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无私奉献 品德高尚”
焦玉庆 方尚俊 李海平
正像中国大地上的所有村庄一样,位于河北省魏县的郭堂村,平凡而朴实。
一天,村里一位70多岁的孤老因无人照顾,生病去世了。庄稼汉陈国富心潮难平。他想,自己经营冷库赚了3万多元钱,但社会上还有一些孤寡老人得不到照顾和关怀,我为何不为国家承担些义务呢?
一种纯朴的情感,一颗纯朴的爱心,使这位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拿出自己所有的财富,带领全家老小盖起12间平房,建起家庭敬老院。他立志为孤寡老人们筑一条“天堂之路”。从此,平凡的郭堂村,传出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人间“天堂”
1988年7月20日,细雨纷飞,陈国富一家拉着排子车把全乡12位无人照管的老人拉到家中。
来院时,老人们带着旧被褥,穿着旧衣服。陈国富的老伴宋秀清和儿媳陈改莲为他们拆被褥洗衣服。一位叫郭俊青的老人穿的衣服脏了,一连催了几次就是不换,陈改莲从他床底下翻出了他的包袱,原来里面的衣服比身上的还脏。改莲当即为他洗干净。吃饭时,老陈全家出动,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屋里,就连两个小孙女也争着给老人送饭。老人病了,他们为老人端屎端尿,寸步不离地伺候。为了保证老人们的身体健康,陈国富聘请了一名保健医生,为老人检查身体,逐个建立了健康档案。入院的第三天,在给老人们登记生日时,王凤山、路成君和常桂芹三位老人都忘记了自己的生日。陈国富就将老人入院的那一天定为三个老人的生日,全家人为他们补过了一个欢乐的生日。
85岁的黄九珍,是本村一名天主教徒,从小就随父母入了教,笃信天主,终身未嫁,眼下重病缠身。入院以后,经老陈一家精心照料,她的身体逐渐好起来,两个多月,体重增加了10多公斤,脸上也有了红晕。
1989年春,黄九珍闹了一次肠炎,腹泻不止。陈家从卫生院请来医生,连续为她输液4个昼夜。陈改莲给黄九珍送药时,发现她将药偷偷放在枕头下。她说:“我一辈子没吃过药,不会吃。”陈改莲就把药碾碎加上白糖,一口口地喂她。陈家的精心照料,使这位笃信天主的老人感到了人间的温暖,鸣咽着说:“闺女,俺一生修行行善,只求早日进天堂,谁想到没进天上的天堂,却先享受到了人间的‘天堂’!”
深深的爱心
1988年底,一些老人的亲戚来院看望老人,唯独84岁的常桂芹在一旁生闷气,陈国富问她有什么心思。她说:“看到别人都有亲人来院看望,我也想起我的3个闺女,我27岁到河南安阳县逃荒时,被迫将3个女儿卖在一个带‘岳’字的村里了。”说着老人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第二天,陈国富匆匆忙忙赶到安阳。在安阳县地图上,发现带“岳”字的村就有9个。茫茫人海,何处去寻。老陈只好返回家中,再问常桂芹:“你卖闺女时那个村有啥标记没有?”老人想了半天说:“好像那个村有座奶奶庙,我逃荒时就住在庙里。”这时离年关只有几天了,老陈二下安阳,终于找到常桂芹失散近60年、瘫痪在床的大女儿。第二天按照大女儿提供的线索,来到汤阴县,找到二女儿和三女儿。陈国富返回家时,已是大年三十了。当他把这个喜讯告诉常桂芹时,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兴得几天没合眼。
春节过后,常桂芹的两个闺女及其子女5人来到敬老院探望老人,母女相见,抱头痛哭,半天说不出话来。
1989年秋,常桂芹心脏病复发,鼻口生疮,陈国富就用排子车把她拉到卫生院抢救治疗,留下老伴宋秀清在医院照顾。
平时,老人们的生活也是幸福的。一日三餐有炒菜,每星期吃一次水饺;晚上有人陪聊天、拉家常、打牌、看电视;陈家的两个小孙女整天围着老人喊爷爷叫奶奶。老人们在敬老院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尝到晚年的快乐。
俭朴的生活
陈国富拿出数万元办敬老院,他的家庭生活又怎么样呢?
