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两岸经济要腾飞
宁夏绘就振兴经济蓝图
农业能源交通城镇建设正在加紧进行
本报银川8月24日电 记者黄翊明报道:“天下黄河富宁夏”,然而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全国中下游。宁夏不甘心这种状态。最近自治区提出了今后五年建设宁夏黄河经济的新蓝图。
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政府主席白立忱率领一批批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从前套到石咀山地区,从北部贺兰山区到南部的六盘山麓,经过半年多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邀请各方面人士民主讨论,提出了发展战略方案。
黄河由西向东流经宁夏397公里,灌溉面积500多万亩,是宁夏的粮仓,也是全国的粮食基地之一。宁夏黄河流域的潜力很大,待开垦的处女地有近千万亩。开发宁夏黄河经济,这里将成为林茂粮丰、瓜果飘香的真正塞上江南。利用黄河水修建的一条连接陕、甘、宁三个革命老区的大型水利工程——盐(宁夏盐池)环(甘肃环县)定(陕西定边)工程,目前正在施工。到1992年,这项工程全部建成通水后,宁夏境内可扩大水浇地24万亩。
宁夏电力资源丰富,国家重点工程——宁夏大坝电厂第一期工程的第一台机组今年国庆节前发电,第二台机组明年9月发电,宁夏将有十几亿千瓦时电输送到西北其它省。充分利用宁夏的能源优势,除扩大宁夏青铜峡铝厂等的生产能力外,还要大力发展宁夏的硅铁、机械、化工、毛纺、钢铁、碳素、陶瓷等工业生产。
全面提高宁夏的交通运输能力,北部的包兰铁路将改建成电气化铁路;新建的中(中卫)宝(宝鸡)电气化铁路,目前部分施工队伍已进入工地。另外,改变六盘山山高路险状况的建设,疏通黄河水道,使之分段通航的工程,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以银川市为中心,加快城市建设,将根据布局更合理,设施更现代化,具有民族特色的要求,进行改建扩建。居民生活将逐步实行电气化、煤气化。全面改善通讯条件,除一条从银川到呼和浩特的光电电缆通讯线路正准备架设外,在五年之内,宁夏要做到乡乡通电话。全区要发展一批中小城镇。


第1版(要闻)
专栏:加强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上海:要求双管齐下
盯住领导干部 抓好七所八所
本报上海8月24日电 记者刘士安、萧关根报道:上海市各级党政领导昨晚听了李鹏总理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讲话后,当晚就议论开了,今天一早,一些部门的党组成员就召开了碰头会。上海的监察纪检干部普遍认为,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必须双管齐下,一要盯住领导干部,二要抓好“七所八所”。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前一阶段廉政建设搞得比较好,从领导干部抓起是关键因素。根据市政府作出的8项规定,市监察局把眼睛牢牢盯住全市政府机关局级以上干部,发现问题坚决查处,从而在领导干部中形成廉洁奉公的气候。电力局在这方面体会很深,10年来这个局124名厂处级干部没有一个严重违纪,以廉政促勤政,有力地推动了电力建设。他们的做法是从教育入手,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党风政风责任制,环环相连,而每一环都紧紧扣在领导干部身上。
基层执法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公用事业单位等被上海群众统称为“七所八所”。这些部门共有公职人员16万人,老百姓常与他们直接打交道。从1988年8月起,上海在全市19个区县“七所八所”开展“公开办事制度、廉洁为民”教育活动,抓住群众意见最多、容易滋长腐败现象的薄弱环节,如户口管理、申请执照、税收审批、房屋修理等,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赢得了民心。但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仍然困扰着不少群众。
下一步怎么走?市监察局正在抓紧拟出具体措施,在“七所八所”廉洁为民活动中突出狠抓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扩展到整个行业的上上下下,重点放在同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执法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上。
今天一早,市公用事业局就派人赶到监察局借走了李鹏总理讲话录音带,组织全局干部收听学习。听了李鹏总理讲话,大家感到信心很足,任务很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老百姓盼望着弊绝风清。


第1版(要闻)
专栏:加强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天津:强调一抓到底
整顿重点行业重点问题
