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汗水洒在济青公路
——山东大学生“重点工程实践营”采访录
张自录 王庆军
7月上旬,济南地区气温高达36摄氏度。
在济南至青岛高等级公路章丘白云湖地段上,近3000名大学生正在为国家重点工程济青公路建设挥洒着汗水。
一个长得很秀气的女大学生,同大家一样低头干着,汗水湿透了漂亮的衣衫,一缕秀发被汗水贴在了额前。看得出,她干得很吃力,但精神饱满、不甘落后。
“累不?”
“累,但我还能吃得消。”她轻轻一笑地回答。
握手时,我们发现她双手贴了两块胶布,原来是头天干活儿时就磨出了好几个血泡。
“疼不疼?”
“没事儿。”她说得很轻松,满不在乎。
她叫汪蓉樱,是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88级学生,今年19岁。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上海市长大,从没参加过这样的重体力劳动。但她说:“这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锻炼,通过劳动体验到了工人、农民的辛苦,也感受到了国家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易。参加这样的劳动实践能增进与工农的感情;同时,我们能为国家重点工程出把力,也感到自豪。”
济南至青岛高等级公路是国务院批准的今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从今年7月初正式开工以来,济南16所高校上万名大学生、青年教师在学校主要领导带领下,成为这个工程的第一批施工大军。
劳动中许多同学都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呆在校园里看问题片面,不了解国情,坐而论道,认为国家建设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来到重点工程工地,国家建设成就有目共睹,改革开放的脚步并没有放慢,我们的信心更足了。
从7月6日到10日,每天平均有2500名师生来到这里参加劳动。他们的任务是在宽40米、长3公里路段上,挖运表层土,铲平地面,为下一步修筑路基作准备。5天的劳动,上万名大学生、青年教师用车推、用筐抬,挖运土1.5万多立方米。他们体会到了“劳动创造世界”这句名言的真正涵义,增强了纪律观念和集体观念。许多学校都规定早晨4点半起床,5点开饭,5点半乘车奔赴工地。每个大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劳动秩序良好。“不守纪律的队伍是打不了胜仗的。通过参加集体劳动,我们的纪律观念有了加强。”山东大学一位大学生这样说。
炎热的天气,给大学生“重点工程实践营”的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16所高校都成立了后勤服务组,为大学生们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济南交通专科学校总务处长每天亲自开车为师生送水、送饭、送绿豆汤,伙食科长想方设法变换饭菜花样,让同学们吃饱吃好。
各学校党委书记、校(院)长轮流值班和同学们一块劳动。“瞧,那是咱们的程书!”山东工业大学一位大学生指着满脸汗水正在挖土的校党委书记程汉邦对记者说:“他还给咱们讲笑话哩!”
今年57岁的程汉邦用手抹了一下脸上的汗水,颇有感触地说:“和同学们在一起劳动,同学们对我随便多了,感情距离缩短了,我也觉得年轻多了。”他的话引起同学们的一阵笑声。
秦立军,作为山东工业大学参加实践营的32名研究生中的一员来到工地。临来工地前,他向学校交了一份决心书,并且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研究生,自己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如今“要通过筑路,重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工地上,他告诉记者:“明年毕业时,我将要求到胜利油田工作,基层需要我!”
5天的时间是极为短暂的,但参加“重点工程实践营”的上万名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在工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挥洒下了自己的汗水。
他们用汗水洗涤着心灵,浇灌着信念之花:跟党走,前途似锦!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商品市场疲软之下技术市场日趋兴旺
南阳专利信息发布会盛况喜人
专家们认为治理整顿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做科技进步的文章
本报讯 记者王友恭报道:国家科委技术市场办公室的专家欣喜地告诉记者,前不久国家科委和中国专利局在河南省南阳市联合举办的专利技术暨新技术信息发布会盛况空前。它表明,技术需求热正在各地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真作科技进步的“文章”。
为了探索在不同类型地区加快专利技术实施的途径和经验,国家科委和中国专利局于6月上旬在南阳市举办了这个信息发布会。会前,南阳地区通过深入调查,全面掌握了当地工农业生产对技术的需求状况。据此,中国专利局从数万项专利技术中挑选出1200项适宜在该地区实施应用的先进技术。按原计划,前来洽谈技术的主要是本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单位,最多不会超过300人。实际上,除全地区13个县市的主要领导干部,经委、科委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500多家重点企业的厂长、总工程师几乎全部到会外,还有近千家中央所属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人也前来求购新技术。此外,河南省其他地区以及湖北等12个省市的一些厂家闻讯后,也千里迢迢赶来购买技术,结果到会人数竟比预计的多七八倍。许多专利技术一经发布,厂家蜂拥而上,常常出现几十个厂家争购一项技术的场面。
有关专家看到这样热烈的场面,联系到其他地区技术市场近来出现的活跃景象,认为在目前有形商品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专利技术乃至整个技术市场却日益兴旺,这表明在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真正在依靠科技进步的问题上作文章了。
专家们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以此作为企业转轨变型的契机,因势利导,促进企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国育才 责无旁贷
沈阳飞机公司热情接待大学生实习
本报北京7月24日讯 今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发表长篇通讯,介绍了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热情接待大学生实习,使学生们在实习期间获得政治、业务双丰收。
