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外国经济动向

  马格里布共同市场加快建设
顾玉清
进入90年代以来,北非5国首脑、外长等接连在突尼斯会晤,就一系列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密切磋商,以制定实现阿拉伯马格里布共同市场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加快该市场的建设步伐。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从1989年2月宣告成立至今,才短短一年,但由于各成员国对此都很热心,相互紧密合作,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基本完成了各种机构的组建任务:按照协议,联盟设有一个由成员国元首组成的主席委员会、一个外长理事会、一个实施主席委员会协议的常设委员会、一个秘书处、一个咨询委员会和一个仲裁法庭。最近,各方还同意建立4个部长级专门小组,即粮食保障、财政经济、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小组。马格里布有关机构前不久已发出呼吁,要求各成员国排除一切行政障碍,尽快开放边界,允许人员自由往来和商品自由贸易。事实上,目前有的国家之间已放宽了边界限制,人员可以相互流动。为了适应这种自由流动的需要,北非5国已打算修建马格里布高速公路和成立统一的航空公司。所有这些努力都将为实施马格里布具体行动计划奠定基础。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系指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5国结成的地区集团。5国领土总面积为6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600万,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鱼、磷、铁矿砂和旅游等自然资源。过去,由于西撒问题,加之国与国之间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存在尖锐的对立,致使该地区长期纷争不断。这次5国领导人能够捐弃前嫌,主动改善关系,决定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是顺应形势发展而作出的明智决策。因为当前内外部出现的一些重要因素,促使他们不得不加快马格里布建设的进程。
从内因看,马格里布5国经济都不很景气,目前外债总额已高达450亿美元。本来,马格里布国家有共同的语言与宗教,相似的传统与文化,经济也各有特色与优势。但这些有利条件以往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马格里布国家间的贸易额在其整个对外贸易额中所占比例还不到3%。5国如果能增进交流,加强经济合作,实行互通有无,彼此都将受益。比如,拥有丰富石油和天然气的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可以向摩洛哥、突尼斯和毛里塔尼亚提供所需的能源;农业和纺织工业较发达的摩洛哥和突尼斯可向阿、利、毛提供农产品和纺织品;渔业和铁矿资源储量大的毛里塔尼亚可向其他4国提供鱼类、矿产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运输、人力费用,降低产品成本,更重要的是使该地区能变成一个经济上互补、互利、互相促进的潜在大市场。
就外因而言,隔地中海相望的西欧计划1992年将建成内部统一大市场的行动,对马格里布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北非国家和西欧国家经济上历来交往很深。据统计,马格里布国家85%的农产品向欧共体出口,60%的工业品从欧共体进口。马格里布国家担心,1992年可能形成的经济“堡垒欧洲”将会影响他们与欧共体签署的、以优惠条件向欧洲市场出口产品的协议的履行。此外,因马格里布国家对西欧有大量的劳务输出,据说仅在法国就生活着大约50万突尼斯劳工。这既能缓解有关国家的失业问题,还可定期汇回相当可观的外汇。马格里布国家担心,西欧大市场一旦建成,会大量裁减和遣返外籍劳工。因此,马格里布国家意识到,1992年西欧实现统一大市场对他们是一种潜在的威胁。马格里布共同市场实际上主要也是仿照和针对西欧共同市场而建,目的在于增强应付外来各种挑战的能力。
对阿拉伯世界来说,马格里布联盟符合整个阿拉伯国家的利益。马格里布联盟是阿拉伯“大家庭”的一部分,不可能仅致力于本地区的事务,还会关心阿拉伯世界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联盟已作出明确决定,将要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和阿拉伯合作委员会进行协调与沟通,以保持在巴勒斯坦问题和阿、以争端等方面的统一立场。而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和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又将成为马格里布国家的政治、经济后盾。他们在马格里布进行援助性的投资,无疑为开发该地区的农业、旅游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另外,海湾合作委员会和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对马格里布地区解决西撒问题,处理塞内加尔与毛里塔尼亚争端,缓和利比亚和美国的关系等都将施加自己的重要影响。
