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党的战斗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全国去年发展党员逾113万
951万多名积极分子提出入党申请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从中共中央组织部获悉:1989年全国共发展党员113.5万名,另有951万多名积极分子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并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据了解,去年取得制止动乱和平息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党中央为加强党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1989年全国共吸收了113.5万名经过锻炼和考验的积极分子入党。由于各地基层党组织重视并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注重考察他们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和入党动机,因此,这批新发展的党员质量有明显提高。去年发展的新党员中,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占37.6%;生产、科研、教学、服务等一线的优秀工人、农牧渔民、知识分子占54%。这些新党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均占2/3。
据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国有951.9万人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这与1989年6月底的统计数相比,增加232万人。申请入党的人员中,25岁以下的青年有279万人;在各个行业第一线的有533万人。
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认为,新党员质量的提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人数的增加,表明了我们党的战斗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正在进一步增强。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结束对苏联的访问
两国领导人就发展双边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对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的健康发展感到满意
双方强调,在相互关系中必须严格遵循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进一步加强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亚洲和世界和平与发展
本报莫斯科4月26日电 1990年4月23日至26日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夫人朱琳对苏联进行了正式访问,陪同访问的有外交部长钱其琛等。
在访问期间,李鹏总理会见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并进行了交谈,还会见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
李鹏总理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举行了会谈。参加会谈的有:中国方面为外交部部长钱其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甘子玉、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袁木、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信上将、特别助理杨德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刘述卿、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李岚清、特别助理胡绍普、外交部部长助理兼新闻司司长李肇星、中国驻苏联大使于洪亮;苏方人员有:外交部部长谢瓦尔德纳泽,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对外经济委员会主席西塔良,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卡图谢夫,通用机器制造部部长希什金,国家计委副主席、苏中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混委会苏方副主席马拉霍夫,外交部副部长罗高寿,苏军副总参谋长克列伊梅诺夫上将,苏联驻华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苏驻华商务代表巴夫林,部长会议主席助理菲尔索夫,外交部亚社局局长基列耶夫。在莫斯科期间,李鹏总理向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城下的无名烈士墓献了花圈。李鹏总理还访问了列宁格勒。
在访问期间两国外交部长进行了会见。
中苏两国领导人就发展两国双边关系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对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的健康发展感到满意。双方认为,恪守1989年5月18日《中苏联合公报》的精神,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普遍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经济、科学技术长期合作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和平利用与研究宇宙空间方面进行合作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在中苏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指导原则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交部磋商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中国向苏联提供日用消费品的政府贷款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在中国合作建设核电站和苏联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的备忘录》。双方认为,这些文件的签署扩大了中苏关系的条约法律基础,有助于两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中苏两国在各个具体领域的合作有良好的前景。
双方重申,将遵循《中苏联合公报》的有关原则,继续谈判,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中苏边界问题。双方对中苏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谈判所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
双方同意两国军事部门领导人进行友好交往,以增进相互了解。
两国领导人相互通报了各自国内的情况,指出当前中苏两国都在进行改革,应根据各自的具体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双方强调,在相互关系中必须严格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应该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中国方面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坚决反对旨在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的任何企图。苏联方面声明始终不渝地支持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两国领导人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中方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如何推动它继续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前进,是世界人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方面欢迎苏美两国在裁军谈判中取得的进展。强调用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地区争端,并希望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双方表示将努力促进柬埔寨问题公正合理的全面政治解决,赞赏并支持联合国在这一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双方支持朝鲜北南双方进行对话,促进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与稳定,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在访问期间,李鹏总理还会见了长期从事中苏友好事业的苏联朋友和过去曾在中国工作的专家,向他们表示感谢。