走进陈国富和老伴的宿舍,就像进了一个农家仓库,陈旧的土炕,半旧的棉布被褥,旧式家具。大儿子的房间里,除了一套和二儿子结婚一块打的组合家具外,其余全是几年前结婚时留下的旧家具,一台黑白电视机还是大儿子去年用20元钱参加有奖储蓄中奖得来的;二儿子的房间没有一件现代化电器,两个20多岁的儿媳,没有一件超过50元的衣裳。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看到这位万元户家中简陋的家当,无不感叹。
陈国富把节省下来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老人们的身上,他给老人们房间里配置了单人床、三屉桌、沙发、电视机、扑克等生活娱乐用品。去年他把为二儿子结婚时准备的棉花和布料,给每个老人做了一套新被褥和3套衣服;家里养的十几只鸡下的蛋,他们舍不得吃,却用来补养几位身体不好的老人;办院伊始,家里开销很大,为了节省钱,老陈给老人们房间里生了暖融融的煤火,自己和老伴的屋里却一冬没有生火,冷得像冰窖一样。
办院的第二个冬天,老陈的房间里依然没有生火。老人们再也忍不住了,拉着老陈的手说:“你要是再不生火,俺们马上也把火停了!”在老人们的“抗议”下,老陈的屋里才生了火。
陈国富的举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邯郸地委书记郭洪岐得知此事后,专程到敬老院看望了这位农民汉子,并对他及全家表示慰问和鼓励。去年2月,敬老院被魏县民政局命名为“精神文明敬老院”。今年2月魏县县委、县政府给他家挂上了“无私奉献、品德高尚”的奖匾。今年1月,邯郸地区民政局向他颁发了“五保敬老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证书。陈国富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下基层手记

  办实事 得民心
四川省乐山市市长 佘国华
乐山以大佛闻名于世。
乐山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治理整顿以来,又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尽力解决治理整顿中出现的新问题对维护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前不久,党中央召开的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后,我们乐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按《决定》的要求,深入工厂、农村调查研究,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我们过去也下基层,但多是面上跑,听汇报,作风不甚深入。这次,我们下到停产半停产企业和最困难的居民家庭,与工人、厂长、退休职工、待业青年倾心交谈。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从帮助职工提高对治理整顿的认识和解决具体困难入手,我们和工人、干部一起,对停产半停产企业精心“会诊”,针对不同情况,一一开出“药方”,现场解决问题。
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我们深入到退休工人和待业子女多的家庭,所见所闻,令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有的停产半停产企业的退休工人因不能按期领取退休金,生活困难。特别是航运、搬运行业的退休工人,有的每月甚至只能领到几十元钱的生活费。改革开放的10年,乐山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极少数家庭却因种种原因,生活依然有困难。我们每到一家,老人、孩子像见了亲人一样。令我感动的是,他们倾诉自己的难处后,都十分体谅国家的困难。有人说:“目前国家也有困难,我们晓得,政府对待业子女的工作,不能一下全都解决,但书记、市长亲自下来,这就说明党和政府心中装着我们老百姓。”这朴实的话语感人肺腑,多好的人民群众啊!回到机关后,我吃不好,睡不好,我想,不尽快解决企业和群众的困难,就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愧对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连续几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区县领导召开专门会议并到现场办公,很快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生产自救的前提下,将那些生活最困难的退休职工纳入社会退休统筹,按基本生活标准发给退休金,三年的统筹费用由市、区财政垫支,以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此外,对待业子女多的家庭,优先安排其子女就业。这些措施一一落实后,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有人说:“人民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干部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有的退休工人激动地说:“儿女都未必靠得住,我们最困难时,还是共产党关心我们。”有人当场流着泪喊:“共产党万岁!”“人民政府万岁!”多少天过去了,但群众那声声发自内心的呼喊却一直震动着我的心!