本报天津8月24日电 记者肖荻报道:昨晚,中共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在收听了国务院电话会议后说,要把李鹏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立即传达贯彻下去,天津市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中,特别要抓住重点行业、重点问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据悉,天津市从今年3月即组织力量对涉及28个委局、18个区县共33种机构所属执法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的行业作风,作了深入系统的调查。调查表明,天津市执法和服务行业的绝大多数同志是廉洁奉公的。但在个别人员中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以及乱摊派、滥收费、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今年6月天津把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列为大力推进廉政建设的重点之一,强调各部门领导要率先垂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一抓到底,对包庇纵容腐败行为的,要给予纪律处分或依法处理。
市卫生局长乔懋彬说,一年前群众对天津医务界某些不正之风曾有过强烈反映。我们一方面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弘扬正气,一方面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同时在社会上邀请了10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作监督员,并对受贿舞弊案件严肃查处。现在医务人员作风转变,表扬信超过了批评信。
电话会议在基层也引起很大反响。天津市和平区排水管理所过去曾是一个“硬、顶、拖、吃、拿、要”的后进单位,经过整顿,作风转变,成为连续四年的市城建系统双文明优质服务标兵集体。这个所的负责人说,领导敢抓敢管,自己不贪,说话就硬。职工们说:领导不动虚的,咱也不搞歪的。


第1版(要闻)
专栏:加强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河北:提出打总体战
发动各部门齐抓共管
本报石家庄8月24日电 记者陈国琦报道: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参加国务院电话会议以后,决心进一步发动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打一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总体战。
在此之前,省委书记邢崇智听取了省交通厅、公安厅、建委、工商局、税务局、人民银行、供销社、劳动人事厅等8个部门的汇报,强调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坚持领导抓,抓领导:领导本身要起表率作用,对本系统发生的问题要敢抓敢管,真抓真管。发生在领导人身上的问题,要追究领导人的责任,严肃处理;一个单位问题长期解决不了,要撤换不称职的领导。要条条、块块结合起来,两下齐使劲。制度定了就要落实,不能定了不执行。
河北省各级各部门决心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认真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省税务局针对权钱交易、乱征乱罚的行业不正之风特点,重申了公开办税、征管查专责、集体审批、干部交流和换岗等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者,确保税务系统廉政建设健康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即将开业
商业部副部长何济海近日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专业培训班开学典礼上宣布,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将于10月12日开业。培训班是为批发市场开业作准备的。这个批发市场今年6月正式成立,为筹备开业,国家成立了以商业部为主、有关部委参加的协调领导小组;河南省政府成立了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管理委员会,对市场进行管理监督。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苏南启用飞机人工降雨解旱
入夏后一直干燥闷热的江苏省南京、镇江地区,前几天一阵阵“及时雨”普降大地,给百万亩受旱农作物浇上了“救命水”。这是江苏省为缓解苏南和沿江丘陵地区600多万亩农田严重旱情而组织施行的飞机人工降雨。据了解,8月19、20日三次人工增雨作业在11个市、县范围内造成降雨。作业一直要持续到旱情全部缓解为止。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发展迅速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工作近10年来从恢复走向蓬勃发展。目前全国性的专业研究协会——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成员已有600多人,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学者逾千人。我国每个民族的语言出版了简志。还出版了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词典,总数达140多种。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济南五龙潭泉再度出现喷水
