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外国经济动向

  加拿大经济发展进入困难时期
本报记者 郭文福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加拿大人,特别是金融企业界人士和各省的一些官员们,都在以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联邦财政部长威尔逊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案的发表。今年的预算案之所以特别令人关注,是因为去年以来加拿大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不妙,去年底今年初又传来的一系列经济消息使人们对经济发展的前景更感到忧虑。
加拿大经济自1983年以来已连续七年保持增长势头。七年平均增长率为4.2%,其中增长最高的1984年达6.3%,而1989年则跌至最低点的2.6%。经济中潜藏的一些问题正在一点点暴露出来。
首先是联邦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又开始增加。1984年进步保守党政府刚上台时财政赤字高达380亿加元,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87至1988财政年度已减少至281亿加元。但是到1988至1989年度又反弹到287亿加元,而到今年3月31日结束的财政年度又将增至305亿加元。
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导致国债加速增长。预计到4月1日下个财政年度开始时,加拿大自成立联邦以来积欠的债务将达3520亿加元。联邦政府去年仅对这笔巨债所要偿还的利息就高达394亿加元,占政府全年财政支出的28%。
国债的与日俱增不仅对发展经济是个沉重负担,而且缩小了联邦政府控制和调整经济的能力。为此,威尔逊部长早就指出,国债是加拿大的头号问题,必须解决。
解决国债问题须从逐步减少预算赤字入手。但是,政府却遇到通货膨胀的难题。去年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率为5%,这个成果是以政府的高利率政策为代价的。自1988年下半年以来,加拿大银行为了遏制通货膨胀,控制过热的经济,一直把利率保持在12%以上。据估计,利息每增1%,联邦政府的支出每年至少增加15亿加元。高利率的政策还使加元汇率居高不下,影响加拿大的出口竞争能力;一直受到许多人的非议,但政府认为它没有别的选择。
今年1月18日加拿大银行在各方持续的压力之下,将利率从12.45%调至12.14%,这一下调导致加元对美元的比价在三周之内从1加元最高可换86.5美分跌至82.75美分。这种急剧的下跌使经济界惊慌,加拿大银行又用回升利率等方法进行干预,但直至本月15日把利率升至13.32%这个自1982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加元的汇率才恢复到83美分以上的水平。这件事反映了人们对加拿大经济前景缺乏信心,也表明加拿大经济进入了一个更加脆弱和捉摸不定的发展时期。
紧接着又传出了几条令人不安的消息:今年1月份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率增加到5.5%,为1984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989年加拿大的外贸顺差仅为47亿加元,这是1979年以来最低的;加拿大的失业率连续4个月上升;至1月份已达7.8%,是去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纪录;据加拿大一家权威经济研究机构的调查,去年第四季度,企业界的信心已降到1984年以来最低点。
这一连串的消息使人们议论纷纷:加拿大是否已陷入了经济衰退?虽然日前经济专家对是否真的进入经济衰退尚无一致看法,但大家都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放慢。2月20日发表的财政预算预计,1990年加拿大的经济增长率只有1.3%。
今年的预算报告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发表的。人们关注这个预算案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看看政府能否有能力真正削减赤字,避免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二是如果真的削减赤字,不管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削减开支来实现,都要涉及许多人的利益。
由于在过去的两年中政府已先后推行了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提出了新的商品和服务税,一般估计再辟新的税收途径不大可能,只能在削减政府开支上作文章。
财政部公布的预算案不出人们所料,政府再次下决心削减财政赤字,今年为285亿加元,到1994年减至140亿加元,1995年进一步减至100亿加元。今年削减赤字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削减政府开支。
