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约旦国王会见秦基伟部长
侯赛因希望约中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秦基伟重申中国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斗争
新华社安曼6月10日电 (记者陈如为、符卫建)约旦国王侯赛因今天在这里会见了正在约旦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秦基伟上将。宾主就中东地区形势和双边关系交换了意见。
会见时秦基伟转达了中国领导人对侯赛因国王的亲切问候。
秦基伟重申了中国政府对中东问题的一贯立场,即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支持阿拉伯人民,特别是巴勒斯坦人民为收复失地、恢复主权所进行的斗争,并相信巴勒斯坦人民的事业一定能够胜利。
侯赛因国王感谢中国政府对阿拉伯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的支持。他还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未对中东地区产生积极影响。
侯赛因国王强调,约中关系是建立在友好、坦诚的基础上的,是真诚的友好合作关系。他希望约中关系不断发展,并请秦部长转达他对中国领导人的亲切问候。
参加会见的有:哈桑王储、巴德兰首相、沙克尔元帅、阿布·塔利布总参谋长和中国驻约旦大使章德良。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我国龙年银币获世界最佳银币奖
新华社伦敦6月10日电 (记者张明德)中国龙年银币近日在伦敦荣获该年度世界最佳银币奖。
世界硬币评选活动是由造币界权威杂志《世界硬币新闻》主办的。自1983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评选出上一年度的世界最佳硬币。参加评选的各国硬币共分为八类,每一类中评选出一种硬币,授予最佳奖称号。
中国龙年银币是上海造币厂于1988年制造的。该币直径80毫米,重12盎司,含银量为99.9%,面值为100元人民币。银币的设计精美细腻,正面为两条飞舞的银龙,背面为雄伟的万里长城。
到目前为止,中国硬币已第五次荣获世界最佳奖,前四次分别为:1982年获最佳桂冠奖,1983年获最佳金币、最佳银币和最佳历史意义奖。
同时获得1988年度奖的还有匈牙利、埃及、美国、瑞士、澳大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制造的硬币。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侨居国外的巴拿马政界人士发表文告
要求美军撤离巴拿马
被美军打死的一西班牙记者家属要求美国赔偿
新华社巴拿马城电 侨居国外的一批巴拿马政界人士呼吁巴拿马人民要求美国占领军离开巴拿马并恢复巴拿马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这些巴拿马政界人士是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后被迫流亡到墨西哥的,他们在最近联名发表的一份题为《墨西哥来信》的文告中提出了上述要求。
文告指出,恢复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重建国内民主既不会自发地实现,也不能由外部来决定,它需要巴拿马各党派团结起来,目标集中,行动一致,并需要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声援。
文告指出,这一爱国斗争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受到迫害的政界人士,要求美国向受战乱之害的巴拿马人赔偿损失。
文告说,为了保证巴拿马运河条约的执行,为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当成立一个新的国民军,以便在本世纪末代替外国军队来保证运河的安全。
新华社马德里6月5日电 去年被入侵巴拿马美军打死的一名西班牙记者的家属,已正式向美国国防部提出索赔。
据今天的《国家报》报道,该报遇难摄影记者胡安·罗德里格斯的父母要求美国赔偿100万美元。报道说,胡安家属的律师贝尔纳尔已得到西班牙外交当局的支持。如果美方对胡安家属的要求置之不理,西班牙政府将以国家名义向美国索赔。
胡安·罗德里格斯是于去年12月21日在巴拿马采访时,被入侵的美军开枪打死的。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一些政界商界人士共同呼吁
采取措施确保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成功
新华社华盛顿6月8日电 一批有影响的政界和商界人士今天共同呼吁,希望世界各国尤其是7个主要工业国的领导人采取措施,保证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取得成功。
这些人士中有印度尼西亚外长阿拉塔斯、新西兰外长穆尔、美洲开发银行总裁伊格莱西亚斯和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布罗克等。
