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个别化教学受到许多国家重视
桂峰
个别教学制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的制度。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在以课堂教学为教学基本形式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教学,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原有基础的情况下,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一个班通常有三五十个学生。他们虽然经过入学考试,可仍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态度、方法和知识基础以及不同的个性特点。如果教师只按中等发展水平、中等学业程度进行教学,必然不能适应各类学生的要求,甚至也不一定能满足每个“中等”学生的要求。即使学业成绩都是“中等”水平,他们的智能和性格、兴趣等也是千差万别的。总之,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只管按教学大纲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而订出全班划一的教学目标,那么,尽管有统一的进度,但教学目标是很难达到的。例如,日本在教学上采用“平等、统一”的原则,大家按照一个步调前进,结果是迟钝的学生跟不上班,聪明的学生不满足,天才儿童不能脱颖而出。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纷纷设计出各种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形式。
1984年日本前首相中曾根的智囊团提出了日本教育改革的“5项原则”,其中一项就是“多样化原则”。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因此必须改革单一化的学制和平均主义的教学。
1984年8月,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又提出10项具体内容,其中第3条就是“排除划一化,推进个性化”。
1984年,苏联也公布了《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其中有一项是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改进教学工作,因材施教。
近年来,美国正试行一种不分级的方案。不分级学校是依照儿童的特定学科成绩进行灵活编组的一种组织类型。即将学生编进不同水平的8至10个组里。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可以从一个水平的小组转入另一个水平的小组。这种方案使得具有各种不同能力和发展速度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连续前进。不分级的特点有:学习者能按自己的速度自由前进,把分级和升留级的手续降到最低程度,减少了由于升留级而引起的压力和挫折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体验成功的机会。这种不分级的方案,适合于小学1至4年级。
美国有人发现按年龄分班制的缺点,于是倡议用智龄代替生理年龄,即按智龄分班,将智龄6岁的儿童安排在一年级,智龄7岁的在二年级,如此类推。这样排列,每班的学生在智能上几乎完全一致,学业程度非常整齐,便于教师用同一教材、同样方法进行教学。然而,研究和实践情况表明,这种方法也并非尽善尽美。
二次大战后,各国都十分重视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苏、美尤为突出。苏联在1958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特别提出并肯定了“英才教育”的必要性。60年代起专门设立“特科学校”,对数、理、化、艺术和外语方面有天才的儿童,施以特殊优越的教育和训练,让这些少数“尖子生”走从重点到重点的一条龙道路。它是苏联试图使教育和科学一体化,及早并加速“人力资源开发”,着重于特殊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美国国会1973年通过一项《天才教育法》,决定进一步为天才教育提供物力、人力和法律保证,比如在普通班内为天才生增加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允许天才儿童提前上学、跳级、毕业、升大学。
展望未来,由于将来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手段的多样化,社会将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气质、兴趣、爱好和特长,都会得到更好的尊重和培育。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埃及计划十年内扫除文盲
齐前进 刘一虹
今年是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扫盲年”。埃及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全民扫盲运动。穆巴拉克总统信心十足地宣布,埃及政府将动员所有力量,在十年内使九百七十五万十五至四十五岁的文盲学会读书写字。
埃及是目前全世界文盲人口超过一千万的九个国家之一。据埃及官方一九八六年公布的数字,埃及文盲已达一千七百一十六万人之多,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点四。但据专家估计,埃及实际文盲人口可能超过二千万。
埃及文盲队伍如此庞大,主要是由于近代埃及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庶民百姓缺少就学机会。其次,埃及政府前些年对各类教育投资比例不均,忽视发展初等教育,所以,尽管曾进行多次扫盲运动,结果收效甚微。同时,埃及人口年自然增长率高达百分之三点六,也是使文盲队伍不断扩大的原因。
埃及的一千一百七十六万文盲中,九百七十五万人的年龄在十五至四十五岁之间。其中妇女文盲人数约为男子的二点八倍。埃及文盲地区分布不均,南部的上埃及地区文盲率比北部沿海高出许多,法尤姆县居首位,文盲率为百分之七十一,其次是基纳县,为百分之六十八。首都开罗文盲率为百分之三十二。
埃及政府计划在一九九○年至二○○○年的十年内总投资二点三四亿埃镑用于扫盲。埃及的民间团体、基金会等也将解囊相助。同时,埃及政府将着手修改一九八二年颁布的扫盲法,使其更加严格和符合实际。
例如新的扫盲法将规定:新法执行三年后,除非取得脱盲证书,否则不得提升任何已就业的文盲工人或给他们加薪。劳工部门将不再为文盲提供就业机会。政府及公共部门不得任用文盲。
埃及政府将在全国各县设立各级成人教育与扫盲委员会,负责建立扫盲班。为解决教师不足问题,埃及政府计划动员大中学校毕业生参加扫盲,并保证以后在就业方面给他们优先照顾。
埃及政府特别鼓励妇女脱盲。对于学会读书写字的妇女,政府将给予物质奖励。
埃及政府还将利用一切传播媒介,大力推动扫盲运动,使人民群众了解扫盲的深远意义。
