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山海丹心[报告文学]
张家军
当今人类“第一杀手”是谁?恶性肿瘤?冠心病?肝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一些发达地方,冠心病已公认为是“第一杀手”。因为近30年时间里,它是世界上一些国家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尤其是在物质生活高度现代化的西方世界,这可怕的冠心病每年都要悄然凶狠地夺取千百万人的生命。
冠心病为人类“第一杀手”,还有以下说法。冠心病发病率与人类物质生活提高成正比,被列为“当代流行病”。
这个杀戮人类的罪魁祸首是如何生息繁衍的呢?流行病学专家经过多年秘密跟踪侦探发现,高脂蛋白血症是诱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低密度高脂蛋白是胆固醇主要携带者,它能把胆固醇带到周围组织细胞贮存起来,如果沉积在动脉内膜下,就会逐渐形成脂性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这个“杀手”便因此降生了。
冠心病诊治,在本世纪初便被列为世界性疑难疾病之一。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心血管病协作中心,1985年,中国也加入了此组织。遗憾的是在诊断治疗研究上,一直无实际重大突破。虽有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法及溶栓疗法等先进技术成果取得,但由于医疗技术性高(一般医院进行不了),治疗价格贵,且又是创伤性治疗,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普及性差,实际上并没给冠心病人带来福音。
1989年3月26日,《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发布一条令人欣喜的消息:3月14日,二炮后勤部正式批准一个新型中医多学科研究所成立。这个由两名医学科研人员创办的研究所试办3年来,实现了应用微机检查和多域综合诊断心脑血管疾病,使冠心病确诊率达98%以上;他们研制的“山海丹中药复方制剂”,对冠心病医治效率达96%以上……
这无疑在医学科学界是一条爆炸性新闻,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可不少人都怀疑它的真实性,其中不乏医学界的专家学者。于是,为了弄清它的“真实性”,更为了数万万冠心病患者,笔者便前往西安,对《解放军报》那条“消息”进行“验证”性采访。
寻寻觅觅探真情
西安环城南路西段63号——二炮西安中医多学科研究所——这是一座3层楼房的家庭式小院,院内,楼上楼下病人和穿着雪白大褂的青年护士熙来攘往,不吵、不乱,煞是有序。我和负责人稍事交谈后,便直奔病室。
了解的第一位住院病人叫李自和,是西安光华毛纺厂退休老工人,今年74岁,患冠心病已数年,1986年因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住某院数月。出院后每天都服“狭高率”、“利尿药”、“消心痛”渡日,仍无好转迹象。后经市四院一主治大夫介绍来中医多学科研究所治疗,只吃了二个疗程的药,李师傅便恢复了正常,回所复查时,医护人员见李师傅红光满面,谈笑风生,都惊奇地问:“李师傅,你是咋来的?!”“说来吓你们一跳,骑自行车。哈哈,感谢你们救了我这条老命啊。”
听着李师傅介绍,望着他那由衷感谢之状,我忍不住问道:“他们这里治疗效果真像你老说的那么神?”
