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允许成员国超产
新华社维也纳8月28日电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部长们今天在这里继续举行非正式磋商,并定于明天召开紧急会议。
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石油部长仍未出席会议。根据欧佩克的有关规定,举行价格监督委员会会议必须要向欧佩克所有13个成员国正式发出邀请。
参加欧佩克非正式部长会议的11国部长们在昨天夜里以多数同意达成原则性意见,暂时取消今年7月27日欧佩克日内瓦部长会议上决定的今年下半年的石油生产限额。允许各成员国超产,以弥补由于国际对伊拉克和科威特实行贸易禁运而出现的石油市场缺额。由于伊拉克和科威特两个国家的石油被禁止出口,国际石油市场每天减少了400多万桶石油。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国北海油价下跌
据新华社伦敦8月28日电 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的每桶价格,本周初比上周末下跌了4个美元以上。
布伦特原油今年10月份的期货价在伦敦石油市场24日收盘时为每桶30.20美元,27日以每桶26.25美元收盘。
石油市场分析家们认为,由于海湾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战争“很可能”爆发,油价剧升的危险依然很大。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由“缓胀”一词谈起
孙毅
面对时下美国经济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甚至连现有的英文词典也难找出恰当的词汇来描述。倒是美国的《纽约时报》棋高一着,最近,他们创造了一个新词——“缓胀”(Slugflation)。据称,这是一个由增长滞缓(Sluggish growth)和通货膨胀(inflation)构成的组合词。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泛流行的“滞胀”并无很大区别,无非是说在经济处于缓慢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也在上升。
不过,该词的发明者确有其精明之处。他们在解释该词含义时,声称其所指并不是一般的经济停滞,而着意说明:这是指的在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同时国内经济持续“不同寻常”的增长。他们认为,由于使用了“不同寻常”这样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这样,“缓胀”一词似可囊括目前这种难以名状的经济现象。
我们暂且不去计较这个词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当前美国经济的现状,但从中却可以窥视出这个词的发明至少反映了目前美国人对经济形势评判时一种迷惘的心态。
现在的美国经济的确“不同寻常”,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凡国内失业率下降,工厂开工率上升之时,国内经济本应出现繁荣才对,目前美国的就业率、开工率与10年前相比提高了许多,即使同前几年相比亦没有明显的下降,但国内经济仍渐渐滑向衰退的边缘;面对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联邦储备委员会又迟迟不肯放松银根,甚至听任美国经济短期内将遇到衰退的威胁。另外,联邦储备委员会实施高利率政策已一年有余,通货膨胀率非但无任何下降的苗头,反而在不断上升;如今,连国外的投资者们也对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抱怀疑态度。尽管美国利率高,却未能吸引住外国的投资者,甚至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自1983年以来第一次外国人出售美国债券多于购买美国债券的现象……如此等等。
实际上,用“缓胀”一词是不可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当前美国经济现状的。看来,现有的西方经济理论,“新古典学派”也好,“货币学派”也好,“供应学派”也好,面对眼下的美国经济问题,不仅难觅良方,而且在解释其原因时,难以自圆其说。不过,美国经济走到今天这一步,倒也有妙处,就是给那些词汇专家、经济学家们一个绞尽脑汁、争取出人头地的好机会。


