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0-02-06

1990-02-06新闻联播 文字版

马年春花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马年春花<br/> 杨润身<br/> 锣鼓声动听,唢呐声悦耳。太行山麓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乡亲们人人心头开花,大村小村红火,比往年春节热闹许多。<br/> 稀稀零零的雪花飞舞,我奔花儿沟来。宽宽的路,一群红男绿女与我同行,车铃声有节奏的起伏,说笑声匀和地凝结在一起,如出色的八音会吹奏出欢歌。又你赶我超,如流星如疾风,无一肯落在人后。我记不得哪年见过如此百花争春般的情景。<br/> 花儿沟离西柏坡村不远。近200户人家,家家建起新砖房,一排排,一行行,青森森,蓝莹莹,门有对联点缀,窗有窗花衬托,对联闪光,窗花放彩,闪放着乡亲们心头的欢情适意,如鲜花散发出馥郁的香气,直入我的肺腑。<br/> 南庄耍社火,北庄踩高跷,花儿沟扭秧歌。我已两年未看扭秧歌,过去我对花儿沟秧歌队的印象极佳,又特别赞赏秧歌队中春花姑娘以极优美的舞姿表达出山地人纯厚、质朴、善良、甜适、美好的感情。<br/> 三个大两响同时在花儿沟的高空腾起。接着,锣鼓在村内敲响,唢呐也吹奏起来。“蹬快点儿!晚了,就再挤不进人群里边,看不见了春花!”一个穿戴新潮的小伙子边拨车铃边声嘶力竭地催促他的同伴。谁不知,春花不仅舞姿令人悦目,姿色也颇不一般:一位画家说她是令人心爽的画,一位诗人说她是让人陶醉的歌。春花只要进场抬动腿脚,耍舞彩绸,张张笑脸就倾注于她,随她喜而喜,随她乐而乐,她唱出的歌,人人都学。<br/> 我将我的破“永久”放在老槐树东侧高大壮观的排楼后。排楼用翠绿的松树枝和柏树叶制成,仿天安门的样儿,插彩旗挂宫灯,光华四射。往年是没有的,令我瞠目!而我顾不得多注视一眼,就扭身紧跑几步往人群中挤,累得额上冒汗,一只鞋子被人踩脱,弯不下身寻找。<br/> 秧歌队的姑娘们后生们衣着罕见的艳丽,舞姿空前的奔放。领头的是脸上爬满皱纹的喜牛老汉。去年夏时,天安门前失去安宁的当儿,喜牛老汉举高闪亮的蛤蟆嘴式铁锨,差一点儿把儿子的袖珍半导体拍烂,并唾液四溅:“娘的,美国之音能放出人屁!”天安门广场恢复平静,他多卖给国家1000斤小麦。粮站收粮员说粮仓准备不足,请他少卖,他失去好脸,跺着脚嚷:“我老汉高兴!别看不起老汉!……”收粮员不再往他的火热的心上浇泼冷水,将他多卖的千斤小麦全部买下。他兴高采烈地返家,后生们问他岁数,他把七十说成十七。他喜爱秧歌。过去,他从未朝脸上涂过油彩。他肩托鱼式彩灯,手拿瓜样花灯;今天他脸涂油彩,如灯一样亮。五十余双秧歌队员跟在他身后,人人一手提红绸,一手举彩灯。人人脸上闪光,脚似踩云,自如地表达内心的欢情。<br/> 我眼花缭乱,止不住的咂舌!我从前扭过秧歌,技巧不凡,获得过众多掌声。而我却自愧不如这支自舞自乐的秧歌队里的任何一个队员。<br/> “唉,没有春花!唉,可惜没有春花!”迷恋春花的小伙子们又思念春花。我心目中也闪出春花,我想春花不会来了。<br/> 去年夏时,乡亲们不安的心飞向首都的时候,春花的未婚夫随部队去保卫天安门前五星红旗的光辉,清除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污垢,不幸身负重伤。春花当时很伤心,去首都探望归来又得了一场大病。<br/> 骤然间呼隆一声,西南边的人群闪开一个宽宽的缺口。同我一起来的小伙子们跳跃起来:“春花!春花!”真是春花!她背着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一手托着老人的臀部,一手提拿一个板凳。她将板凳放下,扶老人坐在板凳上。观众为春花让路,也为老人让处。党中央驻在西柏坡的时光,周总理为老人让过路,毛主席与老人握过手。而眼前这位老人无儿无女,也无近亲。<br/> 春花来了,喜牛老汉手中的花灯更亮,旋转得更欢。春花与喜牛老汉并驾齐驱。她衣着素雅,人字眉下的杏眼水灵灵,瓜子形的面颊红彤彤,不挂一丝丝忧伤,使人只感到美。她舞姿优美,神采多变;时而仿徐悲鸿笔下的骏马,时而如齐白石笔下的游虾,又时而似太行山上的青松,时而像清水塘里的荷花。在她指挥下,男女队员时分时合,组字又组花;四个坚持,国盛民强,百花齐放,光芒万丈;迎春花,向阳花,四季牡丹,山丹丹花……再结织难度极大的图案:旭日东升。翠鸟穿林,彩蝶展翅,骏马奔腾。<br/> 雪花落密,春花的喜情更浓,英姿更爽,队员们更加起劲,身影更亮更美,围看的老汉汉老婆婆们的笑脸更亮更美,顾不得吃糖吮乳的娃娃们的笑脸更亮更美,五彩缤纷灯火辉煌的排楼更亮更美,仿佛全天下的美都涌集到了这里,成了一个美的世界。<br/> 我的想象力浅近,想不透春花的神采为甚如此纯真丰满。也许是她的为维护天安门尊严而负伤致残的未婚夫对她有过嘱托?也许她将她的忧伤、愤懑化作了奋发向上的激情?<br/> 多美的马年春花啊!