散布于济南老城西门外的五龙潭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系之一,有大小21处名泉。两年多来,除主泉灰湾泉有少量存水外,已全部干涸。今年8月上中旬连降大雨,15日凌晨各泉开始涌水。       
   (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

  推动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
国务院决定清理基建欠款
按“谁投资、谁还债”原则清理
本报北京8月24日讯 金融时报记者张继东、本报记者王庚南报道:全国范围清理“三角债”的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决定,从8月20日开始,对全国500多个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拖欠款进行集中清理。中国人民银行还安排了一部分信贷资金专项用于清理工作。
这次清理基本建设拖欠款要按照投资来源渠道和“谁投资、谁还债”的原则进行。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多种渠道筹措清欠资金,坚持国家安排资金与地方、部门、企业自筹资金相结合,银行清欠贷款与财政清欠资金相结合。银行注入的清欠贷款,要优先用于清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中央级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拖欠款,优先归还“双保”企业和重点建筑安装企业的被拖欠款。对于合理工期项目、今年竣工收尾项目和由于压缩基建规模给国家重点工程造成损失形成的拖欠款,也将予以优先清理。
但是,对于国家重点项目资金使用上由于高估冒算、多列概算投资,虚报建设费用、转移挪用建设资金、超规模超标准搞计划外工程和项目管理不善损失浪费严重等情况造成的拖欠款,国家和银行不注入资金清欠,要由建设单位自筹资金还债。对于有交易纠纷的拖欠款,暂时不予清理。
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顾全大局、克服本位主义。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不清。各地区、各部门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督促建设单位,多渠道筹措资金,归还应付的拖欠款。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负责人表示,建设银行总行将与有关部门联合办公,按照先安排竣工投产项目、再安排收尾项目、最后安排在建项目的顺序,对申请清理拖欠的基建项目逐个审查筛选,确定自筹资金、注入银行清欠贷款和财政资金的数额后,再确定使用方向。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
首批驻科人员回国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四日电(记者孙勇、周树春)第一批从科威特接运回国的中国人员共五百二十三人分别乘一架包机和两架中国民航班机于今天下午抵达北京。这批回国人员主要是中国在科威特从事承包工程的劳务人员。五百二十三人中包括一名香港商人。他们是分别由约旦的安曼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沙迦乘飞机回国的。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乌兰木伦、外交部部长助理姜恩柱、中国民航局局长胡逸洲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机场迎接。
罗干走上接运这批人员的飞机,转达了李鹏总理对全体人员的问候。他说,感谢你们长期远离祖国,为发展与所在国的经济合作,发展与所在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罗干说,在海湾危机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大家,决定派飞机把大家接回来。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第一批同志已平安地回到了祖国。我们祝愿大家尽快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与自己的亲人团聚。返回人员对罗干的讲话热烈鼓掌,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今天回国人员原工作单位在江苏的,民航已安排他们直接转机去上海。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约旦副首相
赞成在阿拉伯国家范围解决海湾危机
本报北京8月24日讯 记者顾玉清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约旦哈希姆王国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马尔旺·卡西姆。
卡西姆介绍了约旦对当前海湾危机的看法和约旦政府为消除危机作出的努力。他说,通过和平协商解决海湾危机是唯一选择,一旦发生战争,不仅使海湾受到损失,而且危及世界和平。