这个有着30多年历史、2万多名职工的大企业,不仅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祖国的教育事业尽到了应尽的职责。他们从1959年起就开始接待大学生来厂实习。1978年以来,他们又接待了北航、沈航、哈工大等十几所高校的7000多名实习学生。去年,航空航天工业部评选优秀生产实习接受单位,沈阳飞机公司获得了仅有的一个一等奖。
该公司把“大学生是全社会的财富,全社会都应该为人才培养尽力,企业当然也责无旁贷”作为指导思想。公司在培训中心设置了实习指导室,配备了3名专职人员。在各厂、站、系统、车间、科室,都配备了专、兼职培训员,负责基层生产实习的接待工作,此外,还选聘了300多名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组成了一支稳定的生产实习辅导队伍。该公司在安排学生生产实习的同时,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他们组织学生参观,看录像,举办校友座谈会,使同学们对航空事业有一个新的认识;组织同学们祭扫烈士陵园,参观雷锋纪念馆,请英雄模范作报告,与工人们一起联欢,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
几十个春秋,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迎送了成千的大学生,每期实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公司的关怀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少学生毕业后,怀着对“沈飞”的美好回忆再次来到“沈飞”,乐于永远做一个“沈飞人”。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漫议

  可喜的现象
明廷华
看了南阳专利技术暨新技术信息发布会的报道后,人们都会为当前有形商品市场仍处于疲软的情况下,作为无形商品的专利技术市场乃至整个技术市场呈现的繁荣景象而高兴。可以认为,专利技术市场乃至整个技术市场的繁荣,为克服有形商品市场的疲软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不少企业由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产品一直畅销不衰,就是重要的例证。在南阳专利技术暨新技术信息发布会上,那么多的生产厂家对购求技术表现出那么高涨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样也说明了这一点。
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的进步。在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过程中出现的企业购求技术热,说明治理、整顿为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提供了一个机遇。如果我们的企业都能抓住这个机遇,在技术进步上作文章、找出路,那么,不论是对于摆脱当前的困境,还是对于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把社会当作课堂 拜人民群众为师
陕西7万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
本报讯 记者孟西安报道:陕西省高等学校暑期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7万多名大学生陆续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陕西省重视今年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向人民群众学习、继承发扬延安精神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并作了具体部署。各校及早动手,暑期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大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走出校园,走上社会第二课堂,拜人民群众为师,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有:
——组织返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全省有5万名大学生返乡度假。各校印发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介绍信和登记本,要求返乡学生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到家乡的工厂、农村考察、参观,了解家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0年来的巨大变化。西北工大还组织了“寻访奋斗者足迹考察团”,向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学习。
——组织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5万多名学生在专业实习的同时,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西安交通大学要求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写出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两份报告。
——组织学生参加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夏令营。全省20所大专院校近4000名学生报名参加这一活动。活动期间,省有关部门举办大学生延安精神讲习班,组织学生同老红军、老战士一起回顾、座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艰苦创业的历史,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本质的延安精神,同时邀请延安地区现任领导人和各条战线的知识分子代表介绍延安精神和延安的振兴情况。
——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重点工程,结合旅游开展社会调查。西安交大、延安大学等校组织学生到第二汽车制造厂、陕西彩色显像管厂参观学习,参加劳动。有的学校还组织了“爱我中华,宣传亚运”西安—北京自行车长征宣传队。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学者建议

  唐敖庆教授谈
高级专业人才的断层与对策
本报记者 周庆
记者:采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情况,常常听到一些专家谈起,今后5到10年,我国高级专业人才会出现明显“断层”。有的博士生培养点,导师年龄在75岁以上,还补不上新人。对此,您有何看法?
