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法国参议员勒卡尼埃谈访华观感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明显进步
大多数中国人希望保持稳定
本报巴黎4月5日电 记者吕网大报道:刚刚访华归来的法国参议院外交、国防和武装力量委员会主席让·勒卡尼埃一行今天中午在参议院大厦举行记者招待会,畅谈了他们的访华观感。让·勒卡尼埃主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来取得明显进步,特别是农民生活迅速提高,中国大多数人希望保持稳定,法国应继续保持同中国的良好关系。
法国参议院外委会代表团应我国人大外事委员会邀请,于3月下旬访华。中国主要领导人会见了法国客人。代表团在北京、武汉、广州、深圳等地访问受到热情友好接待。勒卡尼埃说,同他上次访华时相比,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首先使几亿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22%的人口。中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他们希望稳定,希望不断进步。勒卡尼埃特别指出,中国是世界上不多见的正在走向发达水平的国家,而不是那种意味着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在回答本报记者提出的关于中法两国关系前景的问题时,勒卡尼埃主席指出,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法国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并没有产生多少效果。他认为,那种以为通过几个月的制裁就可以迫使一个国家改变政策的做法是荒谬的。法国应该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予积极的回答,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这位法国参议员认为,同太平洋地区这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关系,是法国的战略需要。
随同访华的前国防部长伊冯·布尔热和前代外长安德烈·贝当古也在记者招待会上发了言,指出中国经济改革成就不容否定,并认为,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不应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去衡量这个国家。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符浩在各国议会联盟会议上说
中国一贯反对霸权主义
大小国家都应平等相待
新华社尼科西亚4月5日电 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符浩今天在各国议会联盟第83届会议上申明,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关系。
符浩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辩论会上说,中国在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长期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以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最基本利益。
符浩说,中国一贯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国家不分大小都应平等相待。他说,“中国人民不干涉别人的内政,也不允许别人干涉自己的内政。”他强调,任何企图把自己的政治模式和经济价值观强加于别人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谈到中国国内形势时,符浩说,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说,在过去11年里,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谈到当前国际上几个“热点”问题时,符浩说,中国希望在有效的国际监督下,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由西哈努克亲王为首的4方联合政府寻求柬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
他说,中国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关于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建立独立和平与统一的朝鲜的建议。
最后,符浩说,中国仍将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为实现中东和平所做的一切努力,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此外,出席本届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吴阶平3日在全体会议上介绍了中国打击吸毒和贩毒的成果,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一致行动,制止毒品对人类的侵害。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为何出尔反尔?
朱梦魁
