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采访札记
任恩顺
最近,从扬子石化公司传来佳音:45万吨芳烃联合装置打通全流程,投料试车成功。这标志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扬子乙烯一期工程全部胜利完成。迄今,国家自1982年以来安排的314项重点建设项目,已有180项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
然而,有谁知道,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主要资金供应者、财务管理者——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为促成这些项目建成付出了多少心血?
    塘清赖有活水来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是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专业银行,承担着绝大多数重点工程的资金供应任务。资金犹如重点建设的血液,供血不足,重点工程建设就要受到影响。建设银行的同志深知此中利害和肩负的重任,在近年国家财政投资减少,信贷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大力吸收企业存款,并通过发行金融债券、重点建设债券,筹集外资,来扩大自己的资金实力,甚至“逼上梁山”开办了原来并非本行业务的居民储蓄。
为了增强吸储能力,各级建设银行除保留传统的储种外,还根据群众的不同心理,推出了大额定单储蓄、密码储蓄、通兑储蓄、人身保险储蓄等新储种。很多储蓄网点坚持早开门、晚关门、节假日照常营业的制度;有的分行甚至从行长到营业员都搞起了储蓄宣传,动员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到银行去。不懈的努力、良好的服务终于结出硕果。到目前为止,建设银行已累计吸收储蓄存款350亿元,发行各种债券190亿元,筹集外资5亿美元,向重点项目发放信贷资金约400亿元,大大缓解了重点建设资金供应紧张的矛盾。正如一位建行干部所说,为了保重点建设项目,同志们“拚了命,也救了命。”
    业大也需好管家
对重点工程建设,广泛筹资融资以保证资金供应是支持;当好管家,为其精打细算,多方节约也是支持。
管理基本建设财务是建设银行的另一职能。凡建设银行经办的基建项目,从开始的立项调查,到设计概算、工程预算、决算,到竣工后的效益追踪,都要经过严格审核。据建设银行总行投资部的同志介绍,对申请贷款的建设单位,建行首先要就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是否具有建设条件等都要做出鉴定,凡不合格者,拒绝贷款。在项目建设阶段,建设银行则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制止乱摊派、乱收费、浪费损失等不合理开支,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1987年,国家有关部门正准备分别建设宁汉、汉渝微波工程。建设银行根据国家总体建设方针,对两项工程建设内容、线路走向、投资数额等做了深入调查,提出二线合一的建设方案,促使有关部门签订了合建协议,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投资1470万元。
青海龙羊峡水电站需要砂石530万立方米,因料场选择过远,增加了砂石成本。建设银行龙羊峡支行经过实地调查和参考有关资料,提出就近采料的方案,使砂石单价降低了近一半,节约投资1279万元。
据粗略统计,自1982年至1989年,各地建设银行通过对重点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议,诸如改进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合理安排项目,审查非标设备价格等,共为国家节约投资43亿元;通过审查项目的概算、预算、决算、工程标底,净减投资金额88.6亿元,制止不合理开支18.88亿元。
    重点建设的贴心人
建设银行压缩项目,核减投资,有人可能误以为他们是难说话的“门神”。其实,建设银行在守计划、把口子的同时,还积极开拓业务领域,热诚帮助建设单位落实投资,被誉为建设施工单位的贴心人。
1988年,国家为葛洲坝工程安排了1.5亿元自筹资金。葛洲坝支行通过调查,发现其中有9000万元的资金落实不了。他们六上北京向总行和中央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使国家计委同意将自筹资金减少至8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和2000万元分别安排拨改贷和建行信贷,使葛洲坝电站提前一年投产发电。
从1986年至今,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共协助建设单位平衡投资缺口83亿元,其中通过挖掘内部资金潜力,自我消化解决34.5亿元。