唐敖庆:据我所知,今年新增的博士生导师,平均年龄可降低10岁。到年底,我国的博士生导师可望增加到5000多名,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各学科最优秀的专家,但其年龄结构仍将偏老。65岁以上的占一半左右,55岁以下的较少,35岁到45岁的更少。这种情况在高级专业人才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当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情况有区别,后者的年龄偏高一些。个别学科的博士点因补不上新导师而自然消失,如同有的学科新增设博士点一样,属于正常的增减。
所谓高级专业人才的断层,我认为主要是35岁到45岁之间的学科带头人缺乏。这是“文革”期间造成的。从1966年到1976年,大学没有好好办,只培养了为数不多的“工农兵学员”,所以在高层次人才中出现断层。这在20多年后的今天看得更清楚,损失也难以弥补了。
目前出现的另一个情况是,有名的重点大学、重点研究所,高级专业人才后继乏人。这是由这些单位出国人数较多造成的。“文革”之后,国家从1977年恢复高考,培养了大量的人才。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10年间培养出学士180万人,硕士14.79万人,博士4800多人,成绩是巨大的。这些人才补充了高校的师资队伍,补充了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并正在发挥作用。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有名的重点大学、有名的研究所,那里的硕士、博士出国容易,出去的也多,有的一时不能回来,使这两种单位感到后继乏人。也有一些人才去了公司。这些情况,出现点负作用,就是造成了这些单位师资、科研队伍不很稳定。
记者:如何补救呢?
唐敖庆:首先要加强培养,以立足国内、自力更生为主,留学国外为辅。目前国内比较有条件这样做。我们的学位制度已经实施了10年,除博士外,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有近8000个,培养力量是可观的。真正国内缺门的学科,自己培养有困难,国外又比较有水平的,可以少量派出留学生。也可以请国外的教授来帮助培养人才。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陈省身教授,就在南开大学创办了数学研究所,每年来几个月讲课,他还请其他有名的国外数学家来教课。
今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博士生的培养上。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之初,培养重点在硕士生上。1984、1985年评估结果表明,我国硕士的质量在国际上是比较高的。目前,针对高层次人才后继乏人的局面,我认为培养重点应转移到博士生上。硕士生的培养,主要是巩固数量、提高质量。以我们现有的博士生导师的力量,每年培养出3000名博士,到2000年,就可培养出3万名博士,再加上国外回来一批人,这就会使高级专业人才后继乏人的局面得到较好的解决。
记者:据了解,现在报考博士生的人数,还没有招生人数大,生源怎么解决?
唐敖庆: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二个补救办法: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包括研究生在学期间和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当年实施学位制度时,有两个估计,一是每年毕业的本科生有1/10考取硕士研究生,约为4万;4万名硕士生毕业,有1/10当了博士生,约为4000。现在博士生生源不足,主要原因是待遇偏低,读得很辛苦。希望国家把培养研究生的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来。当然,这几年,我们对青年人才是比较重视的。人事部设立了博士后基金,供博士后在流动站开展科研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专门设立了青年科学基金,35岁以下有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都可申请。1987年设立这项基金时是400万元,1988年增至600万元,1989年增至800万元,今年又增加到1200万元。国家教委、中科院也都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青年科技工作者。国家计委还建立了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八五”期间还打算再建70多个。这些实验室向全国开放,很起作用。中国科学院、教委等部门又选择条件好的单位,开办了开放实验室,也是面向全国,欢迎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去工作。
以上几项工作如果做好了,不仅可以更多地吸引国内的人才,而且可以吸引国外留学人员回来工作。
改善博士生的工作生活条件,也只有靠把经济生产搞上去。当前,只能在经济情况允许的范围内改善到一定程度。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跟上去,教育青年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在这个问题上,也要两手抓。
记者:听说您所在的吉林大学理论化学学科,人才梯队比较理想。
唐敖庆: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有博士生导师7名。从年龄上看,我74岁多一点,还有一位刚过60岁,其他几位都50多岁。除博士生导师外,我们也有40多岁的教授,有自己培养的3名博士后,有的才30多岁。这次打算增补的博士生导师,都是60岁以下的。相比较而言,年龄结构还算合理。据我了解,有的学位委员建议,以后评博士生导师,可以拿出一定名额,在35岁至45岁的中青年中评选,这也是解决年龄偏高的一个办法,我赞成。(附图片)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李铁映在灭鼠技术研讨会上强调
把灭鼠纳入城乡管理规划
本报讯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全国灭鼠技术研讨会上,国务委员、全国爱卫会主任李铁映要求各级政府把灭鼠工作纳入整个城乡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至少有鼠30—40亿只。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每年老鼠耗损粮食50多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进口粮食的总和;草原鼠类咬食草根,使草原变成“黑土”,甚至沙化,失去放牧价值;森林中的老鼠盗食树籽,毁坏幼苗,咬断树根,影响林木更新,一般树木被害率为20—40%,枯死率达20%以上;由老鼠传播的疾病近年来也迅速上升,1985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达10万多例;不少厂矿企业因鼠媒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
卫生管理部门反映,过去几年我国的灭鼠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发展不平衡。按“七五”计划对灭鼠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小城市、县镇及广大农村的灭鼠工作开展的面不太广泛。据1986、1987年两年统计,全国开展灭鼠的县数只占60%左右,尚有占40%的700多个市、县还未很好开展。