美国参议院3月22日通过的所谓“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完整首都”决议,有悖于美国政府过去对待耶路撒冷问题的政策,遭到阿拉伯和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现在美国国务卿贝克又出来说话了,他声称,“犹太人有权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任何地方,不管是东区还是西区”。这显然与美国政府过去的论调也大不一样。
人所共知,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是实现“大以色列”野心的一部分。以色列当局企图通过在耶路撒冷地区大肆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步骤来改变该城犹太人口与阿拉伯人口的比例,最终实现耶路撒冷的“犹太化”。特别是,在巴以双方当前对东耶路撒冷居民的选举权问题争执不下之际,贝克竟无视巴勒斯坦方面宣布的对东耶路撒冷拥有主权和东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属性不容动摇的严正立场,居然发表与中东和谈气氛极不协调的论调。其结果必将使阿以双方争议最大的耶路撒冷地位问题更趋复杂,丝毫无益于中东和谈的进展。
去年3、4月间,布什总统曾明确表示,为恢复巴勒斯坦人的权利,以色列应结束对阿拉伯领土的占领,并致信沙米尔要求以色列停止在被占领土扩建定居点。这当然包括耶路撒冷在内,因为美国官方曾经表示过,“耶路撒冷是被占领土”。据透露,去年4月初沙米尔造访白宫时,布什曾就这一问题当面教训了沙米尔。今年2月,美国也曾发表声明,反对以色列继续建立定居点并在被占领土上安置新移民。因此,贝克最近关于犹太人有权在耶路撒冷自由定居的一番议论,着实令人费解。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居间调解阿以争端的姿态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权利的许诺,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联公布追究刑事责任法
规定取缔各种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组织
新华社莫斯科4月5日电 苏联5日公布了一项关于加重追究侵犯公民民族权利和用暴力破坏领土完整的责任的法律。
目前,苏联民族矛盾尖锐,领土纠纷突出,一些地方已出现暴力对抗的局面,这项法律是在这一背景下制定和公布的。法律确定的范围是:加强捍卫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坚决取缔各种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组织。
法律规定,任何公民组织,包括政党、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进行旨在煽动民族和种族仇恨、煽动在民族和宗教的基础上使用暴力以及旨在直接以暴力破坏苏联领土完整的活动均属违法行为,应予禁止。
法律规定,从事建立上述组织的活动和积极参预者,如法律上不追究刑事责任,则课以罚款或给予行政拘留。
法律还规定,公开号召暴力推翻或改变苏联国家、社会制度或破坏领土完整者也要追究刑事责任和处以罚款。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拉法特与卡特的闪电式会晤
本报记者 张启华
四月四日晚,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和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巴黎举行会晤,就和平解决中东问题进行了约两个小时的对话。这次巴、美接触引起此间舆论的广泛关注。
阿拉法特总统曾于去年五月首次访问巴黎,当时他宣布巴解一九六四年宪章已过时,要求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举行纳米比亚式的选举,曾卷起“阿拉法特的旋风”。关于此次同卡特的会晤,阿拉法特对记者说,美国、法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想打破中东和平的僵局,他希望这次会晤有助于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卡特在会晤后对记者说,近些年来,中东和平一再耽搁,有关国家领导人并未根据人民的愿望,采取协同一致的办法。他认为,现在“有必要推动”和平的进程,也“有希望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一九七八年,卡特任总统时,曾居间调解以色列和埃及签订了“戴维营协议”。巴黎舆论界认为,卡特这次试图通过同巴勒斯坦领导人的接触找到打破僵局的办法。
在巴黎的约两个小时会晤,对解决错综复杂的中东问题来说,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成果”和“进展”。然而其重要性却在于提醒人们应从现实形势出发,探讨解决中东问题的途径。人们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卡特是在访问以色列、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并向布什总统汇报中东之行后到达巴黎的,对于卡特的这次“私人访问”,人们的观察重点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意向。不久前,美国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的“贝克计划”,由于以色列政府内部的阻挠已经受挫,近两个月来美国三次派员与巴解代表会晤,试图寻找打破僵局的新途径。舆论偏向于认为卡特的行动是美国政府的一步棋,卡特与巴勒斯坦人的对话如果获得成功,将有助于扫除实现“贝克计划”的障碍。
二、以色列政府的危机和机遇。前不久,以沙米尔为首的以色列政府内部对美国的“贝克计划”持有不同的态度,并最后导致了内阁垮台。昨天,基本同意“贝克计划”的工党领导人佩雷斯宣布拥有议会多数,这使人感到中东又出现了和平解决的前景。卡特说,美国将会利用它对以色列及有关国家的影响力,促成问题的解决。阿拉法特也表示,他随时准备同以色列政府对话。
