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

  壮别
单树新
这是发生在安徽省萧县赵庄镇农业机械厂里的事。
一天夜里,刘开宇忽然觉得喉咙里又腥又热,几声大咳,床前竟是一滩殷红的血……
第二天中午,他没去食堂就餐。为履行在厂长家作一次客的承诺,他要把人生的最后一块路碑深深刻在厂长和全厂职工的心里。这愿望一经产生就变得如此强烈,迫不及待。他要带给厂长的礼物是一包图纸——用生命和鲜血绘出的图纸。多少天来忍受剧痛废寝忘食,就为的这一个。
“开宇,你是稀客,平时请都请不来。既来了,可得陪我痛痛快快喝几盅。”厂长喜不自胜。
“恭敬不如从命。”刘开宇坐下来和厂长一递一盅地对饮。
杯碰杯!他爽快地接过一饮而尽。此地规矩碰杯酒是非喝不可的,却之不恭。但医嘱“五禁”,首禁饮酒。他把医嘱置之不顾,吃过饭,他把提包摆上桌面从中掏出几卷图纸恭恭敬敬地递给厂长:“这是我最近绘制的一套S195成品加工线工装图纸。按我厂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能力可以初步建成流水加工线。一人管多机先干起来,待生产逐步发展,企业积累一笔资金后可陆续购置套车、仿型车、万能磨等大型设备。”他断定,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农机化程度提高,S195成品的生产必将展出广阔的前景!
“目前我们厂是给主机厂搞配件的,娇花依松,一荣俱荣一枯俱枯,寄人篱下走不出自己的路子。我们应当有自己的拳头产品。ST—1型机组设备国内生产厂家寥寥无几,此机组结构简单、成本偏低、国拨价偏高,图纸我也绘出来了。狮子搏兔用全力,狮子搏象亦用全力。我们为何不干大的?实现配件加机组,我们厂算什么性质的厂呢?叫……叫半配半主左右逢源。”
“哈哈,开宇,讲得好!”
“厂长,国有国法,厂有厂规,最令人头疼的是劳力组合。要想低成本、低消耗、高质量,扩大产品辐射面,必须加强职工专业教育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必须系统全面地给每一个职能管理部门、每一个生产环节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我厂机构太芜杂,质检科、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供应科、财务科、政工科、人保科、总务科、工会群团厂办室,机关支部办公室,加上各科室下设若干办事组真是迭床架屋!有的部门纯属因人设事因庙塑神,人力财力浪费十分严重。有的科室不适应生产的需要,该砍的砍,该兼的兼,该并的并!对于那些抠门子进来的“八旗子弟”,“皇亲国戚”,占着茅厕不拉屎的要加强教育,要调整。厂长不是孟尝君。昔日孟尝君门客三千多为帮闲清客之辈。我们办企业不畜养宾朋。企业得人人有事做,一只老鸹占一个枝紧紧帮帮。如果松松垮垮,势必最后关门撵和尚!”
“开宇,你说得对!这个局那个部指令摊派的公子小姐,安于职守有进取心的挽留,恃势傲物不学无术吊儿郎当屡出废品次品的,对不起,阎王爷是他舅也得给我走!”
“厂长,国家有五年计划,我们厂又何尝不能定个五年发展规划呢?安于现状,固步自封鼠目寸光,没有大目标鼓舞不了职工的干劲。”
“好!开宇,今天我们好比隆中对策,你的韬略怎么不早些拿出来?都怪我……”
“厂长,请你把这些图纸收下,要付诸实施呵!一定要……”
厂长接过图纸说:“我先交给资料室复制几份,待批准后即行试产!”
刘开宇霍地站起来,上前紧紧握住厂长的手:“好厂长,真感谢你啦!可是我……”灼热的泪水突然夺眶而出。
“你……怎么啦开宇,哭什么?乐极生悲?”
“请原谅,别人激流勇进,我却要激流勇退了。”
厂长扶着刘开宇的肩膀不安地望着他:“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
“厂长,我今天来你家的另一件事,是向你请病假。”
“怎么,你有病?有病就医嘛。我早就看出你气色不正,别难过,你打算到哪里治?下午我随厂里车送你。”
“厂长,我打算请长假,也许……也许……”
他把病历递给厂长,然后背过脸去。厂长接过那张泪痕斑斑的病历——“胃癌。后期。宜速做胃切除手术”,不禁大惊失色,突然感到撕心裂肺的悲痛:“开宇,都怪我,怪我粗心,对你关心不够。”
他一手拎起那包图纸,一手扶着刘开宇,小心翼翼地往厂区走去……
一月之后,刘开宇弥留之际,他那游移的目光漫过一双双泪眼逡巡,脸上是平静的笑,好不容易才吐出两个字“实……施……”,旋即溘然长逝。
      (作者单位:安徽萧县赵庄银行)


