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谱写火热的诗篇
——记华东铁路工地上的知识分子
王开忠
举世瞩目的华东铁路工程,有10万大军。其中,有3000多名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工程技术干部。他们用自己的忠诚、智慧和青春,在华东大地上写出了火热的诗篇。
    罕见的艰难 罕见的人
华东铁路工程之浩大、任务之艰巨,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实为罕见:473公里新线、740公里复线、513公里电气化铁路,以及徐州、南京、上海、杭州、鹰潭、芜湖枢纽等大大小小数千个工程项目,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地分散在京广线以东、陇海线以南64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负责施工技术指导的技术人员,一人顶着两人干。他们的时间表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只有工期和进度。不少人自1987年来到工地后,至今没有回过家。
1975年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的申应平,是南京铁路分局线桥大修段助理工程师。1987年9月上旬,他在南京甘家巷立交桥工地指导施工时,4天内连续收到江苏如皋县老家拍来的“父病重速回”、“父病危速回”两封电报。
“这个工地上只有我一名技术干部,我要走了,就得暂时停工……”他想到这些,心一横,仍像钉子一样钉在工地上。
隔了3天,他中午下班回来,突然又接到“父病故速回”的第三封电报。他是长子,知道家中的丧事等他回去操办。可那两天,由于下雨引起桥墩基坑塌方,施工难题很大。他苦思半晌,最后含泪默念道:“爸,不是儿子不想回去为你老送终,而是工地上实在离不开啊!”他对着东北方向的家乡叩了3个头,安全帽一戴,又向现场走去……
我在工地上拜见了申应平。谈及此事,没想到这位43岁、身高1.84米的硬汉子竟孩子似的呜咽起来:“我没为老人尽最后孝道,是个不孝之子啊!”
对父亲来说,他也许没有能最后尽孝。但是,他是党和人民培育出来的优秀知识分子!
    “智多星”常献“锦囊妙计”
为了加快华东铁路施工速度,工程技术人员绞尽脑汁为工程建设献计献策。他们被职工们热情地誉为“智多星”。
南京兴卫村车站扩建工程的土石方施工需进行爆破。爆破区离既有线只有5米,附近电缆纵横交叉,通号设备密布,稍有不慎,就会使全站处于瘫痪状态。有人断言:“这地方根本不能起爆,只能用人工一锹一镐开凿。”
“用人工开凿,那要干到猴年马月!”铁道部第16工程局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信这个邪。他们白天实地察看现场,夜晚查看有关资料,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经过3个昼夜调查研究,决定放弃传统爆破方式,采用“定向松动爆破法”。他们通过反复设计、计算,把适量炸药装在适当深度的炮眼里,并采用塑料导爆管起爆新工艺。为做到万无一失,还用草袋装土覆盖炮眼,严防飞石。
起爆了。只听“轰隆隆”一声闷雷般的巨响,数千立方土石掀起拍天浊浪,但没有一块石头飞出预定区域。烟消尘落,大家一看,电缆皮毛未损,通号设备完好无缺。
就这样,这个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原有站线旁连续爆破一个月,起爆3300多炮,站场主要设施无一损伤,来往列车通行无阻,工期比原定计划缩短1/3!
华东铁路一些重要工程的攻关任务主要由一批年老的工程师担任。他们呕心沥血,像春蚕一样,要为华东工程吐尽最后情丝。
浙赣复线上的尖山江大桥,是华东铁路一大难点工程。江水深达14米,淤层厚近25米,每天两次潮涨潮落,施工难度极大。
困境中,来了一位50岁的高级工程师。他叫杨炳南,自1966年走出大学校门后,成昆、襄渝、沙通等6条铁路和近百座桥梁的工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多年东奔西走,风餐露宿,使他过早地衰老,如今已皱纹满脸、银丝满头。然而,他那颗赤子之心仍是那么年轻。大桥下部主体工程原计划需两个枯水季节、近两年工期。他说:“这不行,工期太长!”1989年,他把铺盖搬到桥头工地,没白没黑地在江边琢磨着加快施工步伐的“新招”。架设1号墩施工便桥,按常规采用混凝土桩,需4个月时间。杨炳南在工地上调查收集了100多个数据,最后根据大桥特点,提出采用“军用梁拚装法”施工,仅用20天就架好了便桥。
今年2月,大桥施工进入打墩桩阶段。往常,这样的地质、水情,一般采用“钢板桩防水围堰法”施工。此法工作量大,打一根桩需要六七天时间。杨炳南翻阅数百页国内外施工资料,跑遍几十公里范围内正在施工的三四个大桥工地,综合各种先进经验,研究出一种新的作业方法,仅用一天半时间就打一根桩,工效提高4倍多!
