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宏伟的工程
人民日报代表团
在金达莱盛开的“五一”前夕,人民日报代表团应《劳动新闻》社的邀请,在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了10天。兄弟的朝鲜人民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屹立在朝鲜各地的宏伟工程给我们留下了尤为难忘的印象。
碧空万里,阳光和煦,大同江上航船穿梭。我们从下榻的平壤高丽饭店乘车,沿江岸向西南驶去。掠过一个个房舍整齐洁白的农村和地无寸荒的原野,便到达大同江入海口、朝鲜人民引以自豪的拦江工程——西海水闸。
巨大的白色大坝,犹如巨龙横亘在江岸南北两半岛之间。长8公里、底厚250米、顶宽15米的坝体,把奔泻的江水和每天沿江倒灌的海潮切割开来。其东侧,形成容纳40亿立方淡水的湖泊,西侧便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大坝设有3个船闸、36个泄水闸和3条鱼道。登上位于大坝中部、建在皮岛山上的纪念塔,极目四望,但见火车、汽车和行人正从坝上通过,数万吨级的货轮已过船闸沿大同江缓缓而上。湖光山色,浩瀚大海,雄姿多矫,蔚为壮观。据介绍,这座投资40亿美元的工程,跻身于世界著名水闸之列。南朝鲜一位著名的企业家称它“确实是伟大的创造物”。
然而,建造水闸之前,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大同江和从江口不断汹涌扑来的潮水之间的“争战”,不知给两岸留下多少悲惨的故事。海潮每6小时1次以7.5米的高度沿江向上顶推,直抵平壤,与江水相撞,上升的水位常吞没沿岸的村舍,使农田盐碱化。1967年夏,连降暴雨,由于海潮阻挡,洪水难以下泄,平壤沦为泽国,三层楼被淹,工厂、民宅泡在水里,损失严重。平素,即使不遇洪水,小船因潮水顶推,常面临危险,江口两岸的百姓往往相望易而相会难;大船则因江中水浅无法抵达中上游。1986年5月,水闸落成,5万吨级海轮可达下游的南浦,千吨级船只可驶往朝鲜腹地顺川。从南岸的黄海南道嫁到北岸南浦的姑娘,走亲串友,不必再绕道数百里,可从水闸上日内往返。1987年,洪水暴发,大同江的水量超过1967年60%,由于水闸挡住了海水倒灌和泄洪通畅,平壤及大同江两岸安然无恙。
水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养殖和工农业用水需求。100米宽的水渠从这里引出。去年,随着千里渠的建成,西海水库可灌农田和新垦的海涂247.5万亩,据说今年可达540万亩。这翻江倒海的伟大工程,使代表团成员无不为之兴叹,它就像“神奇的巨剑”使江海分离,斩害兴利,流芳万世。
这杰作,来自朝鲜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建造这工程,削平了10个山头,开挖搬运的土石方,如用10吨卡车装载,车队可从平壤排双列到北京。巨大的劳动量,是靠几万人民军5年奋战和数百万人次机关干部、青年职工和农民突击队义务劳动完成的。还有前来鼓劲的少年儿童和捐献猪羊的边地老农……一套施工现场的录相,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当年不分严冬酷暑、白天黑夜的鏖战场面,把我们带到了那热火朝天、激动人心的岁月。如果说,移山填海在过去只是神话,那么在西海水闸则是活生生的现实。
离开大同江入海口,向平壤东北走上60公里,便到达可与西海水闸媲美的另一伟大杰作——顺川维尼纶联合企业。
这一耗资51亿美元、位于北方腹地的企业,依山傍水,与首都平壤及各大城镇均有水陆相通。它的设备,大多由国内的大安重型机器厂和龙成机器厂制造。所需原料石灰石和无烟煤,由传送带运来,可谓就地取材,选址恰到好处,因为厂区附近,就有储量几亿吨的无烟煤矿和用之不竭的石灰石。
把石头变成纤维、化肥、塑料、蛋白饲料,朝鲜人民创造了堪为世人称颂的奇迹。这要感谢朝鲜劳动党和共和国政府重用酷爱祖国并在化纤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李升基博士,为他提供一切必要的工作条件。1956年维尼纶试制成功,接着建成年产5万吨纤维的二八维尼纶工厂。80年代动工兴建的顺川维尼纶联合企业,计划年产量10万吨,现已完成一期工程,年产5万吨。光这5万吨,便可为朝鲜每人每年增加近20米布匹,相当于给国家增加了125万亩棉田。