预算案中今年削减政府开支的总额为28亿加元,明年为33亿加元,到1995年总共削减开支额为190亿加元以上。预算案规定,科研费用、国防开支、政府对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的财政补助,对外援助等项目的开支在今后两年之内年增长率限制在5%。联邦政府对各省卫生和教育以及其他一些费用的拨款在今后两年之内冻结在1989年的水平上。政府支持一些公司出口费用今后也要偿还而不是无偿提供。预算案还取消了一些拟议中要上马的建设项目。
削减开支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是,威尔逊在讲话中声称,政府的措施可能不得人心,但它对国家有利。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在北极圈贮存粮食种子
据英国《新科学家》报道,一项在北极圈永久冻土里为子孙后代贮存世界最重要粮食作物的种子的计划,现正在实行。设在罗马的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正在组织这项计划。
他们的目的是把这些种子深藏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岛上一个废弃的矿井内,这里的永久冻土保证温度低于零下3.5摄氏度。
这项计划将防止发生有关主权和植物遗传资源控制之类敏感问题。种子贮藏将按瑞士一个种子库的方针管理。各国只能存取它自己的“安全贮存箱”中的种子。这些贮存箱里装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子和对该国具有独特经济重要性的作物的种子。一项排除在斯匹次卑尔根岛驻扎武装部队的国际条约授与所有国家到该岛去的权利。
苏塞克斯郡韦克赫斯特市皇家植物园的罗杰·史密斯即将完成一篇关于使用永久冻土长期贮存种子的可行性的报告。史密斯估计,在负3摄氏度的温度下,豇豆种子的活力可保持约800年,大麦300年,苹果100年,但榆树种只能保持14年。
史密斯估计,如果全球气候变暖使永久冻土温度上升2摄氏度,种子的寿命将只减少13%。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上周把这项计划提交给粮农组织。
粮农组织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的成员国接受了这项计划,委员会将开始和挪威政府谈判。委员会还正在考虑类似的建议,例如在秘鲁安第斯山或喜马拉雅山的冰川下面搞另外的廉价长期贮存。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中国商品在国外
我国向老挝出售运—12飞机老挝向中国定购了2架运—12飞机,第一架飞机的交换仪式近日在新加坡举行。运—12是由中国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短途客机,可安排17个座位。根据协议,中国方面还将向老挝派出技术人员,负责飞机的维修和保养,并为老挝提供零部件、培训机组和地勤人员。老挝是第二个购买运—12客机的国家。1986年6月斯里兰卡购买了6架这种飞机。
大连起重机厂出口产品质量高 日前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传来消息:大连起重机器厂生产的4台大型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出口到查尔斯顿港组装时,机上3万多个螺丝无一错位、错孔,一次组装成功。参与组装的美国技术人员说:“这样高的设备质量,我们从来没见过。”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出口大增 我国最大的量具刃具生产基地——哈尔滨量具刃具厂,面对国内销售不畅的局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能生产各种量具刃具百余种。去年,工厂与美国、苏联、波兰、罗马尼亚、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产品出口量大增。  辛华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产品竞争的新领域——设计
刘绪民
如何将东西卖给那些家里什么都有了的人?这是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形势下,日本制造商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些制造商认为,在90年代里,竞争的主要方面不在产品的功能、质量和价格上,而是在设计上。
过去在日本,制造商们拿出什么,贪婪的消费者就买什么。如今情况则大不一样,市场供应充足,花色品种繁多。消费者对各色商标的产品,可任意挑选。由于产品的质量均已达到一定标准,人们对产品的功能已不太在意,而更感兴趣的是买件新颖美观、令人赏心悦目的东西。
对眼睛有直接吸引力的设计,包括造型和包装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人们已经认识到,设计是产品的形象化表现,它已成为产品的最主要部分。
最能说明以设计为中心的新的生产趋势的例子是日产汽车公司。该公司去年推出一批设计新颖的汽车,使国内销售量猛增14%,而且第一次抢夺了丰田汽车公司的市场。日产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调整的结果。日产公司新的总裁久米丰特别重视个人设计者,但该公司以设计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并非独创。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几年以前就是使用同样的策略战胜了通用汽车公司的。日本的索尼、佳能和雅马哈等公司也一向以杰出的产品设计而闻名。如今甚至被认为极端保守的日立公司也开始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去年2月,该公司耗费2500万美元在东京青山街搞起一个豪华的新设计中心。
