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

  奇人轶事
何先培
他告诉我,他患有“恶性肠肿瘤”,还有其它多种疾病,受尽了折磨,曾给单位、妻儿写过遗书。可他没有死!他在4700多个日日夜夜里,喝了自采的1.2万多斤草药水,以顽强的斗志,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创造了奇迹。
他叫蒋中祥,今年45岁,共产党员,现在湖南省溆浦县龙庄湾乡中学执教。
10多年前,蒋中祥患了病,先后到县、地、省、部队等12家大医院检查过。每检查一次,就要冒出一种新病,什么肾结核、肾肿瘤、结肠癌,共计22种。他几乎成了疾病的“仓库”和“储蓄所”,最后,医院确诊他患有“恶性肠肿瘤”。
蒋中祥拖着半条生命回到家里,父亲看他那个样子,请来木匠置好了一具棺材,准备后事。
夜深了,被疾病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蒋中祥,咬紧牙关,在昏黄的灯光下艰难地写着遗书。
“不,我不能死,我还年轻,还有很多事要做!”他想起自己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时刻,想起了党,想起了事业,想起了亲人,想起他的学生。他闭着眼睛,手中顿时飞起细碎的纸屑。撕碎了遗书,像是撕碎了一个昏黄的昨天。
蒋中祥读完在青海325医院治病时买来的一本书——《癌症是可以征服的》。书中那一个个征服癌症的勇士鼓舞着他。他的心灵深处,一个声音在澎湃——“我也要战胜疾病,重上讲台!”
从此,他看起药书来了。《肿瘤》、《与肿瘤作斗争》、《恶性肿瘤细胞检验》放在他的床头。他家乡四面环山,林茂草丰,有采之不尽的中草药,他决心要自采自熬,制服病魔。
他借来了《中药书》,找到了“清热解毒”条里“主要用于痈肿疮疡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麻黄苦”等草药。
“麻黄苦”——中药书上又名“败酱”,听听名字儿使人皱眉,可蒋中祥像嚼甘草那样嚼它。他竟有如此能耐——在山中碰到“麻黄苦”,就迅速扯下来,用手搓搓,送进口里,嚼得绿汁直流,苦得舌头发麻,旁人看得直打颤。“像吞食牛草”,人们暗地里议论着蒋中祥,好事者给他送了一个外号——“麻黄牯”,即黄牛!
一个初冬的深夜,蒋中祥躺在床上痛得打滚。他知道,只有马上熬药喝,病痛才能消除,可白天采回的草药全都熬完了,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山采药。他顾不上穿衣服,一手压住腹部,一手拖起棉被,围住身子,口咬手电筒,在屋后山头上摸索了个把钟头,终于找到一把“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翌日晨,同事们走过他房门,一下惊呆了——他房门虚掩着,被子上到处是黄泥巴;房里乱七八糟,满地碎柴禾、药渣子;火炉上的砂罐,半罐药渣烧得漆黑;喝过药水的土碗盖在枕头上,房里弥漫着浓重烧烟味和草药味,而蒋中祥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蒋中祥历尽艰辛,攀山越岭采药,足迹遍及家乡的山山水水。他每天要熬3斤多草药水。13年来,他熬药熬烂的砂罐就有6个,锯羚羊角磨平的钢锯就有5把。他还用药水煮饭、代茶。
更奇的是,他与死神搏斗时,除住院外,没有耽误过一节课。他任教的那个班,连年会考中,语文、政治居全区第一。他用业余时间任教的中师函授班,统考夺全县之冠。他还坚持自修中文专科,取得了大专文凭。1985年,他又参加了《人民文学》函授中心学习,于年底取得了结业证书。病中他还创作了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52篇,诗歌百余首,还写了一部30几万字的长篇小说,目前正在修改。他有一个大木箱子,里面装了33本教学备课本,字数百万以上。他的教案本写得有条不紊,清楚明白,这对于其他身体好的老师来说,也难以做到。他这些都是晚上做的,龙庄湾深山那间深夜还在亮着灯光的,就是他的房间。
蒋中祥那曾被阴雾遮蔽的生命的太阳,如今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单位:湖南溆浦县广播站)


第8版(副刊)
专栏:

  喀什风情
王学孝
人们在翻览中国地图时,目光绝少能扫瞄到这里。今人对她是陌生的。即使对她影绰有点印象,也总是同神秘和荒漠相连。
她就是喀什,我国最西部边陲、悠久古老的一座城市。西倚帕米尔高原,东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北京时差将近3小时。古可上溯两千年前,丝绸之路开通时,她就诞生了。她仿佛是嵌在雪山与瀚海之间的一颗碧绿晶莹的玉石。
“到新疆不去喀什,等于没到新疆!”新疆朋友诱劝我。
乌鲁木齐距喀什,相当于北京至上海,3000里,空程一个半小时。飞机飞越天山、戈壁,透过片片白云,映入眼帘的是疏勒河和柯孜勒河如两条玉带绕绿莹。时值割麦栽稻季节,田畴阡陌,星罗棋布,金灿玉绿,似织锦缎。鳞次栉比的楼宇屋舍,掩映在丛荫中。
汽车穿市而过。高高的白杨沿柏油路周遭屏障着古城。蓊郁苍劲的元冠榆以她特有的风姿伫立于笔直宽阔的市街两侧,与街心花池争奇斗妍的玫瑰,勾勒出一幅彩色绚丽的泼墨画。边塞古城久已不闻驼铃声,代之而起的是汽车、骡马或毛驴“的士”。尤其身着艳丽连衣裙的维族妇女乘坐于上,骏马飞奔,铃声清脆,流光溢彩,灿若云锦。近年,喀什对外开放,外来游客猛增,尽管已不见丝路驼队,但能乘一乘花盖毛驴“的士”,也是满惬意的,别有一番情趣。
雄峙市中心的艾提尕大清真寺,是一座富有浓烈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黄砖砌墙的寺门塔楼,巍然高耸,宏伟壮丽,古朴肃穆。寺院内白杨参天,桑榆繁茂,池水清冽,宽畅幽雅。那天,我们进得寺去,见三五穆斯林正在祈祷礼拜。向导兼翻译阿不都热合曼告诉我们,每逢伊斯兰盛大节日——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常有数万人来做乃玛孜!这时,艾提尕广场也变作欢乐的海洋。
艾提尕广场左侧是一溜排开的民族风味小吃摊点:馕、拉面、烤肉包、烤肉串。食者济济。可能与气候水土有关,这里的面粉含糖分、面筋特多,做出拉面来,味佳,有嚼头儿。有谁能想到9月北京亚运会还将能吃到来自帕米尔高原的面粉呢!
无数风味餐点背后,横卧着一条五彩巨龙——“香港巴扎”(贸易市场,莫如叫它“丝路巴扎”更确些,亦更富魅力),甬巷宽二三米,逶迤四五百米。这是个丝绸长廊、锦缎的世界。一幢幢木龛货架上,梯次陈列着彩绸锦缎,展挂于门脸的绢纱绫罗,飘飞欢舞,与身着“爱丽丝”彩裙逛巴扎的维族姑娘,交相辉映。
寻觅丝绸之路踪迹是我多年的梦想。十多年前我曾到过敦煌,从石窟壁画瞥见古丝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情状,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难得一窥其痕迹。如今,在喀什“丝路巴扎”重现了她当年的丰采。自然,比之昔日丝路通衢要更繁盛多了,不仅有当地丝绸,中原丝绸,苏杭丝绸,还有日本、印巴以至南亚、西亚等域外锦绸,而且较之国货毫无逊色。
这无疑是个缩影。开放国门,中外交流,逾千年而不衰,它象征着人类进步、发展史的长河奔流不息。
幼时读史,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班超胡地驻防30载。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历千难万险,返归时翻越葱岭,途经疏勒。在喀什,千古佳话今犹传。
世代生息于喀什的维吾尔人民,淳朴古风今犹在。对此,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张非同志了。他16岁进疆,任职喀什市委书记15年,他与维吾尔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喀什不大,20万居民,两千年沧桑,40年巨变,他耳闻目染,会于身心。他是道地的喀什通。我与他开玩笑:你真可谓是超班超了。
他带我们走街串巷,寻觅40年前的喀什。靠他的指点,几处古城旧貌依稀可辨。弄巷狭窄并排三四人行走已觉壅塞,虽经翻修,居屋依然是“黄土为墙四面齐,数椽如砥覆新泥”。昔日,只要下个把钟头雨,就得抗涝救灾。不过,这样的年头毕竟不多。年降雨量二三十毫米,蒸发量却高达两千几百毫米,降雨不足蒸发量一个零头。张非去年已调任地委宣传部长,但喀什人们心目中“张书记”的形象并未消逝。他走到哪里,都能时不时耳闻“张书记”的亲昵招呼声。此时,他把右手按在胸前,身体向前微倾:撒拉买里孔木(你好)!他的维语同汉语一样讲得那么流畅,他看维文报告不用翻译。小巷人家仿佛都是他相处亲密的邻里。
“维吾尔人民淳朴敦厚,很重感情,你为他办一件好事,他会记你一辈子。”走出哈尼沙叶莎家门,张非又给我们讲了一些动人的故事。
喀什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早在1000多年前的隋唐时代,疏勒乐和舞蹈就名满长安,而今还流行于当地。今日,到处可以欣赏到的“十二木卡姆”乐曲和“赛乃姆”舞蹈,不依然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极其鲜艳的花朵吗?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从球场想人生
商子雍
但凡体育比赛,都与拚搏二字密不可分。为何足球的魅力较之其他运动项目要强出许多?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这拚搏不是那拚搏”。
体操、跳水、武术、技巧等项目的比赛不是捉对儿厮杀,这种寓竞争于表演之中的拚搏比较温良恭俭让,田径场上和游泳池里的拚搏又大都是个人之间的竞争,相对来说显得单调、平淡、少变化。而五花八门的球类比赛,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排球场上中间的一道球网,就使得拚搏的激烈程度大减;篮球、水球、冰球、曲棍球、橄榄球的比赛倒是同足球比赛的状况相近,但是由于参赛人数少,或者因为比赛场地小,或者由于普及程度低,都无法像足球比赛那样,有时竟能让会谈的元首推迟会期,叫行窃的小偷无暇作案。
以我之见,足球场的魔力,还在于使人联想到舞台人生。抽签编组的机遇,裁判的有意偏袒无意误判,球星每每被人踢倒、推倒、拉倒、绊倒,出人意料的胜败,大悲大喜的终场,等等,凡有较丰富生活经历的人,都很容易从中体味人生的种种。


