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国将发行新纸币
据报载,谢伊·施米特和他的同伴杰克·威廉斯用一台彩色复印机复印了七百五十张面值为二十美元的假钞,共计一点五万美元。然后,这两个年仅十几岁的小伙子便“挥金如土”,时常到商店购买他们喜爱的东西。不过,他俩最终还是被抓获。当然,这只不过是美国伪造美元犯罪活动的九牛之一毛。
为了防止假币流行,美国将采取一些对策。据财政部透露,到九十年代初所有纸币的头像周围都将印有“美利坚合众国”的字样,由于字母太小,再好的复印机也无法复印出来。另外,在头像左侧从上到下加一道印有货币单位的聚酯线,以防将小值纸币改换成大值纸币。由于这种聚酯线在光线下才能看得见,复印机是无法复制的。但是,许多专家认为上述办法仍难防止其它多种伪造手段。
伪造钞票问题不仅美国有,因而,许多国家也在采取防范手段。在加拿大,新发行的二十加元纸币上加有一块“可以变色的高技术贴片”,因而无法复印或复制。在英国,二十英镑的纸币上加一道较粗的金属线。澳大利亚正在试用综合衍射图和塑料软片,而不用纸张。有的国家则使用稀有纸,或按纸币大小来区分不同币值。            
       (张亮)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驻美随笔
和铭
五、纽约的游行
纽约是美国繁华的大都市,这里除了人多、车多、商店多之外,还有一多,这便是游行和静坐示威多。
联合国大厦的对面有一个小花园,每年9月联大开幕,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要到会发表演讲,此时这里的游行示威也随之进入高潮,差不多每隔一两天便有一次。参加者多是抗议某一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的发言,或是表达自己在裁军、世界和平、保护生态等方面的要求,人数多则成千上万,少则三五可数。一次,我看见一个身披黄色袈裟的和尚端坐在烈日之下,敲着木鱼,口中念念有词。走近一看,才知他也是在静坐示威,正为实现世界和平祈求上苍相助。
美国的游行示威虽多,但却很有秩序。根据政府规定,举行此类活动之前必须到有关部门登记,说明联系人、游行日期、路线、参加人数等事项,经批准后方可举行。届时警察将驱车跟随游行队伍,以防出现意外。如果要在某一地点静坐示威,警察会用木制栅栏将此处围起,示威者不得越出雷池一步。对于事先没有登记的游行示威,警察会将其强行驱散,并将不服管束者逮捕起来。即便是经过批准的游行示威,也不得呼喊煽动性口号,不得号召以暴力推翻政府。在这方面,美国政府的管理是很严格的。表面上看,在美国参加游行示威,只要不违法就不会受到惩罚,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我所认识的一位姓张的教授,就曾经为此而吃了不少苦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50年伍修权同志率领我国代表团赴联合国参加大会并发表演讲,当时曾有一批爱国华人在联合国附近集会对代表团表示欢迎。张教授夫妇特意赶制了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带着它参加了这次集会,没想到,这件很正常的事情竟然给张教授夫妇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欢迎会之后,在美国出现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先是在朋友中间传来传去,最后不知怎的装入了美国有关部门的档案之中。从此,张教授夫妇便受到了各种审查和迫害。在20多年的时间中,他们不仅没有正当职业,而且还必须定期到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工作生活处处受到限制。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中美关系逐步改善,一面五星红旗给张教授带来的灾难才告结束。    (原载《经济日报》,全文完)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外国经济专页

  稳定发展的哥伦比亚经济
朱戈
谈起哥伦比亚,人们很容易想起这是个走私贩毒猖獗、社会冲突频仍的国家,而容易忽视它是个鲜花和咖啡之国,其经济几十年保持了长期稳定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哥经济年均增长率达4.5%左右,无大起大落。就每年的速度看来,并不算快,但综合起来看,却是个不小的“奇迹”。1980年至1987年,哥积累性经济增长是拉美最高的,达24.7%(1987年国内生产总值358亿美元,人均收入1200美元),而其他拉美国家经济增长平均只有10.7%。一些国际金融组织称誉哥在拉美“一花独秀”。世界银行已将哥列为“半工业化国家”。
哥伦比亚经济发展保持几十年不衰,是因其有不少有利的因素,如哥濒临两大洋,对外交往较方便;资源丰富,气候多样;可耕地面积比例较大,占国土的30.7%,计3500万公顷。哥历届政府,特别是近几届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宏观调控较好,除人口年增长率已降到1.7%外,具体的经济政策也比较符合国情,措施比较得当。
一、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国家的中心任务。