杨炳南一个又一个锦囊妙计,使尖山江大桥施工速度如虎添翼,到今年6月中旬,已完成下部主体工程的80%!
    人生与事业的起点
3年来,先后有1000多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来到华东铁路工地。他们把投身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当作是人生和事业的起点。
在沪杭复线工地上,奔忙着一位名叫赵侃的大学毕业生。他1987年走出石家庄铁道学院大门后,要求下到流动性最大、条件最艰苦的工程队。他来到铁道部第20工程局2处4队后,负责7公里线路和部分桥涵施工的技术指导。每天,他来回跑两趟工地,仅走路就得28公里,累得腰酸腿痛。书本上从没见过的难题,弄得他头昏脑胀。但是,他没有退却。身体再累,他也要咬着牙坚持天天上现场。碰到难题,他虚心向有经验的工程师们请教,还跑到40公里外的兄弟单位取经……
赵侃很快适应了铁路施工,胜任了自己的工作。他首次指导施工的各项工程全部合格,而且在施工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加快了施工步伐。
如今,26岁的赵侃成了一名早熟的助理工程师。去年底,他立了功,并被评为局级“先进科技工作者”,今年2月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沪杭复线钱塘江特大桥工地,传颂着另一位青年知识分子的事迹。他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舟桥处技术员,名叫张金岭。他去年冬天来到工地后,担任的工作极为平凡——负责钱塘江特大桥57号、59号墩施工数据纪录任务。他每天站在打桩机旁,认真地数着打桩次数,记录着每打一下的进尺数。他们采用的冲击打桩机是老式的,每打一下,喷气孔的油泥总要向外喷射一下,溅到小张脸上、身上,一两个小时下来,就成了“花花公子”,可他毫无怨言。今年一二月份,工地上时常雪花飞舞,寒风刺骨,气温达到零下七八度,溅到脸上的油泥结成冰点,针刺一样难受。他没叫一声苦,仍天天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张金岭的妻子在河南老家工作。妻子了解到丈夫所干的工作既艰苦又“没出息”,便请人为他在城里联系了一个不错的单位。可小张给妻子回信说:“我学的是铁道工程专业,岗位不在城里。华东铁路工地,是我理想的生长‘土壤’。”
通情达理的妻子被说服了,张金岭仍然奋战在艰苦的岗位上。几个月来,他站在打桩机旁数了20多万个打桩数,纪录了几万个数据,为施工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保证了大桥施工的顺利进行。
华东铁路工地,一代“新苗”茁壮成长。他们,是新中国的骄子!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县长与山娃子
蔡华东
沿溪傍岭,顺一线小道来到大源乡龟背村龟背口塆教学点。门前,溪水在乱石间跳跃。院坝里,一群细娃在嬉笑玩耍。见有生人来,他们依旧玩着“龙摆尾”游戏,只是不时偷偷瞥上一眼,透出些惊喜。
5月25日,是湖北省崇阳县县长赵元文走访贫困山村教学点的日子。
赵元文走进教室。黑板上左半部列着算式,右半部板书着生字。这时,戴着眼镜、文静腼腆的青年教师廖正旺迎上来:“您是……”“我姓赵……”一旁的乡党委李书记忙介绍道:“他就是赵县长。”
“哦——”对赵县长的名字,青年教师是再熟悉不过了——正是他促成了这些私人教学点的设立。
去年5月间,赵元文接到来自大源乡的农民来信,反映山里的学生上学难,10—13岁的娃儿中十有二三是“有爹有娘,就是无法上学堂”,更不用说那些年龄更小的适龄儿童了。赵元文见信,立即和教育部门负责人来到这个位于鄂赣边界上的全县最贫困的山乡,跋山涉水到老舍、寒泉等村调查。他们和当地干群反复商量,决定根据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实际情况,在办好村办小学的同时,在部分自然村落开设教学点;为了不增加国家支出和群众负担,教学点以私人办学为主。尔后,他又数次深入到私人办学点考察、总结,撰写出《私人办学是发展山区教育的有效途径》等调查报告。1年后的今天,在大源乡,已办起了15个私人教学点,有青年教师18名,使351名山娃子跨进了学堂。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在设立了私人教学点的山村,入学率则高达100%!
