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东方“太阳神”出土记
——记汉景帝阳陵丛葬坑男裸陶俑群
本报记者 孟西安
虽然她失去了双臂,然而那清俊的脸庞,明亮的双眸,半裸玉立的身姿,却成了世人心中美的象征。这是“维纳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女神的雕塑!
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中国2000多年前失去双臂的男性裸体陶塑群——黑发炯目,面色红润,胸肌隆起而又健壮匀称的躯体,显示着力与美和谐的统一。这是人们在陕西汉景帝阳陵看到的奇观。
面对这继秦始皇兵马俑和法门寺珍宝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一位老专家惊喜地高呼:“这就是中国的‘维纳斯’,是东方的‘太阳神’!”
    并非意外的发现
秦始皇兵马俑的8000虎贲之士,已成为“世界第八奇迹”;唐代法门寺佛指舍利和千件珍宝,又使世界为之倾倒……
“来中国,不到西安,不看秦兵马俑,不算真到中国!”据统计,仅1988年,陕西共接待外宾和海外侨胞、同胞就达36万人。西安西关飞机场太狭小了,国家决定投资4亿多元,在西安西北的咸阳原上,修建现代化的国际机场。然而秦都咸阳的遗迹,西汉9个皇帝和唐代12个帝王的陵墓,像颗颗珍珠嵌挂在咸阳古原上。
按照国家文物法的规定,机场施工必先进行考古钻探和清理。1989年元月23日,年过七旬的陕西省公路局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蔺继春来到咸阳,向省考古钻探公司咸阳分公司经理吴发荣等透露了一个讯息:省政府决定修一条机场通往西安的封闭式专用公路,施工前将由他们公司进行考古普探。
省高等公路管理局副局长黄怀宝还拍拍吴发荣的肩膀:“修公路是好事,但要保证地下文物不出事!你们若发现新的兵马俑那就是大喜事了!”……
这是一项特殊的任务。“看来要保证飞机上天,我们得先‘入地’钻探!”吴发荣喃喃自语。
今年3月6日,全队职工在吴发荣的带领下,来到原上安营扎寨。
汉景帝阳陵,位于西安市正北22公里、渭水北岸的咸阳原上,按照汉代皇帝与皇后合葬“同茔不同穴”的葬制,景帝与皇后的两个陵冢西东并立似两座山丘。3月7日,吴发荣带领钻探职工,就从阳陵王皇后墓冢南边的公路上由东向西开工。
3月10日下午,负责勘探收孔的王春琪意外地发现了“五花土”,接着发现了一个“问题坑”!
问题就是“钥匙”。翌日,他们又对“问题坑”进行探测。上午11时15分,当王春琪把洛阳铲打在地下7米深处时,突然听到“咔嚓”一声。
“注意,下面可能有文物!”
正说着,王春琪提起了洛阳铲,带起一块裹着黄泥的瓦块似的东西。大家连忙围拢上去,小心翼翼地剥掉黄泥,只见一块带有红肤色的俑块袒露出来。
“啊,是彩陶俑片!”
“哟,是陶俑肩头的残块!”
“弄不好,真是兵马俑呢!”……
    “太阳神”苏醒了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1974年,当秦兵马俑初被打井农民发现时,却被当成妖孽怪物,要不是考古工作者敏锐的目光,“世界第八奇迹”恐怕至今仍在地下沉睡呢。
考古钻探队员们在19公里长的路面上,先后打了36.7万多个探孔,发现了1条河(西汉长陵邑东护城河)、2座汉墓、3处陵园建筑遗址和4个阳陵丛葬坑!
先头“侦察部队”胜利完成任务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以王学理为队长的汉陵考古队,于5月19日开赴阳陵,开始对路面上4座丛葬坑和1个汉墓进行试掘清理。
那座汉墓打开了,但很遗憾:墓室已被盗空。然而4座丛葬坑的收获却颇丰:1号坑全长37米,宽4米,虽只发掘了坑的一端,但已发现了俑身;2号坑,长27米,已发现6个男性无臂裸体彩陶俑,同时发现了2乘双辕木质车和马蹄的痕迹;3号坑和4号坑分别长达288米和291米!虽仅试掘不到40平方米,坑中竟发现男裸彩陶俑500多件,已出土300多件!