在朝鲜访问,到处可以看到可喜的建设成就。曾被战火夷为废墟的平壤,如今已在千树万花丛中鳞次栉比地布满了数十层的高楼和各色宏伟建筑;从平壤向全国各地辐射的公路,全部由水泥铺成,宽阔、平坦;朝鲜所有职工、农民的房屋,一概由国家统建,整齐而规范;为加强农业,全国各地共修水库1700多座、扬水站25800多个……如此浩大工程,水泥从何而来?在祥原水泥厂,我们始获答案。这家现代企业,年产400号以上的水泥200万吨。据说大型的水泥厂全国有十来座。祥原水泥厂的现代化程度很高,进料、配料、烧结、产品输送等17道工序全由电脑控制。走进中央控制室,各工序生产状况即可从电视屏幕上一目了然。整个厂区路面洁净,绿坛如茵。连配料和粉碎车间,也无粉尘。据厂党委责任书记介绍,该厂设备属于世界上80年代最新水平。
朝鲜北方,仅有12万多平方公里的版图,40年前,爆发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残酷的局部战争,给它造成严重的破坏。战后37年间,朝鲜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医治了战争的创伤,而且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建成了一批宏伟的重点工程,从而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相信,英雄的朝鲜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题图为西海水闸全景)
(附图片)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难忘的友情
王晓燕
几年前,我曾到被称为“世界边缘”的国家——智利进修学习,亲身感受过智利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忠实的朋友”
一九八六年五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们几个中国进修生乘坐的飞机经过三十多小时的飞行,降落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国际机场,受到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使馆文化处同志及智方教育部和校方代表的热情迎接。一位身材高大,满脸微笑的先生走上前来和我亲切握手,并用不大熟练的汉语说:“欢迎你们到智利来”。我感到很惊讶,在这么遥远的国度里还有人会讲中文!我于是用西班牙语问他:“您会讲中国话?”他笑着回答:“一点点,马马虎虎”。我们很快像老朋友一样交谈起来了。他高兴地告诉我:“我有一个中国的名字,叫“王忠友”,我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他的中国名字是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年在中国上海读书时起的,一直保留到今天,并引以为荣。他的西班牙语名字叫米格尔·坎波斯。这次智利教育部特意把他从北方一个大学调到首都教育大学,专门负责我们中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对中国十分友好,三十多年来一直期望有机会重返中国。他常常和我们在一起,从孔夫子、老子到毛泽东、蒋介石,无所不谈。他尤其赞赏中国的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话语中充满了对中国的热爱之情。他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尽量使我们学习、生活得愉快。
在智利的两年当中,我们结识了许许多多像“王忠友”一样的忠实朋友,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和智利虽然远隔重洋,但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使我们靠近了。
    “燕子飞到我的家”
我在智利时的房东维多利亚是一位七十多岁、精力充沛的单身老人。她正直、热情、乐于助人。我们相处得很和睦,犹如一家人。
人在异国他乡,难免有思乡之情。老人十分理解我的心情。逢年过节,她总要问我使馆有没有活动,如果没有,她就邀请我跟她一起去访亲会友。当我生病时,她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常对我说:“你需要什么就说吧,这里就是你的家。”她平时还留心我的饮食习惯。她发现我常喝热水,就特意为我准备了一个暖水瓶。她经常对我说:“你们远离祖国和家人,只身来这里学习,很不简单,我应该帮助你”。这就是一个普通智利人对中国人民的朴实感情。
老人早年毕业于智利天主教大学,退休后,在天主教慈善机构工作。她经常外出,有时几天不回家。每逢这时,她就把整个家交给我,我于是就成了房子的“主人”。空闲时,我请她吃我做的中国菜,她有时还邀请她的朋友们一起来品尝我的“手艺”。她往往很得意地向她的朋友们介绍说:“这是我的中国朋友,她叫燕子,中国的燕子飞到了我的家”。她的话语引起了朋友们的笑声,都无不羡慕她有这样一个中国朋友。