第7版(国际)
专栏:海外见闻征文

  海外归来话休戚
江时森
听人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医生是最赚钱的职业,尤其是日本和美国,医生月收入常高于政府要人和达官贵人。港澳台胞、海外侨胞甚至不少洋人,常喜欢来我国求医,有些人为了一颗牙疾,也跋山涉水而来。对此,原先我百思不得其解。
去年秋天高气爽,我有机会东渡日本。出于职业上的缘故吧,当然也乐意于打听外国医生行医诀窍。
我参观了日本一家著名大医院,其设施堪称世界一流。闲暇之际去访问一些病人和参观特殊检查。一例患者的诊断过程使我难忘。该例70高龄女性,患心动过缓入院。医生为其作了8项造影检查,共耗资70万日元。按照日本人月均工资1000美元计,此次就医就用去相当于5个月的工资。日本还有一项规定,凡住院者必须有保险公司保险,入院后必须无条件服从诊断治疗。可真是“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无钱莫进来”。我问该病人的经治医师为什么要给病人作诸多检查,而其中有些检查是大可不必的,既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又增加了病人诸多不必要的痛苦。他直率地说,这是科研和经济效益所需要!
日本如此,泱泱超级大国美国的情形又如何呢?一位曾留美进修两年的教师谈起他在美时终生难忘的一件事。这年,他妻子从大陆去美探亲前,他从大洋彼岸多次打电话回国,忠告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的妻子,一定要准备好注射器和治疗该病的药物异搏停。妻子暗自纳闷,美国还缺这些玩意儿?但她终于买了3副注射器和10支异搏停,愉快登上银鹰。岂料一下飞机,丈夫打开行李箱一看,不禁目瞪口呆——由于行李搬运不当,注射器和药物全部打碎!
一次夫妇二人外出,妻子突然发病,不得不去医院就医。这次就医前后共花去800美元,各种名目收费达14种之多。800美元,相当于一般人1个月工资。而在我国,治这种病,最多花5元钱。回忆往事,这位老教师深有感慨:“有比较才有鉴别,尝过资本主义制度下酸甜苦辣的人,才真正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幸福啊!”
我是南京一所医院的医生。几年前,我们医院收治了一位来自东南亚的患心肌病的华侨,他回国观光期间病情加重,发生顽固心泵功能衰竭。病重期间,我常见他痛苦不堪,辗转病榻,但从不诉说何处不适。由于我们精心治疗护理,及时发现阳性体征。我暗自称赞他的毅力。事后,我问他为何不将痛楚告诉医护人员。起初,他只付之一笑。
当他一月后康复时得知整个住院医疗费用仅2000余元人民币,竟如释重负,谈笑风生,和盘托出隐秘——他侨居国的医疗技术先进,但医疗费之高,令人咋舌。他曾就医于某大医院,为这次治病他家竟负债累累。
更使我惊奇的是,他说在侨居国住院期间连按信号灯叫医护人员每次也需付相当于5美元的劳务费。医护人员看望病人的人数愈多、次数愈多,病人需付的钱也就愈多。难怪他在我院病重期间多次嚷着不要许多医生来给他看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在住我院期间,受到全科医务人员尽力抢救,仅特别护理就达20多天。我也曾在病人最危重期间与他共同度过7个不眠之夜。经过一个月的抢救,终于使他得以康复。直到今天,他回国时一番发自肺腑之言,仍不时在我耳边回响:“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的医疗制度,才真正实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元债券在世界比重下降
美企业贷款难 消费者信心减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据8月25日一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报道,在今年上半年新发行的国际债券中,美元债券所占比重下降到战后最低点。同期,日元债券却大幅度上升。
据统计,在上半年发行的国际债券中,美元债券比例为32%,而在80年代初期它的比例高达60%。
在1981年,欧洲货币单位债券仅占国际债券总额的0.5%,今年上半年它的比例上升到9.7%,第一次超过西德马克债券所占的比例。
1981年,除美元债券外,最有吸引力的债券是瑞士法郎债券,在全部国际债券中所占比例名列第二,为18%,可到今年上半年,它的比例下降到10%。
今年上半年,日元债券在发行的全部国际债券中的比例上升到第二位,由1981年的6%上升到12%,增长一倍。同期内,英镑债券所占比例也由3%上升到11%。
新华社华盛顿8月27日电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7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美国寻求贷款的企业,不管规模大小,都存在着贷款难的问题。
报告对调查作出回答的银行表示,自5月份以来它们已进一步收紧了与兼并和收购无关的企业贷款的标准和期限。调查还发现,银行对商业性房地产的贷款也停止了。
报告认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出现储蓄贷款业危机和美国经济增长全面减速的情况下,银行业在贷款方面更加趋于保守。
据新华社纽约8月28日电 据设在纽约的会议委员会28日公布,美国的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已降到了7年来的最低水平。该机构编制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1985年为100),8月份比7月份下降了18个百分点,降到83.8。
会议委员会消费者研究中心常务主任费边·林登说,如果海湾危机不尽快解决,美国的消费者在花钱方面变得更加迟疑不决,那么,美国经济很快就会陷入衰退。