“咋?你不信?告诉你吧,他们已治好了几千名冠心病人,光感谢信就收到了近千封。光我知道的,西安市有几位与我一样严重的冠心病人都被他们治好了。”
根据李师傅提供的线索,我走访的第一位冠心病治愈者叫吴全德,是陕西省一建公司的干部。一见面,我便被吴全德的直率健谈和热情所感染:
“去年8月,我去大西北出差,不想突然心胸剧烈疼痛,痛倒在旅馆里。单位接电报后把我接回西安,在几家大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数月,花钱不少,病没见轻,一位医生告诉我:‘你的冠心病很严重,就作好长期养病的准备吧,别说治好,能保证病情不发展就不错了。’一听这话我顿觉病情加重,卧了床。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西安有一家部队开办的专治冠心病的研究所,他岳父多年的冠心病就是在这里治好的。我半信半疑来到这里。接待我的是李家敏副所长。检查结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中风预报四个‘+’号,惊呆了李医生,惊动了赵国欣所长。他们紧急协商治疗方案后,赵所长详尽和善地向我介绍病情和治疗意见,并安慰我说,保证治疗三个疗程就让病好。我怀着感激和欣喜的心情被家人拉着离开了他们。走出一里多地,忽听有人喊叫,转身一看,是赵国欣所长追来。我惊愕地望着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赵所长,以为出了什么事。谁知,赵所长追来是向我叮嘱不要轻易外出活动、每天注意饮食起居等事项的。听着赵所长的叮嘱,我那个感动呀……
“赵所长保证我服三个疗程药病就治愈。实际上吃了不到半个疗程的药,我就感觉恢复了正常,并能骑车上班。吃了两个疗程药后进行复查,赵所长高兴地告诉我四个‘+’全部消失,冠心病治愈了。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我忍不住抱住赵所长哭了。”
走访的第二个病人叫傅长山,男性,75岁,西安工业大学退休老工人。1987年8月19日,正在忙家务的傅长山突然昏倒在地,在省人民医院抢救一个星期才清醒过来,他患的是急性心肌梗塞。从此,傅师傅便长期在医院同病床作伴。1988年3月经人介绍来赵国欣这里治疗,不曾想,这位冠心病晚期病人只服用了两个月的“山海丹”便能自理,半年后复查,心脏基本恢复正常。
这一切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验证了《解放军报》那则简短消息的真实性。同时,发掘了两位值得大书的人物——赵国欣和李家敏。
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情痴痴苦“炼丹”
1983年7月的一天,二炮工程学院晴天响霹雳:人们爱戴的老院长王兴田突患脑溢血死了。负责抢救的院务部副部长兼卫生处处长赵国欣医生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后,喝酒醉了,朦朦胧胧似见18年前猝死于冠心病的父亲正抓着血淋淋的胸脯向他走来,身后跟着王院长,走近了,只见这些亡灵指着他一阵哈哈的耻笑,忽地又抢夺他手中的听诊器……他倒下了,一睡两天。赵国欣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领导提出辞去副部长的领导职务,他要重新拿起握了近40年的听诊器,以慰藉亡灵。
恰好就在这一年,二炮卫生部下达给了学院卫生处两项医学科研项目。于是赵国欣便借此良机找来门诊部医生李家敏,欲干一件早想干的大事业——冠心病药物治疗研制。
赵国欣绝不是异想天开,他的大志大勇是有来源的。
1948年3月,从黑龙江绥化县中学参加革命的赵国欣,一入伍便被送到第四野战军总后卫生干部学校学习,从此他迷上了医、爱上了医,并成为出色的年轻军医。1957年经组织推荐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二炮技术学院门诊部担任内科医生。“文革”10年,赵国欣乱中偷闲,不但在陕西省中医提高班和陕西省中医院学习进修两年余,而且自修了英语、日语,并翻阅了大量的古老的中医学著作。1981年开始走上领导岗位的赵国欣一刻没有放松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和钻研,他利用扎实的外语知识,翻阅了大量的国外医学专著,积累了丰富的关于诊治冠心病以及恶性肿瘤的资料。攻克冠心病以及恶性肿瘤的诊治是他的宿愿。