中苏两国领导人的会谈是在友好、坦率和求实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一致认为,两国领导人就中苏两国关系问题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是重要的和有益的,并对这次访问的结果表示满意。李鹏总理对苏联领导人和人民给予他及随行人员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并代表中国政府邀请雷日科夫主席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雷日科夫主席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第1版(要闻)
专栏:

  《邓小平同志论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出版
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六日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邓小平同志论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一书近日出版。
这本书共收入邓小平同志从一九五○年到一九八九年的重要文章二十七篇,其中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节选文中有关部分。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贯思想。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思想,是我们党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所着重阐述的在执政条件下特别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必须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加强党风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这本书的编者认为,在全党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时候,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本专题文集,对于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由工人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古巴共产党代表团
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本报北京4月26日讯 记者刘水明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古巴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豪尔赫·里斯克特率领的访华代表团。宾主双方相互介绍了各自国内情况,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里斯克特转达卡斯特罗第一书记对江泽民总书记最热烈的问候。
江泽民表示感谢,并请里斯克特回国后转达杨尚昆主席、李鹏总理和他本人对卡斯特罗同志的亲切问候。
中共中央委员、中联部部长朱良、中联部副部长李成仁参加了会见。晚上,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为里斯克特一行饯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在莫斯科举行记者招待会
说访苏成功为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开辟新前景
中国愿同东欧国家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
新华社莫斯科4月25日电 (记者沈法良)正在苏联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苏联外交部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300多名外国记者以及中苏两国记者出席了招待会。
李鹏总理首先说,他这次是应苏联政府邀请到苏联来进行正式访问的,访问是成功的,他为此感到高兴。
在回答塔斯社记者的提问时,李鹏说,这次中苏两国领导人会谈为今后两国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中苏是邻国,两国经济有相当大的互补性,就是说,中国的某些长处是苏联所缺少的,而苏联的某些长处也是中国所缺少的。举例说,中苏这次签订的协定中就有苏联和中国建设两个核电站方面的合作,每个100万千瓦,以苏联提供长期贷款的形式进行。中国则向苏联提供近5亿瑞士法郎的短期商品贷款,主要是提供轻工业品、纺织品等。在合作形式方面,除了进行贸易外,两国还可以开办独资和合资企业、开展来料加工、互相交流技术等。双方合作的领域是很广阔的。
新华社记者请李鹏总理谈谈这次访问在各个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李鹏透露,访问结束时,中苏双方将分别发表综合性的消息,对访问成果进行概括。他说,“去年5月,戈尔巴乔夫同志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当时有两句话: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我这次就是来继续开辟未来的,并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
美国广播公司记者请李鹏总理谈谈不久前举行的中共中央全会对戈尔巴乔夫以及东欧国家的政策的看法。
李鹏总理回答说,这次全会主要通过了加强共产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是我们执行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在西方有少数人希望中苏两国在对改革的看法上产生分歧,而且希望分歧越大越好。他强调,在改革的问题上,中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是所有观点和做法都是一致的。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各自都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决定,没有什么统一的固定模式。我同戈尔巴乔夫、雷日科夫和卢基扬诺夫同志都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交谈。他们告诉我,苏联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情况下进行的。
谈到东欧的形势时,中国总理指出,谁也没有估计到东欧有些国家会发生现在这么大的变化。至于这种变化是否意味着这些国家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还要再看一看,继续仔细观察。但不论这些国家是坚持还是放弃社会主义,中国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它们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
接着,李鹏总理请钱其琛外长回答埃及记者有关苏联犹太人移居以色列的问题。钱外长说,他同谢瓦尔德纳泽外长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因为许多阿拉伯国家向中国表示它们对这件事情非常关切,他已把这种关切转达给了苏联外长。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问: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的改革就其性质和规模来说相当于十月革命,您是否同意这一看法?此外,您刚才谈到这次访问结束后,中苏双方将单独发表自己的消息,是否这样?