他们表示,上周在巴黎召开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部长会议未能就贸易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让人担心。他们说,如要避免年底结束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失败,就有必要在最后文本的整体形式和安排各地区内部的谈判这两个问题上提前达成协议。
他们敦促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约国在7月份召开的会议上务必达成这样的纲领性协议。同时他们还认为,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在谈判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联合国代表团抵南非
了解种族隔离状况
新华社哈博罗内六月十日电 据来自南非的报道,联合国的一个代表团今天抵达南非,以了解南非的种族隔离状况。
这个由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卜杜勒·拉赫曼·法拉赫率领的十人代表团将在十天的逗留期间会见南非政府官员和反种族隔离运动领导人。
代表团今天晚些时候将参观开普敦郊外的黑人居住区,了解当地黑人的生活情况。
代表团还将参观德班、约翰内斯堡和比勒陀利亚。
访问结束后,代表团将飞回纽约,向联合国大会提供一份调查报告。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泰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差瓦立提出辞职
新华社曼谷6月11日电 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差瓦立于今天上午通过一名军官向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递交了辞职书。差猜在今天下午会见泰国陆军总司令素臣·甲巴允后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记者今天下午在差瓦立住宅门前得到了差瓦立辞职书的影印件。差瓦立在给差猜的辞职书中说:“我经过考虑后认为,目前的情势已使我不能根据原来的志愿同您一起解决国家的问题。从现在起我辞去副总理和国防部长职务。”据悉,泰国陆军一些单位今天举行集会,指责总理府部长差林对差瓦立的攻击,并声言军方将“显示力量”,直到差猜总理迫使差林辞职为止。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联副外长抵巴格达调解两伊关系
新华社巴格达6月10日电 苏联副外长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9日晚到达巴格达,就伊拉克—伊朗和谈僵局进行调解。
据这里的外交人士今天说,彼得罗夫斯基将会见伊拉克外长塔里克·阿齐兹和其他官员。
除了调解两伊关系外,这位苏联副外长还将同伊拉克官员和正在巴格达的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讨论苏联犹太人移居以色列的问题。他还将通报最近在华盛顿举行的美苏首脑会晤的情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印度总理和尼泊尔首相签署联合公报
同意恢复两国原有关系
新华社新德里6月10日电 印度总理维·普·辛格和尼泊尔首相拉萨德·巴特拉伊今天在这里签署了一项联合公报,表示同意恢复两国原有的关系。
根据这项公报,两国政府将采取一切步骤,确保在今年7月1日恢复原有的关系。
印度同意向尼泊尔开放15个过境点。这些过境点是在去年3月23日过境条约期满后关闭的。尼泊尔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遇到很大困难。印度还同意恢复向尼泊尔出口货物。
巴特拉伊是过去7年来访问印度的第一位尼泊尔首相,这也是他4月19日就任首相以来首次出国访问。
据新华社加德满都6月10日电 尼泊尔首相拉萨德·巴特拉伊今晚结束了对印度为期3天的访问回到加德满都。
在印度访问期间,巴特拉伊首相同印度总理维·普·辛格举行了两轮会谈。他们就两国关系、地区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根据双方签署的公报,尼印两国政府将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互不诉诸武力,互不干涉内政,并和平解决争端。公报说,“双方将不允许在自己的国土内举行有害于对方安全的活动。”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发表新闻公报
要求南朝鲜释放文益焕
新华社平壤6月10日电 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书记局今天发表新闻公报,再次要求释放因访问平壤而被南朝鲜逮捕和判刑的牧师文益焕。
这份公报是针对汉城大法院8日做出最终判处文益焕7年徒刑的决定而发表的。
公报谴责南朝鲜当局对文益焕的镇压违背了全民族的统一愿望,并强烈要求立即释放文益焕。
文益焕应金日成主席的邀请于去年3月25日至4月3日访问了朝鲜北方。在平壤期间,他会见了金日成,并以南朝鲜“全国民族民主运动联合会”代表的身份,同北方的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负责人讨论了有关朝鲜统一的问题。当他返回汉城后,南朝鲜当局以“违反国家保安法”的罪名将他逮捕。
最初,汉城地方法院曾判处他10年徒刑。汉城大法院这次终审判决他7年徒刑。文益焕今年已经72岁。