当他把自己的宿愿袒露给早已物色好的助手李家敏医生时,这位不善言语的文弱女士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激动和十足的信心。是的,赵国欣没有看错,这位1961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疗系的高材生,不但精通中医学(在陕西中医院进修过),而且还有丰富的心脏病专科诊治技术,曾是我国著名心脏病专家、担任过叶剑英元帅晚年保健医生的郑笑莲教授的门徒。在研究攻克冠心病治愈的出路问题上,她与赵国欣的想法不谋而合。
于是,在举世千百万攻关世界性疑难疾病冠心病医学科研大军中,新添了两位“小人物”。然而,一上阵,他们就表现出了科学独创和顽强拚搏之精神。根据国内外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他们另辟蹊径,认真研究了与冠心病有关的气滞血瘀、心气虚、高血压等病症和中医治疗药方,采取逐步向冠心病逼近的战术,一味药一味药地试验。这期间他们经受了多少次失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统计。李家敏给我讲了这样一个风趣的笑话:为确定一味药的配剂药量,在实验室里昼夜奋战了一个星期,成功了,她才觉肚子空得难受,便匆匆走出试验室想到外面买点吃的,推开门她傻愣了,眼前是茫茫黑夜。抬腕看表,才知此时是凌晨3点钟……研制期间,由于入迷,错把草药当菜吃这是常有的事。经过近两年的攻关,他们终于在连汝安教授的协作下推出了一个治疗冠心病的新中药复方制剂,并给起了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山海丹”1号。
研制出新药,只是成功的开头,效果如何,还要通过对规定的冠心病例临床治疗来确定。这艰巨的重任落在了李家敏弱小的肩上。最初,在一些地方单位配合下,她选出了200例病人服药观察。在长达一年病例服药观察时间里,李家敏吃尽了苦头,每星期她都要坚持对分布在方圆近50里地的200名病人普查一遍。无论是遇到多么恶劣的天气,李家敏都做到了风雨无阻,常常是满脸汗水浑身泥水出现在病人面前,使病人感动得流泪。
第一批临床病人服药治疗通过复查,取得了80%治愈的惊人疗效!这样高的疗效就连研制者赵国欣、李家敏也是始未料到的。他们激动,他们高兴。也就是在这时,像触摸到天边彩虹的赵国欣,随着激情的喷发、升腾,一个恢宏的奋斗蓝图在他的胸中孕育而成:他要开办以诊治冠心病为主的中医多学科研究所,创办国内第一流的诊治冠心病的专科医院以造福于全国冠心病患者!李家敏完全支持他这一蓝图。因此,1984年底,当二炮卫生部在武汉进行“山海丹”药物验收,并奖励给他们2万元奖金后,赵国欣和李家敏毅然把2万元奖金全部买成医疗仪器背回了西安。
从此,他们开始了更加艰难困苦、豪迈壮阔的创业史,攀登史!
历经千难万苦只为千千万万病人康复
他们终于在西安市一条胡同里挂出了牌子。
“挂牌”,带给赵国欣、李家敏的首先不是成功的甘霖,而是创业者受不完的千般难,吃不完的万般苦。且不说没钱、没房、没设备、没人,四方求拜,八方化缘之难了,且不说“山海丹”2号3号4号和一台台最先进的诊断医疗仪器攻关之难了,单说每天从学院到近40里地的西安市上下班得来回挤几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就足见他们的苦情了。
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刮风下雨,每天早晨5点钟,校园外公共汽车站旁便准时站立着赵国欣、李家敏等科研组一行人。数九的寒冷他们不怕,骄阳似火的盛夏他们不畏,最令他们怕的是中途几次倒车与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拚抢,可为争取宝贵的时间他们又不得不一天几次地与年轻人较量。或许,常乘西安市31和38路公共汽车的人们,仍不会忘记发生在1986年间那一幕幕感人而又悲壮的场景:一位年近半百的妇女常常被几位同志搀扶着在公共汽车上挤上挤下,她就是李家敏。这年3月,李家敏医生右腿和腰部常常疼痛难忍,有时连路也走不了,大家劝她到医院检查治疗一下,正忙“山海丹”2号临床病例服药观察的李家敏说什么也不去,她只说是“累得,慢慢就会好的”。就这样,在大家搀扶下硬是又挤了半年的公共汽车。最终她坚持不住了,疼痛使得她走不了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才不得不去大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使她惊呆了:她的脊神经根长了纤维瘤,医院告诉她必须手术!……更令人感叹的是,手术后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李家敏,便又让同事们搀扶着挤开了公共汽车……