有些重点项目,往往因实际建设进度与资金拨付进度不一致而陷入困境。建设银行就通过内外拆借、灵活调度资金来解决用款时间差的矛盾。据统计,从1986年到现在,建设银行向重点建设项目发放时间差贷款近50亿元,为这些项目、工程的按期投产、提前建成提供了资金保证。
今天,当人们为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为四通八达的公路、大桥的铺设架起,为一个个项目的竣工投产而欢欣鼓舞时,不是也该想到,这里面有建设银行的一份功劳吗?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请你买”和“为你买”
文牛
星期天上街,遇到两件事,颇有些感想。
一件:我急于购买一件家庭用的医疗器械,先到北京花市的医疗器械门市部,结果是见到一个施工的场面,房子拆掉重建,自然碰了鼻子。我想王府井有一个大的医疗器械商店,只得到那里去买了。没成想,在那里碰到的是同样的场面,房子拆掉在重建,又碰了鼻子。又到八面槽,那里也有一家大医疗器械商店。不巧,人家是批发门市部,星期日休息,自然是第三次碰了钉子。
另一件:就在我心急火燎寻找医疗器械商店的时候,见到王府井大街上,彩旗招展,许多商业职工在商店门前摆摊儿卖服装、布匹等等。红色的横幅上写着:迎亚运便民销售活动。他们的热情劲头着实令人感动。不过感动的同时,也总有点不对劲的感觉。因为我急于要买的东西还是买不到啊。本来想买一件衣服,凑凑热闹,但情绪不佳,也就不想买了。
回家的路上,这一忧一喜的两件事情,总在我头脑里转悠。我们的商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说它很冷淡吧,可它有的方面又很热情;你说它热情吧,但总觉得不那么方便,有时甚至很不方便。
为什么?想来想去,想出了6个字:“请你买”、“为你买”。
“请你买”,比起“你爱买不买”的恶劣服务态度是一个大进步。“请”,这就包含着对顾客的尊重,也包含着主动服务。像迎亚运便民销售,就属于这一类,应该肯定。但从根本上说,“请你买”只有和“为你买”结合起来,才会有真正的优质服务。如果不从顾客的需要出发,不是“为”顾客的“买”服务,而只是我想卖东西,为了推销我的货物,我对你客气一点,主动一点,那么这最多是一种推销术。顾客并不能从你的主动热情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有时反而引起顾客的反感。
所谓“为你买”,就是一切要为顾客着想。你看,相近的两个医疗器械门市部同时拆掉维修,就要使相当多顾客感到不方便了。如果这些门市部的负责人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想到这一点,把它们维修的时间错开,不就好多了吗?可惜,动这方面脑筋的人不多。可见,离开“为你买”只是“请你买”,改进服务还容易流于形式。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杜永祥的“兴厂之本”
毛志远 邹光存 李平安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永济纺织厂厂长杜永祥把职工当做兴厂之本,尊重、关心、爱护职工。
    有了好事 不忘工人
“老工人崔山成的家属‘农转非’了!”这条消息在山西永济纺织厂传出之后,别说许多工人,就连崔山成本人都不敢相信。
个中缘由只有厂领导心里最清楚。去年10月,上级给永纺分配了两个“农转非”指标。给谁呢?杜永祥决定对提出申请的8名干部和7名工人进行民主评议。这一招并没有解除工人的心病。有人说:“好事哪有咱工人的份!民主评议还不是走个过场!”就连提出申请的工人也说:“厂长跟前有胳膊有腿的人多哩,哪能轮上咱!”几天后,评议结果出来了:全是干部。工人的心凉了,杜永祥也陷入了沉思:难道工人的困难就比干部小吗?不能一有好事老是先照顾干部,这样下去,干部和工人的距离不是越拉越大了吗?杜永祥的意见在党政工联席会上得到多数领导成员的赞成。大家经过反复比较,最后决定把这两个指标给了家庭困难大、工作表现好的老工人。今年又下了一个“农转非”指标,经研究又给了普通工人。
杜永祥注重从生产第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中选拔干部。目前,全厂114名中层以上的干部,工人出身的几乎占了一半。
    有了实惠 先给工人
去年,永济纺织厂超额完成了承包任务,按合同规定,厂长应得重奖。而杜永祥却认为,超额完成任务,不是厂长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于是,他首先给每个职工兑现了奖金,自己应得的那份至今他还没领。
企业的一个产品被评为部优产品,上级下达文件,为杜永祥上浮一级工资。杜永祥却把文件压住了。他说:“创优质产品主要是一线工人的功劳,应该先给有功人员发奖!”厂里获质量管理奖之后,按规定要奖厂长,可他还是老办法,先奖有功人员。
对这类“实惠”,杜永祥立下了一条规矩:先一线、后二线;先工人,后干部;先有功人员,后领导成员。
    工厂要像个家
“要求工人爱厂如家,工厂首先得像个家!”这几乎成了杜永祥的口头禅。几年来,厂里先后投资200万元,建起了职工俱乐部和职工教育活动中心;还建起了两幢家属宿舍楼,解决了一批职工的住房问题。