廖正旺办的龟背口塆教学点,就是其中之一。小廖告诉县长,他教13个学生,分一、二、三、四年级。农户自筹经费,费用大致与送子女到公立小学相当;教学业务由乡教育站管理,采用全国统一教材,由教育部门统一考核。“乡亲们可看重我们呐!我家在外山,吃住在这里,每天都有人送菜、送柴来。”说到这里,23岁的廖正旺很动情。
“是啊,群众盼着脱贫、脱愚,治穷就要先治愚。这可是山区脱贫致富、社会经济发展的百年大计。”
“学生家长都说您为山里娃做了件好事。”
“哪里的话。我也是山娃子,退回三十几年,我也和他们一样,是一个复式班上的学生哩。我那时的老师现在已退休了,我很感谢他。你是人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山区建设培育人才。”
赵元文就是这样把山区建设的今天、明天、千秋大业,与山娃子的教育问题联系起来了。他多次在县长办公会上说:“有人说抓经济赚钱,抓教育赔钱,我不这么看。虽说县长的任期只有几年,但10年、20年之后的建设人才,就得从现在抓起。不培育人才,我们留给后任的是什么呢?”
赵元文在走访龟背口塆教学点之后,又攀岩跨涧,来到白石崖山顶孙家。当独居此处的孙家告诉他3个适龄孩子都就近在山腰的私人教学点入学后,他欣慰地笑了。
是夜,赵元文就宿于大源乡东岳村黄家,在烛光下与随行的干部说:原来小学“戴帽”设立的初中撤消后,方圆数十公里的大源乡只有1所中学,可山里孩子小学毕业才只十二三岁,要全部集中到乡上读书很有困难;小学毕业后当“小劳力”,缺乏体力,不懂技术,多数人连读的书都渐渐淡忘了,这实在是一种人才、智力的浪费。能不能在县内创造条件恢复部分小学“戴帽”附设初中、职业中学呢?他思虑着山乡教育,直至深夜。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给孩子们创造学习的乐园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减轻学生负担的尝试
新华社记者 牟维旭
    从社会调查开始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被确定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学校领导组织教师进行了一次广泛的社会调查,向100多个单位寄发了人才需求预测调查问卷,又走访工厂、机关、部队、商店,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看法,还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座谈。
社会调查的结果,使教师们看到,过去以升学教育为中心,升学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考的就不教或少教。对此,学生、家长、社会都有意见,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开拓视野 趣味教学
游府西街小学在不突破总课时和保证语文、数学基础学科的前提下,增加了音乐、体育和美术的课时。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能力训练,新开设了科普课和英语听说训练课,还从语文课中分出说话课(低年级)和演讲课(中高年级),从数学课中分出趣味数学课。
他们注意明确各科教学的基本思路。语文课强调从生活出发,按照“生活——说话——阅读——写作”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其它各科教学都较多地运用图片、幻灯、教具、录相、电影等形象化手段。
    为什么“写着写着就烦了”
学校有一个调查:老师要求一个班的学生抄写15个词,每个词写3遍。结果,全班正确率仅65%。老师问那些把词抄的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的同学:“为什么错那么多?”学生调皮地说:“写着写着就烦了。”可见,大量地机械地重复,对小学生来说,难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据此,学校严格规定,低年级不布置或少布置课外作业,中高年级作业量不得超过国家教委规定的时间。学校经常检查作业量,表扬那些作业量少但学生学习质量高的老师。同时,他们规定不准使用国家教委禁止使用的各种习题汇编、练习册等辅助簿本;不办“延长班”,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在校时间限定在6小时以内,保证学生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
    考试内容分三个层次
应付考试是加重学生负担的诱发因素。游府西街小学大胆地取消了期中考试,而在平时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检查。期末考试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内容分三个层次:考查学生记忆和理解的基本题占60%,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题占30%,发展学生智力水平的题占10%。同时,他们建立免试生制度,每年约有10%左右的优秀学生免予参加考试。
    课外活动好红火
学生负担减轻了,体质增强了,体育达标率在95%以上,课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全校成立了100多个课外活动小组。
有80多人参加的“小松树合唱团”,使爱好歌唱的孩子们不仅在技法上得到提高,而且在心灵上受到美的熏陶。美术活动小组创作的书法、美术作品,已有100多幅被选送到国外参展。科技活动小组更是孩子们发明创造的乐园。四年级学生景浩设计的“爬楼车”,为住在高楼的人搬运煤气瓶等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这一发明在江苏省获奖并变成商品造福社会。游府西街小学的毕业生以其“基础扎实、兴趣广泛、自治能力强”的声誉受到中学的欢迎。