有报道说,一年多的监狱生活已使他患了严重的疾病。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希腊一百多万职工举行大罢工
新华社雅典6月6日电 希腊100多万职工今天在全国举行24小时大罢工,抗议新民主党政府提出的经济措施。
这是新政府执政近两个月来发生的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大罢工。这次罢工使全国大部分公用事业部门陷入瘫痪。民航班机、公共汽车、电车、铁路车辆和轮船等交通工具都停止运行,银行、电讯、邮政和电力局及商店都关了门,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停播4小时。
这次罢工还影响了医院、急救站、红十字会、政府部门、海关以及许多工厂的正常工作。据估计,这次罢工损失的工时达1000多万个,经济损失约8000万美元。
一个多月来,希腊新政府为了克服财政困难,一再大幅度提高物价,并且提出了限制工资自动调节制度中的指数增长幅度和增加税收的法案。与此同时,政府还将一些亏损大和产品缺乏竞争能力的国营企业卖给了私人经营,并解雇公用事业部门10万非正式工作人员。这些措施遭到了工会的强烈反对,因此,罢工连续不断。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藤森当选为秘鲁总统
主张组织一个民族团结政府
本报加拉加斯6月11日电 记者朱满庭报道:秘鲁昨天举行第二轮大选投票,据初步统计,“变革90”独立运动总统候选人阿尔贝托·藤森大约以6至10个百分点的优势超过民主阵线总统候选人、著名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事实上已当选为秘鲁总统。当天晚上,略萨承认失败,并向藤森表示祝贺。
在今年4月8日举行的大选中,巴尔加斯·略萨获27.6%的选票,藤森获24.6%的选票,居第二位。由于没有得票超过半数的候选人,按秘鲁宪法规定需举行第二轮投票,由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决胜负。在昨天的投票中,社会基础较为雄厚的现执政党阿普拉党和左翼党派表示支持藤森。
藤森1938年生于利马,是一位农艺专家,曾任莫利纳农业大学校长和秘鲁全国大学校长协会主席等职。他的父母是30年代初移居秘鲁的日本人。藤森1989年开始从政,并创建“变革90”独立运动。他在大选中的竞选口号是“诚实、科技和劳动”。他的获胜引起了秘鲁和拉美社会的广泛注意,被称为“藤森现象”。舆论普遍认为,“藤森现象”的出现反映出秘鲁群众对传统政党的领导人无力解决长期困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失望情绪。
新华社利马6月10日电 在10日举行的第二轮秘鲁大选中获胜的“变革90”独立运动总统候选人阿尔贝托·藤森强调,他将进行对话和协调来组织一个民族团结政府。
藤森是在获悉大选投票的非官方结果后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这一讲话的。他还说,他将就经济计划问题与各政治力量及生产部门进行讨论,以便形成全国一致的意见。
他在谈到对外政策时说,秘鲁将奉行尊重各国主权的对外政策。他指出,世界正在形成十分强有力的经济集团,拉美为了自卫和求得发展也应成为一个大集团。他还认为,秘鲁应把注意力转向太平洋地区的国家。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加拿大渡过一场政治危机
本报记者 郭文福
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同加拿大10个省的总理经过整整7天紧张和困难的谈判,终于在9日深夜就修改宪法以解决魁北克省问题的米奇湖协定取得一致意见,从而向着解决这场持续了3年之久的政治危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米奇湖协定是马尔罗尼总理1987年4月30日同10省总理达成的一项有关修改加拿大联邦宪法的协议,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加拿大以法语居民为主的魁北克省加入加拿大联邦统一宪法的问题。1982年4月,当加拿大联邦新的宪法颁布时,只有魁北克省因持有异议而拒绝加入。之后,米奇湖协定满足了魁北克省的一些主要要求,其中包括承认魁北克是一个“特殊社会”,在今后的修宪和移民问题上拥有一些特别的权利等等。同时,也扩大了其他省份的一些权利。
这项协定自达成之日起就引起了争论。按法律程序,到今年6月23日为止,加拿大联邦议会和10个省的议会必须全部通过这个协议它才能生效,否则就自动作废。但是,迄今,马尼托巴和新不伦瑞克两省议会尚未通过这项协议,而本来已通过这项协议的纽芬兰省今年3月6日又改变初衷。这样,随着最后截止日期的逼近,围绕着这个问题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今年3月21日,新不伦瑞克省总理麦肯纳根据各方的争议提出了一份详细的妥协建议,立即被马尔罗尼总理采纳。在此期间几经周折,甚至马尔罗尼亲自同各省总理单独谈判,问题仍解决不了。在这种濒于绝境的形势下,马尔罗尼总理于6月3日召集10省总理来渥太华,举行非正式会晤,期望有了共识之后即举行正式会议签署新协议。但是,本拟只举行一天的非正式会晤,却开了7天。这7天中,马尔罗尼总理和10个省的总理及其法律顾问们,每天艰苦地讨价还价10几个小时,终于在6月9日取得一致意见。