发展本国经济是哥历届政府的主要奋斗目标。为此,他们非常重视科技教育(1989年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的7.2%),注意发挥专家作用,主管财政、经济部门的各级领导都是经过严格培养和训练的行家和技术人员,政府依靠他们认真制订适合国情的各项财经政策,而且实施时慎之又慎。同时,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政府根据财经专家们的建议及时调整政策。例如,看到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哥已开始逐步实施太平洋地区发展战略“新构想”,适时地将经济发展重点由大西洋沿岸地区转向太平洋沿岸地区,并慎重地选择新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努力开拓包括日本、南朝鲜和中国在内的新市场。
二、未雨绸缪,早在20多年前即已着手改变依赖咖啡的单一经济局面。
1967年哥成立了促进出口基金会,通称非传统产品出口委员会,鼓励生产和出口咖啡以外的其他产品,并从投资方向上予以引导和大力引进外资,现已收到明显成效。70年代初,咖啡出口占哥外汇收入的80%左右,现已降到不及40%。1981年石油和煤炭的出口分别为3400万和900万美元,1987年猛增至14亿和2.5亿美元。大米已自给有余,可供少量出口。哥还是世界第二大鲜花出口国,年出口收入近2亿美元。
三、发挥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
哥由货币委员会、共和国银行、银行监督局三方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保证基建、生产和消费能有合理的规模和水平,努力做到有节制地扩大货币供应。为了控制通膨,除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下功夫外,还大力压缩公共开支,及时回笼货币(1987年底回笼1001亿比索),冻结国库周转资金,限制银行贷款,调高银行法定储备金率等。
四、严格控制财政赤字。
1987年哥财政赤字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大大低于其他一些拉美大国。近两年,财政赤字也控制在2.5%左右。政府大力压缩公共行政开支,1988年已降至只占预算总支出的14%。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出访团组的规模等。在使用外汇方面尤其注意节约,从不搞超前使用外汇,而是量入为出。
五、实行有利于国内生产和推动本国产品出口的政策。
哥政府严格限制官方进口和奢侈品进口,但对原料和资本货的进口实行低关税政策。1987年,原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52%,资本货占35%,消费品只占13%。重要商品的进口均需经过由财政、经发、农业、计委、银行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联合领导小组批准。为了打开对外贸易,还实行了“以进带出”的政策。
六、谨慎和灵活相结合的利用外资政策。
哥目前欠外债164亿美元,但从不拖延还债,偿债信誉较好。哥与多数拉美国家不同,一是其所欠国际商业银行的债务少(只占1/3左右),中、长期债务比例大。二是不得有随意性。任何部门,包括私营企业,接受外国贷款、吸收外国投资或建立合营企业,须由共和国银行对其贷款和外资的用途、效益以及实际偿还能力进行严格审核,并需得到有关部门和国家计委的批准。另一方面,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沿海地带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引导外资投向,鼓励外国对石油、煤炭、黄金、水电、科技设备、运输机械设备、食品加工设备、捕鱼等项目进行投资,并给予优惠。取消了关于在本国企业中外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49%的限制,将外资纳税比例从51%降至45%,还准备再降到40%。在有些地区,一定时间内对外资、合资企业实行免税,鼓励增加生产出口商品。增加外资盈利比例,规定外商每年可将相当于注册资本的25%盈利汇往境外。上述政策对外资颇具吸引力。至1987年底,共700多家外国公司在哥投资,投资总额达55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一倍。
当然,哥经济也存在不少问题: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每年仍进口粮食约100万吨;外债负担依然沉重,1988年外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仅偿还利息即占出口收入的18%;水利、黄金、渔业等大量丰富的资源未得到很好开发;基础设施缺乏,全国铁路线长仅5000公里,港口泥沙淤积严重等等。对哥的经济政策,也有一些争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虽然称赞哥“一花独秀”,但认为哥未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对外资运用过于保守,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要求哥进行结构性调整。哥国内经济界对此意见分歧,莫衷一是。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毛里求斯经济发展迅速
杨贵兰
当非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领域“罩着阴云”的时候,毛里求斯的经济却持续发展。它的人均国民收入连年增加,1986年为1200美元,1987年为1490美元,目前已达2000美元,远远高于非洲的平均水平而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被誉为印度洋上的“一颗明星”。
毛里求斯的经济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发展?