现在,这所学校正在向“文明的校园、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的整体改革目标迈进。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抗疟新药的研制者——屠呦呦
施宝华 华钟甫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和她的合作者在研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后,又研制成口服药“还原青蒿素”。它比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高出10倍,是目前世界上疗效最好、复发率最低、安全性最好的抗疟新药。它的研究成功使我国在抗疟药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屠呦呦在中医研究院长期从事医药研究。疟疾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全世界有2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从17世纪发现金鸡纳树皮具有抗疟功效后,相继问世的阿的平、氯喹、伯喹等都因人类产生抗药性而失效。美国在60年代曾筛选过30万种化合物,也未能找到新型的抗疟药。
屠呦呦从中国医药学的宝库中,收集了近2000个抗疟方药,进行整理筛选。晋代名医葛洪的《肘后方》中称,用“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她细细琢磨这段记载,觉得其中很有文章:传统中药都用水煎法,这里为什么是用鲜蒿绞汁呢?她经过一系列试验终于发现,原来是高温破坏了青蒿的抗疟药效。
屠呦呦改进了提取方法,经过191次试验,终于找到一种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药。
在动物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屠呦呦等人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她同其他学者一起应用现代科学分析提纯新药的有效成分,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并确定了这种化合物的结构,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等人又进一步研究青蒿素的机理,并在优化结构、改进剂型、制取工艺和提高抗疟疗效上下功夫,终于研制成功新一代抗疟药“还原青蒿素”。
屠呦呦等人的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和发明奖。世界卫生组织专门组织了中外专家对青蒿素评定,一致认为,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是找到了一种新型抗疟药,而且发现了这种化合物的独特结构,从而为设计合成新的药物提示了方向。屠呦呦还因此获得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中华文明中瑰丽的一枝
《蒙古族科学家》出版
点点穹庐,大漠孤城,草绿马肥……人们似乎都了解这个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的慓悍和英武,而对这个民族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却所知甚少。
由巴拉吉尼玛和张继霞编著、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族科学家》一书的问世,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
这是一部从浩翰烟海的历史与现实的书籍资料中,撷英采精,又由作者进行了大量直接采访写成的蒙古族科学家传略,共30名。从元代始,经清朝、民国,直至当代。
其中有元世祖忽必烈的哥哥宪宗皇帝蒙哥,他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古希腊的《几何原本》的人。有康乾盛世时的明安图,他以科学为职业,为我国科学做出重大贡献。还有卓越的地质学家、“新华夏系构造带”理论的创建者李四光,我国早期最杰出的飞机设计制造家巴玉藻,当代杰出的化学家、南开大学教授、校长杨石先,世界第一胎“试管山羊”之父、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旭日干等。
陈云为本书写了书名,还题写了“祝蒙古族科技事业日益繁荣”的祝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为本书作序。            
  (刘工践)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血吸虫病诊断法”通过卫生部鉴定
由同济医科大学承担、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参加完成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血吸虫病现有血清学诊断方法抗原标准化、操作规范化以及考核防治效果的研究》于日前通过卫生部鉴定。在诊断方法方面所建立的这一整套标准和规范,适合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能够在基层血防工作中推广使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血吸虫病的诊断,20年来一直着眼于血清学的各种方法,但试验时对抗原的选择、制备以及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造成各自的试验结果不一致,难以在血防工作中推广使用和实现试剂供应商品化。