第8版(副刊)
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

  “青蛙卫士”
戴鹤皋
蛙贩子恨他:每当一袋袋、一篓篓伪装得叫常人万难察觉的青蛙被他拿到田野放生、发财梦破灭的时候。
蛙贩子又怕他:自己一旦被查出,跑不了,逃不掉,乖乖写检讨,交罚款,自己的尊容还要暴露在照相机镜头之下。
今年六月八日下午,一个骑自行车拖竹挂篓的青年,气喘吁吁地朝湘潭县易俗镇赶去,边走边向四周张望,车龙头一拐,一下钻进了“黄龙酒家”。他解开挂篓里的尼龙袋,啊,青蛙!圆圆的嘴,圆圆的眼睛,声声悲鸣。就在这个青年与买主还价、过秤的时候,“青蛙卫士”突然出现了。这个来自湘潭县中路铺、屡教不改的蛙贩子,只好老老实实地接受处罚。接着,“青蛙卫士”又和尼龙袋里这些可爱的几百动物兄弟,哼着歌儿,来到田野,一起笑眯眯地拥抱大地。
蛙贩子见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搞伪装。有的蛙贩子用农药箱装青蛙,掩人耳目;有的在特制的竹挂篓上铺一层蔬菜,下面放一袋青蛙,好像一个货真价实的菜贩子!但“青蛙卫士”又来了,他用老鹰般锐利的眼睛,久久盯着这些拖“农药箱”、卖“蔬菜”的人,看得他们心发颤,而且他还凑近农药箱和竹挂篓,屏息静听,不时用手敲敲拍拍。“哇哇哇”,青蛙的悲歌又使它们绝处逢生了。
蛙贩子见暗的“流产”了,就打“游击战”。有的昼伏夜出,早晨四、五点就搭船过河跑易俗镇;有的趁“青蛙卫士”中午下班吃饭时出动。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青蛙卫士”明察暗访,把他们的活动规律摸得一清二楚。有一次,湘潭市郊区六个蛙贩子刚把驮着青蛙的自行车推下木船,就给早已守候在此的“青蛙卫士”逮住了。
八年来,“青蛙卫士”共查获蛙贩子二百四十五人,放生青蛙一千一百多公斤,罚款八百多元,多次受到了湖南省环保局的表扬。
这个令蛙贩子又怕又恨的“青蛙卫士”,叫周淑林,全国工商系统先进工作者,湘潭县易俗河镇工商所市管干部,湘潭市优秀共产党员。
    (作者单位:湖南湘潭县响塘乡工商所)


第8版(副刊)
专栏:

  等待九月
邹少华
吟着那首歌我们
感到九月沉重如山
当秋风迅猛刮起
中国的黑头发
九月是那轮太阳下的焰火
金光闪闪向我们走来
九月在中国盛开
十一亿颗心矗立如炬
那簇圣火熊熊燃烧
十一亿条血脉是中国的河流系
日日夜夜咆哮如万匹神驹
像黄河那样流淌
像长江风云万里
九月是中国的田野
九月是一穗熟透的谷物
九月有千顷万顷丰收
九月是一株黄金菊
芬芳着我们的天空
当那个太阳
沿长城雄壮而立
九月的旌旗迎风招展
九月闪动着黑色的眼睛
看着你看着我看着亚洲看着天
 下
九月在中国是一种使命
九月在中国是一种精神
九月北京 北京九月
中国九月 九月中国


第8版(副刊)
专栏:

渔场(版画) 薛福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