李鹏对卡西姆在海湾局势急剧恶化的情况下来华进行工作访问表示欢迎。
李鹏说,我们历来主张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应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和平解决分歧和争端,反对任何国家对他国使用武力。我们对联合国安理会的660、661、662和664号决议均投了赞成票,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执行了这4项决议。我们支持阿盟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对消除海湾危机所作出的努力,赞成在阿拉伯国家范围内解决问题,反对大国卷入,以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我们赞赏约旦政府为谋求和平解决目前的争端所进行的斡旋。


第1版(要闻)
专栏:

  本报将出版《亚运新闻》专刊
本报讯 以“团结、友谊、进步”为宗旨的第11届亚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充分报道亚洲体坛的这一盛会,人民日报社将出版专刊——《亚运新闻》。这份日报为对开四版,9月22日至10月8日共出17期,采用彩色印刷。
《亚运新闻》将努力办出特色,做到图文并茂,使读者“一报在手,总揽亚运”。它的一版为要闻;二、三版将详尽报道比赛情况;四版将报道围绕亚运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辟有“亚运新闻眼”、“大趋势”、“亚细亚之星”、“村长手记”、“东道主”等专栏。
这份专为亚运会办的大型日报,具有新闻性、可读性、服务性,主要在北京地区零售。每份售价0.20元,会期全部订阅总价为3.40元。由北京市邮局统一预订和零售。


第1版(要闻)
专栏:

  辽东半岛上的新彩带
——沈大高速公路建设透视
本报记者 段心强
它,像一条新的彩带,镶嵌在辽东半岛,上边的一座座立交桥,是挽在这条彩带上的一个个多姿的结;两侧的服务区、通讯站,是它开的一朵朵美丽的花……
这就是我国目前最长的高速公路——沈大公路。
沈大公路长375公里,连接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五个城市,大连港、营口港、鲅鱼圈港三大港口和鞍钢、辽化、辽河油田等许多特大型企业,犹如彩带连着一串珍珠,形成新的经济开发圈。
由于汽车时速增快,运输时间相对减少,按设计能力计算,一年降低消耗价值4亿多元;
物资在途中“旅行”时间的减少,人们在路上时间缩短,以及给观念上带来的变化,将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无法估算……
沈大公路又一次雄辩地证实: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便是一部道路的开拓史。
“沈大路现象”出现的必然
按惯例,国家重点工程,需有国家足够的投资。但辽宁等不及了,在国家投资不多的情况下,1984年就开始全面动工,人们称之为“沈大路现象”。
要不要建这条高速公路,舆论并不“一律”。习惯于乘“11”号的人,有条公路就已满足,并不管高速不高速;有人说“你们修两条三级公路并在一起用,不就是高速公路了吗?!”随着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人们对时速30公里的公路越来越不满了。
有一次,省政府的几位领导人去辽南检查工作,本来就跑不起来的小车突然停下来。几位领导人不约而同走下来,发现在前边狭窄的公路上,汽车简直成了一条凝固的河:时速可达100多公里的卡车鸣叫着,驾驶员在牛车后边急得直骂街;中间夹着的“奔驰”“尼桑”也如同掉进泥淖里,失去呼啸飞驶的威风……沈大公路不畅,辽宁就会贫血!
当时还是省长、省委副书记的全树仁,再也不能容忍这老牛破车的速度!到处画有“S”和“!”的警告牌,一路不断碰到的红灯,以及交通警对快速行车的罚款,都使他产生一个强烈的新念头:建高速公路!不约而同,省委、省政府其他领导人也都指出:落后的道路是一条条绳索,捆住经济起飞的翅膀。
许多信息使省委、省政府的意见向一个点上凝聚:建沈大高速公路势在必行。但是建这条375公里的高速公路,比台湾8年才建成的南北高速公路还长,不是仨瓜俩枣的事,要花20多个亿。有没有这个力量?是不是在经济发达起来以后再建为好?一连串在中国公路史上还找不到答案的问号挡在前面。
科学的考证使这些疑团烟消云散,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建设高速公路的国家,他们的高速公路1924年投入使用,这是在经济发达之前。德国1929年开始建高速公路,也没到经济发达之日。英国也是这样,日本也是。历史已进入八十年代,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经济发达前建高速公路?!资金固然要很多,但可以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解决;从养路费中挤出一点,省政府拨给一点,国家补贴一点。银行贷给一点。人民的公路人民建,海能聚水,故能成其大;山能集石,故能成其高。我们靠多渠道集资,就能集少成多。
修建沈大公路还有最后一道障碍,即有的人借沈大公路打自己的“算盘”,有的搬迁时漫天要价,有的死活不搬、热土难离!省政府派副省长彭祥松带人沿途排除障碍,被称作“扫雷队”。某林业局的一个苗圃需要动迁,他们竟无理提出每棵树苗要按80年以后的产材数折价,否则不搬。彭副省长听了赶到现场,用高嗓门讲:“沈大公路修到你们门口就不修了,立一个牌子,写上:由于林业局捣乱,沈大公路到此为止。你们说行吗?”