首先,毛里求斯社会安宁、政局稳定,这为其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岛上没有土著居民,那里的先人都是来自非洲、亚洲和欧洲大陆的移民。现在居民中68.4%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后裔,27%是欧非混血种克里奥尔人,2.9%为华裔,1.7%为法国人后裔。在这个特殊的社会里,各种族和睦共处,各种文化互相尊重,即使对外国投资者或劳工也没有排斥和歧视现象。这是毛里求斯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其次,毛里求斯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利用地利建立免税区,则是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毛里求斯虽远离非洲大陆2200公里,但它位于欧、亚、非、大洋洲之间的海、空交通要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印度洋的“通衢要冲”之称。它有12条国际航空线通往世界各地,天然良港路易港在世界海运中更具有重要地位。这种发达的国际海、空运输为毛里求斯发展出口加工区——免税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另外,毛里求斯商品能自由进入欧共体,当地有廉价的劳动力,职工文化素质较高而且大都通晓英、法两种语言。毛里求斯政府对外资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口加工企业可免税10—20年。1971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厂商、企业家纷至沓来,在毛里求斯踊跃投资设厂。出口加工企业由1971年的9家发展到现在的900多家,从业人数由当初的644人增加到现在的8万多人。出口加工区的出口值在对外销售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均超过传统产业蔗糖业而居第一位,分别达到40%和13.6%,而蔗糖业则分别占37%和13%。
第三,毛里求斯善于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多种经济。
毛里求斯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全国土地由火山熔岩形成,石砾砂子遍地,不利于植物生长,但经清理开发,全国有蔗田近1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92%以上。全国1/3的劳动力从事糖业生产,19个大型、3万多个小型蔗园以及19座现代化糖厂使毛里求斯年产蔗糖约65万吨,其中绝大部分供出口,人均蔗糖出口量仅次于古巴而居世界第二位。毛里求斯政府还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在农业方面则发展烟草、茶叶、棉花、咖啡、可可、蔬菜和粮食生产。
毛里求斯全岛被珊瑚礁环绕,海涛和鲨鱼因而被阻隔在远离海岸几里到几十里的海上,它那雪白细软的沙滩被誉为“全世界游泳最安全的海滩”,那宜人的气候、如画的风景、便利的交通和好客的居民更为它赢得了“度假天堂”的美称。每年,成群结队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来此度假。因而,毛里求斯政府不失时机地迅速发展旅游业。1970年,毛里求斯只有16家旅游宾馆,接待游客2.7万人,而1986年两者分别增长了3倍和5倍,1988年旅游人数达24.5万人,收入达23.736亿卢比(1987年1美元合12.61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成为国家第三大外汇来源。现在,出口加工业、糖业和旅游业已成为毛里求斯的三大经济支柱。
伴随年均7%的经济增长,毛里求斯也遇到了劳动力短缺、美元贬值、石油产品涨价、物价失控、通货膨胀率剧升的麻烦。它正在寻求各种措施,努力克服上述困难。
(附图片)
毛里求斯免税区的纺织业十分发达,以至于新投资在此领域几乎再无立锥之地。图为一针织厂生产车间。
(原载《信使》杂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