中国总理回答说,“在同戈尔巴乔夫的谈话中,我记得他这样说过,苏联改革的深度和意义可以与十月革命相比,据我理解,他是指这场改革对苏联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可与十月革命相比,而不是说要与十月革命走相反的道路。在不久前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大会上,戈尔巴乔夫同志表示要坚持列宁主义的道路,我对此表示赞赏。
“关于第二个问题,双方是准备分别发表新闻消息,而不是发表一个联合的新闻公报。我们访问的时间很短,要搞一个联合公报很费事,各自发表消息更方便一些。这完全是技术上的问题。我想,你在看到中国发表的新闻和苏联发表的新闻后,会发现它们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你不会从这里找到什么原则性的不同点。”
苏联《消息报》记者请李鹏总理讲一讲中国如何深化改革,李鹏作了详细的回答。他说,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已经10年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将坚持这个政策,绝不会改变。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有时也可能出现一些毛病。我们出现的毛病就是在一个时期内发展速度快了一点。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所以领导和人民都希望经济能够发展得快一点,生活能改善得快一点,改革的步伐能快一点,早一点取得明显效果,于是就犯了一个急于求成的毛病。中国出现过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经过一年半的治理整顿,通货膨胀率已经降下来了,国民经济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治理整顿中,中国不仅没有改变改革开放的政策,而且还使改革继续深化,开放进一步扩大。举例来说,在最近召开的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中国修改、补充和完善了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这个法律进一步放宽了吸引外资的政策,对外来投资给了更多的鼓励。
挪威电视台记者问,中国的政治稳定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李鹏说,“不会有什么问题。现在,中国的形势和去年这个时候的形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举个例子说,去年这个时候,我正在北京参与处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而现在我正在莫斯科访问。这也说明我们中国的政局是稳定的。有人预言,中国在4、5月或者6月可能会出现某些新的动乱。我有充分把握在这里说,这种情况不会在中国出现。苏联的新闻界昨天报道说,我在会谈时提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事。是的,我是提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中国人现在有一个看法是一致的,即绝大多数人都希望中国稳定,而不是动乱。”
日本记者问,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否将应邀访苏?李鹏总理说,我们的江泽民总书记将在适当的时候对苏联进行访问。但由于我刚访问了苏联,我想,我们的总书记也许不会马上就来苏联访问。
中国《经济日报》记者请李鹏总理谈谈他多年后重访苏联的感想。李鹏愉快地谈到他50年代在苏联学习时的印象。他说,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之间的友谊非常深厚,即使在两国关系并不是很好的时候,人民之间的友谊依然存在。这次访问时间短暂,无法谈更多的印象。但我看到莫斯科的市容有了很大变化,道路更宽阔了,高楼大厦更多了。今天还访问了卫星城,苏联的宇航技术是很先进的。
在回答墨西哥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李鹏总理说,在他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谈中谈到了如何减少中苏边境驻军、降低军事对峙水平的问题,并就此达成了原则协议。
李鹏强调指出,中苏关系已经正常化,都希望睦邻友好。中苏之间有7000多公里的边界,减少边境驻军,把它降低到一个大家都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对双方都有好处。他说,这次会晤没有谈到裁减核武器问题,因为中国的核武器数量很少,并且完全是防御性的。
意大利安莎社记者要求谈谈对苏联改革和实行多党制的看法。李鹏总理指出,苏联领导人说,他们的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至于采取什么具体步骤,每个国家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决定。苏联是否实行多党制,这应由苏联的党和苏联的人民来作出选择。至于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中国除共产党之外,还有许多民主党派,它与中国共产党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在去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已恢复了正常关系。我们和世界上许多的党,包括共产党、社会民主党、民族主义的政党,都有着正常的关系。