有人想缓和气氛,插话说:“副省长是说个笑话……”
彭祥松“啪”地一拍桌子:“不是笑话!”接着拂袖而去。多么像《高山下的花环》中那位摔帽将军,事情就这样办成了!
这就是沈大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必然和辽宁决策人的远见卓识。
为了让路从图纸走到辽南大地
在辽宁省交通厅厅长连承智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全省的公路图,其中有条很粗的红线一下子把人们的目光吸引过去——这就是大陆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公路。它像一条大动脉与辽南纵横交错的一般公路相连,形成辽东半岛完整的血管网络,不断从辽宁的心脏往各个部位输送着血液,这鲜红的颜色凝聚着公路干部的心血,编织着他们许多美丽的梦……
 连承智,一个从没消沉过的山东大汉,心里永远装着群众和工作。他从本溪市市长的位置上来到交通厅。从日本人留下的档案中看到,1944年,他们就想把沈大路建设成可以做飞机跑道的高级公路。他到美国考察,对美国一位公路专家讲:“我们中国人有能力建成你们这样好的高速公路,决不会差!”几年后这位专家到辽宁看了沈大公路,伸出大拇指说:“连厅长没说大话!”人们都说他连厅长有粘合力,他说这种粘合剂很平常,不是他的“专利”,人人都会“生产”:不搞特权,多给老百姓办实事。他没黑没白地干,积劳成疾,得了肺结核,住进医院,仍关心沈大路。
副厅长孙炜士是修建沈大公路的具体指挥者。如果说连承智是帅才,他则是猛将。1985年腊月二十四,为了利用坚冰作业,节约几十万元钱,在他的主持下,沈大路上的太子河桥的基础工程开工了。北风刺骨,寒冷像一根根针刺进每一个细胞里,孙炜士和职工一起,工作在零下30℃的冰上。耳朵冻起泡,两手冻裂了,仍常常跟零点的班。除夕深夜,远近传来居民吃饺子、放鞭炮、迎新春的声音,孙副厅长给职工准备好饺子,他自己却跑到最困难的地方研究工程进度去了。
直接带领职工修建公路的是工程队长,在领导干部中,他们自称“末将”。这些人不仅要在工地上真刀真枪地干,而且还要忍受两地分居之苦。工程局一处一队队长秦国义,不到50岁,脸上已有了不少皱纹,但不是岁月的沉积,而是辛苦的刀子刻下痕迹。有一天,在重点高中念书的高才生儿子突然遭车祸身亡,老伴神经失常,他精神上的支柱一个折断,一个损伤,平衡的心理立刻发生倾斜。他很需要回家安顿一下,冷静一下,可在建桥的关键时刻怎能没头?他让眼泪流到肚子里,坚持指挥大桥安装。记者找到他,他谈起孩子,热泪盈眶。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爱桥之情,唯他独深。
在沈大公路上,就是这样一批指挥者,带领12万职工队伍,为公路史填上一个个空白点。
中外技术“嫁接”的成功
沈大公路的建设是现代化的机械施工。沈大公路上的科技人员引进国外技术,同时继承我国筑路技术中先进的部分,然后用嫁接法合二而一,用以建成第一流的沈大公路。
“发布权”不知属谁,说中国的沥青不能建设高速公路。沈大公路的建设者们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不信。不信倒容易,眼下就要拿出高等级道路沥青。拿就拿,他们发挥社会主义企事业利益一致的优势,由交通厅副厅长、总工程师曹右元作总体设计,组织厅科研所与抚顺石油化工研究室、盘锦市沥青厂合作,三方出科技人员,组成有刘地威、赵明、温景舒、戴楚华、戴景岐参加的攻关小组,攻克了一个个难关,终于生产出中国的欢喜岭沥青。经日本、美国的技术部门检验,这种沥青完全可以与世界名牌路用沥青争个高低。因此,国外纷纷来人来信订购。这不仅保证沈大公路路面的高质量,还为沥青出口创汇开拓了道路。
