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编者的话

  身在水边也忧水
海南忧水,有点令人难以置信。四周茫茫大海,年均降水量1700毫米以上,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忧从何而来呢?
其实,事情很简单,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能够取之即来,用之不竭。即使在那些雨水充沛、河流纵横之地,随着工业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也存在水资源短缺甚至水资源危机的问题(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过去,水的问题未来打搅你,只不过是你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或者这一问题还未充分暴露而已。
海南省的领导同志身在水边也忧水。
这是科学精神、远见卓识的表现,是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表现。有了这种意识,才能及早动手,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丰水的海南,领导尚且忧水,其他地方、特别是北方严重缺水省市自治区的领导,又该怎样想,怎样做呢?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大家来谈“水”

  海南也得警钟长鸣
 ——海南省省长刘剑锋谈“水”
本报记者 陈健
记者:来海南前我一直有一个印象,海南是个丰水省份,不存在缺水的问题。可是环岛转了一圈,觉得海南也常年存在着水量不匀、干旱、水质等问题。您看呢?
刘剑锋:你提出了一个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从表面上讲,海南是不缺水的。这里多年的年均降雨量为1700多毫米,全岛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98条,年水资源总量在313亿立方米左右,人均达4800立方米,远高于全国人均2700立方米的水平。但由于降水量在时间和地域上的不均匀,以及在水资源开发管理上的问题等原因,我省在水资源问题上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和危机。突出的是西部常年受旱,现在全省仍有39万人饮水困难,上百万亩土地因缺水而未得以开发,部分市、县因水量不足,发展受到制约。随着海南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必将猛增。若不从现在起抓好水资源管理,则供求矛盾和水质污染等问题就不可避免,新的生态隐患就会出现。
记者:不过,我看到全岛沟渠纵横,很多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基本建设热火朝天,水利建设的形势还是喜人的。
刘剑锋:是的,我们省委、省政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很重视,去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全岛有各类型水库318座,其中库区工程不安全的有119座。不少水库设施老化,人畜破坏严重,渗漏损失很大,加之管理不善,队伍不全,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更为严重的是盲目开采地下水。海口市60年代打的水井是自流的,地下水能喷出地面2—3米高。近年来,超量开采,水位已大幅度下降,低于海平面20米,形成了600—700平方公里的大漏斗,而且还在以每年2—3米的速度继续降低。这样下去,很可能出现海水入浸、地面下沉,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开采地下水,海南从现在起就应该警钟长鸣。
记者:看来,海南把水作为基础设施中的重要内容来抓,显得比其它经济特区更为紧迫。
刘剑锋:这也是逼出来的。我省目前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已达48亿立方米,按发展规划,到2005年,全岛需水量将超过80亿立方米,达到专家们说的“临界状态”。因此,要使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及早处理好水的问题。一方面合理开采,不破坏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在生产和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还有一个是水质的污染问题。很多工业化国家在水的问题上都走了一段弯路,这是我们必须借鉴的。海南的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是祖国的宝岛,具有很大的旅游优势。如果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注意污染问题,将贻害子孙后代,历史不会饶恕我们。
记者:现在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已十分明显,可在海南这种丰水省区讲正视水资源潜在的危机就显得十分难得。请问这种思路是怎样形成,又打算怎样贯彻这种思想呢?