今年2月10日,杜永祥到职工食堂排队吃饭。“厂长的家属出差啦?”有工人不解地问。原来,厂里新订了一个干部轮流上职工食堂吃饭的制度,他率先执行。饭桌上,一位工人拿着一个死面馍问厂长:“你看这馒头一捏一个坑,叫人咋吃?”一伙工人也凑上来七嘴八舌地反映:“吃饭排长队,你就不能想个法?”“正点下班吃不上肉菜咋办?”看到辛勤劳动的职工不能及时吃上可口的饭菜,杜永祥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立即帮助食堂改进服务工作。很快,食堂开饭时间延长了,饭菜质量上去了。工人心里的怨气变成了喜气。今年永纺又创了一个首季开门红。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初醒的绿色意识
——开始转变的黑龙江国有林区
新华社记者 谭佩全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关系着生态的平衡、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有人作过粗略统计,建国以来,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发布的保护林业的法令、条例、决定和通知等正式文件有50多件。但是,这些法规并未完全得到认真贯彻,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每年的森林资源消耗量大大超过了它的生长量,“赤字”为3亿立方米。
请看黑龙江国有林区的状况:
黑龙江国有林区从完达山到小兴安岭(统计数字不含林业部直属的大兴安岭),有林地面积和立木总蓄积,目前分别占全国国有林区的28.7%和28.1%。在1970年前,这里的木材产量占全国国有林区的50%,目前仍占1/3左右。据统计,从1949年到现在,从黑龙江运往全国各地的木材,已达4亿多立方米。有人计算过,把这些木材装上火车,列车的长龙可绕地球3圈。在向国家调拨木材的同时,还上缴利税75亿元,是国家同期投资的2.2倍。广大林业工人、转业官兵和科技人员,在人迹罕见的原始森林中披荆斩棘,建房修路,建起了40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林业企业。
成就之中伴随着牺牲。原始森林并不是神话中取之不尽的“魔瓶”。这些年来,林木的生长始终赶不上采伐的速度。素有“红松故乡”之称的伊春林区,除了五?红松自然保护区外,其他地方已很难看到红松原始林了。
“红松林海”的“干涸”,标志着黑龙江林区面临着危机。据黑龙江省森林资源调查局统计,黑龙江国有林区的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总蓄积量均呈顺次大幅度递减的趋势,尤其是可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已由建国初的7亿立方米剧减到1.66亿立方米,而现存的成、过熟林又大都分布在不易采伐或根本无法采伐的高山顶和岩石裸露的山区,真正可供采伐利用的实在不多了。从现有资源分布看,在40个林业局中,有的已经无林可伐,有的已经找不到像样的伐区。人们形象地比喻说:开伐初期是“铁道游击队”(在铁道两侧采伐),接着是“平原游击队”(在平缓坡地采伐),现在是“智取华山”(到山顶上采伐)。专家们惊呼:黑龙江国有林区做贡献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已经到了兴衰存亡的关键时刻,再也不能等闲视之。
森林资源危困,带来生态环境变异和恶化,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黑龙江国有林区分布在农牧区外缘、江河中上游,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是农牧业生产的天然屏障。开发初期,贯穿伊春全境的汤旺河,被人称为“铜帮铁底”,水清见鱼。由于两岸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河流输沙量逐年增大,80年代比70年代多3.8倍。山洪暴发现象过去极为罕见,如今接连不断,从1983年到1988年已发生4次,许多民房被淹,马路上可以行船。过去人们常说:“伊春伊春,十天九阴,一天不阴,雾气沉沉”,“南岔南岔,十天九下,一天不下,小雨滴答”,形容林区气候湿润,雨水偏多。而现在,雨雪稀少,去年竟然春旱连着夏旱,伏旱连着秋旱,一旱到底。
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指出,保护黑龙江大森林,实质是保护黑龙江大粮仓。我国人口众多,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短期很难改变。目前,黑龙江已成为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重要基地,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好这个粮仓,而首当其冲的是要保护好大森林。因为失去了大森林的庇护,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都将受到威胁。还有的专家预测,一旦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遭到彻底破坏,西伯利亚寒流南下的通道便被全部打开,整个东北大平原的自然灾害就会更加频繁了。  
森林资源危困,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
1989年,堪称为黑龙江省的“林业年”。
