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闲话公园一角
司马言
我的住处紧挨着一座规模不小的公园。守着几平方公里的绿地,这在大都市里委实是一种福气,朝夕可以进入松柏林中,接受大自然的赐予,享受青枝绿叶。
十年来,我目睹这里的一个大变化,那就是进园锻炼的人越来越多,成员越来越广泛。
从前,那晨练零零星星,稀稀拉拉,而且多是上了年纪的或是有病的人。到了傍晚,往往只有我形单影只地在树荫下跑步,周围人迹稀少,一片静寞。
现在形势大变,阵容实在壮观,老、中、青、少都有。公园广场上练太极拳太极剑的形成浩浩的方阵,大开大合。至于丛林之中,人们在练各种功法:养气功、自然功、三浴功、慢步行功、形意桩、吸柏氧……偌大的公园,竟连大树也没有闲着。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今年竟有一些儿童也来锻炼。踢沙袋,练拳脚,打羽毛球……尤为有趣的是那游戏、体育兼而有之的五颜六色的飞盘,从白发皓首的老人到稚气十足的幼儿,祖孙三代、父母子女一齐登场,其乐融融。
记得亚运会组委会的一位同志在某次报告中提到,大意是人们既可以为孩子买这买那,为什么不可以在体育方面为他们花点钱呢?这话振聋发聩。对于独生子女,父母的钟爱现在还大多表现在让他吃好、穿好这种层次上,当然,也有不少家长已注意对孩子从小进行智力开发和品德教育,但主动地培养孩子自幼锻炼体魄,似乎还远没有成为广泛的共识,实在大有提倡的必要。
其实,对锻炼身体的重视,古已有之。古代教育包含六艺:礼、乐、射、驭、书、数。这“射”“驭”既是武备,也有实用和强身的意义。有名的五禽戏相传出自华佗,足见这位大师不但是治病的圣手,也是重视用体育锻炼来健身防病的专家。某些名山古寺有相传已久自成一家的拳术剑术,那自然也是为了延年益寿。
盛唐的文人普遍喜好走马、舞剑,并不把那只当作武人之事。这种活动又不仅止于强健筋骨,而带有那个兴盛时代精神昂扬意气风发的特征。如李白“十五好奇书”、“十五好剑术”,从少年时起书剑均为所好。关于剑,他的诗中常见:“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笑拂两支剑,万人不可干”,充分反映了那个时期书生的活跃、豪迈和生气勃勃。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便沉沉死相,似乎手无缚鸡之力方是秀才本色,骑马只是武官的特征,文官按规定只坐轿,只能让人抬着走,萎靡之状可知。
因此,体育锻炼是吸取大自然精华,调动自己生命机能的积极活动。它有益于个人健康和焕发活力,也关乎时运国运。从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这一重大变迁,不也正是祖国从衰弱到方兴的艰辛历程么!我欣迎东方健儿齐集北京一展雄姿,也为这公园一角群众体育锻炼日益蓬勃而衷心喜悦。获得闪亮的金牌,诚是国家之光,而全民体质的增强,尤为民族之幸。


第8版(副刊)
专栏:

  这般美丽的葡萄花
门瑞瑜
久违了,大庆!
数年前的印象如梦影模糊,今日的大庆令人惊异。
在萨尔图一下火车,我情不自禁地感叹:这分明是一座繁荣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哪里像什么荒原上的油田?油田,你在哪里?
往昔草原上的“干打垒”、草屋平房已不复存在,代替它的是拔地而起的一片现代化高层建筑群,蜿蜒的羊肠小道变为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
七厂,是许多大油田中的一个,是大庆的缩影,位于大草原的南端,地名叫“葡萄花”。好一个葡萄花油田,多么诱人而漂亮的名字!
葡萄花,巍然矗立在草原上的一座如花似玉的美丽油城。今天,这个油田的原油产量已经相当于过去的三个玉门油矿。旧中国从1904年台湾苗栗县出磺坑油田出油、1907年陕西延长油矿投产开发,一直到解放前夕的40多年间,全国原油产量加在一起也只相当葡萄花油田的年产量。多么动人心弦的历史超越,为葡萄花油田增添了一个美丽的神话。
你看过电影《创业》吗?那部电影就是在这里实地拍摄的。回首人民共和国诞生十周年大庆的当日,从这里传出了一桩震撼全球的“爆炸性”新闻——在中国东北松嫩平原某地发现了石油。第一口油井打好时,地下喷出了黑色的金子,汇成了汹涌咆哮的石油湾……那些“头戴铝盔走天涯”的人们激动起来,疯狂地跳着、笑着、喊着,把帽子抛向天空,将油污涂满脸颊,眼含热泪,双手高擎过头顶,欢呼、雀跃……从此,东半球的中国版图上,出现了一个引起全世界瞩目的崭新地名:大庆。
“啊、大庆!中国有了个大庆!”举国上下无不扬眉吐气。
“工业学大庆”,伟大的毛泽东挥毫泼墨,脸上浮现满意的微笑……
这就是大庆地名的由来。就是在这里,铁人王进喜庄严地高喊:
“把中国贫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吧!”他不是诗人,然而他却禁不住用诗来抒发他满怀的激情。
葡萄花啊,草原上最美、最诱人的花!这花不是因为有了开拓者的泪泉、血雨、汗水的灌溉而更红火、绚丽吗?当初,一代铁人的足迹从这里开始,而今又一代铁人的足迹从这里延伸……
绿色的草原,黄了、又绿了,花开了又谢了,弹指间31个春秋过去了。这里的外观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帐篷、茅屋、荒凉、寂寞,已被高楼、大厦、富足、欢乐所取代。这里的学校、医院、商店、街道、公园,是现代化、全新的。这里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新建的图书馆、游泳馆,是国家第一流的。这里的电视每天可以收到包括广东、云南电视台在内的七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比省会哈尔滨还优越。一位从北京来的领导同志对厂长潘少贤热诚地说:
“你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
不知怎么遗留下的葡萄花这样一个地名,其实过去在这里吃葡萄只是一代代美好而遥远的梦。七厂建立以后,梦变为现实,这里真的开辟了葡萄园。葡萄花结出了硕果,如今每年人们能吃到这里自产的又甜又香的葡萄。这里地下的油矿被命为“葡萄花油层”。这里出版的报纸也称为《葡萄花报》。
葡萄花人的胸襟比这千里草原还要宽广,他们从来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
厂长潘少贤有位铁伙伴,他称他为“靠山”,就是厂党委书记李惠玉。李惠玉说:
“改革开放的路很难走,不平坦,可是越走越宽,而我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不好整,任重道远,如果不干,那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只有靠实干。”最后五个字他加重了语气。“只有靠实干”这是李惠玉的口头禅,也是葡萄花人精神风貌的写照。大庆在发展,大庆精神的真谛没变。
不久前,在一个飞雪的早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大庆油田,顶着纷纷的雪花,霍霍的朔风,走到了井场工人中间……江泽民总书记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说:“看了大庆,我对中国的事情更有了信心。各行各业都要学大庆……”他还纵笔题词,号召继续发扬大庆精神……
这事,激励着葡萄花人的心。采油七厂的人们,又在找差距,构思新的宏伟蓝图,去开辟更美好的未来……
葡萄花,草原上最宝贵、最诱人、永不凋谢的油海之花,愿你开放得更加鲜艳多姿!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大器早成之谜
——读《摄魂——戏剧大师曹禺》
林君雄
今年9月24日,是曹禺先生80寿辰。先生在23岁的时候,就创作出话剧《雷雨》,一举成名,接着又创作出《日出》《北京人》等力作,名闻寰宇。先生为什么会大器早成呢?他的一生是怎么走过来的?这在好些文学爱好者中是个谜。近读《摄魂——戏剧大师曹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个谜可以解开了。
这部35万字的文学传记,以创作为主线,展现曹禺先生的一生。
曹禺之于戏剧,起因于母亲的影响。母亲爱看戏,使曹禺从小就受着戏剧的熏陶。由于爱戏而爱文学,曹禺少年时代就贪婪地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著作,尔后又博览西方文学名著。中学时,他就以“曹禺”为笔名,在天津报纸上发表小说,由此迷上文学,以致后来在南开大学上了一年之后,毅然放弃南开学业,到北平清华大学上西洋文学系。爱好文学和文学素养,使曹禺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构思《雷雨》,而出身于官宦人家,深谙上层社会的罪恶、腐败和无法克服的矛盾,则是使曹禺的《雷雨》得以写得那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传记作者更着力描写的是曹禺对艺术的追求,是那么一往情深,几乎达到忘我的境界。写《日出》时深入下等妓院,在江安教学时老鼠钻进棉被而不知,读着契诃夫的名著竟忘了洗澡,酷暑躲在一条小轮船上写《日出》。一个又一个生活趣事,使我们看到曹禺剧作的摄魂力是怎么磨练出来的。
从这部作品中,读者还可以看到这位戏剧大师在恋爱婚姻中的几次经历。传记的作者不但写出大师在爱情生活上的欢乐、苦恼、结合、离异、生离、死别、秋雨、晚晴,而且把个人爱情和时代风云的内在关系、把个人婚变和艺术事业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这样,读者所看到就不再是高居于艺术殿堂之上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可敬可亲的作家了。
作者在后记中提到,曹禺先生对传记创作说过这样的话:
“我相信你们的采访和核实是到家的,我也信任你们会实事求是的。你们在史实基础上进行创作,这是你们的自由和权利,我无权干涉;因为你们只是用我的经历作素材,在写你们的作品。至于我,以我自己的作品和言行来让想了解我的人了解;你们从你们对我理解的角度,任贬任褒都无妨。”
曹禺毕竟是曹禺!


