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光明面与“眼睛”
李念东
新年伊始,连续看到几篇感奋人心的报道,像《不私亲的铁木尔主席》、《省委副书记的日常生活》、《副部长夫人烧锅炉》、《江西省委领导人的几则“秘密”》。这些报道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那亲切感人的事例,如款款拂来的春风,像润物无声的细雨,点缀着90年代第一春。
这些报道都是反映省部级领导干部家庭生活的,很多事鲜为人知。家风正是党风的一扇窗口,孩子、车子、房子很能考验一个党员干部的品德。看到这些公仆在家风上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带头垂范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这类新闻,或许以为是家庭琐事和“隐私”,过去很少“曝光”,人们对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的家事知之甚少。于是有人专门在“高干”的家庭问题上大做文章。似乎我们的干部制度变成了世袭制,“盘根错节关系图”之类的谣言,只能骗人于一时,可是在未被识破之前,颇能蛊惑人心。
不知者不怪,苛求涉世不深的青年是不恰当的。近几年舆论宣传有一种怪癖,好像越是揭露中国人的丑陋越时髦,谁要歌颂光明的一面,竟成了冒天下之大不韪。这颇使为数不少的青年思想和视觉错位。在他们眼中,腐败无可挽救,形势一片漆黑,人生前途渺茫,“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事实上,这种以“揭露与暴露为荣”的宣传,腐蚀了斗志,搅散了人心,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制造动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歌颂与暴露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歌颂资产阶级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伟大,刻画资产阶级黑暗者其作品未必渺小,歌颂无产阶级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不伟大,刻画无产阶级所谓‘黑暗’者其作品必定渺小”。正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由于一度偏离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结果非但没有为社会主义帮忙,反而添乱。这个教训是深刻的。
正像太阳也有黑子一样,不必否认我们社会也有阴暗面。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困难、问题、矛盾在所难免。过去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绝不是套话,而是事实。像上面报道的党内高级干部的家风,说明我们周围的闪光点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罢了。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眼睛”,让光明面大放光彩,让那些可亲、可敬、可爱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更加深入人心。


第8版(副刊)
专栏:

  雨夜里的一点微火
周繁恺
有时夜晚在一条漆黑的胡同里走,猛抬头看见街口那盏忽明忽暗的灯,就想起几年前在长白山的那次夜宿。
那时我初做记者,又是头回单独出去,免不得有些紧张。起初县里是为我派了一名朝语翻译的,他和我一路走,就顺手采些山果、榛子之类的东西给我,说城里吃不着。后来他的妻子临产,我们便在一个叫不上名的小屯儿分手。他很内疚地盯着我看,无奈地望着我踏上坑坑洼洼的土路。
天气很好。许多树都染着红色,远处的白头山闪着耀眼的光。
但后来就下了雨。
其实如果一个人在雨中的林间走一走,也许并不是坏事。而我则感到恐惧。那条土路早已变得泥泞不堪,最后成为一条水沟,我不得不离开它,于是迷了路。我在青藤缠绕的林中转来转去,天黑下来。记得我那时几乎流了泪,我不知自己是否能走出这片林子。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那样渺小无力。
不知什么时候雨住了,林中静极。隐隐听到几声狗吠,循着声音拐过一座山头,突地看到不远处有一团昏黄的光。我的腿一下子瘫软下来,眼也变得朦朦胧胧。忽然一束光亮摇曳着朝我移来,狗叫得更凶。我努力地睁大眼,一位白衣白裤的老人举着松明火把盯着我。那条黑狗已停止了吠叫,哼哼叽叽地绕着我转,嗅我的脚跟,用热乎乎的舌头舔我的手。老人说了句什么,就连拖带拽地把我拖进一间小屋。
那是一间幽暗的小屋。四壁和屋顶极黑,一盏小油灯静静地坐在松木墩上。老人又跟我说话,他讲的是朝语。我茫然摇头,他便沉默不语,悄悄到灶间去烧水。我躺在暖烘烘的炕上,望着炕头的墙壁。那儿挂着一个小小的像框,一位年轻的军人正冲我微笑,许是年代久远,照片已经泛黄。这是他的儿子么?或者就是他自己?正在发呆,老人从门缝挤进来,瞥了一眼照片,神情变得黯淡,点烟的手也有些颤抖。我似乎从他的脸上读懂了什么,默默地到灶间洗澡、吃饭,然后上炕睡觉。老人把一只酒壶递给我,我喝了几口,头有些晕,不一刻就睡沉。
转天一早醒来,老人不在身边。我穿上刚刚洗净烤干的衣服走向灶间,闻到一阵肉香。老人冲我笑了笑,我这才看清他的嘴里已没有几颗牙,这样一大把年纪的人独守空林,不寂寞么?这样想着,伸手接过老人递来的一碗肉,还有一碗漂着辣椒沫的汤,尝一口,极鲜,许是狍子肉,或是野兔肉。我开始大吃大嚼,老人坐在一边抽着烟,眯缝着眼瞧我吃。
又喝了一些水,我就准备走。老人知道我要走,虽然我们不能用语言交流。他重新换了一套白衣白裤,用背夹子背了我的行囊,就往头里走去。在我跨出那扇用木条编的栅栏门时,我很依恋地回头看了一眼。我一下子就惊呆了。我看见屋墙上刺目地钉着一张黑狗的皮。我四处望着,呼唤着昨夜把我引到这儿来的那条黑狗,我的声音在林间回荡。我知道是我把老人孤寂生活中的唯一伴侣吃到了肚子里,忽地泪水就涌出来。
我跟着老人一前一后地走,他不时地回过头来看我一眼。我们一直默默无语。傍晚时分,他把我送到一个很大的屯子,我拿出一只打火机送给他,他打了几下,终于打着,就笑着收下。我想再和他说说那狗,他却已转身走到浓重的夜幕里去,沉沉的树影一下子就吞没了他。我知道或许再也见不到这位不知名姓的朝族老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心绪重又袭上心头。
这事已过去了许久。也许老人早已从这个世界上消逝,但雨夜中的那簇微火,那个白色的影子以及那条黑狗却时时伴陪着我,总有一丝温暖在心里。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智谋运用之妙
梅益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和斗争经验的概括,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其说由来甚早,但为之创立名目分类编撰成书却为时较晚。现传《三十六计》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按语”部分,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子、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此书集中了古代兵家不少奇谋方略。其分类与某些论述,在今天看来,不一定完全合乎科学,但所阐述的一些策略原则,对于探讨战争的一般规律,以及处理某些政治、经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仍然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上干戈不息,战事频仍,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斗争也很激烈。至于资本主义世界中,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更是无时无地不在进行,所谓“商场即战场”、“竞争即战争”,即为此种情况的鲜明写照。由此可见,商业竞争与军事战争同样是十分尖锐酷烈、你死我活的。在这场“战争”中,消费者在选择市场,竞争双方在争夺市场,斗争是错综复杂的。为了适应这场“战争”,资本主义国家及大大小小的资本家都在纷纷寻找得胜之术。例如,在日本,不仅搞军事的把《孙子兵法》作为必修课,就是一些运动员对《孙子兵法》中的警句也能脱口而出。特别是在工商界,它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所著的《用兵法经营》一书,就大力宣传如何用我国《孙子兵法》的思想经商。他的公司采用这种理论后,效率大为提高,业务飞速发展。美国学者乔治和胡伦,也分别著书立说,极力推崇《孙子兵法》中所含的管理思想。另外,香港、台湾对这方面的研究亦屡有所见。而“三十六计”中,不少计谋就是《孙子兵法》思想的体现和运用。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外国资本家做生意,贸易交往日趋频繁。为了避免上当受骗,也为了使我们在与外商竞争中能够获胜,使我国商品顺利打入国际市场,我们有必要学好《孙子兵法》,读一读《三十六计》,掌握其某些策略原则和方法,俾能灵活地加以巧妙运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就国内而言,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学习《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并将其中某些策略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去,以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些问题,促使我国的经济腾飞,也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实际上,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些有识之士,早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遗憾的是,《三十六计》一书,外界流传较少,而且此书“原解”部分,文字过于艰深晦涩,难于理解,又缺少具体事例辅助说明,一般读者不易领略其运用之妙。《三十六计古今谈》的出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本书所引用的资料丰富、翔实,在如何妙用计策的讲解中所举例证和叙述的故事都很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不仅是一本普及性的历史常识读物,同时也是一本含有哲理的好书。在我国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从事经济工作和其它方面工作同志,阅读此书,学习运用其中的策略和方法,亦能获得不少裨益。 (这是作者为《三十六计古今谈》一书所写的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第8版(副刊)
专栏:

