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外国经济动向

  日本经济发展的几个趋势
李长久
近年来,日本经济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经济的“资产化”,即以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总额表示的国民总资产的增长大大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1985年以来,在日元大幅度升值的推动下,东京股票市场日趋活跃,土地价格猛涨。到1989年4月,日本股票市场资本总额已达3.78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股票市场同期2.7万亿美元的资本总额。日本国民总资产已从1985年的19.6万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43.7万亿美元。在同期内美国国民总资产仅从30.6万亿美元增加到36.2万亿美元。日本已经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首富。  
第二,固定资本投资已由“外延性投资”为主转向“内涵性投资”为主。近几年来,日本固定资本投资重点用于研究和开发型投资,即“内涵性投资”。据日本开发银行对日本制造业大公司的调查,在固定资本投资中,用于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占32%,用于改进产品或增添新产品的开支占14.2%,用于降低成本的开支占17.5%,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占12.5%,其余用于维修或其他用途。在1989年日本的设备投资中,单纯用于以增加生产能力为目的的“外延性投资”仅占1/3,而用于以技术革新、信息化、新产品开发为目的的“内涵性投资”则占2/3。
第三,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发展。日本是通过制定中长期指导性经济计划和调整固定资本投资构成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60年代日本产业以重、化工业为主,70年代以家电和汽车业为主。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技术立国”的发展战略,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和增加研究和开发投资,加快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到1986年,电子工业产值已超过汽车业而成为日本第一大产业。
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去年年末一期报道,目前日本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和近80%。日本通产省预测,到2000年,日本信息业产值将占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20%。
第四,企业经营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都在实行以一业为主、兼营他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追求所谓“复合利益”。据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对156家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企业“本业销售额”在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79年度的86.7%降至1986年度的62.1%,其中钢铁业的“本业销售额”在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从85.8%降至59.2%。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989年10月提供的信息,生产照相机的日本佳能公司,正在日本西部建设一座新的激光印刷机制造厂,并计划在1990年向美国出口15万台印刷机。
第五,进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制成品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日本国内自然资源极为贫乏,长期以来,进口原料和能源所占比率一直很大。从50年代到1985年,原材料的进口比率始终保持在50%至60%。随着产业结构变化、由于日元升值和石油价格下跌,到1988年,原材料进口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已降至35.4%。1984年,进口制成品仅占日本进口总额的31%,到1987年这一比重上升到44.1%,到1989年制成品进口达106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0.3%。
第六,出口结构中高技术产品比重增加。日本出口额从1950年的8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2649亿美元,日本已成为仅次于西德和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国。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日本出口商品结构也相应地经历了以轻纺产品、重、化产品和汽车为主的几个不同阶段。80年代初以来,电子产品出口猛增,出口额从1980年的150亿美元增加到1985年的250亿美元。到1988年度,电子计算机、文字传真机、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级轿车和摄像录像机等五种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达到377亿美元,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3.8%。
第七,生产经营跨国化。在日元大幅度升值的推动下,日本大企业集团都在加快推行跨国投资战略,实行所谓“头脑”(设计、科研和经营)在国内”和“手脚(生产、组装和销售)在国外”的全球企业经营。
据美国一些报刊报道,在美国,日本平均每天兼并一家美国企业或新建一家企业。据日本贸易振兴会估计,到今年年底,在西欧的日资企业将超过500家。另外,日本很多大公司还把亚太地区作为它们的“零部件采购基地”和“加工生产基地”。
第八,金融向全球扩展。由于连年出现巨额外贸盈余,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日本正在加快资本输出,争取从“贸易立国”走向“金融立国”,实现日本金融全球化,从而进入“依靠资本赚钱”的时代。