李铁映要求,“八五”计划期间我们必须把全国灭鼠工作重点转向县以下的广大农村,以改变城乡灭鼠工作不平衡的局面,对于灭鼠方法要讲究科学化,在农村推广“一役达标”经验,并提高灭鼠药物、毒饵的科学配方。
                         (林荣强)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教委表彰
一百个教学成果突出的高校
新华社沈阳电(记者陈光明、通讯员王黎明)100个普通高等学校因教学成果突出,最近在辽宁丹东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
我国目前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095所,前年在他们当中首次开展了优秀教学成果评比奖励工作。
据悉,为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和评审委员会组织章程。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市设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
本报讯 记者魏玉凤报道:北京市最近决定,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教补助费,建立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从1990年起,每年由市财政拨款100万元设立特教专项补助费,主要用于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这一决定是在北京市首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的。目前,北京市残疾儿童入学率只达64.5%,教育经费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特殊教育事业成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
据了解,北京市现在盲、聋哑、弱智学校共17所。此外,还有38所普通小学附设弱智班56个。
在这些学校(班)就读的学生共有2360多人。
建国以来,全市盲、聋哑学生共毕业5000多人,弱智学生毕业200多人。他们分配到工作岗位以后,普遍受到社会的好评,有的人还为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这次会议还通过了北京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1995年,全市普及聋哑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弱智儿童入学率将达到80%以上,使50%的残疾幼儿受到系统的学前教育和康复训练。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第一个无鼠地区
惠民地区防鼠灭鼠常抓不懈
本报讯 3年前的5月20日,新华社向国内外宣布:“中国惠民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鼠地区”。3年多过去了,今天的惠民地区怎样?最近有关部门进行了两次全面复查。复查结果表明,现在的鼠密度低于1988年国家级考察时的0.07%。
位于鲁北平原上的惠民地区,控制鼠害已整整三年,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大批粮食和物品,更重要的是三年基本没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其主要经验是: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把灭鼠防病保粮当成密切联系群众的大事,分管的领导真抓实管,出现了群众称呼的“灭鼠专员”、“灭鼠县长”等热心灭鼠工作的领导人。二是虽实现了无鼠害,但全区上下抓灭鼠的思想没松,组织没散,机构没撤,人员没减,工作没停,检查没断。三是把投放毒饵经常性的灭鼠活动承包给教育部门,利用教师负责、学生认真的特点,实行教师包村、学生包户,定期查鼠情,查毒饵盒,投补毒饵,保证了灭鼠活动的经常化。四是改进了灭鼠方法,加强了无鼠害成果的管理,进行科学试验,研制了毒饵新配方,提高了灭鼠效果。
              (宁云友)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简讯

  教科文简讯
△长年随父母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国防科工委系统十一个基地的一百一十名少年儿童代表喜进首都,参加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相聚在北京”夏令营。
                   (王娜梅)
△由国家科委政策法规司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科技信息》杂志公开发行。它是我国第一本跨行业的权威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科技信息刊物。
△国家科委政策法规司组织编写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论科学技术》一书近日由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科二)
△北京市青少年科学技术馆日前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这家科技馆是在市少年宫科技教育部的基础上建立的。
                         (陈红征)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日本广播协会联合录制《日语基础》,九月五日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向全国播出。这套教材突出实用性。
                          (风晓)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吸液型阴极吸收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研制成功,由原电子部第十八研究所和江苏省泰县密封蓄电池厂开发生产。
                      (国科)
△王承水书法展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揭幕。书法家将精选出一部分展品赠送亚运会。
                        (文一)
△我国将于明年春节前夕在广州第一次举办大型时装节,旨在弘扬中华服饰文化。
                     (晓袁)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罗家坝村校舍焕然一新
本报讯 1988年12月,中国妇女报、湖北日报等新闻单位披露,湖北省宜昌市点军乡罗家坝村对村办小学的危房(见左图)无动于衷,却耗资7万元,兴建起豪华气派的办公楼。
在社会舆论压力下,村干部腾出3间办公室让孩子们临时上课,同时计划修建一座拥有教室、运动场、科学试验室、教师办公室、宿舍等综合设施的新校舍。该村原准备兴建饮水系统,可是兴建这座新校舍,最少也要21万元。怎么办?一些老寿星们说:“为了不误这些后生们,哪怕我们今生赶不上喝自来水,也心甘情愿啦!”村委会采取了村民募捐、区财政贷款等办法,凑齐19.5万元,市电力局三电办公室又捐款1.5万元,新校舍终于动工了。村里尽其所能,村干部们整整一年半的时间没有领过生活预支费。
今年5月30日,140名孩子欢快地走进新校舍。(见右图)
范崇理 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