刘剑锋:我认识水的问题是在前年,水利部的老领导钱正英同志来海南调查时,向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回北京后她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出,海南不能忽视水的问题,如果忽视了,不管你经济发展得如何好,都将受到惩罚。1987年和1988年连续两年大旱,也使我们深深感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
今天,我们已把水作为海南开发中打基础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大家已逐步建立起这么一个共识:海南的水问题必须从现在抓起,从中长期出发,避免供需矛盾尖锐化,避免走经济发展了,又被迫回过头来治水的路子。
古人云:“治水者治天下。”我们是人民政府,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从现在起,我们主要着手抓强化水政队伍建设和措施的落实;制订相应的地方法规,依法治水、保水、用水;抓紧落实节水措施,新建一批水源和调水工程,我省仅把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20%,每年就可节水8亿立方米;注意生态平衡,保护森林资源,搞好水土保持,等等。我相信,从现在起,我们从严抓管,海南岛的水危机是可以避免的。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山绿才能泉涌
严元俭
我的家乡——浙江省江山市吴村有个特色:泉多。
我家的屋后是猪羊岗,岗这边有二房井、四家井等六七眼井;岗那边有皮石青泉、坞加底泉等八九洞泉。离家300多步是长塘岗,岗两边也有泉井10多眼。
我爱家乡的泉。小时候和青年时期,在山上打柴,在山下种田,夏日里渴了,便就近来到山下田头的泉坑边,跪下,俯身,用手轻轻地划开浮在水面的几丝青苔,然后伸头喝一个饱。嗬,那滋味,清凉、甘甜,舒服得没法说。
我们村的老老少少出门劳动都不带开水,渴了就去吸野泉。我那上厅井边的堂二奶奶更绝,夏日中午吃干饭时,常端着饭碗来到井边,舀一勺清泉放在井筒上,扒几口饭,饮一口泉水,有时干脆将泉水浇在饭里头,时嚼时喝,有滋有味。
10多年前,突然发生了一场恐慌——清泉之乡出现了吃水危机。
那时,我们家乡的泉水似乎变懒了,越流越少,越流越慢。天旱年景,山边的一些泉坑枯了,村里的井水浅了,吃水供不应求,先是半夜起床“抢水”,村里的井水“抢”光了,只得到半公里外的下游去挑水吃。
清泉之乡缺水吃的原因在哪里?人们发现:泉枯泉涌,流大流小与山上的树多树少直接有关。1958年大炼钢铁,山上的树木被滥砍滥伐,这之后,山下的泉水就越流越少了。
好在家乡来了位董朝才当吴村公社(后改乡)书记,他带领我们在猪羊岗和长塘岗造下了杉木林。后来老董调走,老祝、老徐、老姜相继接任。尽管他们姓名、脾气不同,但抓造林育林一个样。这样抓了十几年,家乡的山山岭岭又全绿了。
山上林茂,山下泉涌。
前年大旱,村里村外的井水都是满满的。今年回家过春节,我到山上山下,垅头垅尾转了几圈,只见处处泉水涌流。长塘岗的山泉前几年是季节泉,春夏丰水期泉坑是满的,秋冬枯水期泉坑就断流;今年不同了,大年三十我到泉坑边,仍是清水一汪,馋得我又跪下去喝了两大口。
尝着甘甜的山泉,更觉得前人所说“好山才有好水,治水必先治山”,确实是个真理。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务实:安身立命之本
 ——访洛阳建筑机械厂
本报记者 莫新元
九朝古都洛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基地。在洛阳市门类众多、繁星灿烂的工业阵容中,洛阳建筑机械厂不过是“大厂之尾,小厂之头”近3000人的企业。然而,这个厂所生产的“洛阳”牌压路机,却遐迩闻名。
我国第一台内燃式压路机诞生在50年代初,就是该厂制造的。此后,压路机制造业的每一次重大技术飞跃,无不深深刻上了这个厂的印记。几十年来,“洛阳”牌压路机的足迹不仅遍及祖国各地的大小工地,还远涉重洋,在世界上的57个国家和地区一展雄姿,为中国的工人阶级争得了荣誉。
  (一)
洛阳建筑机械厂的前身是上海的一个修配厂,始建于1904年。在解放前40余年漫长的岁月里,这个厂只能从事简单的机械维修。上海解放后,这个厂的职工满怀着翻身做主人的激情,生产内燃式压路机,这标志着我国公路建设靠人拉铁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954年迁到洛阳后,这个厂成了我国当时唯一的一家生产压路机的专业厂。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对压路机的需求不断增长,从60年代起,这个厂先后向徐州、长春、邯郸、西安等地的十多个厂家提供了生产压路机的技术。30多年来,这个厂为国家生产了1.6万多台压路机,其中出口、援外的占1/4。洛阳建筑机械厂生产的压路机,品种、获奖产品、援外出口、保有量,均为全国同行业之首。
从当年青藏公路的修建,到今天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京津塘公路的建设,这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跨度。这期间,不论是公路建设,还是压路机制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那一幕场景: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公路上,一位姑娘正驾驶着一台洛阳牌压路机,尽管高寒缺氧,压路机操纵自如,劲头十足。与那时相比,今天在葛洲坝、德兴铜矿、大亚湾核电站等工地上使用的洛阳牌压路机,自然是先进得多了。就拿京津塘公路上使用的12台庞然大物来说吧,这是一种特大型全液压震动式压路机,其工作原理及性能,远非昔时所比,已被国家列入可替代进口设备。