埃及教育部长苏鲁尔博士最近说,埃及政府在扫除文盲前,首先要大力发展初等教育,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入学,杜绝新文盲的产生来源。改革教育制度,完善就学条件,增加初等教育投资,制止中小学生中途辍学。
埃及的宗教团体也对扫盲运动抱有满腔热忱。埃及的清真寺引用《古兰经》里的圣训“求知是每个穆斯林的义务”动员人们参加学习。
这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给埃及人民带来了希望,它将拂去蒙在这个几千年前就创造了象形文字的文明古国身上的愚昧灰尘。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外国经济动向

  浅谈联邦德国的税收政策
徐步青
联邦德国十分重视税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中进行调节、鼓励与限制的作用。
目前,联邦德国有30多种税,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人所得税和流通税,其次为公司所得税、石油税和地方工商税等。税收的管理体制分为联邦税、州税和地方税以及两级和三级政府共同征收的共享税。税收是联邦德国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1950年税收总额为211亿马克,1986年已达4525亿马克。税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3.2%。
联邦德国的基本法规定,凡有一定收入的个人都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首先,纳税人从收入中先扣除各种开支,如医疗、社会保险费、法律咨询费等,然后再按实际收入缴纳所得税。个人年收入单身者在4536马克和一对夫妇在9072马克以下者,因其年收入低于社会最低生活水平,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如个人年收入单身者达1.8万马克,已婚者为3.6万马克以下的,税率按22%征收,超过上述收入直至13万马克的,则按22—56%不等的税率纳税。超过13万马克的,一律按56%的税率纳税。个人所得税除工资税外,还包括个人业余时间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股东得到的股息和红利、存款、债券、私人借贷利息等,这些收入都应纳入个人收入,并按法律规定,向政府缴纳税收。联邦德国实行低收入少纳税,高收入多纳税的方法,试图缩小个人实际收入差距。
流通税包括增值税和进口流通税。增值税过去称为销售税,对所有出售的货物或劳务工业、批发或零售商业、农业和运输业都要按销售额的多少来纳税。1970年,联邦德国实行税制改革。从此增值税便根据价格而不再按销售额计征了,从而使税制更趋合理和完善。增值税随着社会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因此是较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进口流通税征收方法和原则与增值税相同。
公司所得税按公司利润的一定比例征收。无论国营、私营和企业大小,一律都按本企业生产中的增值部分纳税,使企业享有同等条件,以保证不同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同时,对那些新兴生产部门采取减免税收方法,增加公司流动资金和再投资的资本。对企业自留的利润,税率按56%,对付给股票持有者的那部分利润,税率按36%。获得这些利润(股息)的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可从中扣除由企业代缴的那部分所得税,以免双重征税。联邦德国有纳税义务的企业有170多万个。
联邦德国实行三级税收,税收总额中约有48%归联邦,35%归州,14%归地方,约3%交欧洲共同体。按联邦基本法规定,关税、烟草税、资本交易税等为联邦收入;财产税、保险税,印花税等为州收入;土地税为地方收入;还有几项是三级政府共享税,如工资税、营业税,联邦与州共享的税是公司所得税和流通税,此外还有州与地方的共享税。由于法律明文规定的分税制,联邦、州、地方之间的职责、权利十分明确。
联邦德国的税收政策比较严密、完整和合理,税收管理也较科学。它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三仙女”西行乎?
梁丽娟
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历来以广收精美瑰丽的艺术珍品而闻名。最近来这里观看“三仙女”雕像的人特别多,不少人还专门合影留念。
“三仙女”乃用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她们互相拥抱着站在一起,似乎在交谈些什么。“三仙女”是希腊神话中将美丽赐给人间的三姐妹。这座雕像是19世纪意大利杰出新古典主义雕刻家卡诺瓦的名作。
最近,这家博物馆经费困难。如不能在近期内募集到760万英镑捐款以渡过难关,那末,“三仙女”就将很快被美国一家博物馆买去。
尽管各银行为信用卡设立了专用的电话热线,国家威斯敏斯特银行的各分行也准备了专用的捐款单,但是募捐工作进展迟缓,捐款额离目标相差还很远。许多英国人唯恐雕像立即被美国人买走,只能赶紧来与“三仙女”惜别一番,否则,“三仙女”远涉重洋,要再睹芳颜就不易了。
近两年由于英国经济不振,一些机构和个人不得不以变卖珍藏来维持生计。许多著名手稿和艺术品因而流失国外。
6年前,希腊文化部长曾亲自来英国交涉,要索回希腊国宝巴特农神庙的雕刻。这些大理石雕刻于19世纪被英国埃尔金勋爵从神庙上取下运回国内,后来又转卖给不列颠博物馆。当时,英国强词夺理,以这些雕刻在英国能得到更好保护为由,拒不归还希腊。
可惜,曾何几时,英国已无力保护自己的许多珍贵文物了。由于年久失修,前年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地下室遭到水淹,珍藏在那里的大批艺术珍品渍水损坏,有的已无法修复。现在,已有大量原在英国的文物珍品陆续落到美国、日本阔佬手里。看来这优美动人的“三仙女”亦有可能西去。
素来自诩善于保管艺术珍品的英国人,总不会认为“三仙女”能在大洋彼岸得到更好的保护吧?
(附图片)
交易艺术·朱根华·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巴特西狗收容所
英国人喜欢养狗,认为狗是最好的朋友。《泰晤士报》说英国现在有730万人养狗,比一年前增加了50万。每年他们购买狗食罐头的钱达2.83亿英镑,足够建造并装备一个拥有800张病床的大医院。
但是生活在英国的狗并不都是走运的。有很多狗被主人抛弃而成为丧家犬,或者自行走失而成为流浪狗。早在130年前,一些慈善家便在伦敦附近的巴特西建了一个狗收容所。近年来被遗弃或走失的狗越来越多,平均每年有两万只狗被捉进巴特西狗收容所。然而被主人认领回去的狗却逐年减少,如今每年只约有2500只狗有幸重返主人的怀抱。60年代每年被认领的狗约为当年收容数的1/3。
由于狗满为患,巴特西狗收容所已于2月中旬开始举办募集200万英镑的活动,决定建造一座高楼以供养成千上万的丧家犬。        陈封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图为民主德国卡尔·马克思城技术培训中心的老师在给学生授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