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我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引起国际强烈反响
中国已在世界卫星发射市场确立地位
希望同中国进一步发展空间技术合作
本报斯德哥尔摩4月9日电 瑞典空间公司总裁伦诺特·吕贝克今天向本报记者表示,他对中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一颗国际商业通信卫星感到振奋,对瑞中两国发展空间技术合作更加坚定了信心。
吕贝克说:“我们一直对中国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一事很关注。这次成功的发射再次表明了中国空间技术的水平,使中国在世界卫星发射市场确立了地位。”
在谈到中瑞两国空间技术合作时,吕贝克先生说,“我们对中国的空间技术的可靠程度是有信心的,今天更加充满信心。我们期待着同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合作。”
本报伊斯兰堡4月9日电 中国用“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的喜讯传到友好邻邦巴基斯坦后,各界人士表示了热烈祝贺并希望进一步发展中巴科技合作。
巴政府科技部秘书(常务副部长)塔利克·穆斯塔发今天对本报记者说,这次成功的发射,打破了西方大国垄断国际商用卫星发射市场的状况,对第三世界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巴基斯坦外层大气和空间研究所负责人阿曼德先生告诉记者,巴基斯坦人民密切关注着中国太空科技的发展,为中国朋友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到欢欣鼓舞,并祝愿中巴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取得进一步发展。
本报讯 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的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际舆论界纷纷迅速予以报道。一些外国通讯社报道说,“亚洲一号”卫星的美国制造厂商表示希望中美在太空方面长期合作。
苏联塔斯社从北京发出的电讯说,中国在航天史上第一次电视直播了火箭发射过程。“浓烈的白色烟团,运载火箭喷出绚丽耀目的烈焰,火箭平稳地离开地面并且在读秒中刚健地进入夜空”。
美联社发自西昌的消息说,“发射时,整个山谷沉浸在欢呼、鼓掌和喜悦之中。中国人和美国人相互祝贺”。一些外国通讯社都强调,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打入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美联社的消息说,在发射现场的“亚洲一号”卫星制造厂商美国休斯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希望今晚的发射是中美在太空方面长期合作的开端,并成为继续改善我们两国人民关系的基础。”
联邦德国的德新社驻京记者报道说,美国商业卫星“亚洲一号”在西昌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火箭运送到太空。对中国来说,这次卫星发射意味着,中国以其经过考验的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与美国人和欧洲人竞争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报道说,中国的卫星发射技术被外国专家认为是可靠的。中国人口袋里已装着另外一些外国卫星的发射合同。
据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菲律宾、泰国和英国等一些报纸今天分别发表社论、评论和文章,赞扬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获得成功。
菲律宾《世界新闻》今天刊载的题为《中国长征火箭打入国际市场》的社论说,自中国于1970年开始实施航天计划以来,她已多次成功地发射了运载卫星火箭,而4月7日发射的“长征三号”则格外令人惊叹和瞩目,因为它把一颗美国卫星送入指定轨道。社论指出,事实证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制造的“长征三号”在技术上是信得过的。
泰国《中华日报》今天就中国用“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一事发表评论说:“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评论说,“事实证明,中国发射卫星技术优异,而收费比西方国家便宜,将有更强的竞争力。”
英国《泰晤士报》今天载文赞扬说,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美国制造的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这表明中国已成为国际航天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商业竞争者。
英国《卫报》也称赞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是“非常成功的”。
此外,澳大利亚卫星公司总经理理查德·约翰逊今天发表谈话说,中国成功地发射“亚洲一号”商用卫星不仅对中国,而且对西方潜在的订户来说都是重要的。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朝鲜党中央书记会见我代表团时说
江泽民访朝促进两国友谊进一步发展