日本公司如此重视产品设计首先应归功于通产省。日本通产省预言,90年代将成为设计的新时代。作为这一时代的序幕,通产省把今年3月结束的1989年财政年度定为国家设计年。于是在这一年里展开了一个包括数百项设计活动的全国性计划。去年10月在名古屋举行的大规模设计研讨会达到了高潮。3000多名设计人员参加了研讨会,其中有800名来自海外。
日本通产省对促进工业设计的兴趣可追溯到50年代初期。在那时,日本出口商不断遭到模仿西方设计的指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通产省发起一项促进生产正当的原型产品的计划。1952年,作为第一步,在通产省的主持下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宣告成立。通产省设计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于1957年设立优秀设计金质奖。在以后的30年中,获奖的产品达1.4万件。通产省早期战略的另一部分是提供青年人奖学金去美国学习设计,在国内大学里开设工艺设计专业。如今第一批出国学习归来人员和在国内设计专业毕业的人员已开始走上高层管理部门,其中之一便是夏普公司的坂下董事长。他是第一个进入日本大公司董事会的专门学过设计的人。坂下说,“在当前的消费品中,设计第一,功能和价格都是次要的。设计对公司的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世界半导体业将加强竞争与合作
新华社记者 刘昕
八十年代世界半导体工业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日本在竞争中战胜欧美,在半导体市场上跃居领先地位,今后十年,日、美、欧三家在开发半导体换代产品和拓展市场方面仍将激烈较量,但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将逐步加强。
专家预计,九十年代半导体市场上的主角仍然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这种芯片用途极广,是从数字式手表到超级计算机等众多电子产品的必备元件。
一九八○年,美国的半导体制造商还掌握着全世界大部分DRAM市场,如今,日本却占领了该市场百分之八十的份额。高技术专家们认为,如果听任日本垄断芯片市场,那么二十年前日本开始在家用电器市场上排挤别国产品的情形就会在计算机等高技术产品领域内重演。
为打破日本的垄断,研制新的DRAM,以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为首的美国七大计算机公司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共同创建了美国存储器公司。然而,这家公司因缺乏新投资仅存在七个月就倒闭了。此事给美国半导体业在九十年代的发展蒙上了阴影。不少人认为,政府的参与将是今后美国在半导体市场上重振声威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西欧半导体业的现状更令人担忧。眼下西欧已基本没有生产制造芯片的设备的工厂,而芯片制造商也只剩下西德的西门子、荷兰的菲利浦和法国的汤姆森公司。在世界各类芯片生产中,西欧公司的产量不足百分之十。
为扶植半导体工业,欧洲委员会、有关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共同制定了为期八年、耗资四十亿美元的“欧洲亚微米粒子硅联合计划”。此外,西欧还准备利用一九九二年统一大市场建成之机,借联合的力量与日、美竞争。
日本今后几年仍将是世界半导体市场上实力最强的竞争者,在资金、销售和芯片的亚微级加工工艺方面,早已令欧美的半导体公司望尘莫及。
目前,全世界各类DRAM的年销售额约为九十四亿美元。从设计到进行批量生产四兆位DRAM的费用至少为二十亿美元,十六兆位DRAM所需要的投资则更多。在如今每三年就有新一代DRAM产生出来的情况下,制造商独资研制并进行商业性生产的风险已超出它们的承受能力。因此合作研制,以便分担风险的意识日趋强烈。例如,日本的日立制作所已宣布和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合作研制最新的十六兆位DRAM,而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商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也宣布与西德的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同研制下一代六十四兆位DRAM,并计划于一九九五年投产。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科威特的超级市场。 安国章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揶威卑尔根港口一角。 吴迎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