说来,拚了5年命的赵国欣和李家敏也真值得。5年,他们已从“山海丹”1号,根据不同冠心病症逐步完善推出了以治疗心绞痛冠心病人(能在短期控制心绞痛)为主的“山海丹”2号,以治疗室性期外收缩冠心病人为主的“山海丹”3号,以治疗糖尿病冠心病为主的“山海丹”4号。该药并在治疗5000病例,治愈者达80%以上,有效者占15%的基础上,于1987年12月21日召开鉴定会,专家们通过认真的审核鉴定认为:该药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不但有近期疗效,且有长期效果,属国内少见。
为提高冠心病诊断效果(赵国欣认为,光有好的药不行,还必须有先进的诊断手段,治疗和诊断不可分离),在二炮后勤科训处支持下,他们与其他科研单位协作攻关,5年推出了“心电频谱图”、“心电量频谱图”、“冠心病专家诊断系统”等多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诊断成果。这些先进的诊断技术,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解决了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难以分辨的假阴性、假阳性及冠心病具体部位供血不好定位等重大难题,实现了应用微机检查和多域综合诊断,使冠心病确诊率一下提高到98%以上。
展望未来壮怀激烈
临返京的最后一天,我见到了刚从外地安排建医疗点匆匆返回来的赵国欣所长。
一见面,这位满脸倦意但精神饱满的所长,便激动地向我讲述了他们的近期设计和远期规划:“我们要创办第一流的诊治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研究所及附属医院的宏伟蓝图不会改变。我们计划3——5年内使研究所发展到有200名科研和医务人员,并附设一个100张床的实验医院,在国内建2——3个医疗点,争取推出二、三项重点科研项目;计划5——10年使研究所发展成为有500名科研人员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医科研究所,并附设200张床位的实验医院,在国内建5——10个医疗点,在国外建(合办)1——2个医疗点……”怕我不相信,赵所长最后悄悄地告诉我,在北京环桥医院连汝安教授的帮助下,他们已研制成功治疗癌症的“天仙消癌丹”复方中药制剂,该药通过数百名癌症病人临床实验表明,对食道癌、胃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子宫颈癌等中晚期患者有疗效。现正等着上级有关药检部门的审批;他还透露,香港有一家大公司董事长已找过他两次,愿与他携手共创大业……不过,对他的蓝图能否实现,他最担心的就是嫉贤者的阴影。
“阴影怕阳光”,我对他说。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集市税征员
张健行
我在福建省税务局和莆田市税务局几位同志带领下,前去采访全国财税系统先进工作者、莆田市城厢区税务分局的集市税征员苏文英同志。
飘着几缕白云的蓝天上,挂着一轮火辣辣的太阳,下午两点多钟,正是南方夏季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我打着伞,专拣树下和墙根儿的阴凉处走,但后背的衣服还是被汗水濡湿了。我掏出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汗。莆田市税务局的一位中年男同志告诉我:“要不是你去采访他,这时候老苏一定在市场上。”
苏文英快60岁了,这么大年纪,中午总是不休息。
为了把税收上来,他不光中午很少休息,就是星期天、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他担负着城北市场100多个体工商业户和月征6000多户次流动商贩的税收管征任务。为了组织好税收,他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不论清晨、中午还是黄昏,不论繁闹的市场还是偏僻的小巷,总骑着一辆三轮车去收税,不管发现什么情况,都紧追不舍,直到把税收回来。八年来,他征收的税款平均每年递增20%以上。
来到苏文英家。苏文英有些为难地说:“我文化不高,再说,我做的都是一个税征员该做的事,没什么好说的。”
其实,他做的事情多着哪!苏文英是个集市专管员,这项工作的特点是征收面广,纳税户多,工作量大,税源零散,容易流失。今天没去收税,明天就时过境迁,无法补回。还有,一些商贩知道财税人员的上下班时间,为了能偷漏税,他们就专拣清晨、中午、黄昏这些上班前、下班后的时间做生意。为了把应收的税收足,他从清晨到天黑,整天都泡在市场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就连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他都没有放过收税的机会。1984年他一人征收零星税创全局集贸市专管员最高的历史收税记录。1987年在全局评比中,他连续五年夺得六个第一名:出勤天数第一;每天工作量第一;填开税票数量第一;征收零星税款第一;全年日均征税第一;查补偷漏税款第一。
