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国就伊军侵犯法使馆对伊加强制裁
伊拉克否认其军队进入外国驻科使馆
本报巴黎九月十五日电 法国总统密特朗今天中午在召集紧急内阁会议之后宣布,法国决定从军事、外交等方面加强对伊拉克实行制裁。
法国是根据昨天伊拉克部队侵犯法国驻科威特使馆、扣留武官(当天获释)和三名法国人质而采取这一行动的。
法国政府决定,派遣装备有侦察机、战斗机、直升机、导弹、坦克等三个团的陆军部队赴沙特阿拉伯。
法国还宣布,驱逐伊拉克驻法使馆武官、情报人员和二十六名在法受训的伊拉克军事学员,限制伊拉克驻法使馆人员的行动自由。
同时,法国要求安理会对伊拉克实行空中封锁。
据新华社华盛顿九月十四日电 美国总统布什今天谴责“伊拉克军队强行进入法国驻科威特大使馆”的行动。
他说,他已打电话给法国总统密特朗讨论了此事,他将尽一切可能“支持密特朗总统为此作出的任何决定”。
新华社开罗九月十四日电 巴格达消息:伊拉克十四日否认关于它的军队冲进外国驻科威特使馆的报道。
据报道,一些欧洲国家官员说,伊拉克军队十四日强行进入法国、加拿大、荷兰和比利时驻科威特使馆并带走一些外交官。
但是,伊拉克官方通讯社报道说,伊拉克军队受到严格命令,禁止进入这些外交设施。
目前,六十个在科威特驻有外交使团的国家中,有十七个国家的使馆没有关闭,仍留有外交官。伊拉克八月八日宣布吞并科威特后,曾限令外国在八月二十五日前关闭它们驻科威特的大使馆。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制裁委员会发表声明
授权印度向滞留伊科的侨民海运食品
新华社联合国9月14日电 (记者杨跃华)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委员会主席马贾塔·拉西今日凌晨以该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一项声明,授权印度派船一艘,向滞留在伊、科两国的印度侨民运送紧急救援食品。
马贾塔·拉西在声明中指出,这批食品的分发应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进行。
她敦促国际社会向滞留伊、科两国等待撤离的印度、菲律宾、斯里兰卡及其他外国侨民提供食品和其它救济物资。
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委员会将迅速及时地处理有关向外国侨民提供食品和其它救济的各种建议。
她说,该委员会希望伊拉克能积极配合,为救济工作提供方便。


第6版(国际)
专栏:

  约400名美国人将撤离科威特回国
新华社开罗9月14日电 据来自巴格达的消息说,大约400名美国人今天将撤离科威特,乘飞机从巴格达回国。  
报道援引美国使馆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官员的话说,一架伊拉克包机今天已飞抵科威特接运在那里的美国妇女、儿童以及美国籍的阿拉伯人。预计这些人到巴格达获取出境证明后再换乘飞机前往伦敦。
这位外交官说,这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6周以来,第一架专门接送滞留在科威特的美国人的飞机。
据信,目前被伊拉克扣留在科威特的美国人大约有2500人,比从前估计的要多一些。
据美国使馆官员说,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西方人合计约有6500人,其中许多人已经躲藏起来。


第6版(国际)
专栏:

