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委员长会议决定
人大常委会15次会议月底召开
将听取李鹏总理关于国际形势和访问东盟三国报告等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言人张虎生今天宣布: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将于8月28日在京开始举行。
张虎生说,委员长会议建议本次会议的议程主要包括:听取国务院总理李鹏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访问东盟三国的报告;听取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关于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听取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关于科学技术工作的报告;听取国务委员、亚运会组委会主席陈希同关于第11届亚运会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等。
据介绍,本次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归侨、侨眷权益法草案。会议还将审议国务院提请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草案的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草案的议案;国务院提请审议批准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三方协商促进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公约。
新闻发布会上,张虎生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
经济特区艰苦创业结硕果
外商实际投入四十多亿美元 年出口额占全国一成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张毅)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拉开了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10年过去,特区面积不断扩大,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成为我国吸收外资的热点、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充分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作用。
10年前,新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特区总面积只有338.37平方公里。随着特区发展的需要,珠海、汕头、厦门先后扩大了特区面积:珠海特区由6.7平方公里扩大到121平方公里,汕头特区由1.67平方公里扩大到52.6平方公里,厦门特区由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和鼓浪屿,达到131平方公里。加上1988年建立的海南经济特区,5个特区的总面积已达到3.45万平方公里,比10年前扩大了100多倍。
经过10年开发建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特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初步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海南建特区两年多,能源、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惊人,投资环境基本具备。据国务院特区办提供的数字,至今年6月底,5个经济特区累计签订外商投资合同6400多项,协议外资金额101.8亿美元,实际投入40多亿美元,占全国“三资”企业数目、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投入金额的1/4左右。
5个特区充分利用开放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1989年,除海南外的4个特区工业总产值达214.4亿元,比建特区前的1979年增长17.8倍。外商投资的工业企业产值已占4个特区工业产值的51%。海南建特区的第二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分别比建特区前的1987年增长63.4%、66.5%和110.8%。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特区的出口创汇能力,1989年5个特区出口额达38.5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近1/10。今年上半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特区出口20.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
地处沿海的5个特区,还为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搭起了一座桥梁。目前,全国各地和中央所属单位在特区开办了数千家内联企业。1989年,海南特区外引内联的工业产值达到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3.8%。这些内联企业通过特区这座桥梁,更多地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交换和竞争。


第1版(要闻)
专栏:

  五百家最大工业企业评价结果表明
大型企业骨干作用日益突出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李年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今天联合发布的“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及行业50家评价”结果表明,1989年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额同1988年的500家相比,分别增长了19.5和17.2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企业的经营规模有所扩大,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及行业50家评价”已进行了3年。这一评价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已成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咨询依据。
按销售额排序,名列1989年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前10位的企业是:鞍山钢铁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武汉钢铁公司、燕山石化公司、首都钢铁公司、上海石化总厂、胜利石油管理局、抚顺石化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茂名石油工业公司。
与1988年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相比,1989年销售额增长最快的10家企业是:洛阳炼油厂、九江炼油厂、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武汉石化厂、石家庄炼油厂、前郭炼油厂、镇海石化总厂、哈尔滨炼油厂、昭通卷烟厂、安庆石化总厂。利润额增长最快的10家企业是:徐州矿务局、四川石油管理局、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天津微型汽车制造总厂、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湘潭电缆厂、天津铁厂、南平造纸厂、大连造船厂、天津肉联厂。这500家企业虽然工业总产值、销售额比1988年都有较大提高,但利税总额却下降了3.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由25家增加到45家。


第1版(要闻)
专栏:

  寻找薄弱环节 提高总体素质
江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本报南京8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华惠毅、本报记者孙健报道:江苏省从全局看自身,寻找薄弱环节,明确今后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路子。全省确定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入手,提高经济总体素质,使江苏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今年以来,江苏省省长陈焕友先后带领各市市长和有关厅局负责人,分别到上海和中央一些部委学习,从全局观察江苏经济的长短。8月中旬,江苏召开由有关厅局及各市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专门讨论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大家对照国家的宏观要求和兄弟省市的经验,冷静地剖析自己,很快形成共识:不失时机地把治理整顿的重点转到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上来,使江苏工业经济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为主导、外向度较高、结构比较合理,集约经营的新格局。
江苏的决策者们设想,以调整产品结构为突破口调整加工工业内部结构,同时推进技术进步,开展专业化协作,提高工业组织程度。经过三五年的努力,使全省产品更新率达到15%,优质品率达到2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由目前的2%提高到5%,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12%。
加快对外开放,实现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这是把江苏经济提高到新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家在今后几年内将集中力量搞好上海浦东开发区,以充分发挥上海和长江沿岸腹地的经济、技术优势。江苏的决策者们一致认为,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大力改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环境和机制。他们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省的外贸收购额、出口创汇额和利用外资金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榆林广大青年造林60余万亩
60余万亩防护林覆盖了昔日风沙弥漫的陕西省榆林地区的黄河沿岸。这是广大团员青年连续5年坚持造林获得的丰硕成果。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东近半农户用上了自来水
广东省农村用上自来水的人口已达2330多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3.5%。近8年间,全省的农村改水工作本着“民办公助、以民办为主”的原则,发动群众集资投劳。据统计,近4年,群众和乡(镇)集体投资7.2亿多元。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西南旅游事业出现回升势头
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五省区和重庆、成都两市的旅游部门加强横向联系,协调发展区域旅游,使旅游业出现回升势头。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中旅十佳饭店首次评选揭晓
由中国中旅(集团)公司和华声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中旅十佳饭店”评选揭晓。荣获首届“中旅十佳饭店”称号的是:北京丽都假日饭店、广州华侨大厦、中山富华酒店、北京华侨饭店、深圳华侨大厦、厦门华侨大厦、番禺宾馆、福州华侨大厦、肇庆华侨大厦、海南华侨大厦。
      (晓纪)