日本大藏省最近发表的国际收支统计调查结果表明,1989年日本海外投资收益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17亿美元,是1986年的3.5倍,其中近90%来自对美国公债等海外证券投资的利息。
上述几个趋势,有些对日本经济持续发展也将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脱节,大量资金在金融市场上流动,随时有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危机。日本大量兼并美欧企业,已引起这些国家的不满。日本同美欧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摩擦将进一步加剧。但是,总起来比较,这些趋势有助于日本经济持续发展。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高利率政策引起的不安
本报记者 郭文福
加拿大五家最大的银行四月二十日相继宣布,从二十三日开始,贷款利率再升半个百分点,最大的皇家银行和多伦多道明银行的最高贷款利率达百分之十四点七五,创下了一九八二年十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加拿大五大银行提高贷款利率的直接原因是,四月十九日加拿大中央银行宣布将利率由百分之十三点六一升至百分之十三点七七。中央银行的这一行动虽在一些人的预料之中,但仍像闪电般触动了银行界、股票市场和企业界。
在多伦多股票市场,四月十九日,中央银行调高利率的消息使代表三百多种工业股票价格综合指数一天内下跌了五十四点九九个百分点,而上周一周之内的跌幅为二百零五点五个百分点。这是一九八七年十月股市狂跌以来该股票市场下跌的最高纪录。
加拿大中央银行提升利率的行动再次使围绕着联邦政府高利率货币政策的争论激化。一些经济专家认为,银行贷款利率继续升高到百分之十五以上的可能也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中央银行还有提升利率的可能性。但使人们不安的是,高利率政策可能会把经济推入衰退,有人甚至已预言,出不了今年夏天,人们普遍担心的经济衰退可能到来。
加拿大联邦政府自一九八八年下半年即开始奉行高利率的货币政策。一九八九年初中央银行的利率已升到百分之十一以上,其后又很快升到百分之十二以上。这当中各方围绕着高利率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政府财政部长威尔逊和中央银行行长约翰·克罗坚持认为,经济发展中目前最大的危险是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对付这一压力的最有效的手段是高利率。政府的目标是通过高利率政策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经济过热的势头。
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率在一九八○至一九八二年经济危机三年期间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其中最高的一九八一年达百分之十二点五。但自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八年则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四至百分之四点四之间。一九八八年为百分之四点一。一九八九年升至百分之五。到今年二、三月份又分别升为百分之五点四和百分之五点三。这也是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何要使利率居高不下的主要背景。
经过这次中央银行提升利率之后,人们关注的已不仅是经济增长速度下不下降的问题,而且是不是很快陷入衰退的问题。政府的目标是通过高利率压住通货膨胀,并在此前提下,力求经济继续稳定增长。马尔罗尼总理和财长威尔逊多次表示,无论如何也不能容许通货膨胀失控,重演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二年的可怕情景。但一些经济专家们则批评政府对付通货膨胀的手段单一,这样长期下去,不仅通货通膨胀压不住,而且将难以避免经济衰退到来时。
在这种争论之中,中央银行在今年一月下旬曾试探性地将利率稍稍下调。但结果是一调不可收拾,首先是加元对美元的比价在三周之内从八十六点五美分跌至八十二点七五美分,外汇市场上呈现出一种恐慌。于是,中央银行只好再次出来干预,利率不仅逐步回升,而且一再破纪录往上调。这次试探后,政府和中央银行推行高利率的政策决心似乎更加坚定。但也正是这种坚决态度导致许多人更加不安。   (本报渥太华四月二十二日电)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景象日非的美国“汽车城”
成锡忠
本世纪的头数十年里,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依靠附近有铁矿砂和炼钢厂的有利条件,在密执安东南边境的底特律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使之成了发达的美国“汽车城”。
如今的底特律已今非昔比,人口的锐减充分反映了这一点。40年前,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曾使市区人口猛增至200万;现在,不论是白人或黑人,无不想早点离开这个城市,目前市区人口已降至100万以下。
人们普遍认为,底特律人口的日益减少主要是该城市政治社会环境不断恶化的结果。底特律的暴力犯罪率在美国城市中是最高的,故长期以来被公认为美国的“谋杀之都”。各种犯罪活动无奇不有。市民抱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瘟疫般蔓延的弃屋。拿底特律北地购物中心附近方圆一平方多公里的地方来说,这一带有许多40年代以木头和砖块建造的平房,曾是中产阶级乐于居住的地方。可是现在这里就有40多幢弃屋,有的已被封死,有的被焚毁,众多的罪犯经常在此出没,而且它更成了毒贩与吸毒者的罪恶天堂。
人口不断减少,房屋弃毁之快,甚至使市政府也束手无策。《底特律自由报》去年做过一次调查,整个城市目前共有15215幢弃屋。消息见报之后,市长扬格为竞选连任,只好任命一位新的主管到负责拆除弃屋的单位,拆除经费也从1000万美元增加到了3000万美元。这一努力虽有点成效:在9个月内,底特律拆除了3000幢弃屋。然而,许多人估计,9个月内新的弃屋远比这个数目多。
现在,有些房子尽管有人居住,但准备逃离底特律的住户早已在屋外拍卖广告牌上写上了“租售两宜——50美元即可搬进”的字样。分析家认为,照这样发展下去,“世界汽车之都”底特律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无人的城市”。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答读者

  欧洲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进展情况
欧洲统一大市场是怎么回事?现在建设的进展情况如何?