记者有幸下到3号和4号阴凉潮湿的丛葬坑细细观察。只见生动形象、横竖叠压的裸体陶俑高约60多厘米,乌发黑眉,通体呈肉肤色,因无双臂,俑体显得修长,但结构合乎人体解剖原理,连男性性器官都雕塑得细微逼真;有的额头上还绘着朱红色的绸带。细一看,俑头神态各异,表情不一:有的脸呈鸭蛋形,眉清目秀,嘴角上翘,面带微笑;有的脸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大眼粗眉,神情冷峻;有的面部丰盈,额头开阔,双目平视,沉静怡然……
这些惟妙惟肖的男裸彩俑,在冥冥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后,终于苏醒了!
伴随这些男裸陶俑,还出土了数百件铁制或铜制的镞、弩机、矛、剑、戟、锛、凿、锯和半?钱币等文物。这些都是按实物3∶1的比例缩小的明器(供死人在阴间使用的模拟品)。考古专家袁仲一看罢感慨地说:“按实物3∶1一律缩小,这也是个创造。”
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考古工作者终于探清:阳陵丛葬坑共14排24个,而且坑坑都掏出了俑片。24个丛葬坑坑体总长度2600米,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加上间隔的面积占地总面积达9.6万平方米。虽然俑坑本身坑体面积没有秦俑目前3个坑1.9万平方米大,但占地总面积,却是目前秦俑坑的5倍!
    谜,在阳光下冰释
阳陵繁多的男裸陶俑和文物,像一面多棱镜,多角度地折射出西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汉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汉民族就形成于这个时代。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是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之子。文帝刘恒当政的23年间,废除秦代苛刑峻法,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同时要求官府节俭为政。“宫室苑囿,车骑服饰,无所增益”,在厚葬成风的秦汉之时,他则要求“治霸陵(文帝之陵寝)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史记·孝文本纪》)。刘启当政后,继承父业,继续“扫除烦苛,与民休息”,重本抑末,“劝农桑,益种树”,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出现了政治安定,国内殷富的局面:“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因此,历史学家班固发出这样的赞叹:“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
阳陵丛葬坑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佐证了史书上关于“文景之治”的记载和汉武帝时国力的强盛,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丛葬俑坑中只有男俑而没有女俑,也说明了“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
这批珍贵文物,还有着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曾担任过秦俑考古队队长的王学理介绍说—— 
