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国际副刊

  她爱这片多情的土地
——记曾在解放军行列的伊滕郁子
徐国兴 施锡平
1945年4月,日本少女伊滕郁子从盛冈市红十字护校毕业,即受日本红十字会派遣,来到中国救死扶伤。一踏上东三省的焦土,她懵了,自己的同胞正在这里舞起血淋淋的屠刀滥杀无辜。这年8月,日本投降,与她同来中国的80多名伙伴都走了,她却自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表达内疚的心情,从此她几乎每月为中国伤病员无偿献血300CC。在她9年多的部队生涯里,有数百名中国人的血管里流着她的鲜血。
1952年,伊滕郁子与一位中国军人相爱,并结了婚。同年,她正式申请加入了中国籍。不久夫妇二人转业到丈夫的故乡——江苏省如皋县。她被安置在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当护士。起初,同事们对她有猜疑,有的在背后议论她。她理解同事们的心,每天默默地工作,一个手术下来再接另一个,有时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24小时;生活上她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几年过去了,她感到旁人射来的偏见的眼光消失了,她说得一口地道的如皋话,走到街头,没有人会相信她是“东洋女”。
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伊滕郁子因肺穿孔,体重只有80多斤,医院数百名同事你一点他一点,聚钱为她添补营养。消息传到如皋县县长魏志田耳朵里,他心里十分难过:“全如皋100多万人才有一个外国血统的人,而且是投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白衣战士,我们再穷也不能让她挨饿受冻。”于是魏县长拎着红糖、猪油和鸡蛋,带着民政局、商业局的干部来到病房,面对这位瘦弱的华籍日人,魏县长难过得流下了泪。当伊滕郁子知道来探望她的是县长时,动情地说:“县长与民共患难,这日子再苦也有奔头。”直到现在,伊滕郁子对魏县长还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十年动乱期间,伊滕郁子一家自然“在劫难逃”。在她最苦闷的时候,丈夫总是给她安慰,给她温暖,告诉她:“天总是会转晴的。”就靠这句话,她终于熬过来了。
1972年,伊滕郁子首次回日本探亲。临行前夕,丈夫告诉她,如果有回日本定居的机会,就不用顾忌他。为此,她第一次骂了丈夫。到日本后,她受到日本外相大平正芳的接见。作为日本在战时赴外的人员,盛冈市红十字会邀请她回国定居,待遇从优。然而她却说:“在中国风风雨雨几十个春秋,有眼泪,有痛苦,但更多的是欢乐,那里有理解我的同事,有熟悉我的病员,有我所追求的事业,有一个充满温馨的家。”3个月后,她又回到了中国。
前年,伊滕郁子又回国探亲。她那98岁的老母再次劝她定居日本,然而她对老母说:“我已习惯了中国的生活,那里的风俗人情能使我过一个快活的晚年。”她说服了老母,又回到她深情眷恋着的土地。
如今,伊滕郁子已退休,但她作为县政协委员,整天忙忙碌碌。她说:“能为中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而干点实事,这是我余生最大的心愿。”(附图片)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法比恩的求索
沈大力
近年来,一位法国女子出版了她为唐诗配的成套版画《悲猿啸哀集》,又陆续将中国的“川江号子”等引入巴黎舞台和阿维侬戏剧节,在中法文艺交流中激起了新的浪花。她,就是年轻的艺术家凡尔迪埃,中国友人亲切地直呼其名:法比恩。
凡尔迪埃原系图卢兹美术学院高材生,毕业时因名列榜首而获去巴黎深造的奖学金,可她放弃了跻身首都美术沙龙的机会,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在重庆学习中国国画和书法,而且一呆就是6年。一个热情奔放的西方女郎,在风情习俗全然不同的华夏山城挥毫习书画,安于“修心养性”,显然绝非易事。这位已在西方艺术上有一定造诣的法国女性,需要跨越分隔中西文化的藩篱,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真谛,从“走入自然”进而“化入自然”,达到“无为妙境”,她耗费的精力会比普通人多得多。