最后,李鹏总理请钱其琛外长回答意大利记者提出的有关中国同梵蒂冈的关系问题和柬埔寨问题。钱外长表示,中国和梵蒂冈没有外交关系。他说,在这次访问中,中苏两国外长详细地讨论了柬埔寨问题。双方认为,现在柬埔寨问题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了。中国和苏联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柬埔寨问题上双方都应积极参加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磋商。双方都认为,柬埔寨应实现民族和解、四方联合。当然,越南的撤军应该是完整的,而且要经过核查。双方都认为联合国应在解决柬埔寨问题上发挥作用。双方准备就这个问题经常保持接触和进行磋商。
李鹏总理的记者招待会持续了1个多小时。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访问列宁格勒
据新华社4月26日电 (记者俱孟军)国务院总理李鹏一行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莫斯科,前往列宁格勒访问。
今天,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上空飘扬着中苏两国国旗。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乐队奏中苏两国国歌,李鹏总理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陪同下检阅了仪仗队。
专机舷梯旁,雷日科夫及夫人柳德米拉与李鹏总理及夫人朱琳亲切握手话别。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也前来送行。
李鹏总理及其随行人员今天早晨乘专机抵达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主席霍德涅夫和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叶尔马科夫上将等到机场迎接中国贵宾。
李鹏总理将于今天结束对苏联的访问,从列宁格勒乘专机回国。


第1版(要闻)
专栏:

  姚依林会见印度客人时说
发展中印关系有利世界和平
据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周慈朴)国务院代总理姚依林和印度副总理兼农业部长戴维·拉尔今天在这里表示,中印两国将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拉尔副总理来北京是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二十届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会议的。今天下午,姚依林代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拉尔副总理一行。
在友好的交谈中,姚依林和拉尔对近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示高兴。
拉尔说:“印度新政府决心继续保持对华关系的连续性和国内各党对华政策的一致性。”他指出,在当前世界正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印中两国相互信任和合作很重要。
姚依林说:“中国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寻求同印度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中印发展关系有利世界和平事业。中国希望印度新政府能为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作出贡献。”
拉尔重申印度政府对李鹏总理访印的邀请。姚依林代总理表示一定把这一信息转告李鹏总理本人。


第1版(要闻)
专栏:

  杨尚昆会见南斯拉夫客人
本报北京4月26日讯 记者刘水明报道:国家主席杨尚昆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委员瓦西尔·图普尔科夫斯基,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外交部副部长齐怀远、南斯拉夫驻华大使朱克奇会见时在座。
图普尔科夫斯基将于今晚结束对我国的访问,乘飞机离京回国。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在苏联电视台发表讲话
本报讯 李鹏总理4月25日晚在苏联中央电视台发表讲话说,这次访苏是成功的,它巩固了中苏高级会晤的成果,加深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关系向前迈进(讲话全文见第四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青海发生6.9级地震
震中在共和县和兴海县之间
伤亡和破坏详情正在了解中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4月26日18时37分(北京夏令时),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兴海县之间(北纬36.1度,东经100.3度)发生6.9级地震。