  戈尔巴乔夫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时
批评东欧某些势力搞意识形态复仇
新华社莫斯科9月14日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4日批评东欧国家的某些势力搞“意识形态复仇”。
戈尔巴乔夫是在接见英国外交大臣赫德时表述这一见解的。
据塔斯社报道,他说,“从某些令人不安的事态来判断,一些东欧国家的某些势力想把那儿发生的变革拖向意识形态复仇。”他认为,这样做对这些国家的变革和欧洲都是危险的。
他同赫德讨论了苏英关系、海湾局势的发展趋势以及最可行的行动方式。
英国外交大臣是为参加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2+4”外长会议而访问苏联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北南联络员在板门店接触
就加入联合国问题举行会谈达成协议
新华社平壤9月13日电 朝鲜北南高级会谈责任联络员今天在板门店北方一侧的“统一阁”进行了接触,双方就本月18日在板门店举行代表会谈,讨论北南方加入联合国问题达成了协议。
据朝中社今天报道,双方责任联络员在接触中还讨论了代表会谈的有关细节,并就用录音、速记等方法进行会谈记录、允许10名以内的记者在会谈时进行采访等问题达成了协议。
双方责任联络员还商定17日在板门店南方一侧的“和平之家”再次进行接触,以进一步协商代表会谈的形式等其他一些细节问题。
朝鲜北南方举行有关双方加入联合国问题的会谈,是本月初在汉城举行的以双方总理为首的第一次北南高级会谈中达成的协议。
据新华社平壤9月13日电 朝鲜北方红十字会中央委员会代理委员长李星浩今天向南朝鲜红十字会总裁金相浃发出电话慰问书,向近日遭受水灾的南朝鲜灾民表示慰问。
李星浩在慰问书中以同胞之情和人道主义精神对遭受水灾的所有南朝鲜灾民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衷心祝愿南朝鲜早日消除灾害,安定灾民的生活。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共将举行中央全会
讨论稳定经济等问题
新华社莫斯科9月14日电 苏共中央政治局在13日的会议上决定,将于10月初召开苏共中央全会,讨论稳定苏联经济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等问题。
据塔斯社14日报道,与会者一致强调,在实行经济改革时,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人民,党组织应把稳定形势、为人民提供社会保护问题置于首位。
这是苏共28大后组成的新政治局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由戈尔巴乔夫主持。


第6版(国际)
专栏:

  戈尔巴乔夫再次会见贝克
苏美官员讨论扩大双边经贸关系
新华社莫斯科9月14日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3日在美国国务卿贝克离苏前第2次会见了他,双方就苏美经济合作、裁军谈判和海湾局势等问题进行了交谈。
据《真理报》14日报道,戈尔巴乔夫说,贝克国务卿和莫斯巴赫商务部长率美国实业界代表团来访,有助于两国经济交往进入新时期。苏联“希望美国人切实地参与苏联的历史转折。”
贝克说,“改革的成功不仅是苏联的需要,对美国和全世界也都有利。”
苏联总统和美国国务卿重申,要加紧常规军备和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争取今年签订协议。
新华社莫斯科9月13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外经部长卡图谢夫和美国商务部长莫斯巴赫13日讨论了扩大双边经贸联系的问题。
两位部长在联合声明中说,他们已商定使今年6月苏美总统签署的贸易协定尽快生效的措施。莫斯巴赫强调,苏须尽快通过出入境法。美一直把向苏提供最惠国待遇同苏通过出入境法相联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墨西哥面向太平洋
本报记者 郭伟成
9月10日,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的15个成员国在印尼雅加达会议上同意推荐墨西哥作为该机构的正式成员,出席将于1991年5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第8次大会。墨西哥外交部长索拉纳表示,墨西哥对此感到鼓舞,这是墨西哥面向太平洋,加强与环太平洋国家往来与合作,争取成为太平洋地区一个“重要而积极的成员”所迈出的“决定性步骤”。
从1983年起,墨西哥就作为观察员出席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的各种活动。1988年,墨西哥联邦政府成立“国家太平洋事务委员会”,协调政府、企业界与学术界研究制订与环太平洋国家合作的战略。萨利纳斯总统执政以来,更加明确地提出,把积极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合作作为墨西哥政府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并把与太平洋国家的合作列为墨西哥对外经济关系的4大支柱之一。
墨西哥面向太平洋,寻求成为环太平洋经济合作的伙伴,表明在对外经济战略上进行调整的意图。长期以来,墨西哥对外经济依赖美国,同美国的贸易占到墨西哥进出口贸易的60%以上。在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中,美国资本达60%以上。美国各银行还是墨西哥公共与私人外债的头号债主,占外债总额的60%以上。对美国来说,墨西哥是第3位经济贸易伙伴,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这是因为墨美两国拥有3000公里的陆地疆界。这既为双方经济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墨西哥造成了极大的局限。
目前,墨西哥政界、舆论界正积极探讨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谈判的问题,并逐步达成共识,认为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将有利于墨西哥。上周,萨利纳斯总统致信美国总统布什,要求他向美国国会提出正式建议。因此,可以认为,墨西哥在推进与美国实现自由贸易的同时,积极谋求加入环太平洋经济合作,表明萨利纳斯政府的对外经济战略调整开始成熟,这就是立足北美,面向太平洋,实现对外经济交往多样化,争取国家的长远发展机会。(本报墨西哥城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太论坛谴责美将在南太平洋焚毁化学武器
新华社堪培拉9月8日电 (记者陶志彭)南太平洋论坛秘书长亨利·纳沙利7日在斐济首都苏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谴责美国一意孤行,把原来部署在联邦德国的化学武器运到密克罗尼西亚的约翰斯顿岛焚毁。
他说,由15个南太平洋岛国组成的南太平洋论坛一致认为应该销毁化学武器。但是,它们同美国的分歧在于怎样销毁和在哪里销毁。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去红海
以美国航空母舰“约翰·肯尼迪”号为首的5艘军舰14日通过苏伊士运河驶往红海。
驻意大利的美第6舰队司令部拒绝透露这5艘战舰的目的地。有消息说,它们将成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集结在海湾和红海的多国舰队的第3个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
目击者说,除“约翰·肯尼迪”号外,其他4艘战舰是导弹巡洋舰“托马斯·盖茨”号、“圣·加辛托”号,战列舰“密西西比”号和快速战斗支援舰“西雅图”号。
美在海湾军舰已达30艘左右,其中包括“独立”号和“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两名部长出访莫斯科
以色列财政部长莫达伊和科学部长内埃曼14日前往莫斯科访问,并会晤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据报道,访问期间,以、苏双方将讨论在1995年由苏、美、以3国联合制造新型客机的问题。这种新型飞机将由以色列设计电子控制系统,美国制造飞机的引擎,苏联生产其他部件,最后在以色列进行组装。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尔干国家副外长会议在罗举行
巴尔干国家外交部高级官员会议9月12至14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阿、保、希、南、罗、土6国的副外长或外交国务秘书出席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自上次雅典会议后巴尔干国家为发展多方面合作所进行的工作,探讨了今后进一步合作的新设想及可能性,并为下月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召开巴尔干国家外长会议进行了准备。


第6版(国际)
专栏:

  民德全国性工会组织将解散
民主德国的自由德国工会联合会14日在柏林召开会议,通过了该工会组织将于9月30日自行解散的决议。
据德通社报道,自由德国工会联合会作为民德全国性工会组织解散后,其下属的各行业工会将同西德的对口工会合并,从而归属西德的全国性工会组织德国工会联合会领导。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闭幕
通过一项宣言和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
本报巴黎9月15日电 记者吕网大报道:经过两周的协商和讨论,第二次联合国关于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今天凌晨在巴黎闭幕。会议通过了《巴黎宣言》和《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
由14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20多个国际及其它组织的代表一致通过的《巴黎宣言》指出,只要最不发达国家及其伙伴共同努力,创立新的合作关系,最不发达国家在80年代里不断恶化的经济、社会状况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最不发达国家的状况,符合国际社会的长远利益。在相互依赖的世界上,维持及加深贫富差距的鸿沟,将是产生紧张局势的根源。没有共同的发展,世界和平也难以持久。
宣言表示,与会者将采取措施解决债务问题,以有助于恢复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达国家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应有实质性的增长。
大会的最后工作文件《行动纲领》阐述了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行动措施。
纲领指出,世界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在不断增进,人们有共同责任创造有利的国际经济条件并加强有助于创造经济持久增长和发展所需环境的国际合作。
纲领还就发达国家的援助比例、债务、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等问题作了原则规定,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改革、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基础的发展及环境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代表团团长、经贸部副部长王文东在发言中说,经过积极磋商,本届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
他说,最不发达国家对其经济发展负有主要责任,但外部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待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应充分尊重其主权,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它的发展。中国愿进一步发展同第三世界友好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探讨和扩大合作的领域及形式。