三、法国、共同体国家对中东问题的态度。阿拉法特与卡特单独会晤之前,应密特朗总统的邀请,来到爱丽舍宫,三方进行了友好谈话。法国选择卡特出席世界银行会议和阿拉法特出访罗马的机会,安排他们在巴黎进行会晤,这反映了法国对当前中东局势的关注。几个月来,法国以及共同体一些国家都把它们的外交重心放到东欧国家上。现在它们也想利用以色列政局的变化和美国的行动,寻求打破中东僵局的办法,以免丧失在中东问题上的发言权。
巴黎一家报纸指出,法国及共同体其它国家即使不能马上为中东和平做出贡献,也想在中东国家树立自己的形象。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它们也希望在西欧国家的配合下,使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真正的进展。(本报巴黎四月五日电)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苏首脑将在5月底6月初举行会晤
本报华盛顿4月5日电 记者张启昕报道:白宫今天宣布,布什总统和戈尔巴乔夫总统定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举行最高级会晤。继去年12月2日至3日美苏领导人在马耳他举行会晤之后,这将是半年内布什同戈尔巴乔夫的第二次会晤。
布什在美苏各自宣布首脑会晤日期之后对记者称,他很高兴将在这里会见戈尔巴乔夫,他认为两国首脑进行对话是极其重要的。
今天,美国国务卿贝克和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继续举行会谈。会谈集中讨论了军备控制,解决有关核条约、常规裁军条约和化学武器条约方面的遗留问题,同时也讨论了阿富汗、安哥拉、柬埔寨等地区问题以及美苏之间的经济关系。在晚间,两国外长还就德国统一问题交换了意见。谢瓦尔德纳泽在会谈后对记者说,会谈进行得很好,是一次“建设性的、实质性的”会谈。
这次首脑会晤的日期由于美苏各自的具体原因,比原定计划提前。美苏官员认为,在短时间内要为两国首脑准备好军控条约似不大可能,特别是有关削减战略武器的条约的难度更大。此间舆论认为,在首脑会晤时,双方只能就条约的主要方面达成较为一般的原则性协议。
目前,美苏之间在立陶宛局势问题上存在分歧,关系较前紧张。美国方面声称,确定首脑会晤的日期并不意味着美国的立场有所改变。
布什说,立陶宛局势问题将是本次会谈的一个重要内容。布什重申,如果苏联在立陶宛动用武力,那将对美苏关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其中包括对首脑会晤的影响。
布什明天将会见谢瓦尔德纳泽。谢瓦尔德纳泽在飞抵华盛顿时就明确表示过,立陶宛问题纯属苏联内政。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拉法特访问意大利
呼吁欧洲国家对以施加更大压力
本报罗马4月6日电 记者罗晋标报道: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昨天抵罗马对意大利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阿拉法特在会见意大利总理安德烈奥蒂时,呼吁欧洲国家对以色列施加更大的政治压力。他表示,巴解组织将继续走谈判的道路解决中东冲突。
阿拉法特对苏联犹太人移居以色列占领区表示担忧,指出这是“制造不稳定的行动”。
访问期间,阿拉法特还会见意大利总统科西加、众参两院议长以及意大利主要政党和工会领导人。阿拉法特对访意结果表示满意。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非统组织和联合国机构会议认为
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非常重要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4月5日电(记者陈进军)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在今天结束的非统组织和联合国机构联合举行的会议上说,会议是“非常有成果的”。
萨利姆说,这次为期4天的会议为双方交换以往合作中的经验提供了良机,并为非统组织和一些国际组织就非洲地区的共同利益进行建设性对话开辟了前景。
会议集中讨论了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食品和农业、难民和发展人力资源等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对非统组织来说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他们强调应该设立一个机构,负责协调使用联合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
参加会议的联合国机构包括粮农组织、工业发展组织、贸易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些国际机构和组织都保证支持成立非洲经济共同体。
会议还深入分析研究如何制定一项共同的发展非洲农业战略计划。会议呼吁依靠非洲自己的专家和当地的研究机构,促进非洲的自力更生。
代表们要求非统秘书处和联合国及其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联合制定一项旨在彻底消除产生非洲难民根源的战略。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日贸易谈判达成初步协议
本报华盛顿4月5日电 为期4天的美国和日本贸易谈判今天在这里结束,双方就解决两国贸易摩擦的结构性障碍达成初步协议。日本方面保证它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对大型零售商店的限制,改变税收政策等,以利于外国在日本进行投资和从事商业活动。美国方面保证它将努力减少财政赤字、改善教育、鼓励储蓄和投资、降低生产成本等。
这次谈判是自去年7月开始的美日“结构性协商”的第4轮谈判。目前达成的初步协议将包括在两国政府“结构性协商”的临时报告中,其最后报告将于今年7月提出。