新华社平壤4月5日电(记者黎能清)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黄长烨,今天下午在平壤会见了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殊率领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代表团。会见时,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黄长烨书记说,不久前,江泽民总书记来朝鲜访问,与金日成总书记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换了意见,这将会促进朝中两国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黄长烨在介绍朝鲜国内形势时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朝鲜不变的方针。他说,朝鲜劳动党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同时,特别注重抓改造人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物质建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想建设和精神建设。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团结一致,才能把革命搞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代表团是3月30日到达平壤的。在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与朝鲜同行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在平壤进行了参观。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西班牙共产党第6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
表示不放弃马克思主义原则
新华社马德里4月8日电(记者刘连祥)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胡利奥·安吉塔8日在西共第6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式上指出,尽管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困难,西班牙共产党不会放弃马克思主义原则,并将继续推进共产主义运动。
安吉塔总书记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更有效地发挥政治作用,西共将对未来的方针政策做出重要调整。他强调,“西共将继续作为共产党组织存在下去”。
西班牙共产党第6次全国代表会议是7日在马德里开幕的。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500名西共党员代表讨论通过了“面临新形势的西班牙共产党”和“西共成立70年以后的历史作用”等文件,并确定为明年召开的西共第13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准备工作。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述评

  不和谐的美苏外长会谈
本报记者 张启昕
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4月4日至6日访问华盛顿,同美国国务卿贝克举行了三天会谈,并同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见。这是今年来两国外长为下一次美苏首脑会晤作准备而进行的第二次会谈。这次会谈议程涉及两国关心的军备控制、德国统一问题、地区性问题等5个方面,近一个月来立陶宛局势的发展给会谈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不仅分散了会谈的注意力,而且给两国关系投下了阴影。
与前几次相比,这次会谈的进程很不平静,气氛并非和谐,双方在不少问题上争论不止。会谈虽然确定了下一次美苏首脑会晤的具体日期,在其他一些方面也取得了微小进展,但未能解决战略武器条约和常规裁军条约中遗留下来的重大问题,成果不像原先预期的那么显著。谢瓦尔德纳泽在会谈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三天的会谈是“重要的、有成果的”,但同时又承认,双方在讨论军控问题时遇到了困难。贝克则毫不隐讳地说,双方未能在战略武器的某些主要问题上弥合分歧,“令人失望”。
在战略武器方面,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如何限制海基巡航导弹。在2月两国外长会谈时,苏联方面似乎接受了贝克提出的一个基本设想,即由双方宣布各自拥有的巡航导弹数量,而不在条约里对这类巡航导弹作严格的限额规定或进行复杂的核查。但在这次会谈中,苏联方面重新提出了这一问题,实际上是否定了贝克设想的主要内容。美国认为,这是苏联从原有立场上退缩了,对此表示不满。在另一个重大问题上即如何限制多弹头弹道导弹,美苏之间的主张也不一致。尽管谢瓦尔德纳泽乐观地对记者说,在5月中旬即将举行的两国外长会谈中,两国将能解决大多数分歧,但在短时间内要实现这一点显然还很艰难。此间舆论认为,届时有很大可能是双方达成较为一般的原则性协议,而把某些问题留到以后去继续谈判。
这次外长会谈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是双方在议程之外的立陶宛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舌战。苏联方面称,立陶宛问题是苏联的内部事务,应该在苏联宪法的范围内进行解决。可是美国方面力图利用这个问题对苏联施加压力,美国国内有一部分人习惯于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立陶宛问题上,国会部分议员的态度尤为激烈,参众两院甚至先后通过决议,要求美国行政当局尽早采取步骤同立陶宛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等等,有的议员甚至表明,如果苏联对立陶宛下手,国会将对苏采取经济措施云云。美国的这种干涉遭到苏联的反对。