第7版(国际)
专栏:

  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再度升值
新华社东京8月28日电(记者王大军)受海湾局势的影响,今天东京外汇市场上日元又进一步升值,1美元一度可兑换142.95日元。今天日元对美元的收盘价为1美元兑143.20日元,日元汇率比昨天收盘价上升了1.60日元。
上午,此间传说伊拉克部队从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区后退,下午又传来石油输出国组织将决定增加石油产量的消息,投资家因此大量抛出美元,推动了日元升值。
据此间外汇市场人士说,只要中东形势不急剧恶化,日元汇价将继续上升。


第7版(国际)
专栏:

  金价继续下滑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综合本社记者报道:由于对中东冲突升级的担心有所缓解,人们抢购黄金的热潮有所减弱,近两日来世界黄金价格出现大跌势头。
28日,伦敦市场收盘时,黄金价格由上周五的411美元一盎司降到382.25美元一盎司,下跌28.75美元。
纽约市场上的黄金价格27日每盎司下跌26美元多,28日又跌4.50美元,昨天接近收盘时又跌到了384.50美元一盎司。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研究地震电磁效应
据新华社伦敦8月28日电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日本科学家在大气条件下测量岩石锯齿形断裂放出的带电粒子,研究地震的电磁效应。
地震能够在地表引起异常电磁效应,如发光和电位变化等。但是这些异常电磁效应的来源一直是个谜。有一种理论认为:地壳中的岩石在内应力作用下断裂时,放出带电粒子,引起异常电磁效应。
茨木机械工程实验室的江本和东京一家公司的桥本用实验来验证这种理论。他们发现,吸湿性岩石如玄武岩和安山岩等,在潮湿时放出的带电粒子,比无水岩石如花岗岩等放出的带电粒子高100—1000倍。吸湿性岩石的湿度越大,放出的带电粒子就越多。
专家们认为,岩石断裂可能通过两种方式放出带电粒子。干岩断裂时形成强电场,使电子变成迅速运动的自由电子。吸湿性岩石如果不潮湿,断裂时几乎不放出带电粒子。


第7版(国际)
专栏:

  南极受污染威胁
随着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和旅游活动的增多,南极大陆正受到污染的威胁。
智利大学生物学家何塞·巴伦西亚说,目前每年到南极的人数达3000人,其中大部分是旅游者。


第7版(国际)
专栏:

  二氧化碳积聚加快
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说,过去4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增长了百万分之一点七一。使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了万分之三点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阻挡地球上的热量散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联生态破坏严重
据塔斯社报道,近一些年来苏联的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最近几年来,流入伏尔加河的未净化污水增加了3倍,流入亚速海的污水增加2倍,流入贝加尔湖的污水增加了50%。去年污水排放总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340亿立方米。向大气排放的有害物质简直多得骇人听闻——6000万吨。现有68个城市实际上已成生态灾区。杀虫剂用量增加了3倍,现在一些地区土壤中铅、汞、铜的含量超过最大容许浓度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民航禁烟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呼吁全世界所有的航空公司在民航客机上禁止吸烟,以使那些不吸烟的乘客免受“被动吸烟”之害。(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德臭氧含量急增
据报道,在西德奥斯纳布吕克每立方米空气中臭氧含量达到234微克;在汉堡附近达312微克。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每立方米空气中臭氧含量为60微克。
位于20—25公里高空的臭氧层中的臭氧在不超过一定标准时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而使大地生物免受危害。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夏洛特市在改建中注重整体规划,把建筑、园林、草地、水池巧妙地融为一体,其环境令人耳目一新。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