当然,在通向建成共同市场的道路上免不了会有浅滩暗礁,如西撒问题、边界争端、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制度差异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正如这些国家自己认为的那样,实现马格里布一体化的事业已到了无法后退的地步,必须在艰难跋涉中坚定地走下去,直至取得成功。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科特迪瓦通讯

  庄稼汉之苦有谁知
——可可价格暴跌给科农民带来的损失
本报记者 杨汝生
“我的女儿不能再去上学了,不是孩子不愿读书,而是今年的收成换来的钱太少了,连她们买书和练习本的钱也供不起了”,“如果可可的价格不能提高的话,学生的书本也该降点价呀……”阿博搓着长满老茧的双手,苦涩地这样对人说。他现年31岁,是5个孩子的父亲,家住离阿比让14公里的奥托普村,经营着一个面积只有1公顷的可可园。
往常年份,阿博卖可可的收入完全可以维持全家的生计,衣食住行都没有问题。每当开学时,孩子们都换上崭新的衣服,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可是去年,他生产了210公斤可可豆,一年辛劳还没换来5万非洲法郎。收入的骤减已使他负了债,不仅孩子无法继续读书,全家的生活水平也下降了许多,大米已是珍稀食品,天天都吃大蕉和木薯。
阿博的哥哥达尼尔的情况也不比他强多少。他原是中学的史地教师,前几年可可的黄金季节期间,他自动放弃了“铁饭碗”,回乡开辟了12公顷的可可园,雇了5个布基纳法索农工。那时的收入十分可观,他不仅修了新房,还买了汽车,可现在连汽油也买不起了,他不得不坐公共汽车。几个农工也因他付不起工资,纷纷卷起铺盖离去。
阿博和达尼尔只不过是科特迪瓦千万个可可农之中的两个,他们的情况代表了科广大农民的处境。可可种植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每棵树从插枝到结果要好几年时间,凝聚着农民的心血和汗水。可可果采撷下来之后,先将里面的可可豆剥出,然后还要进行发酵处理,几天之后取出晒干。这期间必须特别精心,要在烈日下不停地翻动,否则就会发霉变质。若遇上阴雨天,那就更糟了,许多可可果在树上便烂掉了。
可可种植者决定不了可可的价格,在伦敦、巴黎、纽约国际市场上,它是由西方的老板们决定的。他们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不惜损害可可种植者的利益,拚命压低可可价格,以至到了可可农无利可图的地步。科特迪瓦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之一,年产可可8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年消费量的1/3。科特迪瓦有100万可可农,大小种植园20多万个,全国人口的一半依赖可可生活。70年代国际市场上可可的价格很好,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各项事业显示生机,农民的收入也翻了几番。进入80年代之后,可可价格处于下跌趋势,到了1987年甚至低于生产成本,国家和农民都蒙受重大损失。
为使可可争得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博瓦尼总统几次前往欧洲,与国际投机商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在国内维持原来的可可收购价格,拒绝损害可可种植者的利益。1987年7月科与国际市场闹翻,决定停止出售可可,以期待价格的回升。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没有扭转这种局面,反而使本国遭到更大的损害,因为国际市场上可可供过于求,科不出售别国照样出售,价格不但依旧很低,贮存的可可有的霉烂,售价反而更低。
到1988年年底,科政府不得不改变战略,将60余万吨库存可可全部低价售出。去年6月30日,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法国政府的说服和压力下,科政府不得不宣布将收购价从每公斤400非洲法郎降至250非洲法郎,10月又降到200非洲法郎。尽管政府规定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压低这个价格,但一些外国收购商人常以质量欠佳为借口,拒绝用政府规定的价格收购,农民从出售每公斤可可中实际得到的只有100到150非洲法郎。
今年,国际市场上可可的价格仍无回升的希望,有的可可种植者失望地说:“若还是这样下去,只有把可可树砍掉了”。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阿尔及利亚拟大幅度对外开放经济
最近,阿尔及利亚议会开始审议一项法律草案,该草案拟准许外国资本在一些经济项目中所占份额可达100%,因此,外国银行也可以在阿尔及利亚设立分行。但一些明确为政府保留的项目不准外国投资。
目前,外国资本仅限于以小额股份参与阿尔及利亚的公司进行合资经营。