然而人们还看到这次会谈的另个方面,即双方比较迅速地商定了下一次首脑会晤的具体日期。在去年12月举行的美苏首脑会晤上,双方协商在今年6月底举行一次正式的两国首脑会晤,但具体日期未最后确定。目前美苏在军控方面分歧不小,待做的事情很多,但双方却把会晤日期比原先提前了一个月,即在5月30日至6月3日举行首脑会晤,这固然是为了顾及双方各自的国事日程,但人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时局的迅速变化,美苏领导人都希望通过最高级的直接接触缓和冲突与矛盾,维持美苏关系的格局。这似乎也表明美苏之间的一种新的意向。 
                  (本报华盛顿4月8日电)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伊斯兰会议组织耶路撒冷委员会会议
要求安理会成立机构监督被占领土
新华社拉巴特4月7日电 为期2天的伊斯兰会议组织耶路撒冷委员会会议今天通过一项公报后在这里闭幕。
包括17项建议的公报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成立一个国际监督委员会,对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实行国际监督,以阻止以色列在那里建立犹太人定居点,直至在该地区恢复公正、全面的和平。
公报说,委员会决定派遣以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为首的代表团去联合国安理会各成员国的首都,解释苏联犹太人移居以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一事的严重性。
公报号召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斗争。
同一天,伊斯兰会议组织秘书长哈米德·阿尔加比德同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就巴勒斯坦问题最新情况进行了会谈。
参加这次委员会会议的有15个国家的外长。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前线国家支持非国大推迟同南非和谈
曼德拉访赞与非国大其他领导人磋商
新华社卢萨卡4月8日电 非洲前线国家主席、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今晚在这里说,非洲前线国家赞成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作出推迟同南非当局举行和谈的决定。
非国大6日决定暂停原定于4月11日与南非当局举行的会谈,以抗议南非警察最近在黑人城镇塞博肯杀害至少17名黑人的野蛮行径。
非国大总书记恩佐说,被暂停的预备性和平谈判将推迟到5月2日至4日在开普敦举行。他说,与南非当局重新举行和谈的决定是在非国大副主席纳尔逊·曼德拉5日同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会谈后作出的。
曼德拉在卢萨卡逗留期间将向前线国家和非国大的领导人通报南非形势的最新发展。据透露,曼德拉将在这里主持非国大全国执行委员会会议,以便为5月2日至4日同南非当局举行的和谈作出安排。
新华社卢萨卡4月8日电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副主席纳尔逊·曼德拉今天下午到达这里,就5月2日至4日同南非当局举行和谈一事同在这里的其他非国大领导人进行磋商。
曼德拉在卢萨卡国际机场受到了赞比亚总理马谢克、负责国防和安全事务的国务秘书沙皮和非国大总书记恩佐的欢迎。陪同他出访的有他的妻子温妮·曼德拉和联合民主阵线总书记莫勒费。
曼德拉将向非国大全国执行委员会介绍拟议中的非国大同南非当局会谈的准备情况。为抗议南非警察最近在黑人城镇滥杀无辜,非国大决定将原订于4月11日开始的和谈推迟到5月2日至4日举行。
新华社哈博罗内4月8日电 据来自南非的消息,南非总统德克勒克7日在开普敦宣布,政府同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的首次正式会谈将于5月2日至4日在开普敦举行。
非国大和南非政府原定于4月11日就南非政治前途举行首次正式会谈。因3月底发生南非警察枪杀黑人群众事件,非国大宣布无限期推迟会谈。
4月6日,德克勒克同非国大副主席曼德拉举行会晤,双方确定了正式会谈的新日期。曼德拉在这次会晤后宣布,双方都作出了让步。
曼德拉定于8日返回非国大总部所在地——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同非国大其他领导人商讨同政府会谈之事。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希腊第三次大选揭晓
仍无政党获绝对多数票
新华社雅典4月9日电 在由希腊92%的选民参加的8日全国大选中,三大主要政党均未获得议会绝对多数票。
希腊内政部今天宣布的选举结果表明,希腊新民主党赢得了议会300个议席中的150个席位,正好半数。由前总理帕潘德里欧领导的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获得124个席位,左翼与进步联盟取得19席,其它政党赢得7席。
这次选举是希腊最近10个月来进行的第三次大选。新民主党所得议席虽不断增加,但仍未取得绝对多数。
此间评论认为,在10个月内先后举行三次大选而无一政党取得单独组阁的资格,这在希腊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次大选结果预示着,进行第四次大选是难以避免的。
在去年6月18日举行的大选中,执政的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被击败,新民主党和左翼与进步联盟组成临时联合政府。在去年11月5日举行的第二次大选中仍无一政党获得独立组阁资格。在公众舆论压力下,三大党组成了联合政府。但由于各党在内外政策上的严重分歧,致使联合政府在执政三个月后破裂。于是,不得不宣布解散议会,进行第三次大选。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拉伯三方委员会外长会议闭幕