以前由于征税体制上有漏洞,许多该收的税没有收上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就从加强监督、完善管征办法入手,具体的做法是“八查”,即:查进货来源、查库存量、查经营范围、查从业人员、查合股变化、查纳税人变化、查资金增减、查税务登记。这样做不仅对有多少税源心中有数,也有效地防止了逃税漏税。
城镇集贸市场外来的商贩多,他们大多来去匆匆,行踪不定。针对这一特点,他在管征中摸索了一些流动商贩的一般活动规律,做到了四勤,即:眼勤,多观察分析行情;嘴勤,多宣传国家税收政策法令,多打听管征户营业收入情况;手勤,多记录,把纳税户税源变化情况及时记录下来,掌握营业变化情况;腿勤,多跑跑转转,根据小商贩活动规律,他一般早晨四至五点起床,有时三点多就起床到市场收税,坚持在市场周围巡回收税。
在查处偷漏税工作中,他也常常遇到困难,但敢于碰硬。如1987年5月,有个刚刚刑满释放的商贩从外地偷运来一些逃税名烟名酒,一位青年税征员去收税,根本不予理睬。苏文英知道后亲自去了,此人带着几分酒意气势汹汹地对他说:“老子刚从山上下来,怕啥?我正要找共产党算账,你来了,我就先找你苏文英算账!你等着,我明的不整你暗的整你,我不整你,也会花钱雇人整你!”此人居然敢向国法挑衅!怒火“腾”地一下窜上苏文英的脑门。他硬梆梆地甩过去一句话:“我要怕死就不干这一行了。”说完又指了指帽子上的国徽说:“我要是这么死了,算烈士,光荣。可你死了,连条狗都不如!”在他的正气面前,那个商贩乖乖地依法交纳了100多元的税款。
作为集市税征员,一天到晚同钱打交道,腐蚀和反腐蚀的斗争是十分尖锐复杂的。近些年来,有些不法商贩想利用他为他们偷漏税提供方便,就不择手段地请客送礼,塞红包,帮买便宜货等等。苏文英“拒腐蚀,永不沾。”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吃请不收礼;不买纳税户的商品,不向纳税户借钱物;不挪用税款。1985年10月17日,他在金桥巷发现一商贩运150箱苹果漏了税,货主一边要求照顾,一边拿几十元钱往他手里塞,低声说:“小意思没关系,没有其他人在,你就收下吧。”他听后非常生气,当场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并把钱挡回去,按税法规定让那个人补了税款。
苏文英在征税中不徇私情,就引来了不少风言风语,有的嘲讽说:“苏老头,你年过半百,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真傻!”还有的威胁他:“姓苏的,你现在有权硬要我补税,等你退了休,税要还给我。”有的人还对他老伴说:“人家都说你老头干这一行得罪了很多人,年纪这么大了,何苦呢?”也有的同志在背地里议论他:“苏文英过去当过基层领导干部,虽没犯什么错误,但也没重用,现在还这么拚命干,到底图的是什么?”听了这些话,他也只是一笑了之。
人人都有一个家,都有一些属于个人的事。他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决不因私事而影响工作。他的大儿子因患心脏病,由莆田九五医院转到福州市省立医院。当时孩子的病很重,非常需要他留在身边照顾,家里的其他人也希望他能留下来。可是,那时他正担负着全县个体户定额调整的试点任务,工作离不开。他把孩子送到福州,办完住院手续后,就匆匆回到单位投入工作,把护理孩子的事留给连普通话都不会讲的老伴和儿媳。后来,因为他的大儿子病情急剧恶化,没过几天就病故了。消息传来,他急忙赶到福州处理后事,把骨灰带回来,强忍悲痛,第二天又照常投入到繁忙的税收工作中去。
苏文英现在已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人了。有人这样对他说:“老苏啊,你的劳模也算当到顶了,以后就不要那么认真了,收税的时候手下放一码,也给自己留条后路。”也有人劝他:“老苏,你挨的骂还少吗?见好就收,不要再得罪人了。”苏文英却不这样想,他说:“现在是‘夕阳虽好近黄昏’,能为党工作的时间不长了,以后退休了,就是再想为国家收税怕也没有机会了。”因此,他是“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决心把残光余热献给人民,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为国家多做些贡献。
当我采访完了走出门来时,只见一轮金色的太阳正缓缓西沉,妩媚明丽,美得让人心颤,整个天空让她映照得五彩缤纷,景色极其壮观!我不由朝身边的人欢呼道:“你们看,这夕阳,多么辉煌!”


返回顶部