法律草案指出,这是对阿尔及利亚经济进行重要的改革,但外国资本应投向于那些能创造就业岗位、转让技术的项目,并且不对所在领域形成垄断。
           (杨贵兰 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防治杀人蜂计划
据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开始在北非实施防治杀人蜂紧急计划。这种两年前出现在利比亚的昆虫已造成至少30人死亡,并导致数万头牲畜倒毙。
这种小蝇最初是在墨西哥记录到的,80年代中期它给墨西哥家畜带来巨大损失。
现在非洲北部地区,主要是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周围地区受到杀人蜂侵害的面积为2.3万多平方公里。杀人蜂仅仅在北非国家的蔓延就可使7000万头牲畜死亡,估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为3.5亿美元。
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存在着这种昆虫钻入开往南欧国家的船只和飞机的直接危险。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认为,如果杀人蜂得以越过撒哈拉沙漠带并从那里向南侵入非洲中部地区,消灭它就基本上不可能了。
现正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发生这种危险。防治墨西哥杀人蜂专家已抵达利比亚,专门的科学家小组正在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乍得、尼日尔调查,以确定杀人蜂蔓延的地区。整个防治杀人蜂计划至少花费8000万美元。
                             (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环保专家纵谈“地球日”
本报记者 张启昕
在一九九○年“地球日”临近之际,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为此发表了专门的研究报告。四月十日,他会见记者就地球环保的现状和前景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布朗说,当一九七○年第一次开展“地球日”活动时,参加的国家不多,二十年来环保活动有了巨大的发展。然而他指出,地球自然环境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只有更多的人积极投入环保,才能扭转我们的星球日见恶化的趋势。
“世界观察研究所”是长年从事环保研究的机构,经常发表有关的研究报告,在学术研究界颇享盛誉。布朗作为这个所的领导人,把他主要精力投入环保工作,为之奔波呼吁。他不隐讳问题所在,从三个方面向记者介绍了地球面临的状况。首先是地球人口增长过快。自从一九七○年以来的二十年间,人口增加了十六亿,而与此同时,地球的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壤表层大量流失。地球自然条件下降成了当前面临的第二大问题。他说,这二十年里,森林覆盖面积减少五亿英亩(三十亿亩),相当于美国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国土;表土流失四千八百亿吨,超过美国全部粮食作物面积上的表土。第三就是污染严重。大气中二氧化碳大幅度增加,二十年间增加了百分之九,而地球的臭氧层却减少了百分之二。他估计世界上有十亿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足以影响健康的环境里。
在谈到上述方面对人类的影响时,布朗说,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贫困。例如土壤流失和自然条件的恶化使不少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布朗进而提出了若干环保方面的目标。首先是稳定人口规模。他说,一九八九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约为八千八百万人。在这一年里,出生人口为一点四三亿人,死亡人口为五千五百万人,如果死亡率不变,要稳定全球人口规模,就必须使出生人口减少百分之六十一。他认为,这件事虽然艰巨,但并非不可能。他举出了日本和中国为例,这两个国家都曾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把人口增长率下降一半。其次是提高能源效益、稳定气候变化。布朗说,工业国家广泛使用矿物燃料以及发展中国家烧柴作炊都是极大的浪费,并影响环境。其出路是降低能源消耗并开辟新的能源,如水力、风力、太阳能等。第三是大力提倡回收废弃物资。第四是阻止森林覆盖面积逐年下降,防止土壤流失。
最后布朗希望通过一九九○年“地球日”的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使环保工作在九十年代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坐落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红角宫,是莫政府首脑接待贵宾的场所。
本报记者 徐德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