  (二)
6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震动式压路机,这种压路机变传统的依靠自重静碾为震动碾压,大大提高了工效、降低了能耗,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飞跃。洛阳建筑机械厂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震动式压路机的研制工作。他们在兄弟单位的配合下,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64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台4.5吨震动式压路机,跟上了世界压路机制造的发展步伐。
记者采访了厂研究所副所长秦丽芳。她主持研制成功的特大型全液压震动压路机,是为大型露天矿建设配套的,1987年12月25日受到了国务院的嘉奖。她深有感触地说:“开发新产品,既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又要适合国情。‘七五’期间,我们开始搞引进,就坚持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二是根据国情自行开发设计。我们生产的液压震动压路机,经部级鉴定,性能基本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生产一台机,只要花1万美元进口关键部件,价格30多万元人民币,而进口一台同类机,要花近10万美元。”
洛阳建筑机械厂在引进中坚持技术水平、国产化程度和工艺水平三个高起点。他们引进联邦德国宝马公司技术生产的液压震动压路机,已经获得了该公司的生产许可证。洛阳建筑机械厂以优异的成绩被上级命名为“主导产品全优企业”。
  (三)
也许是长期同压路机打交道的缘故,记者从洛阳建筑机械厂的领导和职工身上看到他们的务实精神。他们制定的企业精神,打头的就是务实。务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工作态度上,而且还体现在他们治厂之道上。务实,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人们的许多传统观念正在受到冲击,然而,洛阳建筑机械厂的职工,并没有把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丢掉。今年59岁的彭保忠,从19岁起干车工,一干干到头发斑白。40年来,他像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紧紧地拧在飞速旋转的车床上。他经常一年干两年的活儿,最近还利用工余时间将3万只废旧螺钉、轴销整复如新,为工厂节约5000多元。
如果说60年代初压路机生产还是“一花独秀”,那么如今则是强手如林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生产压路机的企业,有近50家。1984年以来,由于基建过热,压路机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当别人在加紧扩大生产时,拥有众多名牌的洛阳建筑机械厂却不为一时之热所动,始终把产值增长控制在10%左右。他们坚持按照自己选定的“以质量求生存,以产品求发展”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为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这个厂近10年来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近2000万元,相当于10年前全厂固定资产总值的1.2倍。他们努力开发新产品,产品由10年前的三大类16种发展到今天的四大类38种。他们下大气力在全国建起了十几处维修服务网点,宁肯少生产一些压路机,也要备足配件,免除用户的后顾之忧。为了普及和推广先进的液压震动式压路机,他们先后举办了十几次培训班,400多名驾驶员领取了培训合格证书,并成了厂里聘请的义务信息员。
厂长沈维逊,是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他朴实、敦厚,一向被人称为“老黄牛”式的干部。当我见到他时,他首先谈及的不是压路机,而是下面一番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发展交通运输。我国的公路运输能力还很低,滞后的主要原因不是车辆,而是道路……”沈维逊常常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渐渐明白了他所说的精神的源泉,这就是:祖国的需要和社会的责任。
默默无闻,扎扎实实,一刻也不离开大地,用自己的身躯为世人碾平道路,这就是压路机的精神!我们衷心地赞美这种精神!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靠什么启动市场?