初步了解,共和县、兴海县之间的塘格木农场房屋全部倒塌,河卡乡房屋有破坏,龙羊峡水库边坡出现滑坡,电站房屋有裂缝,但未影响到电站正常工作。西宁市震感较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部乌兰、都兰等地区有感。兰州市也有感。伤亡破坏详情正在了解中。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立即派出科技人员携带仪器奔赴现场了解灾情、监视震情。同时,甘肃省地震局已派出有经验的科技人员连夜赶赴震区协助青海省工作。国家地震局已决定由副局长陈章立率领工作组,尽快赶到现场协助做好震情监视及震害调查等工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了47万人民的生存
——记“引青济秦”工程获得成功
本报记者 孟晓云
水,水,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一切。
秦皇岛水源枯竭,河水干涸,水库容量大幅度下降,地下水到了可采的极限。1989年秋,据专家几度测算,秦皇岛市区47万人用水最多只能维持180天。水,一个严重的危险信号:生存危机!
不仅如此,半年之后,如果水源断绝,将出现更为严重的局面:铁路中断,发电机停转,工厂关闭,旅游停业,我国最大能源中转港将变成死港。上海、华东、华南七省市将无煤可用,与100多个国家的海上运输将陷于瘫痪。
凡是了解内情的人,市委书记、市长、专家以及与供水有关的人们,无不忧心如焚。
艰难的决策
出路何在?几经调查和论证,根本出路是引青(青龙河)入秦。
然而,青龙河在百里之外,而时间只有180天,不要说把这项艰巨的工程拿下来,就是立项报告,讨得批文,这点时间都不够。
引青济秦的设想七年前就酝酿过,勘测过,报批过。为何迟迟不决?就因为有三大难题无法解决。第一是票子,工程耗资2.4亿,钱从哪里来?第二是管子,一米以上的水泥管道需要1.4万根,谈何容易。第三是洞子,百里之内要开凿五座隧洞。此外还有设计、征地、运输,种种难题。
新上任才五个月的市长丁文斌彻夜难眠。
无数次的紧急会议,数不清的争论,比较分析,一个又一个的计策,设想,结论是:引青济秦是唯一出路,为了应急救灾,只能背水一战。但是,已经没有时间可以等待,也无法按常规办事,只能一边干一边报批。
人民的利益是决策的唯一根据。丁文斌横下一条心,为了秦皇岛市区47万人民的生存,就是承受再大的非议也心甘情愿。决策者们坚信,引青济秦一定会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
1989年9月3日,丁文斌紧急上书,果然,省委书记邢崇智当天就作了批示:“此意见、措施很好,一个干部应该是急人民所急,办党和人民迫切要求办的事,既办就要办好。”省长岳岐峰亲自主持省长办公会议听取汇报,要求全省各有关部门都要大力支持这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事业。
9月6日正式成立了工程总指挥部。9月14日全市总动员。经过一系列紧张的谋划、组织、调度、协调,工程总指挥丁文斌终于在10月1日下达开工命令,引青济秦工程开始施工。
与此同时,市里几路人马,急如星火,八次进京,怀揣“陈情表”,一一拜见部长、司长、处长,再三再四陈述他们的计划、决策和一片丹心。
所有听到他们陈述的人都被深深感动了。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明确指出这项工程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水利部长杨振怀赞扬这项工程是一大德政,他亲自主持审定并通过了工程设计任务书。于是,一批又一批专家组、审查团从北京的部委开到了已经摆开战场的工地上。
群众发动起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有人说,丁文斌准是有后台,不然哪儿来这么大的本事!丁文斌回答说:是有。我的后台就是人民。
说的一点不错,为了水,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子孙后代,这一严峻而又崇高的目标,感动了全市人民。自从全市动员大会之后,信件像雪片一样飞到市长丁文斌的办公桌上,人们纷纷献计献策。全市各行各业每户每人都紧急动员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智献智,一个“我为引青济秦做贡献”的活动,既是有组织的,又是自发地开展起来。
资金不足,群众捐助。工人献出奖金,农民献出一年的积蓄,子弟兵掏出每月的津贴,个体户争当捐款“状元”,残废军人离休老干部刘光把政府给他全年的抚恤金全部上交,农民陶金华把原准备买彩电的3000元如数献出……众志成城,全市共有31万人、1433个单位捐款,最高的达百万元以上,截至3月1日,总金额已达2290万元。他们的名字将镌刻在秦皇岛最辉煌的一页历史上。
全线需要开挖335万立方米的土石。全民动手,领导干部带头,全市党政工团群,工农商学兵,按系统,按单位,按人头分段包方,限期完成。人们一天当作两天用,“半月任务七天完,留下八天再请战”,已成为工地上流传的佳话。最艰巨的开挖任务交给了部队,多少好男儿双腿浸泡在冰凉刺骨的泥水中,蹬破了鞋,磨短了镐。
隧洞是最棘手的难题,地质复杂,渗水,塌方,有时寸步难进,引青济秦东线工程的五个隧洞仿佛五只拦路虎。但是,工期180天是倒排着的,绝不能延误。攻打隧洞的尖兵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16支施工队,他们团结协作,敢打敢冲,涌现出许多拚命三郎式的人物。前线第二指挥部指挥陈景祥立下军令状:“头可断,血可流,把我这老命扔在工地上,也要保证5号洞按期贯通!”