与以往的贸易谈判不同,这次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处理造成日美贸易中美国巨额逆差的根源。但据美国官员称,协议在短时间内对美国减少巨额逆差影响甚小,协议所列的措施需要花几年时间才能付诸实现。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尼泊尔国王解散什雷斯塔政府
新华社加德满都4月6日电 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今天解散了以马里奇·曼·辛格·什雷斯塔为首相的大臣会议,并委托全国评议会(议会)成员、前首相洛肯德拉·巴哈杜尔·昌德组织新内阁。
比兰德拉国王在一项全国公告中指出,解散这个大臣会议是因为它已不能维持法律和秩序。洛肯德拉·巴哈杜尔·昌德组建的大臣会议“将要和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人进行协商”。比兰德拉国王说,全国评议会不久将要召集会议。
尼泊尔一些被取缔的政党2月18日发起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要求成立多党机构代替现在实行的无党派评议会制度。这个运动在最近有所发展。
比兰德拉国王透露,还要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全国各地发生的、引起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不幸事件。
这位国王强调:“在国家尚未从过去一年遭受的经济困难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尼泊尔人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一致而自律的行动来帮助维持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乍得称击败利比亚伊斯兰军团
新华社雅温得4月5日电 据乍得电台广播,乍得全国武装部队最高指挥部今天在一项公报中宣布,乍得政府军已彻底击败入侵乍得领土的利比亚伊斯兰军团。
公报说,在这场战斗中,乍得政府军共击毙利比亚军团730人,俘虏315人,并缴获了数十辆汽车、数百件武器和一大批军用物资。
3月25日,乍得政府军与利比亚伊斯兰军团曾在位于乍得和苏丹边境附近的巴海和蒂内两地激烈交战。利比亚伊斯兰军团攻占了这两个战略要地。
4月初,乍得政府军对利比亚军团发动反攻,夺取了上述两地。
乍得政府曾指责利比亚和苏丹“合谋入侵乍得”。
苏丹外交部3日发表声明,否认苏丹同乍得政府军与利比亚伊斯兰军团的战斗有牵连。
声明表示,苏丹政府关心乍得的安全、稳定和领土完整,愿发展同乍得的关系。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德梅齐埃将组建民德新政府
民德人民议院选出新主席
新华社柏林4月5日电 民主德国人民议院5日决定委托基民盟议会党团主席德梅齐埃组建新政府。
据德通社报道,这是在这里召开的民主德国人民议院第十届一次会议根据基民盟议会党团的建议作出这一决定的。人民议院将在本月12日召开第二次会议任命新的民主德国政府。
基民盟在民主德国人民议院3月18日选举中获得400个席位中的163个,是拥有议席最多的议会党团。该党主席德梅齐埃被议会党团提名为政府首脑候选人。
另据报道,以基民盟为首的德国联盟已经就组成联合政府问题同其他党派进行了会谈,并达成了在4月中旬组成新政府的协议。
新华社柏林4月5日电 第10届民主德国人民议院5日在柏林举行第一次会议并宣布成立。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扎比内·贝格曼—波尔当选为民主德国人民议院新主席。
3月18日选出的本届人民议院由400名议员组成,390名议员出席了5日的大会。参加人民议院的各党派议会党团共推出6位候选人,其中有基督教民主联盟推荐的扎比内·贝格曼—波尔、社会民主党推荐的赖因哈德·赫普纳以及民主社会主义党候选人汉斯·莫德罗等。投票结果,贝格曼—波尔以214票战胜社民党的赫普纳,当选为民主德国第10届人民议院新主席。
贝格曼—波尔1946年出生,现年44岁,结核科医生,1981年加入基民盟,是该党柏林专区执委会成员。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我大使向荷兰女王递交国书
新华社海牙4月4日电 中国驻荷兰王国新任大使王庆余,今天在海牙向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递交了国书。递交国书后,女王同王庆余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3月26日,王庆余大使还拜会了荷兰外交大臣范登布鲁克。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我援建瓦努阿图议会大厦破土动工
本报北京4月6日讯 3月30日,由中国援建的瓦努阿图议会大厦工程在瓦努阿图共和国首都维拉港举行隆重的破土仪式,瓦努阿图共和国政府在风景秀丽的大厦工地上举行酒会。
瓦努阿图共和国代总统及议长塔希、雷金瓦努代总理等政府官员和维拉市长及各界知名人士近百人出席了开工典礼和酒会。
中国驻瓦努阿图大使馆临时代办孙保生及中方有关援建工程负责人应邀到会。
塔希议长在讲话后,亲自挥锹为大厦工程破土。
瓦努阿图共和国是大洋洲美拉尼西亚群岛南部的一个岛国,1980年7月30日宣布独立。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澳大利亚民族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
反思西方对“六·四”事件的失实报道
澳大利亚民族电视台4月2日晚8点播出的一个专题节目指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方新闻媒介在“六·四”后所作的大量失实报道提出了疑问:世界各国很多人都开始感到要对这次事件重新认识。
