供了一个经济模型。根据该模型得出的结论: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但若政府不削减实际公共开支,那么油价从每桶16美元上升到25美元之后,美国经济在两年内的增长率将只下降约1%。这意味着,海湾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只会造成一次经济波动而不是一次经济衰退。
当然,用数学手段预测经济前景,描绘经济现象是难以十分精确的,但人们却不能不怀疑,在国内各项经济指标几告危机的形势下,在这次海湾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经济是否真的只会发生波动而不是衰退?
不错,石油价格上升将严重冲击以石油为原料或燃料的工业部门,并会加重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仅就这一点来说,海湾危机给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对大部分西方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但就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美国似处在更加不利的位置上。由于美国国内石油生产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从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末美国石油产量平均每年要以4%左右的速度递减,因此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正日益加深。在过去的10年中,经过了两次石油危机的教训,大部分西方国家为减少国内经济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美国在这方面却落后了一步。
在80年代中期油价大幅度下降之后,美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费量却呈提高之势。据伦敦希尔森·莱曼·赫顿贸易商行提供的一份研究结果,1989年,美国的能源净进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甚至高于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日本1.5%的比例。另外,8月初以来,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的汇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世界石油市场上油价大都以美元计价,这样,其他国家在进口石油时还可以从本国货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中减少一些损失,而美国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然而,石油冲击毕竟只是阻碍经济增长的一个外部因素,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国内经济是否能够承受得住这次冲击。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经济更是处于危如累卵的形势中。占总需求约2/3的消费需求的增长难尽人意,居民消费失去了劲头。目前美国的消费者在几乎所有主要类别的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上的开支都已减少;企业购买出现了呆滞,第二季度,企业花在固定资本和设备上的开支减少,而且,资本拨款、建筑合同以及企业利润不断减少,这都预示着今年下半年来自企业的需求难以增长;消费需求疲软的同时,库存却在增加,在过去的三个季度里,最终销售按年率计算只增长了0.7%,在最近一个季度里按年率计算甚至还下降了2.2%。需求的萎缩,加上工业生产停滞不前,金融市场混乱等等,更使人不难看出,目前美国经济已经是处在衰退的边缘。
更为严重的是,面对目前严峻的形势,政府在应付危机方面却显得有些难有作为。目前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和平时期的最高纪录:1990财政年度头10个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已达1890亿美元,预计到9月底本财政年度结束时,赤字将高达2200.8亿美元,大大超过政府预期的1238亿美元的计划指标。在10月1日开始的新财政年度里,政府不仅不能再增加开支,还得设法削减500亿美元的预算支出。这就是说政府是很难用增加支出的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样,联邦储备委员会也是苦无良策。一般而言,当经济增长呆滞的情况下,联邦储备委员会本应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才对。事实上,以前美国经济有过几次滑向衰退的边缘,但每次逃脱都是因为联邦储备委员会降低了利率。但这次不同,今年头7个月,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按年率计算为5.8%,高于去年全年的4.6%。加上美元汇率下降、油价上升,更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威胁。在这样的条件下,联邦储备委员会怎敢贸然降低利率呢?
当然,海湾冲突发生在今天,美国也的确有一些有利的条件。如美国经济对油价提高的承受能力较之过去有所增强,政府具有了一定的应付石油危机的经验以及西方国家间存在着广泛的协调机制等等。如果政策运用得当,有可能会减少海湾危机带来的损失。但必须注意到,对已进入此一轮经济周期的后期的美国经济来说,油价的剧烈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决不能低估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海湾——世界大油库
姚海泉
海湾地区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这里虽多为干旱沙漠,但却蕴藏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
下面一些数字足以说明海湾这个“大油库”的份量。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0120亿桶,其中海湾地区占65.4%,达6600亿桶。1989年全世界石油平均日产量为6440万桶,其中海湾地区占26.1%,日产量为1650万桶左右。海湾国家生产的石油主要用于出口,其出口数量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的40%以上。
目前全世界公认的20个特大油田中,海湾国家占了11个,其中沙特的加瓦尔油田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油田。世界上8大储油国为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利比亚、美国、苏联和伊朗,其中有5个国家分布在海湾地区。特别是“石油王国”沙特,其一国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总储量的1/4,达2549亿桶。1980年,沙特的最高石油日产量曾突破1000万桶。后来为了限产保价,才把产量降低到每日540万桶。此次海湾危机的当事国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日产量共为470万桶左右,其中400万桶用于出口,占全世界需求量的9.4%,海湾国家的外汇来源主要靠石油出口,其财政收入的85%以上来自石油生产。石油是海湾国家的经济支柱。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来自海湾的石油供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把西方经济比做一个肌体,那么石油可以说是维持这一肌体生存的血液。西方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消费者。从美国能源情报局提供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对海湾石油的依赖程度。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石油净进口量为每天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占总量的26.1%。日本的石油99%依赖进口。一季度,日本每天进口548万桶,其中354万桶来自海湾,占总量的64.6%。西欧的石油进口量为每天823.5万桶,其中海湾原油占51.9%,达427.6万桶。
1986年以来,西方国家的石油需求量逐年回升,预计今年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石油需求将接近1980年创下的平均每天3845万桶的最高纪录。90年代,西方的石油需求量还将大幅度上升。但目前中东以外大部分产油国的石油生产已经饱和。美苏等一些老牌石油生产大国的石油产量则每况愈下。今后全世界85%的剩余生产能力都集中在海湾。因此,西方对海湾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加深。
海湾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西方的能源供给。所以这里一有风吹草动,西方世界便惊慌失措。1973年,阿拉伯国家运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支持以色列扩张,致使油价翻了两番。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随后爆发了两伊战争,油价升到每桶30美元以上。两次石油危机均使西方经济陷入衰退。这次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后,油价一度突破每桶30美元,虽然后来回落到25美元上下,但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0%。海湾的石油供应与油价的涨落有直接关系。因此说海湾地区与西方经济息息相关。


第7版(国际)
专栏:答读者问

  欧佩克
问:在报纸上经常看到有关欧佩克的报道,请问欧佩克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山东读者 高小平
答:欧佩克即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英语缩写OPEC的译音。它是第三世界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建立的国际性组织,成立于一九六○年九月。当时成员国只有五个: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此后,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加蓬和厄瓜多尔等国陆续参加进来。目前共有成员国十三个,总部设在维也纳。
欧佩克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会议,负责制订总政策,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由各成员国石油部长率团参加。实际执行机构是部长理事会,负责执行大会决议并指导该组织的工作。
欧佩克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在石油开采和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采取集体的立场和行动。目前,欧佩克的石油总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七十七,石油日产量为二千二百五十至二千三百八十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七,去年的石油总收入达一千一百零六亿美元。
由于西方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特别是苏联、美国生产能力的逐渐萎缩,它们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必将加深。   
  (寿川)
(附图片)
欧佩克一些国家储油量和日产量70年代以来石油价格走向
注:以1989年美元价格计算
西方国家石油需求量(万桶)
今年第一季度西方国家每天进口石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