第6版(国际)
专栏:

  萨莫拉总统接见钱其琛外长时说
玻利维亚重视同中国发展关系
新华社拉巴斯9月14日电 (记者王春荣)玻利维亚总统海梅·帕斯·萨莫拉今天在总统府接见了正在这里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他说,玻重视同中国发展关系,希望玻利维亚和中国能成为经贸合作的好伙伴。
钱其琛外长向萨莫拉总统转达了中国主席杨尚昆的问候并转交了杨主席致萨莫拉总统的信件。杨主席在信中邀请萨莫拉总统在方便的时候访问中国。萨莫拉总统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萨莫拉总统对中玻两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合作关系表示高兴,并希望能进一步探讨加强中玻双边合作的途径与方式。他说,玻利维亚是个面临很多问题的不发达国家,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对玻利维亚很重要。
钱外长指出,中国同拉美国家,特别是同玻利维亚的合作关系属于南南合作的范畴,我们都缺少资金,但都有发展潜力,为此应加强合作。
钱外长表示中国支持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并希望拉丁美洲在国际事务中发出越来越大的声音,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玻利维亚外长卡洛斯·伊图拉尔德和中国驻玻利维亚大使谢汝茂接见时在座。
据新华社拉巴斯9月13日电 (记者王春荣)应玻利维亚外交部长卡洛斯·伊图拉尔德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今天下午抵达拉巴斯,对玻利维亚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友好访问。
这是自1985年中、玻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外长首次正式访问玻利维亚。
钱其琛外长在机场发表讲话时指出,他此次访玻的目的是加深中、玻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友谊和促进双方的合作关系,并表示相信此行会取得具体的访问成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宋双将参加柬全国最高委员会首次会议
新华社巴黎9月14日电 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主席宋双将于9月17日参加在曼谷举行的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首次会议。
这是宋双的随行人员今天在斯特拉斯堡对法新社记者说的。宋双13日抵达斯特拉斯堡会见一些正在参加欧洲议会会议的欧洲议员。
宋双曾对报界发表谈话说,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的柬埔寨全国大选可能在一年之内举行。
柬埔寨四方9月10日在雅加达就建立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达成协议,宋双是该委员会12名成员之一。
宋双今天下午离开斯特拉斯堡前往巴黎,然后将从巴黎前往曼谷。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欧洲新格局的帷幕正在拉开
本报记者 江建国
讨论德国统一外部因素的“二加四”外长会议第四轮、也是最后一轮会谈于九月十二日在莫斯科结束。美、苏、英、法和两个德国的外长签署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其中心内容是结束四大国战后四十五年来对德国的权利和义务,同意德国统一之后获得对内对外事务的完全主权。这个条约不仅是关于德国统一的“二加四”外长会议的最后总结,实际上它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德和约的性质。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说,这个文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一笔勾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德国统一问题的外部因素本来相当复杂,它不仅牵涉到战后形成的边界现状,还牵涉到美苏在欧洲的政治、军事存在的变化,牵动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格局。这样一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得到解决,是过去所难以想象的。