曾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生活过45年,并在《南华早报》担任过19年主编的罗宾·哈钦森说,记者们由于必须抢在第二天出版的报纸上或播出的电视节目中把事件报道出去,因而没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地对事件作出评估,而只是依当时所看见的,或者是自己所认为的情况作报道。各国政府又往往是根据这些报道来作出反应。
哈钦森说,“六·四”以后,他在所写的文章中使用过“大屠杀”这样的词,现在看来是欠妥的。
英国广播公司驻日本记者默里·塞尔当了40年的驻外记者,他在“六·四”后第三天被派往中国作三周采访,找了几十个人谈话。他认为,由于一些记者缺乏经验,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因而作了许多与事实有很大出入的报道。
他说,新闻要交代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所发生事件的过程。可是电视新闻却不遵循这样的原则。他们喜欢拼凑一些耸人听闻的镜头,而不管这些镜头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也不管哪个镜头拍摄在前,哪个镜头拍摄在后。
他郑重指出,新闻必须是事实第一,而不能是感情第一。
英国记者兼作家菲利普·奈特利是报道情报事务的专家。他说,很多失实的报道是由“信息走马灯”现象引起的:驻北京的外国记者常常从外交使团获得信息和看法,而这些带有政治意图的信息和看法往往来自那些国家的情报部门,情报部门的主要信息来源又是新闻媒介。有些国家的外交官和其他目击者向领事馆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符合真相的情况,却得不到重视,没有人愿意理睬。    
            (原载1990年4月4日《光明日报》)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国从空中发射火箭
一家美国公司制造的“带翼火箭”五日首次在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太平洋上空发射成功,并把卫星送进了地球轨道。这枚三级火箭长十五米,由B—52飞机携带,在空中投放。火箭离开飞机后,第一级火箭即点火启动,推动整个火箭升空,最后把两颗卫星送入轨道。
据称这种火箭比地面发射的火箭造价低,主要用来发射重量较小的卫星。 
                     (本报专电)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日参加环太平洋演习
日本防卫厅和海上自卫队五日宣布,从本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日本将派遣护卫舰等十艘舰艇和八架P3C型反潜飞机,参加由美国海军主办的“90环太平洋军事演习”。
据共同社报道,这次环太平洋军事演习将在以夏威夷周围海域为中心的太平洋中部展开。一九八○年以来,日本已参加过五次环太平洋军事演习,这次除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外,南朝鲜海军首次派遣两艘驱逐舰参加。   
                   (据新华社)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驻南朝鲜美军举行演习
据朝中社报道,驻南朝鲜美军连日来在军事分界线附近频繁地进行地面和空中军事演习。
报道说,四日上午,美国出动A—4和A—6战斗机在军事分界线上空进行假设对朝鲜北方全境的海上和地面目标袭击的空中演习。这天,美军就出动了各种飞机四百四十架次。
三日,美军出动F—16战斗轰炸机进行实弹演习。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黎基督教两派重开炮战
黎巴嫩基督教两大军事力量五日在贝鲁特东区猛烈炮击对方控制的电台、电视台大楼,致使刚刚达成的停火协议失败。
“黎巴嫩力量”民兵和忠于奥恩将军的基督教军队在傍晚时分重开炮战。据报道,奥恩军队控制的一座电台和电视台被炮火击中后,军队猛烈炮击了“黎巴嫩力量”的“黎巴嫩之声”电台和“黎巴嫩广播公司”电视台。
警方人士说,又有十四人在炮战中丧生。
在此之前几小时,民兵司令盖亚盖亚和奥恩分别发表声明,宣布接受基督教马龙派主教们提出的停火呼吁。这是对立双方自一月三十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以来的第十六次停火。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科摩罗组成新政府
科摩罗最近组成新政府。这届新政府是在赛义德·穆罕默德·杰奥哈尔三月当选新总统后组成的。
新政府由十二名部长组成。前政权的部长统统被革职。新政府主要成员有:经济和商业国务部长赛义德·克马尔、外交和合作部长姆特拉·马埃查、内政和行政改革部长易卜拉欣·哈利迪等。据可靠人士透露,总理一职将在今年年底修改宪法后设立。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多哥议长重新当选
据多哥官方宣布,梅桑·阿库埃泰三日在洛美举行的多哥第三届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多哥国民议会议长。
会议还经选举产生了一个由阿库埃泰同第一副议长阿勒格巴·波洛和第二副议长科库维·克瓦米组成的议会领导机构。新议会由上月选出的七十七名议员组成。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泰国总理出访日本
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六日上午离开曼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九天的正式访问。
出发前,差猜·春哈旺在曼谷国际机场对记者说,他此次访日将加强泰日双边关系。两国领导人将讨论贸易和地区政治问题。
据泰国官员说,泰国总理访日期间,泰日两国将签署一项避免双重税收的税务协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