第1版(要闻)
专栏:

  总结经验 再绘新图
广东庆祝特区创办十周年
新华社广州8月25日电(记者史美泗)在南粤大地上诞生的经济特区,作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一个先行部分,在开拓奋斗中走过了十年。今天,广东省各界人士在广州聚会,庆祝经济特区创办十周年,总结交流经验,表达再创新局面的决心。
庆祝会上,来自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的负责人,介绍了三个特区十年来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到1989年底止,三个特区已完成基建投资2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1989年三个特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外贸出口28亿美元,预算内财政收入25亿元。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特区在改革试验方面也先走了一步,基建管理,劳动人事管理,房地产管理,企业制度,工资制度,计划、物价、财政、金融体制,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都有新的突破。
广东省副省长于飞在讲话中指出,广东特区十年建设,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特区的各项决策的过程。江泽民同志最近再次肯定了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应该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第二、第三个十年中,把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的这项影响深远的社会实验搞得更好,使经济特区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为经济的繁荣和祖国的统一,继续发挥“搭桥开路”的作用。
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副主任胡光宝在讲话中说,特区十年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也是整个东南亚最具有投资吸引力,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这几年特区在传递信息,转移技术,引进外资,开展贸易,培训经贸人才以及举办内联企业、到内地投资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等方面,为全国和内地的开发建设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人的节日多了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五日电(记者曹永安)南国深圳七月荔枝节刚结束,八月十日丝绸古道嘉峪关的赛瓜会紧锣密鼓开了场。本月内,还有新疆的葡萄节、大连的服装节等相继推出。
我国地域性节日的增多是近几年的事。人们不难发现,这些新的节日总是同当地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即使某些传统节日,今天也赋予了新的内容。
每年一月五日,哈尔滨的冰雪节首先在千里冰封的北国拉开序幕。当地利用冰雪艺术搞贸易洽谈会,每年成交额三亿元。接着,广州的花市在春节前三天开市。春的浪头伴着云集的客商扑向五羊城。春节刚过,四川自贡的灯会又迎了上来,还有广西的西瓜节、潍坊的风筝节如期而至,数不胜数。如今连西藏的雪顿节和赛马会也更新了内容。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人物

  南方委员会主席尼雷尔
今天来华进行工作访问
应我国政府邀请,南方委员会主席、坦桑尼亚前总统、革命党前主席朱利叶斯·克·尼雷尔将于8月26日至29日对我国进行工作访问。
尼雷尔1922年出生在坦桑尼亚马拉省一个部落酋长家庭。
1961年12月9日坦噶尼喀宣布独立,他就任总理。1962年12月坦噶尼喀宣布成立共和国,尼雷尔出任第一任总统。1964年4月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组成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后,尼雷尔一直担任总统。1977年2月,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和非洲设拉子党(原桑给巴尔执政党)合并为坦桑尼亚革命党,尼雷尔担任党的主席。1985年10月他主动卸去总统职务,专任党主席。1986年8月被推选担任南方委员会主席。今年5月他宣布辞去党主席职务并退休,并在8月获革命党特别代表大会的批准。
尼雷尔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这次访问,将就南方国家面临的挑战、加强南南合作和推动南北对话等同我国领导人磋商。他的访问必将为推动实现南方委员会的主张,作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发)


第1版(要闻)
专栏:

  十年建设十年飞跃
——来自深圳经济特区的报告
本报记者 王楚
深圳!崛起在祖国的南疆。一开始,它就向人们展示出极大的挑战。
1979年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深地震撼着中国的南疆——广东。被唤醒的希望与社会经济现实之间存在的反差,使千百万广东人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南疆落后,中国落伍了。
在这一历史现实面前,一切真诚希望中国迅速强大的人们无不在沉思、探寻,能不能探索出一条路子,加快振兴经济的步伐?“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试办‘特区’”,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千百万广东人民的愿望,给予高度的评价和支持: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把两种社会制度的“竞赛场”,毅然推进到联结大陆和香港的交叉点——深圳,在这里创办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经济特区。
十年寒暑,十年爬坡,深圳不负众望。
昔日的边陲荒滩小镇,如今已是一座新型外向型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经济产生了飞跃。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生产总值、预算内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48.3%、24.9%、69.2%、59.8%高速递增,去年分别达到97.8亿、5600元、214.5亿、18.77亿元。十年累计完成基建投资182.53亿元。竣工面积2206万平方米。开发新城区61平方公里,能源、交通、电讯、供水、排污等建设初具规模。“一夜崛起之城”,这曾是美国人发出的惊叹。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实属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所罕见。
“奥妙”在哪里呢?
深圳特区创办不久便出现了“深圳热”,仅对1988年、1989年两年统计,深圳接待了来自不同国度的宾朋7118名,从国家元首到学者、新闻记者,带着不同目的和各种不同问题,访问、探寻……。
“深圳是中国的‘窗口’,同时,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验场’”。
的确,十年建设,十年实验,十年飞跃。深圳工业产值、出口总值平均每年以69.2%、72.5%递增,去年分别达到116亿元、21.74亿美元。1988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深圳时说,“你们社会主义怎么走,没有实验室不行。深圳就是实验室。”这位总理还预言:深圳这条路子成功了,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也就成功了。
深圳的经济发展路子怎么走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策呢?百万特区人在思索!
“深圳是‘实验室’,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这是从全国格局而定的。对资本主义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必须大胆引进,敢于筛选,勇于试验。对僵化的传统经济模式,就是要坚决打破。”“探索!试验!移植!”
特区建设从何起步?当时,决策者们面对现实。在通往香港的罗湖、文锦渡两个口岸一带,搬山填地,先行开发。但罗湖一带年年暴雨成灾。填高罗湖地,需要总土方量80多万立方米。决定一出,指责纷纭,什么“将大把钞票抛进湖里”等。但是,1980年7月27日夜的一场暴雨,坚定了决策者们先行开发罗湖的决心。齐腰深的水,香港旅客不得不卷起裤腿在粪便浮起的车站中穿过。此景,令人羞愧。不久,挖土机、推土机开动了……,如今,罗湖广厦林立,说明当时决策正确。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全国特区工作会议决定,特区从过去铺摊子、打基础转到压基建、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上来。但是,犹如“脱缰野马”的深圳基建,如何收缰?!市委一班人呕心沥血,把百万人思想统一起来,按经济规律办事,坚决执行中央决策。四年过去了,人们蓦然回首,惊喜发现,没有1986年整顿治理,就没有今天的发展速度。深圳是个新建城市,要有较大的投入和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上下内外经济关系的协调、承受能力和效益等问题。因此,必须根据特区实际,不断对经济进行调整,避免经济上大起大落。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日益改善配套的投资环境,使深圳外引内联取得可喜成就。十年来,全市共与外商签订各种协议合同6922项,协议投资55.9亿美元,实际投资27.9亿美元。三资企业2585家,“三来一补”企业5000多家,内联企业3900多家,形成了深圳外向型经济格局。官方提供的数字显示,目前,深圳工业出口产值为6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8.4%;出口的工业产品占出口贸易总额的73%,其中,深圳产品在出口总产值所占比例已达63%。300多家企业出口创汇已达100万美元以上。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商品有40多种,远销45个国家和地区。
深圳充分发挥了“窗口”作用。仅对近四年不完全统计,全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项目500多项,经过消化、创新,向内地移植达100多项。深圳自己研究开发成功并转移内地产品、技术达59项,其中9项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四年中,为内地进口和代理进口技术设备、关键部件、元器件总值达10亿多美元。十年里,为内地培养了现代管理人才和熟练操作工人5万多人。安排内地70多万人就业,汇往内地劳务费达40多亿人民币。
深圳走的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给百多万深圳人带来了希望和信心,给一切真诚关心中国现代化命运的人,带来了希望和信心。沙头角一个镇,当年许多人非法越境到香港,如今返乡安居乐业者就有400余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六年前,邓小平对深圳作出了肯定。前年3月,彭真视察深圳,临走时对深圳人民说:“我到这里来主要是找点信心的。深圳特区发展路子是成功的,在这里,找到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的确,信心与希望在深圳得到体现!
(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锦绣中华”新闻摄影比赛

百米书画献亚运
扬州市少年宫组织百多名优秀儿童书画爱好者,精心绘制了百米书画长卷献给亚运会。这幅画集独特的水乡风光、风景、名胜、风俗、风情为一体。图为孩子们在作画。
渝光 巍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