年初,新当选的省长邵奇惠,首先深入林区调查,察看林业现状,倾听群众意见;
年中,在《黑龙江日报》上开展了《拯救大森林,维护生命线》的大讨论,省长呼吁要唤醒全民“绿色意识”;省里几大班子和有关部门纷纷派人到各大林区调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年底,省委召开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了经各方面反复修改的“治危兴林”方案;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森工工作会议,决定把这个方案正式付诸实施。
许多老“林业”回忆说:把林业问题纳入全省治理整顿的主体部署,上下认识一致,形成政府行为,这在黑龙江林业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个“治危兴林”方案立足于这样的基点:不能再干按需定产、忍痛采伐,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事情。
为了保持现有森林资源的平衡,木材产量必须大幅下降。但是,产量下降会带来收入减少,企业难以生存。为了养活100多万林业职工,企业不得不继续大量采伐。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治理方案作出正确的抉择,那就是决不再靠拚资源来解经济危困、维持眼前生存,而要从为企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森林后备资源,促进林区经济转入良性循环。
过去,黑龙江省总把解决林业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国家出台大政策上。经过公开的大讨论,全省上下转了思想弯子。邵奇惠说,我们希望国家进行调整,但我们不能一味等待。怎样解决问题?最终还得靠我们自己。
目前,黑龙江国有林区已经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摸索出了一些企业既能生存,资源又能耗中有增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正在全林区推广。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在都市的“战场”上
——记北京公用设施抢险大队
黄宣传 马文晓
北京市公用设施大多兴建于五十年代初期,部分已开始老化。煤气管漏气,自来水管破裂,输油管道泄漏等,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几百万北京市民的生活安宁。以往,一旦出现事故,市政部门临时现找农民工抢修,往往延误时机。此事引起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视。  去年七月,在市政府的直接关心下,由市城建三公司第三工程处一千四百名职工组成了公用设施抢险大队,专门负责全市煤气、上下水道、电讯、道路桥梁和热力等公用设施的抢险维修。这个大队成立仅仅九个月,已出色地完成了五次较大的抢险任务、七次小的抢修。
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星期天,下午四时五十分,正忙碌在亚运会工地的抢险大队队长杜广成得到了燕化第二热电厂地下输油管线自然腐蚀破裂、重油泄漏、供油受阻的信息。不到五十分钟,抢险大队三十多名突击队员便赶到百里之外的现场。重油从二点五米深处冒出来,温度高达八十多度,乌黑发亮粘稠的重油积满洼地,漫流到周围的农田里。队员们垒起一道道土坝,不让重油继续漫溢。随后,他们又挖基坑,通渠道,一直干到次日凌晨二时,围堤打埝二百多处,还把近百平方米的基坑下挖了一米多。由于渗漏的重油过多,基坑内的积油和积水靠两台潜水泵排放不及,二十多名抢险队员争先恐后跳进基坑,一锹锹地把稀泥和油水往外甩。经过抢修队员的努力,到二十六日下午五时,终于抢修完毕,比计划提前了整整两天。
今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五时,朝阳区百子湾地段发生煤气泄漏事故。不到二十分钟,五十多人的抢险队便赶到现场。煤气泄漏十分严重,六百毫米口径的管道断裂近四百毫米,强大压力使泄漏的煤气穿过二米厚的土层“丝丝”地往外冒,方圆几十米都被刺鼻的煤气笼罩着……
队长杜广成一马当先,率队员在管道断裂处挥锹挖土。他们置生死于不顾,连挖带刨,不到十分钟,就找到了泄气部位。泄漏口以每分钟三十立方米的速度喷射着煤气,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抢险队员们被熏得头昏目眩。共青团员张金钟脱下大衣,不顾一切地扑上去堵破裂口,不到一分钟就昏倒了。但紧跟着又有人扑上去了。晚上八时,他们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北京市领导称赞他们“是一支过得硬的抢险队”。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图片新闻

铁道部洛阳机车工厂是我国中原地区唯一的一家大修蒸汽、内燃机车企业。该厂以“奋进”的黄牛精神,艰苦创业,建厂20年,修出4000多台蒸汽机车。最近,该厂建成国内一流的液力传动内燃机柴油机试验站,成为我国第一个“北京”型内燃机检修基地。图为工人正在该站检修内燃柴油机。 吴忠豪摄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互帮互助的“铁哥们儿”