李瑞环同志在河北视察时,曾对平山县西柏坡的干部说:“致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怎样才能“察其疾苦”呢?重要的就是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实证明,办实事,得民心。只要我们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人民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就能增强党的凝聚力。
目前,我们乐山市治安秩序良好,社会稳定,干群关系融洽,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有了转机。虽然我们面临的困难还不少,但毕竟是暂时的,而且是可以克服的。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坚信:只要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认真落实六中全会的精神,就能进一步稳定大局,保证治理整顿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英雄少年王金元
马鲁生 王华 叶晓民
12岁的王金元从市委书记、市长手中接过镌有“英雄少年”的铜匾时,那带有伤痕的脸胀红了,他腼腆地低下了头。这个虎头虎脑的少年,面对丧心病狂的凶手,面对沾满鲜血的尖刀,毫不畏惧,见义勇为,用鲜血写下了英雄的篇章。
王金元是山东聊城市许营乡晋庄小学五年级学生。最近,被共青团聊城市委授予“赖宁式英雄少年”的称号。
1989年12月27日下午,王金元打扫完学校院内的残雪,关好教室的门窗,骑自行车往三里外的家中赶去。
当他来到村西头时,突然,发现本村村民姚思木一手扭着一个孩子的耳朵,另只手拿着尺把长的杀猪刀丧心病狂地往孩子身上乱砍猛刺,刀尖上沾满了鲜血。王金元定眼一看,那孩子正是同学王成木。姚思木与王成木的父亲有私怨,竟残忍地对王成木进行报复。
见此情景,小金元怒不可遏。他跳下自行车,迅速在路边拾起一块砖头,高喊“住手”的同时,狠狠地向凶犯砸过去。见凶犯仍未住手,他急中生智,在路边抽了一把棉花柴,用尽全身力气朝凶犯猛打。凶犯愣了一下,当他看清是个孩子时,像恶狼一样向王金元扑来。顿时,王金元的头上、脸上、手上被砍数刀,鲜血染红了他胸前的红领巾。但小金元并没有被持刀的凶手吓倒,他摔倒后又爬起来冲上去。凶犯恼羞成怒,一把将王金元摔在地上,举刀朝他左胸刺去。王金元搏斗着、呼喊着……村民们赶来了,他的同学、老师赶来了,凶犯终于被制服。
“快救小木!”王金元挣扎着爬起来,便跑便喊。长长的黄土路上,洒下了英雄少年的鲜血。
乡亲们将小金元送到聊城地区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他的头上、脸上和手上的刀口有20多处。他在医院昏迷了四天四夜,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问:“小木怎样了?凶犯呢?”在场的人们被小金元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
王金元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并非偶然。他的父母亲都是质朴善良的农民。平时,王金元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学校开展“学赖宁、学十佳”活动,他以实际行动交了份出色的答卷。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娘家人
——记全国优秀妇女干部刘翠兰
云献科 朱广正
全国优秀妇女干部、“三八”红旗手,陕西岐山县妇联主任刘翠兰,被当地妇女称为靠得住的娘家人。
刘翠兰一走上妇女工作岗位,就常常遇到一些妇女诉说受歧视、虐待或者受包办买卖婚姻的遭遇。她立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妇女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而努力工作。并运用法律武器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一天,麦禾营乡杨柳村妇女李格侠,到县妇联含泪诉说:丈夫在四川等地放蜂几年不回家,同一女青年非法同居,丢下她和孩子不管。听罢李格侠的诉说,刘翠兰立即和妇联干部一起,多次到李格侠所在村调查,并根据李格侠提供的情况和线索,及时与四川省简阳县妇联联系。