促成“二加四”外长会议迅速达成协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两个德国内部要求尽快统一的强烈愿望。事态的发展甚至把科尔的“十点计划”,民德莫德罗政府的“条约共同体”建议都抛到后面。今年四月民德新政府上台,决定以民德加入西德方式实现统一,七月一日西马克引进民德,两个德国的统一事实上形成。形势迫使各种政治力量迅速作出自己的抉择。 
在这场剧烈变动中积极介入的有美、苏、西德三家。人所共知,美国在民德政局发生急剧变化之初采取的是“既不鼓励也不阻挠”的态度,美国想控制这一进程的发展,不使德国统一走得太快。但是,当美国看到形势不可逆转之时,它的态度就变为积极支持,以及时介入维持美国在欧洲的地位。在西德作出统一后留在北约的保证之后,美国力主让两个德国参加有关统一外部因素的谈判,采取作西德后盾的姿态,这就是渥太华“二加四”外长会议倡议的由来。西德《时代》周报说:“美国比许多其他人都更早地认识到,如果它想在新秩序中占有一席地位,它必须从一开始就介入。”
与此同时,考虑到德国统一已大势所趋,难以阻挡,加之苏联国内的形势变化,使苏联对德国统一着眼于比较现实的前景:减少统一进程以及统一后的德国对它自身安全利益的损害,同时,尽可能为自己在欧洲新格局中争取一个较为主动的地位。苏联最终在统一后的德国留在北约这个关键的问题上让步,是因为它终究认识到与其在这个问题上拖延了德国统一进程,不如尽早顺水推舟更能为苏联获取利益。从这个角度看,苏联尽管来得晚一点,但最终与美国取得了一致。
西德则主要作了两篇文章:一是解除苏联和东欧国家对其安全的担忧。西德在坚持留在北约的前提下,主动宣布统一后裁军一半,放弃拥有原子、生物、化学武器,提出苏军留驻民德地区的过渡时期内北约军事机构不向民德扩展,宣布奥得—尼斯河为德波永久边界,永远不向邻国提出领土要求等等;二是让苏联看到赞同德国统一对苏联的好处。二月间西德向苏联提供二点二亿马克的食品援助,六月西德向苏联提供高达五十亿马克贷款的政府担保,最近又主要由西德出资向苏联提供十亿马克农产品。就在第四轮“二加四”会议前夕,西德决定向苏联提供一百二十亿马克,作为苏联暂时驻军和撤军的费用,包括为归国士兵建造住房、开展职业培训等等。“二加四”会议刚刚结束,西德立即与苏联草签了《睦邻伙伴合作条约》,两者无疑是互为因果的。
德国获得完全的主权的意义在于一个新的欧洲政治大国正在崛起。西德《世界报》说:“主权意味着新的权利,也意味着在欧洲和世界政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当然,现在要断定德国将怎样和在多大程度上去承担责任还嫌太早,新格局形成的帷幕刚刚拉开,但可以看到,在欧洲战后以来一直存在的力量均势,将会由一种更为复杂的力量组合所取代的。这一切究竟预示着什么,现在还难以全部看清。(本报波恩九月十四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基斯坦和突尼斯领导人强调
和平解决海湾危机
新华社伊斯兰堡9月12日电 巴基斯坦看守内阁总理贾托伊今天表示,巴基斯坦支持和平解决海湾问题的一切措施。
贾托伊是启程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林进行为期4天访问前在卡拉奇讲这番话的。
他说:“我们已和其他国家一道参加了联合国安理会实施的对伊拉克的制裁。”
新华社巴黎9月14日电 突尼斯外长哈比卜·布拉雷斯今天强调要用和平方式解决伊科冲突。他说,用战争手段解决海湾危机将会给有关各方带来不幸。
布拉雷斯是在突尼斯接受法国“欧洲一台”电台记者采访时讲这番话的。
这家电台今天广播了他的讲话。
布拉雷斯还宣布,突尼斯准备派遣军队前往海湾地区参加阿拉伯多国部队,但在目前情况下,突军队还不会动身前往该地区。  
他重申,突尼斯将按照联合国通过的有关决议对伊拉克实施禁运,尽管这样做会严重影响突尼斯的经济。
他强调,为解决目前的海湾危机,应首先要求伊拉克释放被扣留的外国人质。他还说,在海湾危机解决之前要美国军队撤离沙特阿拉伯是不现实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图为新加坡港的集装箱码头,该码头1989年集装箱吞吐量近400万个。 新华社记者 武清月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