这次激烈的争论主要集中于3个问题。首先是魁北克“特殊社会”的问题,反对的3个省要求制订一个文件确保对“特殊”的解释不能超越1982年宪法中的人权和自由宪章。魁北克则坚持这个条款是魁北克最起码的要求,因而坚决反对作任何修改。
其次是参议院改革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修宪权之争。加拿大联邦议会的参议院目前共有104名参议员。这些参议员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总理提名,总督任命的。绝大多数省要求改革这种历史形成的状况。一是要求参议员也应选举产生,二是名额分配应更平等,但是米奇湖协定规定,今后参议院的改革要各省都同意才能进行,即每个省都有否决权。这样,小的省份就担心魁北克省会否决它们对参议院改革的要求。
第三是有关加拿大特色的条款之争,其中包括如何保障加拿大双重语言、多元文化以及保障土著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等问题,反对米奇湖协定的3个省一直强调,既然承认魁北克省特殊性,那么同时也应承认加拿大其他人的一些特殊性。
由马尔罗尼总理提出并经大家一致同意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后决定是:首先,各省在6月23日前对米奇湖协定先不作任何修改通过,其余的问题另行解决。其次,关于参议院的改革,决定规定在5年之内如果大家仍达不成一致意见,那么各省在参议院的席位将自动调整。第三是,各省总理在决定中同意举行下一轮关于宪法问题的谈判,以解决上述有关保障和促进加拿大特色的一系列问题,决定中规定了谈判要解决的问题的日程表。
6月9日晚的签字,表明米奇湖协定6月23日按时生效已成定局。不管怎么说,这是马尔罗尼政府的一个来之不易的胜利。
米奇湖协定之争是加拿大社会中长期存在的英法语居民之间的矛盾,联邦政府与省政府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省之间矛盾的集中表现。目前,虽然米奇湖协定本身的问题已解决,但后续的难题仍不少,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仍有复杂化的可能。
                  (本报渥太华6月9日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捷议会选举结果揭晓
新华社布拉格6月10日电 于6月8日至9日举行的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议会选举结果揭晓。
据此间宣布,在联邦议会的300个席位中,去年底开始执政的“公民论坛”和“公众反对暴力”组织获164个席位,并将负责组阁。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获40个席位,居第二位。由捷人民党、基督教民主党和斯洛伐克基督教民主运动组成的基督教民主联盟获得的议席占第三位。
这次选举是捷国内局势去年底发生变化后举行的第1次议会选举。
选出的这届议会将任期2年。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我教育代表团访津巴布韦
新华社哈拉雷电 由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率领的中国教育代表团一行5人结束了对津巴布韦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4日离开哈拉雷前往布隆迪继续访问。
访津期间,朱开轩副主任同津巴布韦高等教育部部长卡里曼齐拉就扩大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举行了会谈。双方签署了会谈纪要。纪要规定:中方将向津方提供人民币100万元的赠款,用以帮助津巴布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立一个实验室,并向该学院和津巴布韦大学派遣数名中国教员。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我国向基里巴斯提供第三批物资援助
我国赠给塞浦路斯一批工艺品
新华社北京电 塔拉瓦消息:中国援助基里巴斯共和国第三批物资交接仪式5月31日在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举行。这批援基物资主要有1000辆自行车、农具、办公用品等。自行车是特制加重的,适用于农村。在此以前,中国已援基2000辆自行车。
出席交接仪式的有基里巴斯副总统兼财政部长蒂·蒂安纳吉和中国驻基里巴斯大使馆临时代办吴钟华等高级官员。
由33个岛屿组成的基里巴斯位于太平洋中西部,人口约7万,主要从事海洋渔业和椰子种植。
新华社尼科西亚电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不久前赠给塞浦路斯—中国友好协会一批民间工艺品。
塞浦路斯代总统、众议院义长瓦索斯·利萨里季斯出席了在这里举行的工艺品交接仪式。这批工艺品包括一些床罩、沙发垫、绣花衣服和缎料衣服等。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国墨西哥两国总统会谈
美国总统布什十日晚在白宫会见了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
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在两位总统会谈后发表声明说,两国总统一致认为,美国和墨西哥将会从一项全面的双边贸易协议中得到大量的、长期的好处。声明说,两国总统认为,双方对扩大贸易和投资机会所作的努力,将会对乌拉圭关贸总协议会议作出新的贡献。