雪地上的红灯笼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雪地上的红灯笼<br/> 洪顺利<br/> 雪花还在玻璃窗外<br/> 漫天飞舞<br/> 户外是一片无声而又洁白的世界<br/> 白蒙蒙的冬夜多奇妙<br/> 如一个古老的童话<br/> 在慢慢地讲给每一位小朋友听<br/> 四合院里<br/> 和大门外幽长的胡同里<br/> 到处是送旧迎新的爆竹声<br/> 古城<br/> 又添了一轮新的生命<br/> 雪地上<br/> 忽闪着一盏盏红灯笼<br/> 如一颗颗纯真的心<br/> 在寻找着千金难买的圣洁<br/> 古城的节日多么隆重<br/> 一个古老的民族操守着<br/> 先人们世代传下来的优秀品行<br/> 贴上一副新春联吧<br/> 愿古城和人们的日子<br/> 总是那样爱笑爱生活永远年轻<br/> 就如那闪动在雪地上的红灯笼<br/> 燃烧得格外火红……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记欧阳山

第8版(副刊)<br/>专栏:大地<br/><br/>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br/> ——记欧阳山<br/> 程代熙<br/> 去年12月中旬,北京正是隆冬季节,数九寒天,出门办事,得把身子裹得严严实实。可是在羊城,这时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温暖如春,年轻的姑娘依然一身裙装。我们住地庭院里的树木花草,也是郁郁葱葱,繁花似锦。大自然把我们的大江南北,装点成两个景象迥然不同的各有自己特色的世界。我们一行这次南下,是专程来穗祝贺著名老作家欧阳山同志从事文学创作65周年,并同时参加他的文集的研讨会。<br/> 在开幕式上,欧阳老有个简短的讲话。他把他大半生的创作生涯概括为这样两句话,一共八个字:革命到底,坚持到底。这八个字实实在在,毫无半点矫情和虚饰。可是,当它们同欧阳老的战斗生活历程结合在一起时,这几个字真是字字千钧,而且闪耀着熠熠的光辉。<br/> 欧阳老在《顶风船颂》(《广语丝》第21篇)一文里有一段自况,他写道:<br/> “我在海上驾驶文学创作的航船,已经有65个年头了。我自然希望一路顺风,更希望万事胜意。可是回首往事,总是逆风的日子多,顺风的日子少,不胜感慨之至。例如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并且在拨乱反正以后,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具体说,是在1978年到1983年期间,我遇上了顺风顺水、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觉得欢欣鼓舞,斗志昂扬。不料曾几何时,风向一变,乌云四起,又迎来了顶头风。顶头风就顶头风。不能后退,不能转向。不怕慢,只怕站。认定方向,全速前进。”<br/> 1988年8月,欧阳老和广东的几位文艺界著名人士就文艺改革问题举行了一次座谈。《广州日报》上发表了他们的座谈纪要。其时,正是文艺界的自由化思潮越演越烈的时候:什么文艺要淡化生活呀;什么文艺和人民大众相结合,就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失落呀;什么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文艺自身的被玷污呀等等,不一而足。于是,在相当多的文艺报刊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黑色文学(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灰色文学(宣扬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和描绘下流、淫秽的黄色作品等。欧阳老再次开顶风船,针锋相对和理直气壮地提出了七个赞成和不赞成。在文艺创作方面他指出:<br/> “1、赞成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不赞成主观唯心倾向。<br/> 2、赞成和人民大众相结合。不赞成狭隘的‘自我表现’的小圈子。<br/> 3、赞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赞成思想解放、创作自由、批评自由和反批评自由。不赞成思想僵化,不赞成土教条和洋教条,不赞成古代教条和现代教条。<br/> 4、赞成文艺改革、开放;赞成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文艺的有益成分。不赞成资产阶级自由化,不赞成生搬硬套,因袭模仿和全盘西化。<br/> 5、赞成创造各阶层的正面和反面的、有血有肉的、丰富多采的典型性格。不赞成从概念出发的‘高、大、全’(假、大、空)论;不赞成‘非英雄化’论。<br/> 6、赞成反映生活的主流;赞成题材多样化,古代、近代、现代生活,从历史画卷到静物素描,都应该写;赞成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多侧面反映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成就。不赞成图解政策的‘写中心’论。<br/> 7、赞成崇高、鼓舞、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和健康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的社会效果。不赞成消极、悲观、怀疑、迷惘的情绪;不赞成卑鄙、低劣、污秽、下流的格调。”<br/> 这七条堂堂正正的意见,可以说体现了建设和繁荣有民族气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艺的基本要求。最近半年来,北京文艺界人士在总结这次自由化思潮酿成的社会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经验教训时,由衷地感到欧阳老这些针砭时弊的见解真是难能可贵。<br/> 人是总得有点精神的,特别是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不信邪也不怕邪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就不仅不会随波逐流,左右摇摆,而且能始终坚持真理、战胜困难。正如欧阳老所说,“海洋上固然有狂浪,有暗礁,有被狂浪和暗礁吞噬的人,同时也有克服狂浪和暗礁的人们所获得的无边的快乐。”

