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施光南的艺术道路
——写在“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开幕之际
高占祥
“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从8月22日起在北京举行。这一天正是施光南的生日,他要是还在,整50岁了。这次音乐会不仅是对一位听众所热爱的音乐家最好的缅怀和纪念,更是一次重新认识施光南作品的机会。
记得4月19日,当我得知光南突患脑溢血的消息后,便匆匆赶往医院。他已处于弥留状态。我无论如何也止不住悲痛的泪水,脱口说出久已埋藏在心底的一句话:“好人品,好作品。”后来我在许多报刊上又见到大量有关光南去世的报道和文章,称他是时代的歌手。还有群众来信说:“这些天,机关里、家里,到处掀起了‘施光南话题’。一个音乐家,能在许多普通人中掀起波澜,足见他是属于人民的。”实际上,许多人,包括文艺界的同行们,并不熟悉施光南本人,但只要一提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等歌曲,却很少有人不知道的。
施光南的音乐艺术总是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这首先是由于光南有着明确的时代责任感。他诞生于民族危亡的年月,也正是人民奋起抗争的时代。他的父母都是革命者。在他童年的记忆中,既有旧中国深重的苦难,更有新中国屹立的欢欣。因此在他青年时期创作的歌曲中,几乎都是以歌颂党为主题的。即使在十年动乱中,他仍用欢乐的情怀和跳跃的音符谱写出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女中音独唱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四人帮”垮台后,他的《祝酒歌》竟成为一个时代的颂歌,而《在希望的田野上》则反映了新时期到来后人民对未来幸福的期待。他的作品始终追随着时代的旋律,可以说,时代性奠定了施光南艺术道路的基础。
施光南的音乐艺术总是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光南的作品有时具有很高的技巧水平,特别是在两部大歌剧《伤逝》与《屈原》的创作中,他运用了许多很新的技法,但他所运用的音乐素材,他所创作的音乐旋律和他所表达的音乐情感,却出自于民族文化的精华。因此,民族性构成了施光南艺术道路的特色。
施光南的音乐艺术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之所以能受人民的爱戴,主要是他的作品代表并反映了人民的意愿。这种意愿往往不是理性的阐述,而是真情的抒发。光南生前有一个独特的创作追求,叫做:“艺术歌曲通俗化,通俗歌曲艺术化。”就是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和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他那格调很高的作品得以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便是他苦苦追求的回报。可见,群众性是施光南艺术道路的灵魂。
光南热爱群众,有许多朋友,特别是有许多青年朋友。在他的同行朋友中,虽见解各有不同,却都能做到知心。有一批知名的歌唱家便是因演唱他的作品得到他的培养而被听众认可的。这次音乐会集中了许多优秀的作家、编导、指挥、美工和歌唱家,其中有他的挚友,也有他的学生,甚至有与光南并不相识、只是慕名而来又不计报酬的“志愿”者。从音乐会的强大阵容和充实的曲目中,也显示了光南的人品。
光南无愧时代歌手的美称,施光南的艺术道路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道路,愿这条道路能成为更多的艺术家的前进之路。