许新三
治理整顿仅一年多时间,我国经济便开始从过热中走了出来,市场渐趋平稳,治理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效应。在这同时,也产生了市场部分商品销售疲软的矛盾。去年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比前年增长8.9%,扣除涨价因素,实际下降7.7%,这是近27年来所没有过的情况。部分商品销售疲软,又引起了工商企业产品不合理库存增加、企业开工不足、社会待业人员增加、企业相互拖欠款严重、经济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等连锁反应。如何启动市场,从而解决上述一环扣一环的矛盾,一时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要启动市场,首先要对市场有个正确、辩证的认识。应该看到,在市场疲软的背后,是虎视眈眈瞄准市场的7000亿元城乡居民结余购买力;在部分商品工业库存日益积压的同时,款式新、质量好的商品仍畅销不衰。我国目前的市场是产品滞销和社会潜在购买力很大并存,商品剩余与短缺并存,城市商品供应有余与农村商品供应不足并存,居民有许多消费需要尚待满足与市场满足能力较弱并存。这些并存告诉我们,启动市场是完全有希望的。颇大的结余购买力和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要是启动市场的根本条件,商品短缺的存在、农村商品供应不足和城乡居民种种消费需要有待满足,为工商企业启动市场提供了用武之地。这里的关键在于:
一、企业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心理,调查分析不同层次消费者眼前和长远的消费需求,据此来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和企业发展战略,以期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只要产品新、款式好、符合消费者需要,销路便不会有问题。新产品还能引起新的消费需要,从而带动消费的增长。众多的企业都这样做,市场就能活跃起来,出现购销两旺的局面。
二、狠抓产品质量。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许多产品的“买方市场”已见端倪,卖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靠什么在竞争中取胜?质量是第一重要的。现在消费者购物最怕的是产品不合格,质量不过关,许多购物欲望因此而放弃了。哪家企业的产品质量能使消费者信得过,哪家的产品就能吸引顾客,增加销售量。
三、在降低价格上做文章。价格因素是造成目前市场疲软的原因之一,因而也是启动市场的必要条件。而前期治理整顿已造就的生产资料供求渐趋平衡的态势,为降低产品成本及价格创造了条件。在我国,降低产品成本及价格的潜力是大的。就企业而言,可从提高职工主人翁地位和责任心入手,开展以厉行节约、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为宗旨的各项竞赛活动,同时加强这方面的严格管理,制订配套的规章制度;就地方政府来说,可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加强专业化协作,发展企业集团,提高规模效益。一旦产品成本降低,产品降价就有了客观基础。这就能推动产品的销售,改变市场疲软状态。
四、改进销售办法。随着市场由旺转淡,工商企业必须改变过去的经营作风,放下昔日“皇帝女儿”的架子,走出厂门、店门、城门,了解市场行情,改善服务态度,尽量给消费者、购物者提供便利,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和兴趣,促进商品销售和市场回升。
当然,要启动市场,除了微、中观层次外,还涉及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比如,加强对重要生产资料生产与销售的指令性计划管理,提高其准确性和科学性;拨专款支持商业储存那些眼前销售不畅而日后可能紧张的商品等。有关部门在启动市场上眼前主要能做的,除了上面已提到的外,是一些间接性工作,即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降低价格创造外部条件。如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及时给企业提供各种经济信息,加强立法,排除各种非正当竞争,强化指导性计划管理,适时适量出台价格改革措施等。要启动市场,主要靠企业和地方政府全力以赴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乃至产业结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和提高效益。这正是我们前期采取的宏观政策所期望出现而目前尚未很好出现的局面,也是为什么在市场疲软情况下仍坚持财政、金融双紧方针的原因所在。就企业或地方政府来说,谁真正认识到了当前市场的这些奥秘,并及早采取行动,谁就能早日摆脱困境,从而掌握主动权。
(原载《市场报》,本报有删节)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县长传技到棉乡
毛志远 翟立明
3月8日,春光和煦,暖气融融。
在通往山西永济县常青乡的乡间小道上,姑娘搀扶着老太太,男青年骑车带着媳妇,赶路的那股劲儿,真像去看大戏似的。
乡政府大院。房檐下“常青乡棉花技术培训会”10个大字格外醒目。黑压压的人群中,有叼着旱烟袋的老汉,也有勒着羊肚手巾的老太太,还有吊着耳环的姑娘……乡党委书记李民义对我们说:“咱乡万把口人,致富门路就是棉花。去年全乡人均棉花收入300多块,今年想拿500。这不,听说县长要来讲课,大伙都来啦。本来通知的是村组干部、党团员和植棉示范户,谁知一下就来了2000多,残疾人坐轮椅也来了……”
“下面请黄县长讲课。”扩音喇叭里一说,群众的眼睛都盯在县长黄喜元身上。他的声音略带点沙哑:“乡亲们,我今天讲的是今年的一件大事——种棉花。我最近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爱国家想发家种棉花;下联是:要高产要优质靠科技。”
接着,黄县长根据这个乡的气候特点,详尽地分析了今年棉花生产的情势,提出了今年常青乡棉花播期提前15天的设想;要求扩大地膜覆盖面积,推广本乡植棉示范户的“棉叶喷水法”,以增加抗旱能力,还具体讲了科学施肥、治虫等新技术……
陪同黄县长来的县农工部长惠张管向我们介绍:“黄县长传授植棉技术已经5天了,今天是第6堂大课。昨天在开张镇,有6000人听讲哩。5天里,来听课的已超过两万人。他那嗓子咋能不哑?他准备在全县17个乡镇都讲一遍,时间安排得可紧啦!”