在四川美院,她拜黄源教授为师,得其深传,特别领略了儒家的文质和道家的狂放,求得动与静,虚与实,刚与柔,韵与力的和谐美感。此外,凡尔迪埃去川西,翻大凉山,深入西双版纳森林,足迹遍及云贵川。她还到过江苏、浙江、广东和华北诸省,到处交游,随地写生,还反复临摹魏晋楷书和唐代草书。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凡尔迪埃说,即使在茶馆休息时、买菜时、做汤圆时,她都在捕捉创作灵感;当她在静默中看一幅普通的画、一只飞翔的虫、一片浓厚的云彩时,她都在深深地思索。
六载寒暑,春华秋实,凡尔迪埃的锲而不舍与谦虚好学终于有了硕果。1989年5月,四川美术学院展出了她的190幅绘画及书法作品,引起了中国观众的浓厚兴趣。有人评论说:“她在多种绘画语汇中,不断提取和扬弃,从而宣泄她在中国环境中滋生的艺术冲动和潜在的创造意识。”
的确,凡尔迪埃在自己的书画实践中既保留了将自然作为自我感情寄托的西方模式,又大胆借鉴中国“以神写形”的艺术传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附图片)
法比恩书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卖报郎的酸甜苦辣
胡后法
在维也纳,凡有红绿灯的地方,几乎都有卖报郎。在我这个东方来客眼里,卖报郎的身影是维也纳独特的、活的街景,是这座音乐之城生活交响曲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你漫步维也纳的街上,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和你相遇最频繁的一定是卖报郎。我几乎天天进城,这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卖报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萧萧,无论是大雪纷飞,还是风雨交加,卖报郎对气候的变化似乎没有丝毫的反应,总是在离你家门不远的街头巷尾、车站路口等待着你的光临。冲这餐风饮露,冒严寒、顶烈日的艰苦条件,收入丰厚的当地人是绝不会问津这种谋生手段的。因此,组成卖报郎队伍的,是清一色的来自第三世界的小伙儿,而且以埃及人和印度人为主。他们身着红、黄双色相配的宽松长褂,格外引人注目。每当红灯一亮,他们便手举报纸,迎着停在红灯后的汽车快步走去,在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左右穿梭。
维也纳的卖报郎几乎个个沉默寡言,从不吐露有关他们生活的情况,好像这门行当也有自己的“职业秘密”。后来从当地新闻界人士那儿得知,很多卖报郎受到发行商的盘剥,奥地利一些同情他们遭遇的新闻记者曾揭露过有关内幕,但是事与愿违,发行商以种种借口报复那些透露内情的卖报郎,盘剥行为也未受到制止。从此,卖报郎们“吃一堑,长一智”,对自己的酸甜苦辣一概守口如瓶。
尽管如此,我通过朋友介绍,还是认识了一位来自埃及的卖报郎。为了遵守“君子协定”,下文使用的名字阿里并非他的真名。
阿里现年29岁,曾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开罗某大学的经济专业,但因在家乡找不到收入相当的合适工作,三年前开始在维也纳卖报为生。他头脑机灵,为人处事精明老练。每年初春,他便告别父母来维也纳卖报。到了11月份,为了躲避欧洲冬天的严寒,他又飞回自己的祖国,为迎接下一年的艰苦奔波养精蓄锐。阿里似乎已习惯于这种冬去春来的候鸟般生活,而且觉得苦中有乐。每年9个月的卖报虽然难以使他成为百万富翁,但如果省吃俭用,积蓄点钱回家乡,实现小康生活倒也不难。
阿里是个吃苦耐劳的人,每天上午从5时到11时,下午从17时到深夜23时都是他的工作时间。他每卖一份报纸,仅赚一个先令,每天约售出报纸300份,再加上一些小费,一天最多净挣约500先令。他的月收入虽然和当地一般工人不相上下,但付出的却是成倍的辛苦,因为很多奥地利人一天实际工作不足8小时。此外,他虽然要交纳20%的税收,但却不能享受医疗保险,至于领取失业金或养老金,更无他的份了。
地理位置的优劣对于报纸销售的多寡、快慢影响极大。售报位置一经确定,卖报郎不得擅自变动,每个人必须在自己的“责任点”上活动。阿里有幸被分配在机场售报,同行对他的“神通广大”自然感到羡慕。当我向他问起此事时,阿里一语道破了天机。原来他每年3月返回奥地利时,总要从家乡带来几份贵重礼品,分别送给报纸发行公司的有关主管。
