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联合国预防犯罪大会上指出
中国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新华社哈瓦那8月27日电(记者周淑霞)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第8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代表邵文虹今天指出,中国政府重视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
邵文虹在发言中说,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多数地区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她说,中国有11亿人口,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亿多。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在许多地方呈上升趋势。她说,根据我国未成年人的总的状况,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在坚持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把对未成年人的立法和司法保护放在了重要位置。
中国代表认为,建立和完善少年司法制度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为了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审判机关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职能作用,我国在近年来逐步建立和发展了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又称“少年法庭”),这是中国司法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我国的少年审判工作是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我国对青少年罪犯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同时结合考虑少年犯的特殊性而建立的。
她指出,少年法庭在案件审结后要继续做大量工作。对于被收监服刑的少年犯,少年法庭主动与少年犯管教所联系,介绍少年犯的犯罪原因、表现,使对少年犯的帮教工作有的放矢。对于被判处缓刑、管制和免予刑事处分的少年犯,少年法庭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街道居民委员会共同制定帮教措施。
她说,目前,我国的公安、检察、司法行政部门正在同法院一起努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少年法庭,促使其朝着制度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新华社哈瓦那8月27日电 联合国第8届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27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开幕。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指出,当前国际性犯罪现象急剧增多,强调应特别关注青年犯罪问题。他重申古巴支持制止贩毒活动的努力。
包括中国司法部长蔡诚在内的来自12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这次大会。在12天会议期间,代表们将讨论有组织的犯罪、恐怖主义和少年犯罪等议题。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在预防犯罪方面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


第7版(国际)
专栏:

  为弥补石油市场每天约四百万桶缺额
欧佩克多数成员国同意增产
据新华社维也纳8月28日电(记者刘钢)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绝大多数成员国昨天夜里在这里就提高各成员国石油生产限额达成一致意见。
在27日晚上举行的欧佩克非正式部长会议上,11个与会国除伊朗外均同意允许各成员国提高自己的石油产量,以弥补由于国际上对伊拉克实行贸易禁运而造成的国际石油市场的短缺。
伊拉克自吞并科威特以来,联合国安理会的禁运措施使得伊拉克生产的石油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每天约400万桶亏空。
在这种背景下,欧佩克成员国从本月26日起在维也纳召开了非正式部长会议,讨论海湾危机及油价形势。欧佩克13个成员国除伊拉克和利比亚以外都派部长级代表参加了会议,正在流亡中的科威特财政大臣阿里·哈利法·阿斯比也出席了会议。经过两天的讨论,最后大多数成员国同意提高欧佩克的石油限产指标。但伊朗对此表示反对,伊朗石油部长吉拉姆·礼萨·阿加扎德认为,目前并不需要提高石油产量,因为各国的石油储备都很充足。在欧佩克内部,就是否马上增产存在分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联酋、科威特等,主张立即增产,伊朗、利比亚、尼日利亚、伊拉克等反对增产。
从28日起,欧佩克将在这里召开正式部长级紧急会议,并可望就提高欧佩克石油生产配额的问题作出决议。据有关人士估计,利比亚有可能也派代表参加这次紧急会议。


第7版(国际)
专栏:

  黄金价格大跌
每盎司下跌26美元以上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纽约消息:27日纽约市场上每盎司黄金价格下跌26美元以上。
纽约商品交易市场收盘时,每盎司黄金价为388.30美元,比上周五的价格下跌26.10美元。
同一天,其它金融市场金价也都大幅度下跌。分析家认为,金价下跌与伊拉克货船同意接受外国军舰检查的传闻有关。


第7版(国际)
专栏:

  发展中的世界“汉语热”
——记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
本报记者 柯月霖 陈树荣
采访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对于我们中国记者来说,感到既亲切,又方便,因为没有语言障碍。讨论会聚集了来自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五十多名代表,都说着同一种语言——汉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增加了会议的融洽和活跃的气氛。(见本版照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的憧憬,汉语教学在全世界迅速发展,成为跨国家和地区的一门语言科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汉语课。美国汉语教授白慕堂告诉记者,他一九六五年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汉语时,当时只有七名学生,现在增加到了七十多名,增长了十倍。至于像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等著名大学,学汉语的学生一般都在二三百人以上。在美国已有二百多所高等院校先后设立了中文系或汉语课专业。美国的部分中、小学也推广了汉语教学。记者还采访了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代表,他们的情况大体相似:十年来学习汉语的学生均有大量增加;现在的问题是师资明显不足。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那里掀起的“汉语热”尤为红火。日本汉语教学的特点是多样化:形形色色的学校,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再加上电视和广播的普及,形成了视听结合、专业和业余结合、早中晚时间结合的汉语教学网络。记者采访了一个小型的汉语学校——《朝日中国文化学院》院长吉田实。他原来是《朝日新闻》社的记者。《朝日中国文化学院》现有学生二百六十人左右,每天开四个班: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
“自从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后,在苏联也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这是苏联远东大学汉语教研室主任哈玛托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今年以来,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其他城市的学校,纷纷设立汉语课。在哈玛托娃执教的远东大学,现在参加汉语学习的学生已增加到一百多名。每年还派学生到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留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华语研究中心主任卢绍昌对记者表示,新加坡政府在推广汉语教学上出了大力。汉语已被定为当地官方使用的语言之一。新加坡国立大学通过本科和夜校教授汉语,大大地促进了汉语的普及。为了使社会用语规范化,还专门设立了华语研究中心。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第一次来北京参加汉语教学讨论会的台湾代表何景贤先生。何先生是台湾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知名学者,他所创办的中华语文研习所设有五个教学中心,有外籍学生一千五百多人。何景贤先生对记者说,推广汉语教学对海峡两岸来说,目标是一致的,可以而且应该进行合作。对于这次会议,何先生兴奋地表示,“有三百位学者参加、宣读了三百多篇论文的大会,完全是以文会友、共同切磋为目的,使大家受益匪浅。我个人在会上也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我第一次回来受到热情的款待,诚恳地交换意见,使我对中国未来统一的信心更为坚定。”何景贤先生这番热情洋溢的讲话,预示着海峡两岸的学者将有可能携起手来,为推广汉语教学而共同努力。这对促进中国的统一,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无疑大有裨益。
“汉语热”是否能长期持续发展下去?这是代表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代表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汉语将大有用武之地。英国科技发明报道专家迈克·克鲁斯就预言,汉字将是声控计算机的第一语言。“汉语热”目前正值方兴未艾,大有继续升温的势头。这是代表们比较一致的看法。
(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推行“全国互助计划”
墨西哥开展扶贫运动
本报墨西哥城电 记者郭伟成报道:墨西哥正在大力开展一项大规模的扶贫运动——“全国互助计划”。
该计划总协调员、国家计划预算部副部长卡洛斯·罗哈斯透露,自从推行这一计划以来,全国已有数百万贫困及落后地区的群众受益。罗哈斯说,8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墨西哥遭受严重的经济衰退、迫使国家减少公共投资、社会福利受到严重影响。据1988年统计,墨西哥全国8100万人口中,有173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萨利纳斯总统执政以来提出“全国互助计划”,重点改善落后地区与贫困阶层的社会福利状况。为此,墨西哥政府去年投资1.4万亿比索;今年又翻了一番,达2.7万亿比索。连同地方预算,投资总额将达4万亿比索。政府并动员、鼓励全国各行业的私人部门也参加互助计划,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这项大规模的扶贫运动包括教育、卫生、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另外,还将重点扶持渔业、小矿业、小咖啡种植园等。墨西哥政府认为,大规模扶贫不仅体现社会正义,而且关系到巩固国家的主权。


第7版(国际)
专栏:

  马来西亚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近年来,马来西亚为改变单纯依靠出口初级产品的局面,大力发展汽车等制造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目前,马来西亚已成为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钢铁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据预测,在本世纪最后的10年里,马来西亚钢铁的需求将以8—10%的速度增长,10年后将达到400—500万吨,而目前年产仅200万吨。为此马来西亚政府制订了钢铁产量10年翻番的宏伟计划。主要措施一是大力发展民族钢铁工业。马来西亚最大的国营钢铁厂计划投资5.25亿马元(约合2亿美元),使钢坯年产量从目前的75万吨上升到1992年的120万吨。同时,对原有钢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以及生产出质量更高、品种更多的钢铁产品。二是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办钢铁工业。马来西亚政府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上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大量廉价的熟练工人。据估计,在马来西亚生产一吨钢材,成本比南朝鲜地区少1/3,只有日本和新加坡的20%。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或准备向马来西亚投资,发展钢铁工业。    
   (姜滨编译)


第7版(国际)
专栏:

  “哈勃”望远镜为何工作失常?
姜岩
今年4月24日,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被“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人们称它是天文学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令人遗憾的是,6月底,美国宇航局宣布“哈勃”望远镜两个镜片中的一个存在着“球面象差”,聚焦不准,不能正常工作。
按设计要求,该望远镜的精度为0.1角秒,是现在地面望远镜通常能达到的10倍。而目前该望远镜的精度仅为0.7角秒,地面望远镜在晴朗的夜间也能达到这一精度。“哈勃”望远镜的事故使天文学家先前的许多美妙设想成为泡影,被称为一个“悲剧”。负责“哈勃”望远镜研制和发射的美国宇航局认为,问题极可能发生在加工之前的设计阶段。制造镜片前,必须设计一个透镜参照系统,但科学家认为这个系统的某个参数算错了。
美国宇航局承认,他们花了大量精力去检查镜片的光洁度,就是没有想到去检查它的形状,谁也没料到它形状上的误差是其光洁度误差的250倍!另外,他们在发射前从未将两个镜片组合检查,因为那样做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构架,得多花上亿美元,所以他们仅用计算机进行了模拟实验。这样一来,“哈勃”望远镜竟将问题带到了天上。
一个耗资15亿美元,反复检查了9年的望远镜,工作后竟出现了“球面象差”,而且这么大的差错“竟会从眼皮底下溜过去”。对此美国国内怨声四起。
美国议员们纷纷强烈要求白宫应彻底检查一下美国宇航局的长期目标,包括370亿美元的“自由”号空间站,500亿美元的气象卫星系统和30年内使人类登上火星的设想等。
然而,庆幸的是,一个光学专家小组宣布,“哈勃”望远镜的缺陷可以彻底弥补。它还能拍摄有价值的图片。目前有两个补救方案,一个是1993年当航天飞机对望远镜例行检查时将它带回地面并更换镜片;第二个是1993年让宇航员在望远镜上安装一个校正透镜系统。尽管后一个方案会使望远镜的精度比原设计的精度有所下降,但宇航局还是倾向于后者,因为他们已有了去太空检修的资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