都下午5点多钟了,听讲的农民没有一人离开。大屯村青年妇女王续叶对我们说:“听了黄县长的课,咱觉得种棉花划得来。去年种了2亩多,今年我种5亩。往年咱这里怕伏旱,可现在水利条件好了,不怕。再用地膜覆盖,产量保准上一大截!”我们问长宁村植棉户关民珍:“听了黄县长讲课有啥收获?”他说:“科技兴农最当紧。去年咱一亩花收146公斤,得了省里科技进步奖,靠的就是科技。今年我还想再承包农场10亩棉花,增加示范田面积,还要把技术传出去,让大伙儿都高产!”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坚实的成功之路
——记莱芜市第一拖拉机配件厂
许旭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拖拉机配件厂是一家乡镇企业。九年前,许庆奎任厂长时,该厂只有一圈破砖垒成的院落、十几间破房子,一堆二齿钩、大粪勺等产品,外加债务十多万元。如今这个厂楼群高耸,机器轰鸣,已有职工一千二百人,固定资产一千二百万元,累计创造利税二千四百多万元。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莱芜铁矿石储量丰富,全国大型钢铁厂之一的莱钢就在这里。许庆奎经过调查了解到,生产拖拉机配件既可利用当地钢铁资源,又会有可观的利润。于是,他们决定立足当地资源,为农业服务。
许庆奎选择了这条办厂道路,以拖拉机配件为主导产品。他们陆续开发了12型拖拉机配件等四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
一九八五年初,工厂已有了生产、办公大楼,一定先进水平的设备。这时厂里一些干部想逐步减少农机件生产,上尖端项目,主攻出口。许庆奎没有急着表态,他拜访了几位经济专家,征求他们的意见,最后明确了态度:这个想法不错,但是,我们工厂刚刚建立了生产农机配件的基础,正在朝大规模高质量方面过渡。不应减少而是应该扩大农机件的生产;上尖端项目,现有的企业条件还不适应。
许庆奎决定不贪大求洋,继续扎扎实实搞好农机配件生产。
回炉铁屑,炼出符合质量要求的铁再利用,一直是个难题。这个厂每天有大量的铁屑运出卖掉,价格是八十元一吨。许庆奎带领厂里的技术人员经过几十次的试验,终于闯过了铁屑回炉技术难关,使铁屑身价一下子提高了十倍。
倒大双铸造冲天炉,由于燃烧工艺问题,一公斤焦炭只能化六公斤铁,并且还达不到铁水的最高温度要求。通过技术革新,该炉一公斤焦炭的化铁能力达到了十公斤,铁水的温度也达到了要求;产品成品率由过去的百分之八十四上升到百分之一百。
为了提高职工技术素质,许庆奎狠抓了技术培训,职工人均接受培训时间已达到一千小时,全厂职工劳动生产率比培训前提高百分之四十三。
许庆奎立了一个制度:
厂、科室、车间的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每月必须有四天时间与工人在车间一起劳动。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同车间工人一起劳动,及时了解生产情况,随时改进生产技术,也密切了同职工的关系,全厂职工一条心,企业越办越兴旺。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塑料厂积极开发新产品,增添花色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图为引进的套色印刷食品袋生产线正在生产。 王维青 李文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