第8版(副刊)
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

  女官
温琴光
瞧姐妹们那愁容满面的神情,她心一紧,酸楚楚——几多岁月,全村青壮年男子85%出外闯天下,荡大潮,而留下千把妇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里的妇道人家只能死守那份责任田,生活没有七彩阳光。
天命之年,姓阙名凤莲的她,居然染上“官”癖,上头没有红印印,却要自荐当个妇代主任。因此活没权没钱,于是就顺乎地当上了。熟人熟面,耳鼓也为此灌了不少碎语。她不管,胸一挺,姐们妹们地搭上了腔。不识几个斗大字,还说要办夜校当校长,玄!山里妇女受文盲之苦她深有体会。细胳臂一挥,堂堂正正竖起牌子。学校、乡兽医站,她聘了一批能人,挨家逐户请妇女来上学。刮风下雨,远村妇女怕惊,她还得接送。为此,凤莲羸弱的身子,又多了一个胃病,三天两头吞服着那苦涩的药。而半年下来,姐妹们脸上流光溢彩,养猪、种果、养兔、养鸭,左右逢源。她总算没白搭那么多时光。
一架土屋黑乎乎,里头磕磕碰碰壅塞无章,算是她的府上。人家男人在外挣钱盖新房,她却守着平日里靠自己劳动和丈夫工资存下的积蓄不动。那阵子,全村有50多户贫困户,党支部要求党员建立3户联系户。她二话不说,成立5个妇代小组,每小组带3户。她将5家特困户作为自己的扶贫户,给钱给物给技术。村民阙招金,没钱买猪仔,她拿了150元给她;李冬凤家里艰难,她支持100元购来种兔,还教技术,冬凤竟然成了闻名的养兔专业户;人多粮少的王佛金,她扶持300元,鼓励她种菜,送给她技术书籍。王佛金感动,捏着四季种菜得来的几千元,眼泪簌簌流。人们说,阙大姐的心比天高。她却说:大家富,才是我的福。时隔5年,这个中兴村每个劳动妇女年人均收入都在千元以上,成为名气不小的村。
其实,这里早就是妇女的天地。那时候,80%的青壮年男子北上当红军,只有妇女们留下来顶着一个天地,支前、管家、种地,样样都是女性。阙凤莲铭记历史,她要对得起这个“九军十八师”的摇篮,对得起这块血染的红土地。村里烈军属多,男人们四季不归。她就组织26名妇女成立拥军优属服务队,5年如一日,犁田、插秧、割稻、砍柴,国家征购、定购任务没一年落伍。和从前的支前妇女没啥两样。
白里掺黑的发下,一双黄浊浊的眼,分明因揽事多了显得疲惫。退休的夫君心中不安,劝她歇歇。她扯一段“苏区干部好作风……”,扭头一个灿烂的笑,旋即领全村百多妇女修开了两条机耕路。没钱,她先捐了卖猪得的500元。孩子归来后叨唠开:“自家又不是富翁,干嘛要老搭钱。房子没修,你身子又要补,干脆不要当这个官了。”她眼圈一红,落下几颗晶莹的泪珠。村上妇女们见当“官”的凤莲无私无悔,便一呼百应,有钱出钱,无钱献工。8旬老妪张娇玉将安度晚年的仅有的200元钱硬要搭进去修路。老将军们回来走着这两公里没要政府一分钱修的路,赞不绝口。
阙凤莲是极能耐事的人。平日里村邻众亲的,总喜欢和她攀上几句,唠一段家常。姐妹们说,和凤莲说话总有个底细。咋不是?前二年,一个青年背着妻子赌博,妻子劝告不成便投诉凤莲。凤莲脚一跺,牙根“吱吱”响,将没扒完的饭碗一扔,风风火火召集了几十号姐妹,呼啦啦上了这位赌博青年的家,群起而攻之,缴了他的牌。青年懊悔不已,认定不敢再造次了。阙凤莲以此为镜,率先成立了中兴村“妇女禁赌协会”,刹了村里那股子赌风。屈指一数,几千人的村,5年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家家祥和。妇女们的功绩可谓卓绝。而当“官”的阙凤莲说这微不足道,大事业还在后头哩。不然,省地闻名的中兴村,会愧对当年“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才溪”的称号。而她这个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和“官”也要易主。这是她说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闽西报》)


第8版(副刊)
专栏:

  喜欢“牌牌子”的阿不力尕孜
戴自更 郑晋鸣
金秋,年近半百的阿不力尕孜当上了全军劳模,伊吾军马场特地为他举行颁奖仪式。当场党委书记把一台大座钟送到他面前时,他凝视半晌,不顾周围的掌声和欢呼,冲着书记生硬地说:“这个东西我不要,你把牌牌子拿来!”
全场愕然,直到书记亮出那张镶有镜框的奖状。
阿不力尕孜酷爱荣誉,他的家也犹如一个陈列室。四壁是各式各样的奖状和锦旗,那些系红布条的奖品,如收录机、座钟等堂而皇之地放在洁净的桌子上,十几个会议代表证和出席证端正地挂在一边。
“我每年要拿两个牌牌子,文化大革命的东西我都扔掉了,只剩下这些。”只要来客人,阿不力尕孜就会捧出一个盒子来,那里面全是奖章。这位脸膛黝黑、身体结实的哈萨克汉子是在追求荣誉中度过一生的。他9岁起即在这片草原上放牧,16岁调到新疆伊吾军马场做牧工。自1957年起,当了33年先进,是全国生产能手和全军劳动模范,得过“五一劳动”奖章。
阿不力尕孜生活中离不了的,除了“牌牌子”,就是羊。他的身上有累累伤痕,每一处伤痕都藏着一个羊的故事。
阿不力尕孜的右脚缺个大拇指,那是1957年他抢救生产队的羊群时冻掉的。那个冬夜,暴风雪骤至,刮跑了整整一圈羊。阿不力尕孜循声追赶,在零下40℃的严寒中奔波了一昼夜,羊救活了,自己却被埋在一米厚的雪地里人事不省。
有一次,一只羊从冰坡上滑下来,阿不力尕孜在拉羊时,不慎从高处摔下,一块尖石刺进他的小腹,缝了12针。去年4月,山洪冲走了一群羊,由于沟深水急,阿不力尕孜又不会游泳,他就用绳子拴住自己的腰,让女儿拉着另一头,硬是把46只羊捞了上来,自己却因浸泡时间太长,水肿一个多月。
他大儿子还记得,有一次12只羊溜到山涧采食,天黑时爬不上来,父亲就把他吊下去,让他把羊拴住然后往上提。在拉到第8只时,羊踹下一块石头砸在他头上,顿时鲜血长流,他疼得直哭,而他父亲却要他忍着把活干完。至今他的额头有一条4厘米长的伤痕。
阿不力尕孜是新疆乃至全国的羊繁殖成活率记录保持者,自他1981年突破95%的记录后便一路领先,去年150只母羊,产羔202只,达到135%,他能让10龄以上的老羊怀胎。问他有什么经验,他说是因为精心照顾,每逢产羔期,他常常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现在我的成绩已超过苏联,但比起澳大利亚还差一点。”他十分留意这方面的情况,并发誓要超过任何人。
伊吾军马场为他算过一笔帐:9年前,他承包了156只羊,在他精心饲养下,共超产羊羔802只,超产羊毛4500公斤,减少自然损亡109只,折合人民币21万元。按合同规定,这些收入可以归自己所有,但他却全给了集体,只拿4%的超产奖。
“钱多少有个够呢?以前我一家给地主巴依放牧,缺吃少穿。现在我成了解放军牧工,国家供应米面,我要这么多钱干吗?再说钱再多能买来那些牌牌子吗?”
阿不力尕孜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作者单位: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们的时代——江铃杯”抒情诗征文征稿启事
为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浩然正气,讴歌建设和改革大潮中的主旋律,以诗歌形式鼓舞奋发向上的斗志与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抒人民之情,抒爱国之情,抒时代之情,人民日报文艺部与江西汽车制造厂联合举办“我们的时代——江铃杯”抒情诗征文。
一、征稿时间:自1990年9月1日至1990年11月30日。
二、征稿范围:凡为健康向上、格调昂扬的抒情诗均受欢迎;而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均较完美的政治抒情诗将优先选用;亦适当选用质量较高的小叙事诗。
三、篇幅:以200行以内为宜;特别优秀的篇章将不受此限;但以凝练优美、不事冗长的短抒情诗为主。
四、评奖:凡在此期间内发表的征文诗作均属评奖范围。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
五、应征时间自启事登载之日开始,截止于11月15日。
殷望老、中、青诗人和广大诗歌作者踊跃投稿,稿寄:北京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文艺部并注明抒情诗征文字样。
邮政编号:100733
 人民日报文艺部
 1990年8月15日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中国话剧通史》(葛一虹主编)系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最近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五个时期,六个章节,是一部记述话剧发展全貌的史书,填补了艺术学科研究方面的一项空白。该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历史分割、总体框架得体,话剧的战斗传统和现实主义传统这条主线比较突出。
  (蒋爱虹)
△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和青岛港务局大港公司最近联合摄制十集电视连续短剧《夫妻奏鸣曲》(导演谢晓嵋、主演:陈佩斯等),该剧通过主人公诸葛云鹏和桂兰夫妇对精神生活的不同理解及在日常生活中由机械到自觉的调整更新过程,表现了他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更高追求。该剧采用室内搭景,多机拍摄,现场切换,同期录音的拍摄方法。  (文一)
△牛枝慧编《东方艺术美学》近日已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分总论、分论、比较、资料四部分。收录了宗白华、金克木、刘纲纪、泰戈尔、今道友信、夏尔玛、艾蒂安布尔、布海歌等中外学者论东方艺术美学的论文。王朝闻为之作序。 
      (印)


第8版(副刊)
专栏:

归林(中国画) 谭昌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