  弘扬华夏文明的一簇礼花
吴迅
鉴赏辞典这种形式最早起于何时,我没有认真查考,但它的方兴未艾确是近几年才有的事。在我的印象中,1983年6月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问世,倍受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青睐,此后各地竞相效仿,于是宋词、元曲、古代散文及各种名目的鉴赏辞典雨后春笋般地涌了出来。虽然对这种形式的评价,至今仍褒贬不一,但它对于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所起到的发掘、传播和普及作用却是公认的。最近,安徽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诗经鉴赏辞典》,这无疑给鉴赏辞典这个百花园中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集之一,堪称人类文化的瑰宝。《诗经》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内容极为丰富。305篇诗,风格多样,或叙事,或抒情,或咏史,或寓情于景,或以理入诗,鲜明生动,色彩斑斓。它始创的赋比兴手法,开中国文学修辞之先河;它的篇章、句法、语言和韵位的运用奠定了后代诗歌的基础。
由于年代久远和语言的变迁,《诗经》文字较为古奥艰深。影响了人们对它的欣赏和理解。其实,这种语言上的障碍早在汉代就已有之,以至出现了专为《诗经》注疏的大家。此后,历代研究《诗》者层出不穷,各种注本、释本、评本及研究著作数以千计,现、当代的一些学者更用白话译诗,并加以串义、赏析,他们为《诗》的研究、流传和普及,为今人更好地继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诗经鉴赏辞典》正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精汇要,集众所长的结果。
该《辞典》将诗305首悉数收入,配有305首白话译诗和300余篇鉴赏文章;每篇诗后有注释,为难字注音;书后附有《诗经学常识》和《历代〈诗经〉研究著作目录》,是一本融赏析、疏注和研究资料为一体,适应多种文化层次读者的新型工具书。读后给人以美的启迪,堪称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簇礼花。


第8版(副刊)
专栏:

北京画院画家李海涛创作的长卷《海疆万里图》宽90厘米,长46米。目前已完成巨幅的1/3。这里发表的是其中的一段。
李海涛已从事美术创作40余年。近10年来,他专门画海,被誉为“海洋画家”。为创作《海疆万里图》,他利用两年多时间,沿我国海岸线行程3万公里,搜集素材。海的“性格”,沿海的自然风光、四季气候变化和名胜古迹都融入他的艺术创作中。 海疆万里图[局部] (中国画)李海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