在筑路史上,我们的祖先并不落后,比如赵州桥至今仍被视为“国宝”。因此,沈大公路的建设者们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民间的传统技术“杂交”,产生出自己的独特做法。在普兰店海湾,要建一座亚洲最大的跨海大桥。这座大桥长1206米,施工水深10米,而且水下地质复杂。下边全是坚硬的狗牙石,用冲击钻往下打直径两米的钢护筒,10厘米厚的钢板很快卷了刃,潜水员只得下去搞切割;用旋转钻打眼,钻到16米深,钻头就被流沙埋住,工程3个月没有进展。副总指挥、高级工程师郭昌惠请北京、大连的专家会诊,利用世界先进技术解决钢板卷刃问题;走访当地农民中的土专家,利用烂泥制服了流沙。
综合众人所长,他们创造了自己的“承台施工方法及设备”新工艺,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并向国家申报了发明专利。
美好精神状态的“复归”
有人说沈大公路是用“大团结”和美元铺成的,有道理,但不全是。十几万筑路工人不仅给祖国献上一条最长的高速公路,而且留下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沈大精神”:神圣的责任感,忘我的献身精神。这是解放后人们已焕发过的美好精神的复归,而且变得更纯正——经过历史的过滤,已滤掉大炼钢铁的一哄而上、跳忠字舞的狂热和愚昧。这种精神科学啦、升华啦——这正是沈大公路胜利竣工的根本保证。
工程局三处二队300多人,是由全民、集体、合同工和民工组成的“杂牌军”。他们经常转战南北,被称为“吉卜赛部落”。但是,他们动而不乱,一仗比一仗打得漂亮。为什么会这样?工地上的黑板报透露出他们的心迹:“人的悲剧就在于人常常是自己的奴隶,心与身错位、灵与肉分离。憎恨别人的贪婪,却宽容自己的欲望;指责社会的不足,却回避自己的责任……”这些富有哲理的语言道出了他们行为的根基。
沈大公路,路经高山丘陵、河流沙滩,还有大海,常年野外作业,又断不了登高潜水、开山放炮,谁也不敢挂“无事牌”,保证没个三长两短。沈大公路上的职工懂得这个,但谁也不怕,岗位是他们心中的恒星。比如,拌合站工人冷仁春,经常到80摄氏度高温的料箱里清理残料,一次机器往外喷120摄氏度高温的沥青,冷仁春湿了一下衣服,顶着冲上去,沥青堵住了,他人受伤被送进医院,可只包扎一下就回到工地;二处一队管财务的孙立国,恋爱对象在湖南岳阳,两人如胶似漆,一年各写350多封情书,计划结婚。孙立国建沈大公路不想请假,女朋友便赶到工地,在工棚里举行了结婚典礼。还有个工人牺牲了,工程处接来他父母、妻子,问有什么要求,他们什么也没提,只是说:“不添麻烦了”。这些人,为了国家的事业,承担了巨大的牺牲,但轮到他们索取的时候,他们却轻轻地淡淡地拒绝了……
跑在沈大公路上,人们会自然想到这样一首诗——
路是铺下去的碑,
碑是立起来的路。


第1版(要闻)
专栏:

多次被铁道部评为“红旗列车”的青岛开往北京的240次直快列车开展“迎亚运创三优百日服务竞赛”活动。图为列车员抓紧中途停站时间为旅客送开水。
查春明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