重申支持黎巴嫩合法当局
新华社拉巴特4月8日电 负责解决黎巴嫩危机的阿拉伯三方委员会成员国(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外长会议5日至7日在这里举行,会议重申支持黎巴嫩合法当局,并准备为结束黎巴嫩的悲剧作出各种努力。
会议发表的一项最后公报说,“黎巴嫩力量”民兵领导人盖亚盖亚已承认黎巴嫩的法制,表示支持塔伊夫协定,并准备把黎巴嫩力量控制的阵地交给由拉胡德指挥的黎巴嫩军队。与会者重申继续支持黎巴嫩的和平与和解进程。
与会者谴责以色列对黎巴嫩领土的一再侵犯,并对黎巴嫩南部人民反对以色列占领的英勇斗争表示敬意。
另外,部长委员会还准备了一项将交给阿拉伯三方委员会领导人的报告,这项报告提出了解决黎巴嫩问题的建议。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说
中东应为无毁灭性武器地区
新华社开罗4月8日电 据埃及中东通讯社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今天说,埃及正在寻求将中东变为一个没有毁灭性武器的地区。
中东社援引穆巴拉克对埃及各报编辑发表的谈话说,中东地区应该成为一个“清洁区”,这一地区的所有国家都应接受国际性的检查,只要这种检查能够在这些国家中毫无例外地得到执行,并取得国际社会的保证和控制。
穆巴拉克是在对巴格达和约旦港口城市亚喀巴进行短暂访问后的回国途中对报界发表上述谈话的。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本月早些时候曾表示,伊拉克一旦遭受以色列进攻,它将用二元化学武器进行回击。
穆巴拉克指出,阿拉伯国家应该在安全保障问题上协调一致,它们下一阶段将会进行相互接触,为召开一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作准备。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罗救国阵线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4月8日电 为期两天的罗马尼亚救国阵线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8日在这里闭幕。会议决定推举伊利埃斯库为罗总统候选人。
会议选出了由71人组成的救国阵线最高领导机构——指导委员会,伊利埃斯库任指导委员会主席。
指导委员会主席伊利埃斯库在致闭幕词时说,救国阵线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准备参加5月20日的大选,并力争获胜。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秘鲁举行大选
新华社利马4月8日电 秘鲁五年一次的大选8日在平静的气氛中举行。民主阵线候选人瓦尔加斯·略萨得票领先,“改革90”组织的候选人阿尔贝托·藤森得票居占第二位。他们两人得票均未过半数,按宪法规定,将在今年6月进行第二轮选举,由这两位候选人竞选总统。
共有九名总统候选人参加了这次总统选举。据非官方对73%选票的统计结果,瓦尔加斯·略萨得票占32.8%,阿尔贝托·藤森得票占25%,执政的人民党候选人阿尔瓦·卡斯特罗得票占15.9%。
今天,除选举新总统外,还选举议会新成员,包括60名参议员和180位众议员。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综述

  英国、西德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分歧
郑园园
一段时间以来,西德总理科尔在德国统一的一些问题上处置失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压力。舆论注意到,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是科尔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最近,撒切尔夫人在接受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法国《巴黎竞赛画报》的采访时表示,她反对西德在不作出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匆忙去实现统一,她明确对科尔提出批评:“你不能无视历史”,不能采取“我们统一了,其它问题等统一后再说”的态度!
撒切尔夫人要西德作出哪些承诺呢?当然,首先是要确认奥得一尼斯边界的“不可更改性”,保证不危及欧洲其它地区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此外,撒切尔夫人谈得最多的是两个问题:统一后的德国留在北约问题、参加欧共体的问题。
撒切尔夫人被人称为坚定的大西洋主义者,对核威慑政策和北约联盟支持最力,因此她要求德国统一不应危及北约的生存。尽管科尔政府一再保证,表示统一后的德国仍留在北约,但英国首相的疑虑仍然是深重的。在去年北约“短导现代化计划”的争论中,科尔由于受到国内各种力量的压力与牵制,曾拒绝对“现代化计划”作出承诺,使得西德同美、英加深了矛盾,闹起了风波,以致撒切尔夫人对科尔的“大西洋立场”产生怀疑。另外,来自西德方面的一些信息加重了她的忧虑:其一是根舍外长私下表示,统一后德国留在北约,只是在两大军事集团“解散之前的一个暂时阶段”;其二是西德面临着12月的大选,社民党候选人的中立化主张得到了多数公众的支持。撒切尔夫人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如果社会党、自民党获胜,那将是北约的“灾难”。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和德国统一后的强大实力,英国同法国等国一样,竭力反对德国中立化,目的之一是把德国拴在北约范围之内,使其对自己的安全不致构成威胁。