在简阳县妇联的协助下,了解到李格侠的丈夫在外省与一女青年非法同居的事实。随后,刘翠兰将调查材料转交给县检察院,建议立案查办。县检察院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查清了案情,依法将李格侠的丈夫捉拿归案,岐山县人民法院以重婚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半。
在农村,寡妇再嫁,常常遭到一些人的冷潮热讽,引来各种流言蜚语,并且会碰到来自社会各种关系的干涉。
孝陵乡刘家原村中年妇女炊会平,1984年她的丈夫病故后,她和两个孩子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她鼓起勇气,决定招夫养家。可是,消息一传开,立即遭到公公一家人的百般阻拦。公公家人刁难说:“除非让出全部家产、男方再拿出1000元钱,否则就别想。”村干部来到炊会平的公公家讲解婚姻法,仍无济于事。炊会平痛苦万分,后经邻居的帮助,她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县妇联,要求“娘家人”为她作主。
刘翠兰听了炊会平的诉说后,同县妇联、乡妇联的同志一道,多次到刘家原村调查了解,帮助炊会平做工作。她对炊会平的公公和家人说:炊会平的再婚是受法律保护的,干涉她的婚姻自由是违背法律的。与此同时,刘翠兰还通过炊会平公公家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做炊会平公公家的工作。在县、乡妇联的帮助下,炊会平终于找到了如意的丈夫,重新建立了幸福家庭。
刘翠兰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妇女姐妹们的爱戴,她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去年,她荣获全国优秀妇女干部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对患者情深似海
郑君
曾因患忧郁型癔病求治过加拿大、印度等国医生的尼泊尔富商加玛,耳闻中国要大力宣扬学雷锋精神,3月14日找到笔者:“听说你昨日采访了我的救命恩人——拉萨军分区医生曾兴祥,能否代我在报纸上说句感谢的话,曾医生是中国最伟大的雷锋。他不仅无报酬地医好了我的顽症,而且对我介绍到他这儿治病的外国朋友也拒收钱,拒收物。这样的人,只有在中国才能找到啊!”
曾兴祥出生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穷乡僻壤的一个医药世家。他1975年入伍后当上了军医。他根据祖传秘方,运用气功、针灸和中医等方法,摸索出了一套治疗风湿、胃肠等疾病的“绝招”,名扬海内外。
然而,不为人们注意的是,15年来他坚持学雷锋,热情收治军内外和世界各国的病员10多万人次,个人却从不收取患者的酬金和礼物,倒从工资中贴进药费1万多元。凭曾兴祥的医术和医德,他本应有可观的收入,但他却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
曾兴祥牢记的是人道主义和雷锋的共产主义信念,对物质金钱淡如水。他说:“救活一个人的生命,是无法用钱来论价的。”去年,一位叫柏格的美国商人,因风湿瘫痪求治于世界各国名医院未愈,却被曾兴祥在较短时间内奇迹般地治好了。这个人为报答曾兴祥,提出先出50万美元在美国给他建座别墅,然后接他去美国定居。被谢绝后,这位美国商人无限感慨地回国了,并声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今后也要回来看望这位世界上的活雷锋。上面提到的那位尼泊尔富商,被曾兴祥治好病后,也送来了一辆价值上万元的摩托车和一台电视机。被婉言谢绝后,他只好与曾兴祥结为兄弟。在他事后申请定居拉萨时,对有关部门的领导说:“因为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中国的雷锋给的,我要报答培养雷锋的中国。”
有人说曾兴祥傻,可他就是这样以雷锋为榜样傻了15年。他认为,他这样做,才是尽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天职。现在,在他的档案里,有4张立功卡片,有西藏自治区、军区授予的“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的记载,更使他欣慰的是,藏族人民送给他千余条洁白的哈达。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警民深情
——记民警胡永华坚持为孤寡老人服务的事迹
龚达发 艾天红
47岁的胡永华,从警21年,3次立功,10多次受到表彰。他的足迹踏遍了武汉市民意街辖区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当户籍民警,还是任内保组长,他始终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人们称他是身边的活“雷锋”。