6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咸阳杨家湾一座陪葬墓(据说是周勃或周亚夫的墓)的11个兵马人役陶俑坑中,出土了3000多陶人陶马。但这批陶人陶马有大有小,俑人面部表情没有阳陵俑人生动,身着的服装和铠甲是彩绘而成的;70年代,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4000多兵马俑,因地处比较低洼潮湿之地,色彩已不鲜明;秦兵马俑大如真人真马,军阵恢弘,气势雄伟,但个别武士俑也有比例失调之处,铠甲战袍也是用模子压出后然后彩绘。而阳陵男裸彩陶俑,虽也用了模子,但模压好以后面部又进行了精细的陶塑加工,更重要的是身体各部位按真人缩小,然后外穿做好的衣服。至今从俑身上依稀可辨麻织品的痕迹……
过去国外有一种说法,认为以往中国的雕塑是自东汉佛教传入后从雕佛才开始的,中国没有雕塑传统,也难写出自己的雕塑史。秦始皇兵马俑等陶塑的出土,已经否定了这种说法,而阳陵这批男裸彩陶俑的大量出土,再一次说明,中国不仅有秦俑,而且也有西汉阳陵这批写实主义的雕塑佳作。它不仅承袭和发展了秦俑雕塑艺术,代表了我国目前汉代陶俑的最高水平,而且也将在世界古代雕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眩目中的迷茫
阳陵“太阳神”们崛起,就像阳光猛然射入瞳孔一样,也会使人感到目眩和迷茫:丛葬坑的主人是景帝还是王皇后?地下的陶俑和文物究竟有多少?为什么这批裸体男俑都无双臂?……
丛葬坑的主人是谁?在考古专家中也有争议。一种说法是王皇后(?—前126年。汉武帝刘彻之母)。理由是:这些丛葬坑离皇后陵冢近(仅300米),经勘探景帝陵冢东、西、南部没有丛葬坑(北部是坡地,也不可能有);丛葬坑多,规模大,对崇尚厚葬和迷信的汉武帝来说,他为比父亲景帝晚去世15年的母亲大操大办丧事更有可能。但也有专家认为是景帝的丛葬坑。理由是,秦汉帝陵都是坐西向东,也就是说这组坑虽然离景帝陵冢远些,然而却在它的右前方。按以往的考古发掘来看,帝王陵的右前方大都有大型的丛葬或陪葬坑(秦公大墓、秦始皇陵都是这样)。
24个俑坑中,陶俑究竟有多少?有的说有几万,有的说有10万,还有的传闻有百万。有人说有4万多,是秦兵马俑的5倍。这个数字是根据11个坑和已试掘坑陶俑分布(每平方米10至15个)推算出来的。虽说有它的道理,然而文物部门却又以丛葬坑是24个不是11个,和24个俑坑不可能全是陶俑等理由,认为这种推算不科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巩启明说:“只有将来考古发掘全部完成了,才能说清具体数字。”他又认为,24个坑中埋葬陶俑笼统地说有“数以万计”还是可以的,但切不可说得过死。
阳陵男性裸体俑为什么都没有双臂?人们都认为这是个谜。根据俑体肩部两侧都有贯通胸腔的圆孔来看,俑的手臂是后安装上的。专家们又做了以下推测:第一,手臂是木制的,经过漫长岁月,已经腐朽;第二,手臂是铜铸的,因多次被盗,铜臂被盗走;第三,可能仍是陶臂,许是因为未及做成或堆积在其它坑中待装。究竟是何原因,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才能释疑。
虽然这一考古发掘工作仅是开始,但已引起了国家文物局和省市领导的重视。省委书记张勃兴、咸阳市委书记祝新民和省文物局局长王文清立即到现场视察指导;副省长孙达人、刘春茂指示交通等部门将公路改线北移,避开这组丛葬坑。
咸阳国际机场一期工程今年年底可望交付使用。不久的将来,一座恢弘壮观的阳陵博物馆一定会拔地而起。那时,国内外宾客一下飞机,就可看到阳陵的奇观以及茂陵古朴的石雕和顺陵大型石刻……用当地农民的话来说,“咱这坑里的泥人,会引来成千上万的洋人哩!