功德在焉——读《五千年演义》

第8版(副刊)<br/>专栏:品书札记<br/><br/>  功德在焉 <br/> ——读《五千年演义》<br/> 官伟勋<br/> 大体浏览了一下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之后,不由对辽宁儿童出版社的同志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意。这套共15本430万字的丛书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份上好的精神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用目前许多广告常用的一句话来说:“味道好极了!”<br/> 反映我国历史的史书史料之多,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怎样才能把这五千年间凝聚着无限智慧与血泪教训的万千事件,以及多如过江之鲫般的可歌可泣可敬可卑的各种人物,简明而又不漏大事,全面而又不芜杂烦琐,生动形象有滋有味通俗易懂地呈现给孩子们,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br/> 最初听说要编这样一部丛书时,我曾很担心与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史演义》雷同,“出力不讨好”。匆匆翻过这部新著后,我的担心解除了。这是一部全新的书,看问题的观点新,取材角度新,语言新。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纵览一切,既坚持以正史为主,也吸收了经过分析的野史与传说作补充;既写帝王将相,也写了各行各业的名人;既有朝代兴衰,帝王更替,也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既强调了“实”,使之为名副其实的“信史”,也不排斥“虚”,在一些生活细节、环境气氛方面大胆然而有根有据地进行艺术虚构,使之具有很高的文学性。<br/>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时期是不太容易把头绪理得很清楚的,即春秋战国、南北朝与民国前期。这部丛书对这三个时期处理得也相当得体。《春秋战国》,从周平王东迁写到秦灭六国,时间跨度长达549年。它不仅以说故事的方式,有声有色地介绍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商鞅变法”“合纵连横”“长平之战”这类重大历史事件,还情趣盎然地介绍了管鲍之交、晏婴、伍子胥、孔丘、孙膑、屈原等人脍炙人口的故事。从《南北朝始末》一册,既可以概括地看到南朝宋齐梁陈各家的兴亡,也可以看到北朝拓跋珪、拓跋宏、高欢、高洋、宇文泰、杨坚的崛起,看到谢灵运、祖冲之、范缜、萧子良、贾思勰、萧统等人的业绩,以及《文心雕龙》的作者何以出家当了和尚。《民国风云》则以孙中山一生活动为主线,贯穿了各地各时的风云人物,叙述了从189年4到“五四”这段变幻多端头绪万千的苦难进程。重点突出,繁简适当,情节生动,议论中肯。这样的作品,在给广大读者以可靠的历史知识同时,自然而然会唤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br/> 我国的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已经走向世界。在许多国家都有研究中国文化的专门学科,有的研究专家已数以百计。这是值得所有炎黄子孙引以为荣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优秀“产品”能走向世界,却远远没有走向全国。实践无情地告诉我们:文化遗产再丰富再优秀,它也只为认识它的价值的人造福;却不会成为不认识它的价值的人创造财富的能源。<br/> 我们还有两亿文盲,其余的大多数也不能说已具有了很高的文化修养。我们应该希望,能有更多的像《五千年演义》这样的作品,把古文化加以高水平的通俗化,送到人民的心上。

娄山关(外一首)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娄山关(外一首)<br/> 李真<br/> 看不到怒目环视的面容,<br/> 滴过血的堑壕<br/> 长着高大的青松。<br/> 锈蚀的弹壳,<br/> 绽开了玫红色的花朵。<br/> 号咽、马啸,<br/> 弹丸将树枝纷纷撞落,<br/> 残甲、白骨、雪水,<br/> 与泥沙拌合。<br/> 如今山崖上飞来对对白鸽,<br/> 在田埂上幸福欢乐地降落。<br/> 我弯下腰<br/> 拾起锈斑如花的弹壳,<br/> 嗅到了岁月郁积的馨香,<br/> 翻开“四渡赤水”的历史,<br/> 战友们又在关前走过……<br/> 遵义·红军墓<br/> 残垒不在了,<br/> 留着勇士的身影。<br/> 梅花骑奋鬃长鸣,<br/> 冲锋号还有余音。<br/> 拄杖寻觅,<br/> 乱丝般的心绪。<br/> 怎从头梳理?<br/> 不由己洒下两行泪。<br/> 躲开思绪,<br/> 披上征衣,<br/> 凭栏远眺,<br/> 晨光下山与人尽染绿意。

新年好(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新年好(剪纸) 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