随着对卖报郎的不断了解,我对他们的同情也与日俱增。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今南北贫富差距的一个小小缩影。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海底隧道 无底钱洞
联接英国和法国的海底隧道,随着开掘工程进展,费用也随之急剧增加,大大超出预算,面临停工的威胁,目前正多方寻求资金来源。
英方隧道负责人在不久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由私人企业集团提供资金的海底隧道全长148.2公里。截止到6月17日,施工人员已掘进85.84公里。全部竣工后,伦敦至巴黎汽车往返一次用不了3小时,比用轮渡摆渡快两倍以上。然而一些英国人表现出保守偏见的一面,对修建隧道表现得不那么热情。不过也有看得远的,伦敦一位运输分析家说:“哪里越是需要更多的钱填入,你越要在它上面花费更多的钱。否则,数十亿英镑就会离你而去。”
海底隧道主管人正力图说服它的208家合作企业组织背后的银行,再追加有效贷款数亿英镑。已有4家主要银行同意提供贷款。尽管海底隧道像个无底的钱洞,欧洲共同体的12国人士仍确信隧道能够按预定目标于1993年开通。
                     乔长海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在汽车大奖赛背后……
胡长风
与世界杯足球大赛和奥运会相比,汽车大奖赛不论从观众数还是从影响来说都毫不逊色——每次都要吸引三百余万赛车迷以及遍布五大洲的十五亿电视观众。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杯和奥运会都是四年举办一次,而汽车大奖赛却年年都有!
世人一般都只把汽车大奖赛当作赛车手勇气和智慧的竞争,实际上在每次汽车大奖赛的背后,都展开着各汽车大国和各大汽车公司之间的一场科学技术和金钱的“殊死搏斗”。举世闻名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毫不隐晦地把汽车大奖赛比喻作“高科技奥运会”,原因是:在大奖赛中推出的新型赛车从设计到制造都凝聚了成千上万研究者的心血,并代表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汽车公司的最新高科技水平,它涉及的行业包括机械、电子、钢铁、化工、石油、玻璃、电子等十数个门类。有时,为了保证赛车有最高的车速,设计师还不惜利用制造航天飞机的轻型合金钢,于是宇航科学家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赛车研制者的行列!
财大气粗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则把汽车大奖赛说成是“金元大赛”。据悉,为了迎接最近一届汽车大奖赛,该公司拨出了高达五千万美元的“研究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拨款三千万美元,西德奔驰汽车公司则拨出一亿马克……当然,各大汽车公司为大奖赛耗费巨资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支持体育事业,而是为了在大奖赛上亮出自家的旗帜,为本公司打开产品销路,以获取最大利润!
汽车大奖赛还是各国科技人才质量和数量的竞争。据悉,西德约有二千余名专门人才直接从事赛车的设计、制造或研究;美国起码有近万人;而日本可能更多,估计近二万人。
不过,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未来的汽车大奖赛将不再由几个发达国家垄断了。印度、中国、巴西、菲律宾和一些中东石油国都已开始了赛车的研制工作,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许多发展中国家设计的赛车将有能力在大赛上与日、美、德等赛车大国设计的名牌赛车展开角逐。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外国幽默画
流浪者:“你们谈完了吗?我要睡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