(附图片)
出土的陶俑,均为男性裸体(穿着衣服全部腐朽),高约62厘米,除眉发、须、睛为黑色外,俑身通体呈橙红色绘彩。体形修长,比例匀称,符合人体解剖原理。
考古工作者在细心发掘清理陶俑。
考古工作者在西汉景帝阳陵丛葬坑试掘陶俑。
(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 安克仁摄)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沈阳市沈河区领导从实践中尝到甜头
正确决策离不开科学论证
对计划上马的一百一十三个项目重新科学论证,刷掉一百零七个,挽回巨大损失,通过审查的六项投资少效益好
新华社沈阳8月30日电 (记者姜敏)让科学参与基层决策,出现了沈阳市沈河区的一些领导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他们最近对全区去年计划上马的113个项目重新进行科学论证,只有6项通过,其余107项统统被刷掉,挽回了巨大损失。
沈阳市沈河区计划上马的这些项目,差不多都是盲目决策的产物,决策的依据不是科学论证,而仅仅是“碰碰运气”、“也许赚钱”的一厢情愿。区里一名顾问提出上重稀土分离项目,自称是第三代研制成果,投资只需200万元,不到两年便可收回全部投资,决策者生财心急,欣然应允;区属某厂想转产,有人推荐上系列精细化工项目,决策者急于求成,花了上万元买来设备……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派出的12名科技人员,最近来到沈河区各级组织担任副职,帮助工作。区领导请他们对区街新上项目进行审查、考察。他们从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生产的可行性、市场销路、经济效益等方面,重新评估、论证,6个投资少、技术可行、市场前景好、效益好的项目获通过,107个技术落后、销路不畅、污染环境的项目被“红牌”罚下。
沈河区大南街道新上的耐高温防爆防腐热电偶项目,经高级工程师梁喜荣论证后认为,这一项目技术先进,可以顶替国外进口产品,满足国内油田生产的急需;科技人员帮助论证并筹建的超真空应用技术所,今年已生产出真空器镀件产品,为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有关试验装置提供了配套部件,销路见旺,备受青睐。
立项113个、否定107个的事实,在沈阳市沈河区引起了颇多议论。区里一位负责同志说,我们对这些项目也议论过,但由于忽视科学论证,估计差不多就拍板了,所以决策的成功率不高。区工业局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少则耗费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的项目被否定,不仅挽回了经济损失,而且使我们认识到,决策科学化是何等的重要。我们迫切希望有更多科技人员到基层来,帮助我们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郊区三岁以上儿童入园率超过百分之五十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苏会志)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京郊幼教事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郊区已有了2216个托幼园所,3岁以上儿童入园率达54%。
北京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京郊85%的乡建立了中心幼儿园。1989年后郊区各县投资978万元兴建的30个中心幼儿园,可以同城里的幼儿园相媲美——有大批玩具、游艺器械和宽敞的活动场地。
京郊各县还把提高幼儿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个县普遍对幼儿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目前已有近700人取得了教材教法合格证书,2297人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幼儿教师总数的1/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重整旗鼓 再送瘟神
沅江市采取得力措施加强血防工作
本报讯 全国血吸虫病严重疫区之一的湖南沅江市,今年以来垸内垸外出现了一支支的查螺灭螺队伍,为人畜查病治病的血防小分队又活跃在山丘湖乡,近千名生命垂危的晚期血吸虫病人,如今大都有单位帮助治病。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是血吸虫病的老疫区。据市志记载,1889年外国人就在洞庭湖地区的沅江一带发现了血吸虫标本。为了落实毛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沅江在60年代和70年代曾打了一场送瘟神的人民战争,48个乡镇有24个乡镇基本上消灭了血吸虫病。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沅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再度回升,共查出血吸虫病人6.8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10%。
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时,市委、市政府联系这些典型病例进行了讨论。市委书记赵炳坤说:“群众的疾病就是我们领导的心病。”市长黄鸣皋说:“疫情如此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各级领导再不引起重视,叫群众怎么相信我们是在干社会主义?”基于这种认识,市委、市政府把关心血吸虫病疫区人民的疾苦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件大事来抓,市里调整充实了血防领导小组,还增拨了20万元血防费。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在国家包不了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决定适当减少他们的摊派款和水利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的10多名领导带头各联系了一户晚期血吸虫病人。
由于措施得力,全市血防工作出现了转机。到7月中旬,农村近千名晚期血吸虫病人大都有单位与他们建立了联系户,仅市直143个二级机构以上的单位,就联系了162名农村晚期血吸虫病人,其中,由这些单位帮助治疗已出院的35人。    (袁招军 黄剑明)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希望出售租赁科技录相带
编辑同志:
近年来乡镇录相放映比较普及,而且走村串户,上门放映,深受农民欢迎。随着全党重视农业,科学种田蔚然成风,但是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是一个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靠村、镇干部,靠农村有线广播只是一个方面。我们乡镇党委、政府急需短小精悍的电视录相带科教片,比如《水稻二化螟虫的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等等。因为一旦拿到科技录相片,乡、镇一级便于组织农民观看,农民也可自己请录相队下乡放映。希望有关录相制品厂多制作一些科技录相片;希望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多发行科技录相片。
    四川彭县红岩乡政府农办、乡科协 丁穆松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农民呼唤科教片