说起胡永华,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精心制作的那本《孤寡老人登记表》详细记载着孤寡老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身体状况、主要困难和要求。21年里,他照料过21位孤寡老人,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一个隆冬的早晨,民意街焕英里10号的丁宝英老人买菜回家,不慎滑倒在地,胯骨摔成粉碎性骨折。胡永华闻讯后,急忙借来一辆三轮车,顶着纷飞的雪花和凛冽的寒风,把老人送到医院。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老人已年过七旬。医生查看过病情说:这老人至少要住3个月医院。“三个月?!”这日子不短啦,谁愿照护我一个孤老太婆?老人一阵心酸,流下了泪水。胡永华猜中了老人的心思,轻言细语地安慰她:“丁太,您老别难过,每天由我来照护您,您安心治病。”胡永华每日3次来到老人病床前,侍候老人吃饭、服药、洗脸、端屎端尿。为了让老人早日康复,他经常给老人送去面条、鸡蛋、排骨汤。医生和病友们见此情景,都羡慕地对老人说:“您家有这样的孝子,腿伤定能早日治好!”丁太婆忙解释:“不,他不是我的儿子!”不久,老人伤愈出院了,每当有人问起这事,她便自豪地说:“胡户籍服侍我真像亲儿子一样。”
焕英里1号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寒冬的一天,84岁的王竞臣老人撇下老伴陈春荪去世了。年迈体弱的陈春荪悲急交加,病倒在床。邻居们头一个想到的就是胡永华。有人根据老人墙壁上留着的电话号码,给胡永华所在的民意派出所挂电话。胡永华得知王竞臣老人过世的消息当即赶到了王家。他替老汉换上寿衣,直至把王老汉送到几十里外的九峰山安葬好。
邬凤珠老大娘是个体摊主,这几年做水果生意有了些积蓄。她记得办摊点证那一阵子,可忙坏了胡永华:从居委会到街道,从市容整顿办公室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还有工商、税务,要盖七八个红印章,都是胡永华一手帮她操办的。邬大娘总想报一报胡永华的恩情。今年春节前,她拿出150元钱,送给胡永华,被胡永华谢绝了。邬大娘不依,又到集市上买回3只老母鸡送上门。第二天被胡永华又送了回来。邬大娘是个倔强的人,她把鸡杀了,煨了汤,送到居委会,嘱咐居民干部,非让胡永华喝她的鸡汤不可。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只要是党员 谁也不例外
赵主明 陈清义 董学勤
河南省淮滨县是全国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最早的县之一,许多党员在评议活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可是,评议中一度出现这种情况:只严格评议基层单位党员,放松了对县直领导机关党员的评议。有人认为“机关里的党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理应是合格的”,“身在领导岗位的党员当然是合格的”。还有人认为,机关党员和党员干部地位特殊,群众不愿评,不敢评,不好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两年来,淮滨县县委在对机关党员和党员干部评议的内容、方法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补充。在评议的内容上,除按一般党员的标准外,还要重点评议服务思想、廉政建设、工作效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克服官僚主义方面的情况。在方法上,层层设民主评议党员意见箱,并向党内外群众征求意见,及时向本单位群众公布评议结果。党员干部还要向自己分管的系统和下属单位公布评议情况,充分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对副科级以上党员的评议结果,除报上一级党组织审批外,还要报县委组织部、纪检会、宣传部联合复审,对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党员领导干部的评议结果,还要报县委常委复审。
评议工作改进后,较好地保证了对机关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评议的质量。县直机关有个党支部,原来有22名党员在评议时是合格或基本合格的。将这一评议结果向党内外群众公布后,有群众举报了原任支书弄虚作假为其妻晋升职称的事。经查证核实,决定给他留党察看2年的处分,与此有牵连的另2名党员干部也分别受到党内警告、严重警告的处分。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从院长到义务清洁工