第8版(副刊)
专栏:

  “死老虎”和“还乡团”
刘金
不久前,有家报纸登了一篇《刘宾雁其人其事》,有的人看也不看,就“一言以蔽之”曰:“又是打死老虎!”
我这个人孤陋寡闻得很,竟不知道,那个当年在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颐指气使、风头出足的刘宾雁氏,几时成了“老虎”,而且“死”哉?于是去翻报刊。一翻,才知“死老虎”之说大谬而不然。非但“老虎”之称于史无据,而且更不曾“死”,连一点“死相”都没有的。按照孔老夫子“吾从众”的原则,姑且假定他是“老虎”吧。则这老虎,现时还活蹦乱跳的,忽而一个“虎跳”豁到香港,忽而又一个“虎跳”豁到台湾,忽而又一个“虎跳”豁回大洋彼岸。他正虎视眈眈,准备着随时猛扑过来,把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一口咬死,一碗水吞下肚去。怎能说是“死老虎”?
人们或许还记得,去年北京的暴乱刚刚平息,刘宾雁就风尘仆仆地从大洋彼岸飞到香港,向港报记者发表“答问”。他的“答问”又臭又长,竟至塞满了一张对开报纸的半个多版面。在“答问”中,他穷凶极恶地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末了,他宣称:两年之后,他和他的同伙,就可以返回中国大陆来哉。至于以什么姿态和什么身份回来,他当时没有说。倒是后来的万润南比较直白。他宣称,他们一伙,将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作为政治反对派返回中国。这里需要作点注释的是,万润南好像不及刘宾雁“乐观”。刘宾雁预计两年之后返回,万润南则预计要三年。其次,说是“作为政治反对派”返回中国大陆,未免于“谦虚”中夹带了狡诈,是不够直白的。什么“政治反对派”,说白了,就是“还乡团”。但是他不说。这一层,苏晓康把它点破了。苏晓康在一篇《民运应该争取军心》的文章中说:他们是要走和平演变的道路的,但也要作好武装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准备,所以要“争取军心”罗。这就明白无误地表明,他们一伙是准备做“还乡团”杀回大陆来的。
“还乡团”是什么货色?现在50岁以下的人恐怕知道的不会太多,老年人却多半会记得。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些从解放区逃亡到国民党统治区去的地主、恶霸,在国民党军队的卵翼下,组成反动武装,跟随国民党军队,杀回他们的老家,对翻身农民和革命干部进行反攻倒算、迫害屠杀。——这就是所谓的“还乡团”。如今,叛逃在外的刘宾雁、万润南、苏晓康之流,慌忙如丧家之狗,跑到台湾,媚态可掬地吹捧国民党,穷凶极恶地咒骂共产党,以此乞求国民党的施舍和支持,要求帮助他们“反攻大陆”。这般嘴脸,此种行径,同当年的地主、恶霸“还乡团”,何其相似乃尔!
当中国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毛泽东同志曾引用一则伊索寓言《农夫与蛇》,告诫革命人民,不可怜惜蛇一样的恶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现在,刘宾雁之流并不是“冻僵了的蛇”,更没有成为“死老虎”。他们正赌咒发誓,铁了心肠,要在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卵翼下、支撑下,两年为期,三年为期……作为“还乡团”杀回大陆来,向革命人民反攻倒算、迫虐屠杀。革命人民岂能怜惜这样的恶人?揭他们老底一下,批他们罪恶一下,岂可视为“打死老虎”而不屑一顾?
我劝善良的人们重读一下那篇《农夫与蛇》,并且永远记住这农夫悲痛的遗言。


第8版(副刊)
专栏:

  此地必有黄金
木斧
有些青年崇拜名家。有的是因为他作品好,感人,从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有的是因为他的作品得过许多奖赏,他的荣誉、地位令人钦羡。有的仅仅是因为他有名气。
有些名家推荐青年。因为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所有的名家都是从青年时代中走出来的。有的为他们的创作成就欢欣鼓舞。有的则认为凡是青年写的都是好的,看不懂的也是好的,语法不通的也是好的,总之一味地称赞叫好。
其实,著名与不著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还会相互转化。我年轻时候崇拜过许多作家,那是真心实意的。热闹了一阵子,其中有些经不住时代洪流,现在已经无声无息了。我知道许多作家曾经为“无名”二字拦路,长期走不出胡同口,一旦闯了出去,天地便广阔了,太阳便出来了。
同登山运动一样,胜利属于勇敢的坚持不懈的攀登者。
成功之前,他像矿藏一样深深地埋在地下。
我们的责任是发掘和开拓。我相信,在这一片土地下,必有黄金。
切莫做沽名钓誉者,要做攀登者和开拓者。


第8版(副刊)
专栏:

  书林一叶
《诗海蠡测》是新疆文艺评论家浩明对“西部诗”的评论与探讨,对继承与发展我国诗歌优良传统,匡正当前诗风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亚运潮
乌云其木格
亚运潮层层叠叠
把一帧硕大的请柬交给清风
邀来热情慷慨的太阳
为十一届亚运会把圣火点燃
亚细亚——中国
从此平添几多系念
地球人随处可触摸
长城滚烫的每一块砖
亚运潮层层叠叠
你从“只能如此”的抉择中涌来
带着悲壮的威严
你义无返顾地走来
打头的是一元六角四分的稚嫩
的心愿
你从沸腾的工地崛起
影影绰绰尽是钢铁的脊梁
每一滴汗水都同声呼唤
为了完成生命的奉献
亚运潮层层叠叠
你咀嚼过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
难堪
“中国等于零”——
这恼人的国力方程
几代人足足解了九十六年
如今你并不满足这个答案
视线早已跨过厚厚的门槛
朝着二十一世纪张望
二○○○年的五环旗——
崭新的风景越来越近


第8版(副刊)
专栏:

  美声唱法夺冠者
谌强
北京。中央电视台演播厅。
第四届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美声组比赛即将开始。刘君侠坐在休息室里,将铁盒里的烟丝抖进大烟斗,然后吐着烟雾,静静地想着心事。
没有人注意他。剧场四处都是等待比赛的年轻歌手。刘君侠觉得自己到这儿来参加比赛似乎不大理智,他已经35岁了,这是比赛的最高参赛年龄限制,他就像赶了很远的路来乘末班车的人,真担心劲大的乘客把自己挤下来。
他担心。因为美声唱法最需要系统而正规的声乐训练;而对他,这种严格的要求却开始得很晚。1975年当刘君侠成为抚顺矿务局的一个煤矿工人时,他只是爱唱歌,没有老师,也没有教材。他的学习是刻苦而艰难的。一次,他偶然借到一本音乐理论小册子,竟用两天两夜把全书抄了下来。他的歌唱之路在矿山蜿蜒向前。几年后,他调到了矿务局的业余文工团,但仍不满足,每周往返两百多里地,到沈阳音乐学院胡静华老师家学习。他的音质纯净,音域也很宽,感情表现十分强烈。他在首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因此而获得了业余组第一名。以后又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
本来,彩排是令人满意的,刘君侠回到家里,正准备好好休息休息,迎接今天的比赛。不料,团长打来电话,说团里晚上有演出,请他参加。刘君侠去了,声情并茂地唱了好几首歌,其中《手拉手》和《打虎上山》中出现了几个极难的高音。他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让自己的声带紧张起来,完全忘了今天的比赛。
这会儿刘君侠却有些不安了。平常他随团去矿山演出时,工人们喜欢听的歌,他就放开喉咙唱;工人们请他喝白酒,他就大碗大碗地喝。煤矿工人出身的他从不因顾惜自己的嗓子而扫大伙的兴。而今天,他真担心因为嗓子没得到很好休息而让希望落空。为了这次比赛,为了参赛歌曲,他和指导老师张牧半年多来一直在紧张工作,反复筛选,推敲歌曲,逐字逐音琢磨练习。刘君侠想到这里,不安也渐渐没了,似乎听到了亲切而有力的召唤。后来的一天晚上,电视观众们从屏幕上看见刘君侠演唱一首名叫《拥抱南疆》的歌曲并获得一等奖;第二天早晨,张牧老师的家中新添了一束鲜花,是刘君侠从几十里地外骑着自行车刚刚送来的。


第8版(副刊)
专栏:

渔光曲(版画) 安俊明
(选自中央美院版画专业班作品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