编辑同志:
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逐步实施,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农业科技人员少,教育设施差,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特别是还有一部分农民是文盲和半文盲,仅靠科技书刊难以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前些年,电影队来俺村放电影,总要加演几部科教片,生动、形象、直观,群众看得懂,学得快,很受欢迎。这几年,不知为什么,放电影的一来,不是演拚刀子,就是放亲嘴的,很少看到科教片。
建议有关部门能够从科技兴农的战略全局出发,多拍一些科教片,并疏通发行渠道,尽快把科教片送到乡下来。
河南省尉氏县蔡庄乡农民 郑天佑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简讯

  教科文简讯
▲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会员、安徽省黄山市书法家张怡清近日赴法国巴黎进行中国书法艺术讲学、交流和个人书法作品展览。他因研习清人郑燮书法艺术有心得、出新意,人称之为“板桥张”。 (黄文)
▲大型连环画丛书——《史记故事连环画》日前由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丛书为大三十二开、共四册,精选了《史记》中的八十四个故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司马迁著《史记》的西汉,分别以某一历史人物为中心,展现了我国古代上下三千年间历史人物的大智大勇,是一套帮助青少年学习历史的好教材。 (刘茜)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装甲兵技术分册八月二十三日在北京出版。全书共分七个门类,五十八个学科。《装甲兵技术分册》由总参谋部装甲部主编,共十三万余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装甲兵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装甲兵发展情况,中外装甲兵武器装备,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金玉)
▲专为少年儿童编写的《看图学科学》丛书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以新颖的内容、独特的风格、精美的图画、生动的文字向少年儿童介绍科学知识和科技发展史。 (友光)
▲《智慧泉》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信息量大、实用性强,专门介绍生活小经验、小窍门、小知识,是一本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百科读物。 (忠辉)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讨论(四)

  走中国特色的高技术发展道路
中国科学院政策局
高技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它既需要有研究的基础,更依赖市场的需求。高技术产业的形成是一个成功的技术创新的过程,它既需要成功的技术,更需要有利于高技术成果商业化的条件和环境。
结合国情,按照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应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要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传统产业和基础工业,高技术产业的规模经济的形成也取决于它能否向其他产业扩展和渗透。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主体仍然是传统工业。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传统工业的改造和升级换代,必须依靠高技术。因此,中央和地方的科学、技术、经济规划、计划必须在这样的高度上达到整合;资源的配置既要体现高技术产业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又要满足使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
——处理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关系。国际化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特征,是当代基本趋势之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如此。高技术产业的主要技术来源、元器件供应和市场都是国际性的。我国近年的实践表明,对于高技术产业而言,即使是国内竞争,其背后仍然是国际竞争。因此,发展高技术产业一定要面向国际市场,力争在国际范围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产品技术指标及性能价格比应以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为目标。
——高技术产业能否在某个地域健康地生长,受地方经济结构、工业基础、技术与经营的支持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多种因素制约。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发展不仅能带动地区的加工工业及第三产业,还能带来人才、信息的相对集中,造成产业群的互补与竞争格局,进一步刺激新的投资与创业活动。因此,地区需根据自己的条件适当地规划包括高技术在内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适合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与优先领域。同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企业与所在地区的关系等等,需据此调整到一个新的水平上。
——高技术产业与国防工业的关系。军民结合,共同促进,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本模式。经过40年的建设,我国国防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好的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其中有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国防工业整体优势的发挥,不利于高技术向其他产业的扩散与渗透,国防工业也未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如何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利用国防工业已有的技术优势和生产基础发展高技术产业,这既关系到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道路的选择,也是在变化了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国防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出路所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