——大连市开展工农“对口帮”的调查
新华社记者 阎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莫树吉
有人形容:大连市工农两家是互帮互助的“铁哥们儿”,并拿出了论据——
去年夏天,大连市遇到了解放后从未有过的特大旱灾。城市大中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闻风而动,奔赴38个重灾区支援抗灾;灾区人民为保证大连城市生产和居民用水,主动“丢卒保车”,眼睁睁地看着清亮亮的河水从干旱的田头流过而不取。到了秋天,企事业干部职工向灾区捐献出80万元钱和100多万件衣物;正当灾区人民缺菜吃的时候,3.5万吨大白菜又从城里送到灾区。
其实,这只是大连市开展工帮农、农助工的工农“对口帮”活动的几个片断。
    集中兵力 重点扶持
大连是有“支农”传统的城市,曾创造过“厂社挂钩”等经验。但由于过去常搞“遍地开花”、“撒芝麻盐”,弄得一些企业力不从心,同时因力量分散,也形不成“气候”。吸取过去的教训,大连市决定分别轻重缓急,集中实力雄厚的企业,有重点地支农扶贫。自1985年10月开始,他们挑选出18个相对贫困的乡镇、200多个贫困村作为扶持对象,同时选出22个局(总公司)、200多个企业与贫困乡(镇)、村结成“对子”,开展“局包乡镇、厂包村”的“对口帮”活动。
大连市从上到下,从城市到农村都有专门的机构、专门人员负责“对口帮”,充当穿针引线结“亲家”的“红娘”。大连港务局及其所属单位的“对口帮”专职干部就有37名。市粮食局、石化公司等单位,还派出干部常驻贫困乡,担任联络员和技术顾问,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很多企业把贫困乡村当成自己的一个下属单位,无论年初做计划、年末总结工作,还是用车,都把挂钩乡村考虑在内。60多岁的原粮食局局长吴龙珠,4年中往贫困乡跑了20多趟,帮助解决了不少难题。
    帮贫困乡村扔掉“双拐”
在采访中一些企业向记者反映,过去他们也搞过“支农”,但大多是今天给个水泵,明天给台机床,效果不明显。现在,这个市将“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下功夫扶持贫困乡村发展经济。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资金、技术、物资、人才等多方面的综合输入,帮助当地因地制宜地创办乡镇企业、盐场、果园等多种经济实体,其中包括一些双方共建的既带有扶贫性质又互惠互利的经济联合体,使农民拥有自己的“聚宝盆”、“摇钱树”。瓦房店市东岗乡在物资局和盐务局的帮助下,用两年时间在沉睡多年的大荒滩上建成了一个年产盐1.9万吨的盐场。今年这个盐场即可投入正常生产,年可创产值390多万元,交纳税金140多万元。
——扶教兴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大连市城建局1988、1989连续两年投资17万元,帮助瓦房店市胜利乡两所小学建新校舍1400多平方米,并送去200套新桌椅。4年来,企业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帮助农村建起一幢幢新校舍。据大连市18个贫困乡统计,城市企业共帮助他们翻建、新建校舍500多间,消灭了全部危房。
——帮助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1986年9月,大连港医院率先将乐甲乡卫生院粉刷一新,安上暖气和上下水管,支援了价值3万多元的医疗设备。为了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他们到卫生院作现场示范,或把卫生院医护人员请到本医院培训,还与乡卫生院办起扶贫性质的联合医院。
4年来,市厂矿医院和市属医院共帮助改造卫生院18所,支援医疗器械560多件,培训医务人员600多人。
    让企业也尝到“甜头”
为了避免“对口帮”活动中再出现“一平二调”的倾向,挫伤企业的积极性,大连市注意采取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办法,使企业也得到实惠。他们制定企业与乡镇联办经济实体减免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地与乡镇开展横向联合。目前,联合的形式已由工工联合、贸工联合等向资源开发、医疗卫生联合发展。这些互惠互利但又带有扶贫性质的联合体,一方面为企业配了套,另一方面把一些尚可使用的老设备转到农村发挥“余热”,还使企业有了稳定的副食品基地。在物资援助上,企业可以采取“借”、“租”、“给”、“卖”等多种办法。
近4年的工农“对口帮”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年前,18个贫困乡全部脱了贫。庄河县太平岭乡在大连水泥厂帮助下建起的大果园结了果,他们把第一筐蜜桃送给大连水泥厂职工品尝。
最近大连市委、市政府又做出决定:扩大“对口帮”范围,把一些零散的贫困村也划进“圈”内。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