                       ——读者
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始于1985年,是年6月,执委会向在米兰召开的理事会提交了一份白皮书,提出到1992年消除欧共体内部的边界、技术和财政三大障碍,建成内部市场,这涉及到279项立法。1986年2月各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文件”,确立了特定多数通过原则,从而为大市场的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截至1989年底,已有164项立法建议通过,占应完成立法的60%,主要涉及的领域有:消除现存的外汇管制、相互承认高等教育证书、取消公路运输限量、取消对非人寿保险业务的限制、初步放开空中运输限制、实行工业的共同标准、促进公共采购中的竞争、银行业务自由化、开放人寿保险业务经营等。正在讨论通过的立法主要有:统一专利和版权等方面的法规,采用共同体商标、统一间接税和财政控制、采用新的增值税办法、进一步规范制造业和食品业的标准、在运输、能源、水和电讯方面开放公开采购、投资服务的自由化以及完全开放空中运输等。计划通过的主要有:运输的进一步自由化、进一步开放电讯服务与设备市场、进一步开放服务领域里的公共采购、制定工厂健康标准、进一步使人寿保险和非人寿保险业务自由化。
在1989年中,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进展十分显著,仅下半年就通过了65项立法,涉及许多关键性立法。如年底通过的第二次银行业务协调指令,使得信贷机构可以在任何成员国自由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广泛的业务活动。关于投资服务方面的指令正在讨论之中,此项立法将使非银行证券公司可以在共同体范围内自由从事业务活动。为了防止放开市场之后出现垄断,1989年12月通过了合并控制规则,按照此项立法,执委会将对在共同体范围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合并进行调查。
在财政与税收领域进展较缓慢。在许多方面,如增值税率,存在分歧,尚需做大量的工作。
当然,仅仅由理事会通过立法是不够的,关键是把这些共同体指令变成国内法贯彻执行。据执委会1989年12月份公布的执行情况调查,到1989年年底应全部执行的89项指令中,只有10%真正在12个成员国内全部得到贯彻执行。
显然,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尽管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今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要完成剩下的40%的立法项目外,最重要的是推动和监督成员国及时贯彻执行。当然,更具体的说,还有企业是否能够应付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货币联盟本不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既定项目,但货币统一对于大市场至关重要。1989年6月第一次财长会议就此进行了讨论,年末以多数通过原则决定推进货币联盟,今年4月初共同体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进一步达成一致意见,推进该目标的实现,但时间表尚未确定。
  (张蕴岭)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东京的地价
近年,东京的地价持续暴涨,断送了低薪阶层想在东京盖房的幻梦。如果要在东京市区买套公寓房,最低也须上亿日元的资金。据分析,地价上涨是日本国民资产急剧膨胀的重要因素。1988年增加的实物资产额中,土地资产额占一半以上。一些企业、不动产公司利用手中的剩余资金大搞土地投机,再加上东京处于国际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的地位,办公楼严重不足等,是造成地价攀升的重要因素。图为东京市区的一角。 本报记者 孙东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