同济医大寄生虫学教研室和浙江省医科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于1986年承担了这一课题。他们结合防治效果,重点对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抗原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筛选出适合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的标准抗原和适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标准抗原,制备方法简单,抗原的获得率高,成本低,与其他寄生虫病的交叉反应低,从而明显提高了血吸虫病的诊断效果。此外,他们还研制出供试验使用的试剂盒。经过对2000多人的监测验证表明,这种试剂盒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保管和使用方便。
                         (袁立新)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两项妇幼新产品 节省棉布千万米
利用废旧纤维和纤维下脚料加工而成的“一次性使用无纺布产包”和“一次性使用无纺布婴儿尿布”,5月下旬通过部级技术鉴定。它们由河北省武强县无纺布厂、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并已批量投入生产。专家们认为,这两项新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妇分娩时产妇和医务人员使用的产包,由以往的布制品改为一次性无纺布制品,保存期长,易于存放,通过先进的辐射消毒灭菌可完全达到无菌水平。
一次性使用高吸水性无纺布婴儿尿布柔软、轻便,其厚度相当于用卫生纸和绒毛浆作填料的1/10,对尿液吸收性强。当它吸收尿液后,经挤压不会再产生游离尿液,使婴儿轻松、舒适、卫生,可防止臀红、尿布疹等疾病,有利于婴儿的身体健康。
这两项妇幼新产品的问世,还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棉布。仅产包一项如果在国内推开,以每年全国出生人口2420万计算,便可节省棉布1331万米。
                        (刘金英)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青年人的事业
记安科公司开发高档医疗高技术产品
袁晓年
国产第一台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机通过鉴定,填补了我国高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
研制这种扫描机,美国GE公司花了3亿美元,5年时间;西德西门子公司花了4亿马克,5年时间。
而我国,1987年初开始研制,1989年7月基本设计定型,1989年9月小批量试产,1989年12月通过国家鉴定,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这是一张令人感奋的时间表。高档医疗电子设备是典型的现代高技术产品,其国际市场基本上被几大跨国公司所垄断。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开发和生产能力,庞大的销售网。产品更新快,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安科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堪与国际同类产品媲美的MRI扫描机,不能不让人们寻求其原因。
位于深圳的安科公司的工作人员多数为大学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平均年龄29岁。如果这个平均年龄让你惊异的话,研制MRI扫描机人员的平均年龄更让你难以置信了:27岁。
也是这家公司在开发另一项高技术产品彩色多普勒B超机时,派了一个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小组到美国一家公司,与美方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用了一年多时间花了近百万美元完成了模型机。由于在美国开支太大,公司决定设计开发商品化样机工作移到中国进行。美方不太相信单靠中国技术力量能完成此项任务,提出在美国另组织队伍搞。于是两家同时都在本国搞。安科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彩色多普勒B超机研制工作,只用了几十万人民币。速度比美国那家公司快,费用也少。
高技术开发工作竞争激烈,产品更新快,要求研究人员有旺盛的创造能力及充沛的精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技术开发工作是青年人的事业。正如安科公司总经理陶笃纯所说:“正是这支年青的队伍支撑着安科公司的事业。”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河南省淮滨县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开展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宣传活动。
图为群众在参观人口普查的板报展览。       李志远摄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济南军区某部幼儿园主任王晓雅钻研幼儿心理学、幼儿美学、幼儿生理学等学科理论,积累了大量的寓言、神话、童话、天文地理和日常生活知识,成为孩子们最喜爱又最尊敬的“阿姨”。她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及省、市先进工作者。
这是她在为小朋友添饭。       储祥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