撒切尔夫人对统一后的德国加入欧共体也是充满忧虑的。众所周知,在欧共体一体化建设问题上,撒切尔夫人是和“主流派”们唱反调的,她反对欧共体拥有超国家权力,反对削弱各成员国的主权,为此,她对实现经济货币联盟一直持消极抵制的态度。而德国统一的前景,恰恰使她看到一个大德国和强势货币马克将在欧共体内居支配地位,那将意味着其它成员国的影响相对减少。此外,撒切尔夫人对于德国统一而带来的民主德国进入欧共体的前景也存有戒心。她说,一个经济体制完全不同的、拥有1700万人口的民德“移植”到欧共体,势必带来诸如农产品价格、发展基金的分配等经济难题。过去几年,她为克服农产品过剩、减少农业补贴在欧共体内多次抗争,并且取得成效,她不愿看到由于民德的进入欧共体而再次面对这些棘手的经济问题。她认为,民德进入欧共体之前,必须确定几条原则,决不能给欧共体添麻烦。
作为欧洲大国和柏林地位的四个保证国之一,英国对德国统一问题表现出关注和担忧是自然的,但是,舆论认为,外交和内政都处于微妙而困难时刻的英国首相,在德国统一问题上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正当其时。
美苏缓和与东欧形势的变化使美国对欧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年1月,美国提出“新大西洋主义”,表达了美国政府的新意向:美国支持欧共体加速一体化进程,支持它在未来欧洲经济、政治及安全事务方面担当起更重要的作用。对此,英国首相是颇感到“窘迫”的,一方面,美国全力支持欧共体搞一体化并不完全和她的意愿相符;另一方,“新大西洋主义”的出台,意味着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美英“特殊关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削弱,英国在美欧之间、美苏之间的活动余地将会减少。撒切尔夫人在此时大胆直率地向科尔提出批评,说出了其他一些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地位,增加自己在欧洲事务中的发言权。
此外,撒切尔夫人在国内遇到了执政11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英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8%,居西欧国家之首,政府强行课征人头税,引起了全国性的反抗风暴;撒切尔夫人及其领导的保守党威信下降,民意测验表明,保守党已落后于工党20个百分点。这一切,向保守党的执政地位提出了挑战。在德国统一问题上,她强烈地表达“英国的声音”,或许可以弥补她在国内的失分。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匈民主论坛在国会大选中获胜
新华社布达佩斯4月9日电 匈牙利大选经过3月25日和4月8日的两轮选举,9日已有初步结果。
据匈选举委员会初步统计,在全国386个国会代表席位中,匈牙利民主论坛得165席,占国会席位的42.75%,居首位。
在第一轮选举中与民主论坛得票不相上下的自由民主战士联盟在第二轮个人选区代表的选举中失利,得92个席位,占23.8%,名列第二。匈牙利独立小农党共获43个席位,名列第三。匈牙利社会党获得33个席位,名列第四。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菲律宾政变头目的顾问被抓获
新华社马尼拉4月8日电 逃亡中的菲律宾政变头目格雷戈里奥·霍纳桑的一名亲密顾问今天在这里被抓获。
据军方今天宣布,前空军上尉梅西埃斯今天在马尼拉郊外匿居之处被抓获。据报道,霍纳桑在1987年8月20日发动流血政变时,梅西埃斯是霍纳桑座机的驾驶员和安全官。据称,梅西埃斯驾驶一架空军直升机,将被围困在军队总部的霍纳桑救出。此后,梅西埃斯一直是霍纳桑的亲密安全顾问。
军方说,根据一名公民提供的线索,由军队和警察组成的小分队,今天清晨包围了梅西埃斯的匿居地。由于无法逃脱,梅西埃斯交出了手枪和步话机,向军队投降了。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印度美国经贸谈判无进展
为期两天的印度和美国关于贸易、投资、专利和其他问题的谈判没有取得任何突破。
据新德里四日收到的报道,印度财政秘书比马尔·加兰三日在华盛顿对记者说,谈判的结果仅使彼此进一步了解对方的观点,美国方面承认从印度方面看,印度的某些政策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谈判中,印度还反对美国对纺织品实行保护主义并对印度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而美国则反驳说,印度对出口商品实行了价格补贴。  
 (据新华社)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海地要求联合国帮助组织大选
联合国发言人娜迪娅·尤尼斯五日证实,海地临时总统埃尔塔·特鲁洛已正式要求联合国出面,帮助该国组织即将举行的大选,以确保选举的自由与公正。
尤尼斯在记者吹风会上说,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于三月十五日收到特鲁洛总统的一封信,要求联合国“帮助组织海地的大选”,和在大选中向海地“派驻观察员”。
三月十一日,海地前总统阿弗里尔将军在海地长期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动乱中宣布下台。两天后,年仅四十六岁的律师特鲁洛女士被推选为海地临时总统,特鲁洛不久后宣布海地将尽快举行自由选举。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伊朗恢复向苏联出售天然气
伊朗和苏联八日在德黑兰签署了一项关于伊朗恢复向苏联出口天然气的议定书。
根据这项议定书,伊朗九日恢复向苏联出口天然气,每年向苏联输送三十亿立方米天然气。伊朗每年从天然气出口获得三亿美元的收入。
  伊朗是十一年前停止向苏联出售天然气的。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黎什叶派穆斯林内部发生冲突
黎巴嫩什叶派穆斯林两派武装,亲叙利亚的“阿迈勒”运动和亲伊朗的真主党民兵八日在贝鲁特南郊发生冲突,有一人被打死,三人受伤。
来自贝鲁特的报道说,战斗持续了三小时,直到叙利亚军队介入才停止,但这一地区的局势仍然紧张。
据报道,为争夺对一百二十万什叶派穆斯林的控制权,上述两派民兵武装已交战两年多,在此期间,总共有一千人丧生,至少三千人受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