据美国政府官员说,美墨两国关于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将于十一日正式开始。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菲参议院通过严惩政变者法案
菲律宾参议院七日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对策划军事政变者处以重罚。
这项法案规定,对领导、策划和指挥他人进行政变的公职人员包括军官和普通公民,分别处以四十年监禁和终身监禁的刑罚,不得保释。
这一法案旨在挫败任何推翻政府的政变企图,但还需经众议院通过、总统批准才能生效。
科拉松·阿基诺总统一九八六年执政以来已经历了六次军事政变。官方人士说,目前,她的政府仍受到再次政变的威胁。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将向沙特出售巨额军火
美国政府六日通知国会,美国将向沙特阿拉伯出售价值四十点二六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五角大楼宣布,这批军火交易包括出售一千一百一十七辆轻型装甲车,二千枚“陶”式反坦克导弹,一百一十六个“陶”式导弹发射器,二十七门M—198榴弹炮和十二辆M88—A1抢修车;改进五架E—3空中预警飞机和八架KE—3空中加油机,提供弹药、后勤及训练装备等。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扎伊尔对过渡政府进行调整
扎伊尔总统蒙博托根据第一国务委员(总理)伦达·布鲁鲁的建议,八日颁布总统令,对扎伊尔执行委员会(过渡政府)进行部分调整。
根据这项总统令,阿格比亚诺·冈比任文化和艺术国务委员,他原担任的高等教育、大学和科研国务委员职务由康巴伊·布瓦希亚接任。姆亚伯·恩库雷任司法国务委员,她原担任的妇女地位和家庭国务委员职务由米特娜奥·洛拉·玛拉顿芭接任。萨比·恩冈普担任公民权利和自由国务委员。
扎伊尔执行委员会(过渡政府)是今年五月四日成立的。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在南朝鲜部署F—16战斗机
据汉城广播电台广播,美国六日在南朝鲜乌山空军基地部署了具有先进的夜间低空飞行设备的F—16战斗轰炸机。
据报道,这种战斗轰炸机被部署在美国空军的海外基地还属首次。
F—16战斗轰炸机是一种能够携带核炸弹的飞机,这次在南朝鲜进行实战部署,引起了朝鲜北方的关注。朝鲜中央通讯社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提醒朝鲜人民要对此提高警惕。
                    (据新华社)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为动物“权利”请命的争执
新华社记者 陆文岳
今天大概是美国大大小小和形形色色动物的最开心的日子:来自美国各地的十多万男女老少先后聚集在白宫和国会门前,慷慨激昂地为它们的“权利”请命。
今天中午,华盛顿气温高达33摄氏度,集会者顶着烈日,在白宫前面的椭圆形大草坪上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请愿活动。几十个保护动物团体的负责人相继发表了讲话,呼吁人类“不杀动物”、“不食鱼肉”、“不穿裘皮”,要求美国政府制订相应措施。请愿大会以鼓掌形式通过了《动物权利宣言》。宣言声称:地球上一切动物,不论大小,都有生存和繁殖的权利,都有免受人类“侵害”的权利,无论这种“侵害”是为了获取食物或裘皮,还是为了科研或展览。
下午1时,集会者高举各种标语牌绕过白宫向国会山浩荡进军,他们边走边高呼:“我们要什么?动物权利!”“我们什么时候要?现在!”一些哈巴狗、卷毛狗和狼狗似乎也懂得今天集会的“意义”,它们摇头摆尾地跟着主人在游行队伍里跑前跑后,一路欢跃不止。
一些游行者还对记者申述了他们的逻辑:人和狗都是动物,只不过人类会思考、能创造,所以被称为高等动物,但高等动物应该爱护低等动物,就像大哥哥爱护小弟弟一样。他们认为,不仅是大象、狮子,就是苍蝇、蚊子或是老鼠、蟑螂,也应受到保护,都有“权利”与人类和睦相处。
也有许多旁观的美国人认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是必要的,但是反对上述这种极端观点。在白宫门口,一个中年男子同两名与会者辩论说,“如果你受到一条恶狼袭击,我应该保护你呢还是保护恶狼?”那两名与会者无言以对。一些人更直率地说不食鱼肉、不穿皮鞋的主张实在荒唐可笑。据报道,美国医学界对这种极端主张普遍持反对态度。“权利”的美名,竟适用于豺狼虎豹,实在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新华社华盛顿6月10日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加拿大各省就宪法修正案达成协议
据新华社渥太华6月9日电 (记者袁荣生)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各省领导人经过一周的协商,今天就一项与魁北克省有关的宪法修正案达成协议,从而避免了这个讲法语的省份从联邦分裂出去的危险。
根据这项协议,与会者决定先批准魁北克省享有较大自主权的一项宪法修正案,再照顾其他一些省份的利益,对参议院进行改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