当我学业结束要回国时,维多利亚老太太总默默地站在旁边,看我收拾行装,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出发那天,她赶到机场送行,并流着眼泪拥抱我,对我说:“燕子,什么时候再飞回来?”我也深情地回答她:“我会飞回来的,待到春天,我再来看望您!”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埃及通讯

  非洲债务形势日益严峻
本报记者 林皎明
“非洲债务4年猛增53%”。这是最近在开罗召开的非洲债务问题讨论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非洲大陆呼吁债务国采取共同行动,寻求解决南北差距加大、债务负担沉重的迫切问题。
根据非洲经济专家们的统计,在其它发展中国家外债平均以8.5%的速度递增的同期,非洲债务近年来却以11.2%的年率上升。非洲1984年外债总额为1500亿美元,1988年增加到2300亿美元,目前已接近2400亿美元。非洲的债务形势日益严峻。
撒哈拉以南国家的债务问题尤为尖锐,总额已从1970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380亿美元,约等于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超过总出口额的3.5倍。这些非洲国家与债权国组织就债务危机达成现实的解决办法已刻不容缓。
非洲债务的一大特点是,大约70%的借贷合同是政府之间的正式协定,商业贷款比重很小,与拉美国家债务形式恰恰相反。80%的债款集中在世界最贫穷的若干国家,而这些债款的2/3是由政府提供担保的。由于非洲国家对外汇需求日益增加,而偿还本息的能力不断减弱,外债赤字剧增,负担日益沉重,以至发展到倾囊而出也偿还不起的局面。据估算,仅债息一项,就要由1987年的200亿美元提高到1995年的650亿美元。债务国完全失去了还偿能力。
由开罗大学经济系财经研究中心召集的这次讨论会全面分析了非洲的债务危机,同时指出,债权国及债权国组织削减非洲一半债款,限定非洲各国以出口额的20%偿还债务本息,是较为现实的解决办法。延长偿还期已不能根治非洲债务危机。
埃及经济学家以目前危机状况为根据论证债务形势的两种前景。其一,如果债权国组织坚持原有协议回收债款本息,则非洲国家还本付息的唯一出路,是牺牲本国经济增长率。其结果是非洲经济的进一步衰退、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最终根本丧失还债能力。非洲已经出现这一类国家。其二,削减非洲最贫困国家的债务,使其国民经济维持一定的增长率,从而使这些国家有可能逐步偿还债务。这对债权国和债务国都有益。非洲国家应联合起来,协商出一致的方案,与债权国组织讨论,争取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
非洲国家经济界目前着重强调债务国的统一协调。据有关经济学者分析,债权国已经拥有完备的协调组织和机构,“巴黎俱乐部”和“伦敦俱乐部”集合了世界主要债权国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债权人。债务国的利益无法在单一国家的谈判努力中实现,有必要“集体行动”。与会学者提出,将债款利率与债务国初级产品出口价、债权国流向债务国的商品出口价挂钩,组织专门国际基金帮助非洲债务国向世界推销产品,从中分取利润偿还债款,是缓解非洲债务危机的有效办法之一。非洲国家目前最需要的是以联合行动打破债务谈判的僵局。
非洲各国经济学家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债权国至今没有拿出解决非洲债务危机的有效办法表示不满,认为发达国家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高利率、限制新贷款等政策,以及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加剧了非洲国家经济危机。看来,只有通过集体努力,债权国和债务国互谅互让,扭转资金净倒流的恶性发展,才有可能逐步解决非洲债务问题,排除阻碍非洲前进的主要障碍。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日本大阪街头露天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籍是由一些自愿者搜集来的旧书,共有四百五十册,图书角一天二十四小时开放无人管理,读者可在这个小小的图书角里不花分文看书。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