薄先锋 暴玉怀 巩文明
在武警山西总队召开的学雷锋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经验交流大会上,总队退休干部苏明杰在一片掌声中走上了讲台。
1985年10月,全军整顿,苏明杰所在的解放军某部医院改编为山西武警总队医院。当时,组织上考虑到苏明杰的身体和年龄让他退休。面对这一人生的转折,苏明杰一连几宿在床上辗转反侧,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党把我从一个一字不识的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当了军医,担任了医院副院长,多次受到了上级表彰。现在要退休了,是坐在家休息,还是继续为医院服务?是自己挂牌行医赚钱,还是为美化医院环境做些清扫卫生的事?沉思中他想起当年写的日记,“共产党员就要像雷锋那样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奋斗一辈子。”于是,他拿定主意,决定当一名义务清洁工。
当领导问苏明杰有什么要求时,他说:“我唯一的要求是能够为医院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清扫一下卫生什么的。”“每月多少补贴?”“不要补贴。只要给我配一辆手推车和一把扫帚、一把铁锹和一把镐就够了。”同他谈话的领导不知说什么好,但他深知苏明杰的脾性,只要是他认定的事,一定得干到底。
从此,苏明杰成了山西武警总队医院的一名义务清洁工。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年年坚持。从1985年10月13日至今,苏明杰每天清晨早早起床,锻炼完身体,就开始打扫卫生,从家属院到大马路、院部大院、门诊楼前……一扫便是两个多小时。有人不解地问:老苏,你有福不享,钱不多挣,图个啥?”而他却乐呵呵地回答:“这样大家干净些,我心里舒坦。”
去年,有段时期他的腰痛病犯了,有几天痛得他简直直不起腰来,然而他躺在床上也没忘记医院的清洁工作,他让自己的女儿和女婿替他打扫。
下雨了,他把马路上、院里的积水扫掉,垫上干土;下雪了,他总是第一个起床为大家扫清道路。苏明杰常对人这样说:“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只有为人民作些有益的事情才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1986年苏明杰用自己的钱购置了一套木工工具,当起了义务修理工。当初很多人的家具坏了,不好意思找他修理。公家的家具坏了,更不好意思麻烦年过半百的副院长。苏明杰看到哪个办公室、宿舍的桌椅需要修理,打个招呼就搬去修。急用的,他加班修,或者先把自己家的搬来让大家用。几年来,他义务修理家具1500余件。
医院第五栋宿舍楼地下室漏粪便、脏水,几年来曾两次请人修理,花了近千元也没有修好。1989年6月,医院决定花两千元钱请工程队进行大修。苏明杰闻讯,主动找到院务处说:“这笔钱不用花了,派两名战士帮我修理就行。”院方拗不过他,只好应允了。苏明杰带着两名战士穿上雨鞋,拿着手电,趟着一尺多深的积水,把所有的地下室管道一一查看,发现有九处漏水。他们加班加点,用一周时间从地下室掏出100多担脏水、10车杂物,将漏水处修补好,使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总队医院实行对外门诊后,就诊群众的自行车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存放点,只好露天放在楼前和院部内。每逢下雨,自行车把楼道塞得水泄不通,既影响医院的工作秩序,又影响医院的环境卫生。苏明杰找院领导派了3名战士,和他一起从医院的各个角落收拣了一批废旧石棉瓦和旧木料,在医院大门旁搭起了一个简易自行车棚,解决了来院就诊群众存放自行车的难题。几年来,他拣废砖铺设了人行道1000多平方米。人们称赞说:“真是名副其实的义务清洁工。”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一年前,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隅派出所的干警们从人贩子手中救出被拐卖的7名儿童,唯有这个小男孩尚未找到亲人,所长邢军主动承担起扶养任务。他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还教会孩子数数。
马运涛 杨瑙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