1.4万根钢筋混凝土管子是制约工程的主要因素。且不说这批数量大、质量要求高的管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造出来,就说把它们分别从北京、保定、大连、辽阳、锦州、西安、山海关七个厂家按时运到工地上来,就是个大大的难题。总指挥丁文斌、管道组组长王连臣组织人马,疏通关节,精密安排装卸、运输、调度,一大批为管子而奋斗的人们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奋战在百里运输线上,终于在100天之内,动用2700个车皮,辗转途经八个铁路局和铁路分局,再动用载重汽车8944台次,总行程69.84万公里,使1.4万根水泥管全部到位,破损率仅在0.73/10000,人员车辆无一事故。
合力:希望之所在
引青济秦工程不仅以它的艰难险阻考验了秦皇岛人民,也激发了他们极大的热忱。全市三区四县240万人的心都系在一个“水”字上,为了水,围绕着水,展现出来的那种同甘共苦,血肉相联,不惜付出最大牺牲的崇高精神风貌,令人感动,催人泪下。
公路沿线的广大农民对工程给予巨大的支持,只要工程需要,要人给人,占地给地,占房拆房,住房腾房,先占后算,没有一句怨言。全线征地55亩,临时占地5500亩,拆除房屋9660平方米,埋水井16眼,刨果树、材树3.5万棵,没有碰到一次为难之处。
博士营村妇联主任张素珍,腾出新房让施工队住,拿出新被子给工人盖,买了一台洗衣机为工人洗衣服,她说:“人家地矿工人图个啥,还不是为咱秦皇岛人么!”湾子村普通的庄稼汉张志新,6年前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栽了60棵桃树和17棵苹果树,如今正是盛果期。当工程要占他这片果园时,他抡起镐头把果树刨了。同村的农民李卫,去年花了4000元拉土石垫起3米高的房基,准备今春结婚,可引水工程不偏不倚从他家房基经过。他二话没说,和乡亲们一起把房基扒了,宁可推迟婚期也要为工程让路。
在秦皇岛市,水已经成为民心所向,只要与引青工程有关,四面八方全伸出手来,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大年二十九,邮局排起了汇款的长队,一个工人模样的汉子,嘴里念叨着:“这么长的队,我还要去接班呢!”有人马上问:“同志,你从哪儿来?”“我是5号洞的。”一听说是工地上来的,人们立即闪开一条路,让他第一个汇款。
几位工地上的人,年三十晚10点下班后去敲个体户理发店的门。“什么时候了还理发?”“我们是工地上的,平常抽不出空来。”理发店的门开了,店主人热情地为“特殊顾客”服务。
走在乡间小路上,无论是小驴车、拖拉机还是卡车,只要见到引水工程的车辆,都主动停车让路;如果狭路相逢,那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车赶到沟坎里,开到田垄上去。
水,已经变成了无声的命令,连结着240万市民的心。在水面前,金钱、私利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人们感受到一个更为重要的东西——同心合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
顺民心合民意,人民就拥护
工程开工以来,有无数的事叫市长感动。为了秦皇岛这一方土地,多少人心甘情愿地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多少人一心扑在工地上,什么苦累危险都不怕。丁文斌这个52岁的刚强汉子,当他得知一位小学生为了省下1角5分钱献给工程而每天步行上学的时候,当他在工地看见孩子们把苹果送给工人而工人们又辗转传递不肯吃时,他流泪了。当他看见十八九岁的解放军战士为开挖布满管线满是泥浆的地段,靴子蹬破就赤脚下力时,他心疼得落泪了。当居委会的老大妈在工地上遇到丁文斌,紧紧拉着他的手说:“你受累了,你可得吃好呵,吃不好顶不住呵!”丁文斌眼圈湿润了。
“多好的人民啊!”丁文斌胸中有千种情怀,只凝结成这样一句最朴素最真实的心声。什么叫血肉相联?顺民心,合民意,人民就拥护你;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人民就疼你爱你。
人民支持政府,政府为着人民。在秦皇岛市47万人民面临断水的危急关头,丁文斌心里想的是,为了水,只要有一点机会,政府也要做百倍的努力。他在第一次工程总指挥部召集的会议上拍板说:“为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这么定了。是对是错,是功是过,是福是祸,半年后再评说,出了问题我负全责。”
丁文斌这番宏愿,也许当时秦皇岛人民并不知情,但是行动最有说服力,秦皇岛人在工地上,在紧张度过的一年中,认识了他们的市长。他上任一年,有200天在基层,工地上的人都喊他“丁头”,小青年则叫他“丁老爷子”,对工地上的情况他了如指掌,关键时刻他总是出现在工地上。人们从他敢拍板,不怕遭非议,看出了他的忠诚,从他布满血丝的眼睛看出了他的操劳。
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总指挥部的一名司机,对记者说:“不瞒您说,我写了入党申请书,我从丁市长那里受到了教育,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形象。”
另一名每天出入工地的司机,道出了另一番感受:“我感到我们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
是的,在上下一致为一项伟大事业共同奋斗中所产生的凝聚力,把干部和群众,工人和农民,地方和军队,紧紧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一项物质工程所孕育出来的实事求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顽强拚搏,团结协作的精神,是秦皇岛市人民最为宝贵的财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