第8版(副刊)
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

  他仍在前沿
潘万提
十年的星期天,如果汇集起来,该有多少欢乐的浪花呢!他却将这500多个应该欢乐的日子,全部献给了别人。
1979年2月自卫反击战开始,他率领的一支分队直抵前沿阵地进行侦察联络。他和战士在山林潜伏了五天五夜。当火红的战旗漫过山头,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可在评功会上,他把一、二等功让给了战士,上级首长点名给他记功,他勉强“认”了个三等。
他的名字叫朱小国。
1981年,小国转业到郑州市金水区工商分局当局长。他说工作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个阵地。自那以后,工作没日没夜,星期天从不休息,大家称他“敢打硬仗”。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倘无强健体魄和顽强的意志,恐怕早就趴下了。
说市里要建一个大型集贸市场——花园路集贸市场。这在郑州可是破天荒第一遭哩!那年10月,全国首届青少年运动会在郑州举行,上级限定工期100天,国家提供的建筑材料,只占整个用料的1/4。小国想,这样的硬仗,不能推给别人,颇有点“舍我其谁”的气概。
于是自告奋勇,负责全面施工,并向上级立下了“军令状”。
他行李一卷,吃住全在工地。住不必说了。吃饭常常是两个烧饼加一碗白开水。他喜欢的话是:“要求下面做的,自己必须做到!”对于部下,小国的行动是无声的号令。工程迅速进展。
正在紧张施工的节骨眼上,家里来信说父亲病危。小国深夜回家,父亲已经故去。他迅即作了安排,撇下安葬费就要转回工地。大哥拽住他:“兄弟,父亲明天就要送出去了,说啥你不能走哇!”小国恳切地说:“哥,你只当我还在部队,事情太多,家中的事,就麻烦哥了。”
大哥无语,能说小国无情吗?
他连夜赶回工地,又投入新的紧张的工作。想起父亲,只能暗暗垂泪。
一座占地1.2万平方米的雄伟建筑,终于提前竣工。市局、市政府给他授奖、记功。小国确也晒脱了几层皮,伙伴们打趣说:“局长,你成了非洲兄弟啦……”
工商管理工作的立体性,使时间模糊了早晚界限,办公地点是流动状态。小国的身影,总是活跃在这支特种部队的最前列。他家乡在郑州市郊。为了查堵伪劣商品,打击违法经营,小国的摩托车常常没入夜色,巡遍了市区郊野,回来时,眉尖上挂着浓浓的霜露。
有人意味深长地说:“我看你回家要挨砖头了。”小国锋利地回答:“我就不信这个邪!”
前不久,他家乡的一所乡办印刷厂,没经批准就承印了一批武侠小说,小国闻讯迅速带人前去查封。接踵而来的是一连串的熟人。这个说:“请高抬贵手,不看僧面看佛面。”那个说:“别忘了,你的家还在我们乡哩!”他在这个印刷厂当校对的侄女也跑来说情。小国一面热情接待,一面轻声细语:“国有国法,局有局规,我咋能以情代法呢?”最后,还是根据政策作了处理。
家乡的干部或嗔或喜地摇头:“老朱还是当兵时的那个硬性子脾气。”
虽然风雨过早染白了朱小国的鬓发,他的军功章却增添了时代的光辉,一只抖动着红缨的号角,至今仍在伴着他大步前行。  (作者单位:河南省出版社)


第8版(副刊)
专栏:

  亚洲的太阳
——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作
沈洪胜
一改过去憔悴的面容
你跃然空中
向全世界热情地微笑
这是一种证明
回忆爷爷的时候
祖父已经死了
他的子孙也不再
扛着烟枪上炕头
于是
亚洲重又浮现太阳
一个世纪后终于
醒了
亚洲的太阳
血仍然是红的
骨头仍然是硬的
皮肤仍然是黄的
推开窗户
谁说亚洲的太阳永远枯黄
看 一支支雄鹰从这里腾飞
一个个骄傲在这里诞生
如蓝眼睛不相信的梦
回首总是曲折的慨叹
要感激那洋炮的轰击
治愈了祖父遗传的病
亚洲的太阳
猛然挥去那顶屈辱的缨帽
今天的巨人已不是神话
亚洲的太阳
向朋友微笑
全世界的兄弟为你鼓掌


第8版(副刊)
专栏:

猫头鹰[中国画] 高 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